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代步工具的发明与发展

2013011907 刘畅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自行车被发明及使用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这两百年间人类在不断的尝试与研发过程中,将玩具式的木马车转换到今日各式新颖休闲运动自行车,自行车发展的目的也从最早的娱乐用途变为交通代步及休闲运动用途,休闲及竞赛领域的发展使自行车研发工作不断的精益求精,以满足求更好成绩表现选手们的需求,台湾的自行车制造业是个中翘楚。

自行车运动起源于欧洲,1790年法国的西夫拉克伯爵将两个轮子装在木马上,人骑在上面用脚蹬地前行,称木马轮。1868年5月31日法国的圣克劳德公园举行了自行车比赛,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自行车比赛。1893年举行首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1895年举行首届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

自行车究竟在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很少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在1791年法国人曾发表了两轮的木马车;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踢木马自行车,他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这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的自行车印象。他的发明是构想是来自於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们在两轮之上放个座垫,人坐在上面两脚下垂交互踩踏前进车子就能像溜冰一样前行了。

他的木马自行车在1818年正式取得德国及法国的专利,成为自行车的开山鼻祖,这辆自行车是以木头制造,这台车就是靠人的两只脚在地上蹬,以现今来看就像是木造的玩具木马,比现在的铁马重好几倍,这台木马自行车的发明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

最早的木马车没有把手不能控制方向、不能转弯、只能直线前行,木轮的转动及停止完全靠双脚踢地来控制;杜莱斯把木制的车架跟把手装在车上之后,转弯或移动方向就更方便了,不必停止两脚踢在地上的动作,更不必提起车子移动方向,这部车子就被拿来作为玩具马。

1819年英国、德国也都先后成立了自行车运动历史上最早的自行车学校,教人如何骑玩具马-Hobby Horse;在当时没有汽车、火车的时代,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法国、英国、美国形成了争相骑玩具马的风气,人们跨上了玩具马用力蹬,速度越快,车子就越稳,这个骑玩具马的风气在欧美持续了约十年的历史。

在1818年英国的铁匠及机械师丹尼士强生率先以铁造取代了木头材质,以铁造取代了车轮的骨架,接著他又在伦敦创办了两所学校以训练人们学习及骑乘自行车。后来英国人就把这台有趣的车子叫作Hobby Horse,这台铁制的车由技术好、有经验的人骑乘时速可以到十三公里。

到了1830年法国政府正式决定以玩具马作为邮差送信的交通工具;1839年英国苏格兰的冶铁匠汤马士麦米伦将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断思考如何能坐在车上,脚能不著地还能使车子前进,最后他终於设计了一辆前轮大於后轮,并加上踏板及杠杆在后

轮来驱动车子的自行车,骑乘时不需再以脚踩地面去转动轮子前进,这也是自行车发明的一大进步.

1861年法国的娃娃制造商发明了前轮驱动的自行车,在前轮轴上直接加上踏板,靠著这台自行车可以骑遍整个欧洲。他们推测车子走得更快主要关键在於车轮体积的大小,车轮越大则滚动一圈的距离就愈长,速度相对也就愈快。1867年成立公司并开始大量制造。

由於大量推广使用,此时自行车开始了量产化的阶段,后来自行车的制造都是以这台车作改良,当时法国巴黎就是自行车的制造中心;法国在1868年在竞马场举办有史以来第一场自行车竞赛,使用的就是这台自行车。1869年法国人又发明了鍊条来驱动后轮,到此时的自行车算是完整的版型。

1870年英国的詹姆斯史达雷设计了大小轮的自行车,那时后轮的直径只有90公分,前驱动轮直径却有125公分以上,行车速度相当快;同一段时间法国人也作同样的改良,将车子的材质由木质改成铁质与橡胶零件,也是前轮驱动,前轮直径比后轮大数倍。骑这种车像骑马一样高高在上很威风,但是下坡时加速十分危险容易跌倒以及高度的关系上下车就存在著危险性。

1869年法国人发明用链条来驱动后轮,出现了安全型自行车;1874年英国詹姆斯史达雷发明了穿钢丝的轮圈,并且制造了三轮车,成了当时淑女们的最爱.1885年英国人把自行车改良成前后轮一样大小,并使用链条驱动,叫做Rove型的自行车,这个车型就是现代化自行车的雏型。1888年一位住在爱尔兰的兽医发明了橡皮充气轮胎,这是自行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发明,它不但解决了自行车多年来最令人难受的震动问题,同时更把自行车的速度又推进了许多。其实之前也有人发明过橡皮轮胎,但因为那个年代橡胶的价格非常昂贵,所以未被广为使用。

