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全纪录-凤凰大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一):粟裕向毛泽东立军令状盘活中原战场2009年05月18日 10:24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36条
相关标
[毛泽东] [淮海战役] [粟裕]
签: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的关键一战,也是国共三大决战中规模最大,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国民党八十万部队,除少数阵前起义,没有像辽沈与平津战役中整兵团建制的投诚现象,全部死战到底。而共产党则付出了超过辽沈与平津两战伤亡总和的代价。
蒋介石输了辽沈与平津,还可图与中共划江而治,输了淮海,才真是大势已去。因此淮海战役堪称决战中的决战。这一战又以其以少胜多而被载入世界经典战例之册,共产党以六十万部队加五百万人民群众的支援,战胜了装备与战力优于自己的八十万国民党精兵。直至今天,它仍被各国军事家们津津乐道,反复研究。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竟然并非出自双方精密长久的谋划。都是打一步看一步,在战前,无论毛泽东还是蒋介石,都没想到,仗会打到如此规模,以至一战
解决问题。而毛泽东之前所设想的解放战争夺取胜利之路,根本不是以这样一种江北大决战的方式。直到开打后数天,决战的思路才渐渐形成。整个战役的过程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偶然和必然。
即便多年之后,当年的国民党将领仍连叹此战的结果,非战之罪,而是天意。这场战役,是上世纪毛泽东与一干中共将领们鼎力合作的巅峰之战,也是蒋介石与国民党精英们漏洞百出的窝囊之战。回顾这段战史,折射出历史的必然,也让人看到当时国共两党从政治,军事,精英团队,以及民心各个层面的较量。
第一集:转折年代
1947年,蒋介石向陕北山东发起重点进攻,企图压缩共产党以求聚歼。毛泽东出其不意命太行山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直插国统区腹地大别山,使国共对峙的战场骤然转向中原。随后刘邓大军因双方兵力的悬殊,陷入极端的困境,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毛泽东决定让华野副司令粟裕带领一部主力向江南跃进,以解刘邓之围。
同时设想,以此模式逐渐渗透,直至取得全国胜利。但粟裕却不同意毛的主张,他坚持认为,中原困局可以有另外的解决办法,为此,他向毛泽东多番斗胆直陈,直至毛泽东答应给他一个机会,但同时给他立下严格的军令状,须在四到八个月间歼敌十
个旅。粟裕在成功完成这一任务后,终于让中原战场变成一盘活棋,这时,他提出,建议立即进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二):徐州剿总
2009年05月19日 16:39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1条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第二集:徐州剿总
在全国各战区中,蒋介石最重视的就是中原,这关系到南京的安危。早在48年6月,白崇禧就向他提出,中原兵力应该统一指挥,以守江必守淮之法建构坚固防御体系。但蒋介石不信任白,一意将中原分为两个指挥中心,重兵放在徐州,以庸将刘峙指挥,以小部分兵力放武汉归白崇禧指挥。
淮海战役开始前,徐州处在一个相当不利的态势下,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以及国防部参谋部高层都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应迅速调整部署,合并两大指挥中枢,以形成守江必守淮的态势。但因为蒋介石的举棋不定,以及白崇禧拒不指挥,直到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方面竟然始终没有动作。中共一方,原先提出的淮海战役其实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歼灭战。
毛泽东的意图,华野歼灭部分敌之有生力量后,仍渡江南进,把战场向南推进。战役发起两天后,粟裕得到情报,发现国民党大军有向南总退却的模样,如果国民党主力退守淮河,中共将很难击破这道防线。他紧急向中央建议,应将徐州之敌抑留江北予以歼灭,毛泽东迅即做出指示,歼敌于徐州附近,勿使南窜。这时,中共方面已经确定,这将是一场江北大决战。
淮海战役(三):淮海硝烟起
2009年05月19日 16:42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2条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第三集:淮海硝烟起
1948年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发出淮海战役攻击命令。华野数十万大军秘密南下,直扑黄百韬兵团。一天之后,徐州剿总也发布徐蚌会战指令,命各兵团向徐州收缩。国共双方几乎同时拉开了淮海大战的帷幕。
而此时,华野的攻击目标——黄百韬兵团却迟迟没有行动,在刘峙的命令下,黄百韬在新安镇白白浪费了两天时间,直到华野部队攻入新安镇前一天,才匆忙撤退。在新安镇扑了空的粟裕紧张万分,要知从新安镇到徐州只有两天路程,如果黄百韬安然退到徐州,与其他国民党重兵集团会合,淮海战役将面临流产的
危险。然而,就在这时,蒋介石却命黄百韬停在了离徐州不到百里的碾庄。
另一边,中共策反人员在争分夺秒地策动碾庄以北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起义。在最关键的时刻,第三绥区的起义,打开了碾庄的北大门,华野部队迅速南下,切断了黄百韬退回徐州的通道,将他重重包围在了碾庄。
淮海战役(四):血战碾庄圩
2009年05月22日 09:51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2条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第四集:血战碾庄圩
黄百韬在碾庄陷入重围,蒋介石急命杜聿明到徐州指挥,以解黄百韬之围。同时调集黄维兵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上加入战团。在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邱清泉李弥两兵团集中全部火力,由陇海路两侧向碾庄推进。一时间,华野三面受敌,情况危急。与此同时,黄百韬在碾庄拼死血战,也让华野部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为此,毛泽东发表急电,指示要下决心付出十万人的代价来夺取胜利,粟裕也命令部队改急袭为攻坚,逐村逐堡向前推进。
11月22日,在历经了十几天的惨烈搏杀后,黄兵团在碾庄的指挥部终于被攻破,黄百韬在一片芦苇塘前举枪自尽。
淮海战役(五):国共两党情报战
2009年05月22日 09:56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1条
《生死对决——淮海战役全纪录》系列:
第五集:隐蔽战线
在淮海战役中,隐蔽战线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共地下党对国民党从上到下的渗透,成为战后国民党总结其失利原因的重要一条。而在战场另一端的情报战中,技侦部队的相互较量也时刻决定着两军的成败。
钱树岩和顾柏衡,当年是潜伏在徐州剿总内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徐充,是华野四中队的一名密码破译人员。这一集,我们将带你走近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了解他们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淮海战役(六):“总前委”的诞生
2009年05月26日 16:09凤凰网专稿【大中小】【打印】
已有评论0条
相关标 [淮海战役] [总前委] [黄维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