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学生:周炳承指导老师:刘春瑾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更好地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更真实、准确地反映收入结构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变化消费结构变化
一、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
(一)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现状
国家统计局2011年2月公布,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就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构成来看,四大项收入全面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2%、5.0%、12.3%、1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说明居民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既有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也有经济结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
(二)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确保了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第一方面公资性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构成比列看工资性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
素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方面受经济效益好转,以及职工社会兼职增多等因素的影响,经营净收入是城镇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成为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第三方面财产性收入来源拓宽,呈现利息、红利、出租住房等多渠道盈利的趋势。第四方面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贫困家庭的低保收入得到基本的保障,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养老金和离退休金足额按时发放,二是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了社会保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多的城镇低收入居民被纳入了低保范围,并得到及时救助。
2、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至今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也在逐步增长。然而在城镇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人民的贫富差距或者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21世纪后这种差距越来越严重,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说明:①各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我国城镇居民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相差更为惊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阶层不同,这30年来,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趋于平稳且微微上升态势,相比较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上升,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城镇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17倍。②各行业的收入差距扩大。由于行业分类的不同,导致职工的收入差距较大,其中以1978年到2000年这12年最为明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城镇居民最高和最低行业收入差距状况分析。从不同行业员工收
入的差距来看,行业员工收入两者之比最低的1988年为1.58,而最高的2000年则达到了2.60。期间极值一直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两者之差则从1978年的458元上升至2000年的8294元,12年间绝对差剧烈的增长了18.10倍之多。③各地区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其中居民人均生活收入最快的是东部约增长了14倍,中西部地区次之约增长了11.8倍。由于各地区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基数不同,其绝对差相差巨大。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差值1990年为1154元,而到了2009年拉大到了16908元。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效果有所改变。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作为消费已实现形式的居民消费结构,经历了一个阶段性明显的变动历程,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结构档次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应研究,划分的居民消费结构阶段不尽相同,但都普遍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整体变动,其实质是从传统的满足基本生存消费,逐步向追求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对此,有学者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各阶段进行了如下划分:
1、居民消费贫困型阶段一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的初级阶段(1978年以前)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选择了重
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此背景下,城镇居民消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2、居民消费温饱型阶段一以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需品阶段(1980——1990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品供应日益充足,消费选择的自由度扩大,消费迅速增长。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结构档次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对此这一阶段我国的消费结构呈温饱型特征。
3、居民消费小康型阶段一以电子信息产品及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购买选购品阶段(1991——2000年) 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城镇居民人居收入不断提高。
4、居民消费现代型阶段一以住房、私人轿车为主的购买特殊品阶段(2000年至今) 新世纪以来,在城镇,国家提高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增加居民工资水平。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1、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以上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