从德国男爵的发明第一台自行车以来经过许多人不断研发,到现在脚踏车才算完全定型。与以前发展中的自行车相较最大的进步,就是高度变低、材料变好;传动方面则是由鍊条传动后轮,增加了车子的稳定度。

1970年代由一群美国嬉皮所发展出的越野登山车将以往竞速用的公路车,变更为肥厚轮胎、平直把手,成了现代人又一项最新的户外休闲运动;快拆式的前后轮装置,方便了自行车的随身背负或随车运载,车身轻、周边配备又多,使得自行车的骑乘变的运动又休闲,骑上自行车的炫耀感及优越感油然而生。

从木马逐渐演变成铁马,使用的材质从木质转换成铁质、钢管及钼铬合金、钛合金及碳纤材料等的使用,愈来愈轻巧,而自行车的种类也可以使用功能性概分为公路车、登山车、旅行车、一般车甚至於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满足了现代人对自行车既舒适又多功能的要求,自行车的研发与人体合而为一的表现越显重要。至尽各类自行车比赛多达几百个,其中尤以行程3900公里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最为著名。自行车诞生于欧洲,但20世纪却在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至少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1818年,德国的德赖斯发明木制、带车把的两轮自行车,靠双脚蹬地行驶;1839年,苏格兰的麦克米伦制成第一辆由曲柄连杆机构驱动后轮的铁制自行车,用脚蹬踏板行驶;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小、在前轮上装有曲柄和能转动的踏板的自行车,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

1869年,英国的雷诺首先用辐条来拉紧轮辋,用钢管制成车架,并首先在轮辋上装上了实心的橡胶带,使自行车的重量大大减轻;1874年,英国的劳森开始在自行车上采用链条传动结构,但此时自行车仍是前轮大后轮小。1886年英国的斯塔利在自行车上装上车闸,使用滚子轴承,又将前轮缩小,使前后轮大小相同,并将钢管组成菱形车架;1888年,英国的邓洛普成功地将充气轮胎应用在自行车上,显著地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1925年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受到影响。但到70年代,由于出现能源危机,世界上再次出现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八千万辆,中国、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移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在中国流动的长城。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

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人们谈论“飞鸽、永久”,不亚于今天人们谈论“捷达、富康”,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会立刻侦破。在以轿车为高官专属的年代,自行车是百姓的自豪。80,90年代,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飞鸽、永久”也不在独享殊荣。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等遍地开花。过去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娱乐功能,人们不再仅仅是骑车而是玩车。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度也远比50年代多。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和代步工具的增多使自行车慢慢消失,人们更倾向于省力的电动车。即使如此,自行车是代步工具的伟大创举,是代步工具的启蒙。

一.自行车发展史

一、自行车发展史 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了解自行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达成意向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2、能力目标:通过自行车发展历史的学习,知道自行车是好多人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完善的,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及小组合作,加强生与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增进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会查阅资料,能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合作展示 教学课时:1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查找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课件。课前,教师精心制作了有关自行车发展史的课件,借助多媒体集音、形、色、动于一体的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可以是文本、图片、PPT。由各组讨论选出主发言人,再选出中心发言人,展示说明,后补充。 (二)教师准备: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而自行车究竟起源于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之间的演变过程则很少人知道。 1、自行车起源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790年,有个法国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别爱动脑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路上积了许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辆四轮马车从身后滚滚而来,那条街比较狭窄,马车又很宽,西夫拉克躲来躲去幸而没有被车撞倒,还是被溅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别人看见了,替他难过,还气得直骂,想喊那辆马车停下,讲理交涉。西夫拉克却喃喃地说:“别喊了,别喊了,让他们去吧。”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为什么不可以把马车的构造改一改呢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他这样一想,回家就动手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出来了(如图1-1所示)。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自行车的历史和发展

