第7章-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合
➢ 原因:
在润滑不良、高速重载情况下工作时,由于摩擦发 热,轴承零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温度, 使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
➢ 后果:
出现压痕,产生剥落区
Leabharlann Baidu
保持架损坏
➢ 原因: 由于装配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保持架发生变形
➢ 后果: 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的摩擦增大,甚至使某些滚 动体卡死不能滚动,也有可能造成保持架与内外 圈发生摩擦 会进一步使振动、噪声与发热加剧,导致轴承损 坏
测到的轴承冲击dBi值与轴承基准值dB0相减(dB0是良好
轴承的测定值)。
dBN = dBi-dB0 冲击脉冲计的刻度就是用dBN值表示的。轴承的状况 分为三个区:
(0~20)dBN 表示轴承状况良好 (20~35)dBN 表示轴承状况已经劣化,属发展中的损 伤期
(35~60)dBN 表示轴承已经存在明显的损伤。
▪ 滚动轴承无径向间隙时,会产生频率为n×fb的冲击振动 ▪ 有径向间隙时,根据损伤部位与内圈或外圈发生冲击接触
的位置不同,会发生以保持架旋转频率fc 进行振幅调制的 情况。
轴承内圈故障
内滚道产生损伤时,如剥落、裂纹、点蚀等,若滚动轴
无径向间隙,会产生频率为 n×fi 的冲击振动
通常滚动轴承都有径向间隙,且为单边载荷,根据损伤 部分与滚动体发生冲击接触的位置不同,振动的振幅会 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即发生振幅调制。
分析谱带的选择
➢ 高频段
高频率段指20~80kHz频率范围 轴承故障引起的冲击有很大部分冲击能量分布在高频段 如果采用合适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固定方式保证传感器较高的
谐振频率,利用传感器的谐振或电路的谐振增强所得到衰减 振动信号,对故障诊断非常有效 瑞典的冲击脉冲计(SPM)和美国首创的IFD法就是利用这 个频段
断裂
➢ 原因: 过高的载荷可能引起轴承零件断裂 金属材料有缺陷和热处理不良 转速过高,润滑不良
➢ 后果: 轴承出现裂纹,加速劣化
常见故障原因综述
▪ 装配不当 ▪ 润滑不良 ▪ 腐蚀
➢ 水分和异物侵入 ➢ 征兆是在滚道、滚子、保持架或其他位置出现红棕色区域 ▪ 过热 ➢ 征兆是滚道,球和保持架变色,从金色变为蓝色 ➢ 温度超过400F(204℃)使滚道和滚动体材料退火 ➢ 硬度降低导致轴承承重降低和早期失效 ➢ 严重情况下引起变形,另外温升高会降低和破坏润滑性能 ▪ 过载 ➢ 引起过早疲劳(包括过紧配合,布氏硬度凹痕和预负荷)
公式计算时假设外圈与轴承座没有相对运动 实际频率与上述理论计算值会有出入,所以在谱图
上寻找各特征频率时应找其近似值来判断
公式是指“一个剥落坑”时,若有n个剥落坑,仍
是此公式 特征频率都是轴工作转速的非同步频率
内圈故障频率: fi = 0.6×z×fr 外圈故障频率: fo = 0.4×z×fr 保持架故障频率:fc =0.381~ 0.4×fr 滚动体故障频率:fb = 0.23×z×fr (z < 10)
图7-5 滚动轴承的振动频谱
故障信号三频段(三座大山)
▪ a). 低频段:在8kHz以下,滚动轴承中与结构和 运动关系相联系的故障信号在这个频率段,少数 高速滚动轴承的信号频段能延展到B点以外。因 为轴的故障信号、齿轮的故障信号也在这个频段 ,因而这也是绝大部分在线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 所监测的频段。
在碰撞点产生很大的冲击加速度(a图和b图),大小和冲击速 度成正比
构件变形产生衰减自由振动(c图) 振动频率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为其固有频率(d图) 振幅的增加量A也与冲击速度成正比
疲劳剥落损伤
➢ 疲劳剥落故障轴承的振动信号 ➢ T取决于碰撞频率,T=1/f碰
7.3 滚动轴承信号分析方法 (测试特征频率)
2.峰值系数法
➢ 正常时,滚动轴承的峰值系数约为5,当轴承有 故障时,可达到几十。
3.峭度指标法 ▪ 峭度指标Cq对信号中的冲击特征
很敏感,正常情况下其值应该在 3左右,如果这个值接近4或超过 4,则说明机械的运动状况中存 在冲击性振动。
