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送别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阅读

王维的送别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阅读
王维的送别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阅读

王维的送别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

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

旧亲人。

注释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

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

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个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

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

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

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择这两件事物,自然

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表现出黯然销

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

──“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

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

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

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

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增强了读

者的这种感受。

鉴赏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

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

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

再干了这个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

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

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个瞬间都到达了

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

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

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

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

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

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所以,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

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但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但仅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

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

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

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

取的虽然仅仅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

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绝大部分离筵别席演唱,

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 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 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

山中送别的诗意

山中送别的诗意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中送别的诗意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掩:关闭。柴扉:柴门。 2、明年:一作“年年”。 3、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诗意: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 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 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

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又因为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故又称王维为“诗佛”。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极具诗情画意。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主要作品:《相思》《鹿柴》《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诗歌理解: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主题: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朝雨浥尘,客舍青青,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出依依惜别的情绪。三、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一、基本特点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常见意象: (1)时间(傍晚、月夜) (2)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灞桥、劳劳亭、谢亭、灞陵亭等) (3)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夕阳等) (4)曲调(杨柳曲、阳关曲、渭城曲、劳劳歌、梅花落) 3、基本主题: (1)依依不舍的留念;(伤感、失落、怅然) (2)情深意长的勉励;(鼓励、劝勉、安慰) (3)坦陈心志的告白;(表心志、吐积愤)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彩: (1)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2)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谐音、双关)手法 二、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三、鉴赏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最新山中送别教案

《山中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并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师:(课前全班同学加以动作进行“疯狂背古诗”展示活动)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经典的古诗演绎得如此时尚与动感,我想,如果古人地下有知的话,他们必定是抚掌称快,慰藉有加吧!确实,这些经典的古诗我们不能忘,因为它们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那今天,我们就在这堂课中走进经典、重温经典吧! 师:(板书王维)对啊!能说说你们知道的王维吗? 生1:王维,盛唐诗人,于唐601年出生,661年去世,亨年60岁。 生2:王维,懂音律,工书画,人称诗佛。 生3:王维,字摩诘,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苏轼曾称赞他:“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山中送别》(师板书:山中送别,友人) 二、初读诗句,整体把握。 (课件李叔同曲《送别》古筝乐曲响起) 1、师范读。 2、师:听了老师读,你们想读吗?(指名学生读师简评)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师: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那请同学们认真领会这一意境,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深山,高高的树遮天敝日。(生读“山”字读重拉长) 生2:我看到了一轮夕阳,它正无可奈何的西沉。(生读“日暮”凄凉)生3:我看到了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在黄昏的风中,它的柴扉吱嘎着响。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讲得也不错,看来对王维诗中有画的意境有所领悟,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作者另辟蹊径,只是把分别的场面用一句话轻

王维的送别诗

王维的送别诗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送别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贤。——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送康太守》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王维《送康太守》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王维《送康太守》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送别诗(教师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参考答案:思想感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参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反思总结】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二、送别诗的类别: 谢别: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恋别: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壮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阔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送别诗常用意象

最新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中考古诗鉴赏之送别诗鉴赏专题讲解版 【资料链接】 一、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商旅、归隐等。 二、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ד/”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 三、送别诗中的意象 【空间意象】 1、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2、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 3、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4、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5、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著名历史古迹,自古以来即是来往其地行人分别、相送的场所,历代文人骚客亦多以之为题写作赋诗,而其中尤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劳劳亭》一诗最为著名。 【时间意象】 1、黄昏: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月夜: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而诗人常借月抒怀。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环境意象】 1、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杨柳(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3、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

唐诗:王维《送别 山中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送别山中送别》原文译文赏析《送别/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析】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

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送元二使安西 体裁:诗 题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 名字:王维 年代:唐代 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