据载,意大利人最早提出试制自行车的方案。公元1642年,意大利一位橱窗设计师在他所设计的罗马教堂的彩色玻璃上,绘制了自行车的雏型图案,但没有造出实物。从此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许多工匠和科学工作者对创制自行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钻研,提出过许多种方案,然而均未成功。 第一个制造出自行车实物的是法国人希布拉克,他在1790 年制成一辆木质自行车,两个车轮被前后纵列在同一轴在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和贡献。不过,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也不能转向,只能靠骑车人不断用双脚蹬地在一条直线上前进。他亲自骑着这辆木轮自行车,在巴黎公园前大街上奔跑、博得观众的好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自行车的雏型,不能算真正的自行车,虽然如此,世界科技史上都公认自行车的最早发明者是希布拉克,他制造的这辆自行车也被称为近代自行车的鼻祖,从此揭开了自行车时代的序幕。 1791 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第一架代步的“ 木马轮” 小车诞生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如图1)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这辆“ 木马轮“ 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1801年,俄国有个名叫阿尔塔莫诺夫的农奴,用金属制成了带有两个圆轮和小凳的自行车,把它献给了沙皇。他因此得以取消家奴身份,成为自由民。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行车未被推广,仅仅成为沙皇的一种玩具。 1818 年,一个德国看林人叫德莱斯的,也是偶尔的一个想法,也制做了一辆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这辆车仍然没有驱动装置而靠骑车人双脚蹬地前进;不过,前轮可以活动,他在前轮上加上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这比西夫拉克的木质车有了重要发展。德莱斯称之为“奔跑机”,并骑车旅游,行驶的速度相当于奔跑的马车。当时的德莱斯骑着他的” 小马崽” 上路试验时,遭到不少人的嘲笑。新东西的出现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传统势力所嘲笑,但人类的发明者永远不会因这些嘲笑而停止。19世纪上半叶,正是欧洲国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交通工具的热潮时期,各国都有人在研制自行车。德莱斯的“奔跑机”传到英、法等国后,大大启发了这些研制者,被世界公认为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自行车,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基本轮廓。 1839 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MAC MILLAN),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自行车。他在德莱斯发明的“ 小马崽” 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一来,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使轮子滚动。麦克米伦的这项发明,完全改变了过去骑车人用脚蹬地的驱动方式。1842 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 千米。由于这种自行车的主动轮——前轮小于后轮,行驶时骑车人需要频繁地蹬脚镫,很是费力。到1861 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小、在前轮上装有曲柄和能转动的踏板鞍座架在前轮上面的装置。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 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层出,让观者大开眼界。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这种自行车行驶速度很快,但容易跌倒。 1869年便有英国的雷诺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用钢管制成车架,并首先在轮辋上装上了实心的橡胶带,使自行车的重量大大减轻;车轮上还装上了滚珠轴承和飞轮。从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诺,他们制做的自行车与现代自行车差别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行车的研制、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认识到自行车的驱动机构(脚镫)装置在前轮上,使前轮既是主动轮又是转向轮是不科学的。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是在1874 年诞生。英国人劳森把脚镫安装在前后两轮的中间,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自行车开始具备现代自行车的结构形式。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但此时自行车仍是前轮大后轮小,不够协调与稳定。

发明自行车中的有趣故事

发明自行车中的有趣故事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自行车的发明过程却非 常曲折。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自行车的发明过程却非 常曲折。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 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 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这辆“木马轮“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 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 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 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 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闪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家厂商愿意生产、出售这种自行车。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打字机等,都能减轻劳动强度。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利用 人力推进的小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称它为“德莱斯”。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 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1840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一来,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 的滚动。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20千米。 到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 上面。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层出,让观众大 开眼界。

