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科普001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葡萄种植历史文化介绍及栽培现状概述
1、葡萄的发源地
1.1、中国引进和发展葡萄的过程
1.1.1我国内地葡萄引种和栽培始于西汉
1.1.2 内地葡萄栽培的演化
2、葡萄的种植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葡萄生产-科研发展现状
2.1.1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现状(概述)
2.1.2葡萄栽培与品种区域化研究(概述)
2.1.3葡萄病虫害防治研究(概述)
2.1.4鲜食葡萄贮藏保鲜研究
二、葡萄酒历史文明及文化介绍
1、葡萄酒酿酒历史渊源及相关的传说
1.1 葡萄酒历史常识
1.2关于葡萄传说酒的神话
2、葡萄酒文化介绍
2.1 葡萄酒的类型
2.2 葡萄酒的储藏和成熟
2.3 葡萄酒与健康
3、葡萄酒酿制过程简述
一、葡萄种植历史文化介绍及栽培现状概述
1、葡萄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欧洲种葡萄(Vitis viniferaL.)是世界上人工驯化栽培最早的果树种类之一。欧洲种葡萄原产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陆接壤地区,即里海、黑海、北地中海及南高加索一带。
北美洲也是葡萄原产地之一,多数葡萄属植物广泛分布在这个大陆。另外,还发现了一般所谓美国葡萄(VitiSLobrusca),用它与欧洲葡萄进行杂交,得到许多抗病性和抗湿性较强的杂种葡萄品种。据统计,欧美杂交品种已达一千五百多个。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创造出这样多的新品种,这对葡萄生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1.1、中国引进和发展葡萄的过程
我国栽培欧洲种葡萄最早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区域。公元前4~3世纪我国新疆地区已经引进和栽培葡萄了,已有2300~2400年以上的历史。
1.1 .1我国内地葡萄引种和栽培始于西汉。
汉武帝时代,第一次打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路线,与秦岭以西的三十多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靛大贡献。以丝绸为主的中国特产品,养蚕及缀丝法、沟渠法等生产技术以及桃、柑桔等,通过这条路线,不断地输出西方诸国,西方人士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而称中国为“丝绸之国”。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这条路,从西方诸国引进了葡萄、首蓓、胡桃(核桃)、胡瓜(黄瓜)、扁桃等30多种栽培作物。
1.1.2 内地葡萄栽培的演化
葡萄栽培及酿酒向东传入内地是从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以官方为主的跨越式引入至陕西,二是以民间为主的渐进式东传。但二者均是进玉门关,过甘肃河西走廊,经陇坂高原传入陕西。汉魏之际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经》载:“葡萄生五原、陇西、敦煌”;《剧谈录》载:“汉时,凉州富人好酿酒,多至千余斛,积至十年不变”;又据魏文帝(公元220~226年)《凉州葡萄诏记》载:“凉州葡萄味长汁多酿以为酒,甘于米曲,善醉易醒”,可见早在汉代,葡萄东传已途经甘肃并在此地栽培发展。
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据陈习刚考证:“唐十道中种葡萄的达九道,只有岭南道未见葡萄种植的记载。唐时葡萄种植己分布于我国的西域、西北、北方、关中、河朔、西南(包括南诏)、吐番、甚至淮南地区,尤其是西域、河西、河东的太原地区以及长安、洛阳两京之地,在唐时已是葡萄的重要产地”。唐之前,内地消费的葡萄酒均来自‘西域’,至“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后,中原地区开始推广酿造葡萄酒并很快形成可观的生产规模。也正是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大,将西域稳定地控制在本土之内,西域的葡萄酒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及酿酒业的发展。
元朝建立后,在仍然大量向西域索取葡萄酒的同时,在内地如山西安邑、大同,河北宣宁、燕京以及江南扬州诸处开坊酿制葡萄酒,使之不但成为上流社会中最流行的饮用酒,就是普通百姓亦能饮用。
由于欧洲葡萄不抗寒、不耐旱,所以向我国北方地区的扩栽需要相关技术与设施的支持,因此传入北方的时期较晚。传入东北大约在300~500年前;传入内蒙则只有300年历史。另据林嘉兴考证:12年(公元1684年),台湾已引入欧洲种葡萄,光绪21年(公元1895年)引入美洲及欧美杂种。明清时期,由于中原地区白酒的兴起和对西域控制力的减弱,以及西域地区主张禁酒的伊斯兰教的影响力扩大,葡萄酒生产及东输趋势缓退下来,致使我国葡萄栽培及葡萄酒生产一直低于较低水平,直至近代。
2、葡萄的种植业发展现状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所以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葡萄的栽培,适应性之强、分布之广是其它果树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地是:东北产地、渤海湾产地、沙城产地、清徐产地、银川产地、武威产地、吐鲁番产地、石河子产地、黄河故道产地和云南弥勒产地。这10个产地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的,它构筑了21世纪中国酿酒葡萄产地的基本框架。
2.1 我国葡萄生产-科研发展现状
2.1.1 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现状(概述)
我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东亚种群中绝大部分野生种类都起源于我国。从五十年代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东究和开发,经过调查不仅从中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优良类型,如两性花类型双庆山葡萄、双优山葡萄、长白四号等,而且用山葡萄
和欧洲葡萄栽培品种杂交,先后培育出我国第一代抗寒山欧葡萄品种北醇、公酿一号、公酿二号等。
在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上,全国从60年代开始进行地方农家品种资源调查,先后选出山西的“无籽西营”、陕西“榆林白葡萄”、江苏“宿晓红”、江西“塘尾刺葡萄”、河北怀来“大牛奶”、辽宁“大玫瑰香”等一系列优良地方品杯。新疆是我国重点葡萄产区,发现了许多珍稀的优良鲜食品种,如“和田红”、“木纳格”、“大无核白”、“长无核白”等。
有目的地进行葡萄杂交育种开始于五十年代。培育出抗寒、高糖的新酿造品种北醇等。从六十年代起,葡萄研究所相继开展早熟、优质鲜食葡萄育种工作,先后培育出京早晶(葡萄园皇后又无核白)、早玫瑰(玫瑰香x莎巴珍珠)、青岛早红(玫瑰香x莎巴珍珠)和山东早红(玫瑰香X葡萄园皇后)等一系列品种。七十年代前后,大粒、优质的葡萄育种目标进一步加强,到八十年代初,一批新的大粒鲜食品种(平均粒重7~8克)选育成功,如凤凰51、沈阳玫瑰、京秀、泽香、瑰宝、红双味、贵妃玫瑰及巨峰系品种甜峰、黑丰等相继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在育种方法上,除常规有性杂交育种外,新的育种方法也进一步得到应用。如利用胚培养培育早熟、无核品种(北农大),利用秋水仙诱变培育多倍体品种(河北农大、甘肃农大)。同时芽变选种和营养系选种在葡萄品种选育上也得到广泛应用,一些新的芽变品种如沈阳玫瑰(玫瑰香四倍体芽变)、吉香(白香蕉四倍体芽变)在生产上已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