▪ 当轴承出现初期故障时,有效值 变化不大,但峭度指标值已经明 显增加,达到数十甚至上百,非 常明显。它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早 期的故障预报。
5.共振解调 法
共振解调法也 称为包络检波频 谱分析法,是目 前滚动轴承故障 诊断中最常用的 方法之一。
基本原理可用 图7—6所示信号 变换过程中的波 形特征来说明。
图7—6 共振解调法的信号变换过程
频谱分析法与共振解调法的比较
图7-7 两种信号处理方法比较
6.频谱分析法 将低频段测得振动
信号,经低通抗叠混 滤波器后,进行FFT快 速富里叶变换,得到 频谱图。
滚动轴承的承载刚度和滚子位置的关系
轴承的装配制造原因引起的振动
▪ 在轴承制造过程中,加工设备的振动而产生加工 面的波纹度
▪ 滚动体大小不均匀引起轴心摆动
2. 由滚动轴承的运动副引起的振动 (计算特征频率)
▪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完全可以根据轴承元件之间 滚动接触速度关系通过计算得到。
▪ 计算特征频率值往往与测量数值十分接近,所以 在诊断前总是先算出这些值,再与测量值比较, 作为诊断的依据。
7.2 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与信号特征
滚动轴承的时域信号
图7-1 滚动轴承振动的时域信号 (a) 新轴承的振动波形 (b)表面劣化后的轴承振动波形
轴承刚度变化引起的振动 (必振无疑)
▪ 滚动轴承承载时,由于不同的位置承载的滚动体数目不同,因而承载 刚度会有变化,引起轴心的起伏波动
▪ 当滚动体处于载荷下非对称位置时,有水平分力。
➢ B点之后有更频繁的金属之间直接 接触及滑动,润滑剂恶化甚至发生 炭化,直至发生胶合
从图中可以看出,振动值比 温度能更早地预报胶合的发 生,由此可见轴承振动是一 个比较敏感的故障参数
振动 温度
疲劳剥落损伤
➢ 当轴承零件上产生了疲劳剥落坑后,在轴承运转中会 因为碰撞而产生冲击脉冲
a
➢ 钢球冲击过程
在滚道或滚动体上出现面积为0.5mm2的疲 劳剥落坑就认为轴承寿命终结
同一批轴承中,最高寿命与最低寿命可以相 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正确诊断轴承故 障可以合理利用轴承的寿命
磨损
➢ 原因 尘埃、异物的侵入 润滑不良
➢ 后果 轴承游隙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 轴承运转精度降低,振动和噪声增大
▪ 当轴承故障进入晚期,由于剥落 斑点充满整个滚道,峭度指标反 而下降。也就是对晚期故障不适 应。
4.冲击脉冲法(SPM)
冲击脉冲法是利用轴承故障所激发的轴承元件固有频 率的振动信号,经加速度传感器的共振放大、带通滤波及 包络检波等信号处理,所获得的信号振幅正比于冲击力的 大小。
在冲击脉冲技术中,所测信号振幅的计量单位是dB。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 几何参数 ➢ Z—滚珠个数 ➢ d—滚珠直径 ➢ D—轴承滚道节径 ➢ β—接触角 ➢ r1—内圈滚道半径 ➢ r2—外圈滚道半径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内圈旋转频率
frfifofi
内外圈相对旋转频率
fb 1 2(1-D dcos)fr
滚动体通过内圈一点的频率 滚动体通过外圈一点的频率
测点的选择
➢ 测量点应尽量靠近被测轴承的承载区,应尽量减少中 间传递环节,探测点离轴承外圈的距离越近越直接越 好
➢ 应尽量考虑在水平(x)、垂直(y)和轴向(z)三个 方向上进行振动检测
止推轴承
滚动轴承故障信号分析方法
1.有效值与峰值判别法
1. 有效值:可以用有效值作为轴承异常的判断指 标。
2. 峰值:有效值指标对具有瞬间冲击振动的异常 是不适用的。因为冲击波峰的振幅大,并且持 续时间短,用峰值比有效值更适用。
映故障的频率成分在低频段的能量很小。因此,信噪比低, 故障检测灵敏度差
➢ 中频段
中频段指1k~20kHz频率范围 使用截止频率为1kHz的高通滤波器滤去1kHz以下的低频成
分,以消除机械干扰;
用信号的峰值、RMS值或峭度指标作为监测参数
使用带通滤波器提取轴承零件或结构零件的共振频率成分, 用通带内的信号总功率作为监测参数
根据各项计算特 征频率,在频谱图中 找出其对应值、观察 其变化,从而判别故 障的存在与部位。
图7-8 故障轴承与完好轴承的频谱图对比 a)故障轴承 b)完好轴承
7.倒频谱分析法 对于一个复杂的振动情况,其谐波成分更加复杂而密集, 仅仅去观察其频谱图,可能什么也辨认不出。 利用倒谱分析方法,对功率谱上的周期分量进行再处理, 找出功率谱上不易发现的问题。 处理过程:
fb = 0.18×z×fr (z > 10)
3. 滚动轴承早期缺陷所激发的振动特征