仿生的发明史

仿生的发明史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仿生学之父。在大约公元1500年,在鸟翅模型之后,他画了一系列的无法实现的飞行设备草图。大约400年之后,奥托(Otto Lilienthal)成功了,他根据鹳的翅膀制造的滑翔机成功的在Brandenburger村飞行了250米,而且他也取得了“滑翔机之父”的称号。 直到上个世纪中期,有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尝试把自然界的形态和规则用于技术上。但是,仅仅在60年代初一种科学的综合分类学科才由它产生。 植物学家William Barthlott和他的同事Nesta Ehler在70年代中期发现纯粹的自清洁效应,也被叫做“莲花效应(Lotus effect)”。他们把一批多样的植物叶片放在一个特殊的显微镜下时,开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发现。这两个科学家的研究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能否根据叶子表面纹理的不同来检测这组植物中扭曲的茎。 植物学的例行任务,就是在每一个研究之前观察某些植物时先要把植物清洗干净,这是研究者们不用思考而首先要做的。但是很快生物学家就发现一个非常荒谬的现象:就是只有那些表面很光滑的叶子才需要清洗,而其它的那些表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很粗糙的叶子反而是干净的。对他们来说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殊的叶子甚至可以完全抵制水。在那时,很清楚地是自清洁效果是和可润湿性相联系的。 这种效果特别明显得表现在莲属坚果莲中:从显微镜下看发现莲叶子上有小的茸毛和小的蜡质覆盖在叶子上,水滴下来就象从热的炉盘上滴下来一样。Barthlott解释说:在光滑表面,水会在污垢上蔓延。在粗糙表面,水滴粘不牢,形成球状,在可以到达的污垢粒子上滚动并且带着污垢粒子滚动。 1977年,生物学家们在一段短的旁注中描述了这种现象。看起来这段旁注是很琐碎的,只是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仅仅在1989年,William Barthlott,其时正在波恩大学做教授,重新注意到了这个旧的发现并和他的研究生Christoph Neinhuis一起详细的研究了这个现象。这两个人不仅成功的破译了“莲花效应”对生物学的意义,而且同时把它的不被脏物污染的原理应用于人造表面。 1996年Barthlott 和Neinhuis用一个带有新衣料的白盘子实现了他们的程序,同时注册了专利。他们在一个白盘子上撒上煤灰和颜料的混合物并且滴上一些水。很快,这个盘子就干净了。作为对比,一个擦的特别亮的清漆膜也撒上煤灰盒颜料的混合物,但是即使在长时间的漂洗之后,煤灰仍然存在,而且还有另一个脏的灰层,对清漆膜来说,只用水是不能清洗干净的。 莲花效应的历史,从它的发现到应用,典型的来自于一个研究规则“技术学习自然”:仿生学。 在如今对仿生学的理解普遍认为是“各种技术手段转化,建筑使用,规划步骤以及生物系统的设计哲学”的基础上。世界著名的动物学家Werner Nachtigall进一步简化了这个概念,他这样来概括仿生学的实质:“把从自然界学来的知识作为对独立技术形式的建议”。 在几百万年的优化中接近完美的自然发明是化学家、机械师和建筑师所期望的研究对象。

老年代步工具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对市场现有的老年代步车的改良设计。以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为宗旨,做了老年人代步车的市场调查,了解了国内外老年代步车的发展现状和设计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产品定位和方案设想。 针对如今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以及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生理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设计出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 经过调研分析发现现有市场上的老年人代步车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而且设计中往往缺乏对老人的关爱,所以根据现在已有的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从功能和外形的使用上结合人机工程学进行设计,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动车,本设计是一款轻巧,安全,实用的电动车,为老年人提供了简单的出行工具。 关键词:代步工具、老年人、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improved elderly scooter design.Safety, comfort, function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doing a market survey elderly scooter,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cooter design case,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or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program ideas. For now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an aging society increasing,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pecial case of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used to design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After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elderly scooter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marke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and the design is often a lack of care for the elderly,So now according 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ducts, ergonomic design combines functionality and appearance from the use of the design for the elderly to use an electric car,This design is a lightweight, safe, practical electric car for the elderly provide a simple travel tool. Keywords: means of transport,elderly,ergonomics

自行车的发明故事_高中作文

自行车的发明故事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自行车的发明过程却非常曲折。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1785—1851)。 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这辆“木马轮“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

制造自行车。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1817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闪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一次比赛,他骑车4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15个小时。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家厂商愿意生产、出售这种自行车。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打字机等,都能减轻劳动强度。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利用人力推进的小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称它为“德莱斯”。 1839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仿生学发展过程的分析_刘福林

