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神经外科诊疗技术常规

1.病史及体格检查

1)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重点记载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当时的意识状态,有无近事遗忘,头颅着力部位及运动方向,伤后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

2)可疑有颅压增高的患者,应询问头痛的性质,发作时间、部位及与休息的关系,发作时有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昏睡等。

3)对有可疑癫痫发作史抽搐的患者,应重点记载起病时的年龄,发作开始部位,每次抽搐发作的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是强直性还是阵挛性。有无意识丧失、口吐白沫、误咬唇舌、大小便失禁。还要详细记载是否使用抗癫痫药物,疗效如何。

2.辅助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除各项常规检查外,对准备手术的患者应做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和血液生化检查等。对怀疑有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无腰穿禁忌症,可行腰穿及脑脊液常规检查,以及糖、蛋白、氯化物定量和细菌学检查。对有分泌障碍的患者,应重视有关垂体或其他器官的分泌功能检查,如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等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椎管病变需拍摄脊柱正、侧位及某些特殊位置的X线片。根据病情选择MRI检查或脑血管造影等。X线平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颅金属异物等疾病仍有重要意义。脑室造影现已少用。

3)其他检查:经颅多普勒、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血流图、单光子辐射体层扫描(SPECT),正电子体层扫描(PET)检查等,可视临床需要选用。

4)对手术切除的病变,以及穿刺抽吸的囊液等标本,应描述肉眼所见,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动静脉畸形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1.脑动静脉畸形的产生是由于胚胎期脑血管的结构和数量发育异常,脑动脉和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形成了脑动脉和脑静脉之间的短路,而引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主要症状包括出血、癫痫、头痛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3.分级: 一般用 Spetzler 分级法分成1-5级

AVM大小: < 3.0cm 1分

3.0 - 6.0cm 2分

>= 6.0cm 3分

AVM部位: 位于功能区 1分

位于非功能区 0分

AVM引流: 深部 1分

浅部 0分

分级 = AVM大小分数 + AVM部位分数 + AVM引流分数

3.手术前主要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型,凝血项。

2)血生化全套,心肺肝肾功能,乙肝五项,丙肝抗体。

3)CT和MR及MRA

4)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原则】

1.手术前处理

1)一般处理:避免过度用力及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控制癫痫。

3)预防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4) 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可能出现的危险,交待目前该种疾病适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危险,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和后遗症,以及对病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2.手术适应证

1)单侧大脑半球血管畸形

2)反复出血的血管畸形

3)有顽固性癫痫或顽固性头痛

4)后颅凹血管畸形

5)栓塞后未完全闭塞的血管畸形

6)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发展

7)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3.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

2) 介入治疗

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r-刀, X-刀)

4) 联合治疗

4.对于巨大脑血管畸形手术后注意控制血压,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

5.手术后5-7天均应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畸形血管治疗结果。

6.出院处理:一般休息3月后门诊复查,必要时随时就诊。

7.抗癫痫药物

1)手术前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术后仍应预防性服用抗癫痫药3~6个月,然后在3-4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

2)手术前有癫痫发作的,或手术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至少术后用药6-12月,如无癫痫发作可在

3-4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来指导用药。

脑膜瘤诊疗常规

【临床表现】

1.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因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病人往往以头疼和癫痫为首发症状。

2.颅压增高症状可不明显。许多患者仅有轻微的头痛,甚至经CT扫描偶然为发现脑膜瘤。

3.脑膜瘤对颅骨的影响: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成骨质的变化,表现为骨板受压变薄,或骨板被破坏,甚至穿破骨板侵蚀至帽状腱膜下,头皮局部可见隆起。

4.对同一患者,最好同时进行CT和MRI的对比分析,方可得到较正确的定性诊断。

【治疗】

1.与其它颅肿瘤一样,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

2.手术原则:

1)体位:根据肿瘤的部位,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都是常使用的体位。

2)切口:影像学的进展和导航技术的出现,使肿瘤的定位十分精确,因此切口设计的关键是将肿瘤恰位于骨窗的中心。

3)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肿瘤,使操作更细致,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及重要的神经血管。

4)对富于血运的肿瘤,术前可栓塞供应动脉或术中结扎供应肿瘤的血管。

5)受肿瘤侵蚀的硬脑膜、颅骨应一并切除,以防术后复发。经造影证实已闭塞的硬膜窦也可以切除。以筋膜或人工材料修补硬脑膜和颅骨。

6)术后处理:控制颅压,抗癫痫治疗,注意预防脑脊液耳漏、鼻漏。

2.放射治疗:对于不能全切的脑膜瘤和少数恶性脑膜瘤,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

3. 其他治疗:激素治疗对减慢肿瘤的生长是否有效尚不能肯定,对复发的脑膜瘤不失为一个有希望的方法。【脑膜瘤切除程度】

Ⅰ级肿瘤全切除并切除肿瘤累及的硬膜和颅骨

Ⅱ级肿瘤全切除并用激光或电灼肿瘤附着硬膜

Ⅲ级肿瘤全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没有任何处理

Ⅳ级部分切除肿瘤

Ⅴ级单纯肿瘤减压或活检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典型的神经鞘瘤,由于没有听神经本身参入,因此.听神经瘤的名称不适宜,应称为:听神经鞘瘤。此瘤为常见的颅肿瘤之一。国一组统计听神经鞘瘤1659例,占颅肿瘤总数19688例的8.43%,与国外统计资料基本相同。本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一50岁,最年幼者为8岁,最高年龄可在70岁以上。发生于小儿的单发性听神经鞘瘤非常罕见。Andersn及Bcntlnck(1972)指出文献只有8例小儿听神经鞘瘤的报告。肿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段,少数发生于该神经的耳蜗部,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的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凹。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如伴神经纤维瘤病时,则正相反。本瘤届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但由于肿瘤与重要的脑干毗邻,手术切除时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一个世纪以前的1894年Charles Ballance最先成功地切除一听神经瘤,在当时诊断及手术照明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他手术记载:“……不得不用手指插入桥脑与肿瘤间以去除肿瘤……。,病人存活丁,但遗留有面瘫与角膜麻木。charles所进行的囊次全切除术,有60%的病人获得长期有效的存活。但为防止复发及避免术后水肿与脑干梗塞,Dandy倡议全切肿瘤。60年代手术显微镜技术的引入.对听神经稽瘤手术是一重大的发展,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死广率已明显减低,个别报告6%、4%、2%、0%,保留而神经功能亦有明显改善,个别还有保存听神经的。此外.出于神经放射学的进展,如CT及MRI可作到早期或肿瘤定性的诊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作出术前早期诊断;术中监测、激光及超声吸引的应用.使肿瘤得以安全切除,这是听神经硝瘤治疗史上的一个飞跃。

[临床表现]

听神经鞘瘤的病期很长,症状的存在时间可数月至十余年不等。但本病的首发症状几乎都是听神经本身的症状.包括头昏、眩晕、单侧耳鸣及耳聋。耳鸣为高音调、似蝉鸣或汽笛声,并为连续性,常伴听力减退。根据二组病例统计.耳聋更为重要,存在于98.3%-100%的病例中,而耳鸣则只在6096左右的病人出现。由于本病的头昏、眩晕都不剧烈,也不伴有恶心呕吐.因此,常不为病人及医师所注意。耳聋则是客观的体征.可以进行测验,但单侧耳聋如不伴有耳鸣常不能为病人自己所察觉.直到完全耳聋或出现其他症状时才得以发现。cushinB对听神经销瘤的症状曾作了详细的描述,提出听神经鞘瘤的症状发展是有规律性的,症状出现的程序如下:①耳蜗及前庭症状,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耳聋。②额枕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