第一类振动是以特征 频率进行的冲击振动; 第二类振动是被每一 个脉冲激发的以轴承 元件固有频率的衰减 振荡。
图7-4 滚动轴承内缺陷所激发的振动波形
轴承滚动体故障
▪ 滚动体产生损伤时,缺陷部位通过内圈或外圈滚道表面时 会产生冲击振动
foc1 2Z(1D dcos)fr
fi
n 60
滚动体的公转频率
fc 12(1-D dcos)fr
保持架旋转频率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故障频率经验公式
内圈故障频率: fi = 0.6×z×fr
外圈故障频率: fo = 0.4×z×fr 保持架故障频率:fc =0.381~ 0.4×fr
fc fr
滚动体故障频率:fb = 0.23×z×fr (z < 10)
fb = 0.18×z×fr (z > 10)
外圈与保持架关系: fo = z×fc 外圈与内圈关系: fo + fi = z×fr
( fr 为转频 ;z为滚动体个数 )
fb fo fi
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
▪ 关于特征频率的几点说明:
➢ 峰值与RMS值的比值从5左右逐渐增加到5.5~6
轴承磨损时振动加速度
严重磨损导致轴承偏心
➢ 轴承出现偏心,当轴旋转时,轴心便会绕外圈中心摆 动
胶合
➢ 在A点以前,振动加速度略微下降, 温度缓慢上升
➢ A点之后振动值急剧上升,而温度 却还有些下降,这一段轴承表面状 态已恶化
➢ 在B点之前,轴承中已有明显的金 属与金属的直接接触和短暂的滑动
轴承外圈故障
外滚道产生损伤时,在滚动体通过时也会产生冲击振动 由于损伤的位置与载荷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定的,所 以不存在振幅调制的情况
轴承摩擦
滚动轴承如果存在润滑不良造成的干磨擦故障,在时 域波形中会出现削波现象
轴承磨损
➢ 随着磨损的进行,振动加速度峰值和RMS值缓慢上升, 振动信号呈现较强的随机性
疲劳剥落
➢ 原因 内外滚道和滚动体表面既承受载荷又相对滚动,交 变载荷的作用,在表面下一定深度处形成裂纹,裂 纹扩展到接触表面使表层发生剥落坑
➢ 后果 造成运转时的冲击载荷、振动和噪声加剧
内圈疲劳失效
外圈疲劳失效
疲劳剥落
➢ 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形式 ➢ 一般所说的轴承寿命就是指轴承的疲劳寿命 ➢ 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
第七章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特点
▪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使用量最多的零件之一, 也是最易损坏的零件;
▪ 滚动轴承有着表面光滑、尺寸精密的滚道,因而 早期故障的振动信号非常微弱。常常淹没在轴与 齿轮的振动信号中;
▪ 因此找出并识别其故障特征就成为滚动轴承诊断 的主要任务。
概述
▪ 滚动轴承的组成
锈蚀
➢ 原因 水分或酸、碱性物质的侵入 轴承停止工作后,轴承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凝 结 电流通过,引起电火花而产生电蚀
➢ 后果 高精度轴承由于表面锈蚀导致精度丧失而不能正常 工作
塑性变形
➢ 原因: 轴承受到过大的冲击载荷或静载荷 硬度很高的异物侵入
➢ 后果: 运转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噪声 压痕引起的冲击载荷会进一步引起附近表面 的剥落
➢ 外圈 ➢ 内圈 ➢ 滚动体 ➢ 保持架
▪ 按承载方向分类
➢ 向心轴承 ➢ 推力轴承 ➢ 向心推力轴承
概述
▪ 滚动轴承的安装
➢ 冷压法和热套法 ➢ 压力机、手锤和套筒、润滑剂、加热器等
▪ 滚动轴承的拆卸
➢ 使用专门的拆卸工具
7.1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1. 疲劳; 2. 磨损; 3. 腐蚀; 4. 塑变; 5. 断裂; 6. 胶合。
▪ b).高频段:位于Ⅱ区,这个频段的信号是轴承故 障所激发的轴承自振频率的振动。
▪ c). 超高频段:位于Ⅲ区,它们是轴承内微裂纹扩 张所产生的声发射超声波信号。
分析谱带的选择
➢ 低频段
低频率段指1kHz以下的频率范围 一般可以采用低通滤波器(例如截止频率fb≤1kHz)滤去高
频成分后再作频谱分析 此法可直接观察频谱图上相应的特征谱线,做出判断 这个频率范围容易受到机械及电源干扰,并且在故障初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