仿生学发展过程的分析 刘福林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 仿生学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回顾分析仿生学重大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仿生学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与现代时期,指出了仿生学的重大贡献是源头创新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并能在未来的所有领域内应用、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仿生学;重大事件;发展时期;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Q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5-04404-02 A na lysis of the Developm ent P ro gress o f Bio nics LIU Fu-lin (Depart ment of Life Scien ce,S hangq iu Normal College,Shangqiu,Henan476000) A 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bionics is imp ortan t in science innovation all over the word.In the article four devel op ment periods of b ionics includ in g bu ddin g,b uild ing,strengthen and modern were reviewed.The i 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bionics to research idea and means of resource in novation was pointed out,which may be ap plied in all fiel ds in future for unpreced ented res earch results. Key w ords B ion ics;Great event;Devel op ment period;Research means 仿生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仿生学萌芽时期;仿生学建立时期;仿生学巩固时期;现代仿生学时期。 1 仿生学的萌芽时期(远古时代至1940年)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对其赖以饱腹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周围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因此,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实际上就已在从事仿生学工作。例如,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50~500年),鲁班上山伐木途中,手指为茅草划破,从而受到启发,经反复实践,终于制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架带有锯齿的木工锯[1]。2300多年前墨子和他的300弟子,花了3年时间,造成一只“会飞的木鸟”,同时间希腊人阿奇太也制成一只“机械鸽子”。自古就有许多中外人士模仿鸟类飞行试制飞行器,但都不成功,原因在于不了解鸟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机能适于飞行的科学原理;又不了解人不具备飞行的生理条件,人要上天,必须依靠机械动力才有可能。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飞机飞行的成功便是一例。另外,1884年,人们受到蚕食桑叶吐丝的启迪,利用硝酸液处理棉绒,制成硝酸纤维素,由法国化学家德贝尔尼戈·夏尔多内首次成功地将硝酸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同年,英国人查尔斯·克劳斯(Charles·F·Cr oss)和爱德华·贝文(Edwa rd·J·Be van)申请了第1个醋酸纤维制造方法的专利,这两种纤维的问世是仿生学运用的成果。但这些发明和尝试,在人类文明史上犹如点点星火,一闪而灭,始终未能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2]。总之,20世纪40年代前,人们对于生物体与机器之间有无共同之处,还缺乏明确认识,还不具备将二者进行类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人员还不了解生物系统可成为各种技术思想、设计原理以及发明创造的源泉,生物学家也只局限于研究和描述生物结构的精巧、功能的神奇。因此,从远古到1940年属于仿生学的萌芽时期。该时期,人类的各种仿生现象与成果不断涌现,为这门科学的诞生积蓄了实践经验与感性认识。 2 仿生学的建立时期(1940~1960年) 20世纪40年代,工程技术领域中出现了调节理论,人们开始在一般意义上把生物与机器进行类比,认识到二者具有 作者简介 刘福林(1965-),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从事管理仿生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2-28自动调节系统。1944年,一些科学家已经明确机器与动物在自动控制、通信和统计动力学等一系列问题上是统一的,具有共同之处。同一个时期,美国的一位年轻工程师申农(C. Sha nnon)提议建立了一门叫作“信息论”的科学。从此,开展了大量关于信息传递与处理的研究工作,深刻认识到一切通信与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对许多研究工作得到的结果进行理论概括,并将技术控制系统的控制机理与现代生物科学所发现的动物体中的某些控制机理进行类比,又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控制论”。1949年,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N.Wie ner)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对这一学科的思想和概念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维纳着重指出,控制论是研究机器和生物体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完全证实了生物和机器在许多问题上的共同之处。而控制论则把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从理论上联系起来,成为在原理上沟通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的桥梁,奠定了生物与机器在控制与通信上进行类比的科学理论基础。随着这两门学科的结合与渗透,人类就为自已找到了一条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向生物界索取设计蓝图,并于1960年9月诞生了一门新的交叉科学———仿生学。1960年9月13~15日,在美国俄亥俄州达顿城(Da yto n)的一个空军基地,召开了美国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在20世纪50年代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仿生学”,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命名。一位专长于精神病学和神经学、又受过数学和电子学训练的美国军医J.E.斯蒂尔(Jac k Ellwo od Steel)博士,给这门新诞生的科学分支起了一个名字叫做bionics(仿生学)。斯蒂尔博士给它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特征或类似特征的科学”,简单一句话,仿生学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3]。因此,从1940~1960年属于仿生学的建立时期。 该时期,人类在仿生学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仿生学理论。从实质上看,仿生学的诞生带给人类的是创新的理念与方法,即向生命系统学习的理念,模拟生命系统的方法。使人类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透视世界,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事物,实现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这是其他科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提出模型,进行模拟,这就是仿生学的基本研究方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l of An hui Agri.Sci.2007,35(15):4404-4405,440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