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 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 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字,恰当确切,内涵丰富。它暗示朋友对饮已三巡数盏,此前的频频举杯、殷勤话别尽在无字处包涵。诗人选取饯行之酒将阑的场面,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入诗,自然妥贴,意蕴深长,可谓化俗为雅。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五:诗歌结构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两句写惜别,道出了人们的不舍之情。 考点: 一、必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释: 关键词:渭城 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送别朋友的诗句古诗

13、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 1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5、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16、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 17、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8、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1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1、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2、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2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24、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范云《别诗》 25、故人一去无期约。尺书忽寄西飞鹤。——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2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27、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28、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3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3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2、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33、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34、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5、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佚名《秦风·无衣》 36、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苏轼《送顿起》 37、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欧阳修《别滁》 38、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39、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40、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

古诗山中送别翻译赏析

古诗山中送别翻译赏析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言】 《山中送别》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题材非常普遍,构思却独具匠心,极有特色。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并非就“送别”二字做文章,而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并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挚,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后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

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诗的三、四两句“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送元二使安西【精华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步诗歌,感知诗题。 1.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 (教师简要介绍王维) 2.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安西,特地从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3.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同时注意诗句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送别地点:渭城;时间:早上。) 2.能把时间和地点说得更具体一些吗?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得知是清晨在旅店送别。) 3.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洗得翠绿欲滴。) 4.多么美的渭城啊!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从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可知是为友人设宴送别。)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王维会说些什么?(离别在即,千言万语都浓缩于酒中,把别愁、祝福融为一杯杯美酒,明为劝酒,实为诉离愁。) (1)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①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能不伤别离!(师引读后两句) ③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课堂小结

关于送别诗的鉴赏

关于送别诗的鉴赏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 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 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实至今天,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下面主要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做探究,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思想内容 前面已经提及柳永与江淹都把送别与伤感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说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 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

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 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

唐诗:五言绝句《送别山中送别》

唐诗:五言绝句《送别/山中送别》 送别/山中送别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⑴掩:关闭。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

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

初中语文送别诗锦集

初中语文送别诗锦集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是一首情韵感人的送别诗。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再干一杯吧!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宣州朓楼饯别校书云[唐]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似整个人只有驾一叶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了。这在白诗中还是不多见的,白纵情山水却不能远离尘嚣,啸傲江湖并不是他的生活目标。但在这里,对现实的绝望似乎占了上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古代三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这是一首情思深厚的送别诗。好友在雾笼繁花的三月,辞别黄鹤楼东去。作者立在江边目送友人乘坐的小船,渐行渐远,直到船影消逝在那碧绿的水天尽头,只有长江还在向着天边滚滚流去。此诗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赠汪伦[唐]白 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白正要乘船离开桃花潭,好友汪伦深情地唱着歌赶来送行。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白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闻:听说。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左迁:古人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龙标:今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遥:远远地。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③五溪:今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与:给。⑤风:一作“君”。夜郎:今沅陵。[解说]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宋]万里

中国最好的100首送别诗

中国最好的100首送别诗 古代的中国,由于交通不便,一次分离可能意味着永别,因此诗人们对于送别有着特别深的感受,形诸于笔端,则化作一首首或怅惘、或激昂、或悲伤的送别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庞大的家族,特别是在重视友情的唐朝,诞生了一大批送别诗的名篇佳作,其中朋友遍天下的李白堪称送别之王。以下这100首送别诗,来自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有的大名鼎鼎,有的不为人知,但它们都是古人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每一首都饱含无尽的深情厚谊。1、《秋别》唐·罗邺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2、《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3、《劳劳亭》唐·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4、《相送》南北朝·何逊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5、《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6、《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7、《夜送赵纵》唐·杨炯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8、《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

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9、《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送二兄入蜀》唐·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11、《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12、《送人》唐·杜牧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13、《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14、《送别诗》隋·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5、《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16、《春送僧》唐·贯休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17、《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8、《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19、《送 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20、《折杨柳》唐·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21、《柳枝词》宋·郑文宝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