古代诗画中的代步工具之舟楫――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古代的诸多诗歌妙语,与水行有关,与湖海有关,上善者水,水润者灵,灵之最高的形式者――诗,虽然我们古之先民首先以舟楫(船,帆,桴等等)着为代步工具,其实亦把其作为水上的居住之所,渔民先不说,有文化情怀的人,或者说古代的文艺青年,会用舟楫作为自己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工具,屈原是舟行到沅湘之地,开始他的放逐生活,杜甫亦是来到江南道的三湘之地,开始他的诗意漂流日子,他们两个皆是在舟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是借助舟而沉湘,一个是直接的在湘上的舟中病故(一说在湘南溺水),而且一个是沉在汩罗的水中,一个是最先埋藏在汩水的尽头的平江境内,今天只存衣冠冢,我最先从母亲的口中得知,而且当地的乡民说是肚(杜)子墓,一种让人误解有好笑的地方口音。 古之的文艺青年常常想逃避到一个仙境的所在,尤其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比如蓬壶之类的海上仙山与岛屿(大概就徐福同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纵是普通的渔民,比如武陵渔人,也是舟行时找到一个秦人村的所在。当然舟楫亦是人生失意时的逃避工具,英雄以此寄情山水,不管是柏舟还是兰舟。其实在古代桥梁与道路不发达,所以在水上漂泊成为一个主要的旅行情形,横渡江湖时舟楫确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古人会吟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句。在不太深的水道,高大的牛、马与象也能起到桥梁的作用,水深时非舟楫无以渡过。 但在大多的情形下,是作为代步工具而言的,往往在陆上,牛,驴,马,象是主要的骑乘工具,水上则是舟楫莫属,而且在南方,水路多的所在,往往舟行是主要的旅行情形。先不说我现在所居的工作与祖籍地的常德,我出生的益阳南洲镇(至今而有赤松亭遗址),就是一个水网包围的县城,七八十年代那会,当时父亲带我去省城学习,行车时总要经过几个轮渡,就是一种船载着数辆车,有客车有货车,经过洞庭之江河,续上公路继续行驶,再到达省城的,而且基本上要耗费一天的时间(不算夜间)。有时也会直接坐船到省城,夜间亦在行进中,当然有床铺者也是乐得开心。当然我知道的沈从文就是从沅江逆流而上到酉水再逆流而上到他的边城凤凰的,这样他的行舟中有文思与诗意的涌现,把两岸的景致说成宋画山水,自然他写《常德的船》的现实风情是真实而生动的,这是舟行带给一个大家的灵感与激情。古代诗人在舟行中写了多少诗文,这个就象天上的河汉星星,或者是恒河沙数,其实天之星际是一个个的恒河系,那个闪光的不就是沙吗,远观时如此,近视时是另一个境界就象我们所处的地球罢了。 于是我追想一下与舟行有关的那些闪光的诗句,比如: 诗经中的泛舟之歌云:《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此为游湖海之风情。然后还有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二子乘舟》 另外还有:譬彼舟流,不知所届。《小弁》 而在《诗经·越人歌》云:今夕何夕兮,事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告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

SVNPLOT统计工具调研报告

简介 Svnplot是基于SVN的一个日志统计工具。它根据SVN版本库的日志数据,建立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和图表。 生成统计数据和图表的步骤 1.把SVN日志信息转换成一个SQLite数据库。//SQLite是一个小型的关系型数据库。 2.使用SQL查询生成各种统计数据。 3.通过Matplotlib包,把这些统计数据转换成图表。//Matplotlib包是Python语言的一个 //关于绘图的类库。 Svnplot生成以下统计数据和图表 1.综合统计 ●版本统计 ●作者统计 ●文件统计 ●Head修订版本号码 2.Top10活跃数据列表 ●Top10活跃作者 ●Top10活跃文件 3.代码行图 ●总代码行线形图(代码行vs日期) ●代码行贡献度(代码行vs日期)。不同的开发人员使用不同颜色的线 ●平均文件大小vs日期线形图 ●代码行和搅动行图(代码行vs日期,搅动行vs日期)。搅动行就是改变的代码行数 =(lines added+lines deleted+lines modified). 4.文件统计图 ●文件计数vs日期线图 ●文件类型vs文件数量条形图 5.目录大小图 ●目录大小vs日期线形图。不同的目录使用不同颜色的线 ●目录大小饼状图(最新状态) ●目录文件计数饼状图(最新状态) 6.提交活动图 ●提交活动指数 ●每天活动的条形图(提交次数vs Hour of Day) ●每周活动的条形图(提交次数vs Day of Week) ●作者提交的历史趋势(被同一作者连续提交的时间直方图) ●作者活动的水平条形图(作者vs adding+commiting百分比) ●每个开发者的提交活动-散点图(Hour of Day vs日期) ●每天提交计数。 7.其他 ●从修订版本日志消息中得到的单词的标签云 ●作者名字的标签云

发明家名人故事:自行车的发明故事-作文

发明家名人故事:自行车的发明故事 现在,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但自行车的发明过程却非常曲折。 很少有人知道,发明自行车的是德国的一个看林人,名叫德莱斯(—)。 法国人西夫拉克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浸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四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 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 刚刚出现的新东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 这辆木马轮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自然需要改进。 德莱斯原是一个看林人,每天都要从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发明一种交通工具的欲望。 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轮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吗!就这样,德莱斯开始设计和制造自行车。 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 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

年,德莱斯第一次骑自行车旅游,一路上受尽人闪的讥笑,……他决心用事实来回答这种讥笑。 一次比赛,他骑车小时通过的距离,马拉车却用了个小时。 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一家厂商愿意生产、出售这种自行车。 德莱斯还发明了绞肉机、打字机等,都能减轻劳动强度。 现在铁路工人在铁轨上利用人力推进的小车,也是德莱斯发明的,所以称它为德莱斯。 年,苏各兰人马克米廉发明了脚蹬,装在自行车前轮上,使自行车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此后几十年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如风帆自行车、水上踏车、冰上自行车、五轮自行车,自行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以后随着充气轮胎、链条等的出现,自行车的结构越来越完善。 年,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 这样一来,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 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千米。 到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

仿生学的发明创造

仿生学的发明创造 1.从令人讨厌的苍蝇身上,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从电鱼到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鸭的蹼。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

自行车发展史

自行车发展史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它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1801年,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1817年德国人德雷斯在自行车上装了方向舵,使其能改变行使方向。1839年,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装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 后轮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和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制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发明前轮大、后轮小、在前轮上装有曲柄和能转动的踏板的自行车,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1867年,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1869年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动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1886年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1887年,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用橡胶制造出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以次作为自行车的充气轮胎。

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也许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他们的名字,丝毫不亚于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随着自行车的诞生也兴起了自行车运动。1868年在法国举行了世界上首次自行车比赛,赛程为2公里。1893年第一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5年第一界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6年自行车比赛被列为奥运会冲要比赛项目。至尽各类自行车比赛多达几百个,其中尤以行程3900公里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最为著名。 自行车诞生于欧洲,但20世纪却在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移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在中国流动的长城。 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人们谈论“飞鸽、永久”,不啻于今天人们谈论“捷达、富康”,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会立刻侦破。在以轿车为高官专属的年代,自行车是百姓的自豪。80,90年代,自行车

坦桑尼亚五金工具市场调研报告

坦桑尼亚五金工具市场调研报告 来源:数控机床网 作者:数控车床 栏目:行业动态  坦桑尼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该国几乎没有现代的冶金和机械加工工业。因此,该国的全部空调产品,绝大多数五金工具和机电产品都依赖进口。但是由于该国整体经济规模较小,2000年度,该国进口总额仅为10亿美圆。从中减掉对该国必不可少的石油,粮食,汽车,农机和通讯器材进口,对于空调和其他五金工具的进口总金额从绝对数和相对数看都比较小。 根据坦桑尼亚海关税率,空调的进口税为25%, 其他电动工具的进口税为20%。 农具进口税为 0。其它五金工具的进口税依据品种不同,从5%至20% 不等。另外,还要上20% 的增值税。产品出口到坦桑之前,要经过坦桑指定的国际商检公司?"SGS"或 "COTECNA"预先商检并核定估价,才能在坦桑报关。该商检公司在中国有分支机构。货物运抵坦桑以后,清关费用约为1%-2%。 坦桑处于赤道地区。全国多数地区为平原或丘陵,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候炎热。在该国内地,因为海拔较高,气温相对凉爽。因为地处南半球,该国最热的季节是从10月到4 月的半年。从潜在需求来看,该国应是一个比较大的空调市场。但是,目前由于普通居民收入偏低,仅有比较富裕的居民和政府及商业机构安装了空调。 坦桑目前最有市场影响力的空调产品是"三洋"牌(SANYO),因其质量较好和价格相等较低而长期受到当地用户欢迎。另外"大金"(D AIKIN)空调也因质量较好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南朝鲜出产的"LG"空调从90年代末也开始进入坦桑市场,但是从销路和品牌效应看,不如上面两种。另外,在前几年,有一种埃及组装的空调"TRANS"也在坦桑市场上销售。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从2000年起,由当地的印巴商人从他们的分销渠道引入中国的海尔空调和冰箱在坦桑少量销售。不过,他们只宣传产品的品牌而不突出是中国产品。在坦桑的所有空调产品都有当地公司作代理,负责销售和维修事宜。 从价格看,在坦桑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零售的空调产品价格都远超国内。以1.25匹的分体单冷空调为例,(该国基本不需要冷暖空调),每台零售价为1000美元(90,000先令)左右。现在能够看见的,当地正在使用的空调有相当多数是窗式的。现在分体空调的安装比例也开始增加。因为经济条件所限,中央空调和柜式空调在坦桑还比较少见。 坦桑是能源匮乏国家,电力供应长期不足。停电和电压不稳的情况极为普遍。该国电力来源于水电和石油发电。工业用电每度约合人民币1.5 元(165 先令),城市居民用电价格约合人民币0.65元。如果每户用电数量少于100度/每月,则单价减半。民用电供电电压为220 伏。中国的电器可以直接在此使用。在安全用电的工业标准上,坦桑一般沿用英国标准。该国对进口电器的质量认证要求不是特别严格。过去也曾经有过允许进口和出售国外旧电器的情况。该国电器维修能力也很差,所以旧电器也不是很有销路。尽管如此,如果要出口空调产品到坦桑尼亚,还是要事先就有关标准的确认问题,取得坦桑海关和坦桑标准局的同意。 在五金产品方面,中国过去对坦桑出口的数量也比较多。近几年,一些中国制造的劣质以低廉的价格流入坦桑,因而严重地败坏中国产品的整体声誉,影响中国其它同类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定位。使中国五金产品原来在坦桑的市场地位不如过去。在坦桑的报纸上也曾经刊登抨击一些中国五金产品质量过差的文章。现在坦桑政府部门也在对进口产品加强质量认证管理,控制不合格产品的进口。 网页查看:坦桑尼亚五金工具市场调研报告 发表评论 相关资讯: 五金 1 销势一路看好 工具五金到年末旺销期 2 07年五金热门产品分析和08年预测 3 五金工具年末俏销 4 五金刀具市场:国产缘何备受冷落 5 俄罗斯要办五金展对俄贸易有好机会 工具 1 石家庄博深工具大胆“走出去” 2 三菱材料工具上市通过优化旋角来减小振动的立铣刀

仿生学-人类通过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发明了很多东西

仿生学-人类通过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发 明了很多东西 动物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仿生学”就是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取灵感进行创造发明的一门先进科学。人类通过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发明了很多东西。 小巧的蜂鸟不仅能垂直起落,而且在吮吸花蜜时能取直立姿势,悬在空中进退自如;野鸭能悠然自得地飞行在9500米的半高空;鸽子能够感受地震;海鸥、信天翁这些海鸟却可以通过眼睛附近一条盐腺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鹰在高空具有超强的视力…… 那么,人类能从鸟类身上模仿出这些功能吗? 从始祖鸟的出现到现在,在这亿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鸟类形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其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旱性都另人惊叹不已。人们研究这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加以模拟,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的机械、仪器、工艺,这就是仿生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仿生学是1960年正式诞生的一门综合的边缘科学。目前,仿生学的研究,着重了下列几个方面。

感觉器官的访生。根据生物的感觉器官,来研制能够接受、记录和测定信号的装置。特别是各种有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包括冷热、酸痛、振动和平衡等等感觉方面的新颖传感器。生物的各种感觉器官,经过千万年的锤练,无论在选择性、适应性、灵活性、灵敏度、抗干扰性、微型化等方面,和我们目前各种自动装置中的传感器相比较,都优越得多。 自组织系统和神经元的访生。主要是为了研制新颖的自动控制系统。生物控制器官的研究,重点是大脑系统,揭开它的秘密,对创造人工的信息发射、按收、传送、加工和贮藏等装置,是非常有益的。 生物运动器官的仿生。例如肌肉是一个高效率的发动机,它把化学能变换为机械能,其效率在80%左右,而近代汽轮发电机系统的效率—殿只在40%左右。据报道,一种用聚丙烯酸制成的“人造肌肉”已经问世,它的应用远景是广阔的,如用于宇航来控制宙飞船;通过人造肌肉,也可以利用河水与海水之间存在着的天然的化学能差,来获得大量的廉价的机械能。 生物力学的仿生。科学工作者在研究鸟类、昆虫、鱼类等结构的基础人已经创造了模拟各种生物在陆上、空中、水里的运动器官。如可供实用的扑冀机;模仿膝关节的液压系统;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九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普遍选择。而今,私家车也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有人说,交通工具的变化,让人出行更便捷;但也有人说,自己还是喜欢自行车的慢生活。从1949年到2019年,七十年,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 在你的生活里,你又目睹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引起你哪些思考?请你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详解】(一)审题: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材料主要写了七十年交通工具的变化,引出感慨“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由此可见,本题紧扣“变化”从正面立意,肯定这种变化带来的便捷、物质的丰富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精神和情感的淡漠。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二)立意:利用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从①家乡的可喜变化②校园的变化③国家的变化④人心的变化⑤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立意。 (三)写作思路: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对家乡变化的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