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铜器的分期与断代
确定青铜器的时代,大体上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青铜器出土的层位及同出遗物。 第二种是根据青铜器的铭文内容。 第三种是根据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字 体、组合以及制造工艺等。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西周铜器的分期与断 代。
首先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作断代研究的人是郭 沫若。他在1931年所写的名著《两周金文辞 大系图录考释》一书中,建立了铜器铭文研 究的新体系。这是断代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开山之作。 郭氏首先创立的断代法是著名的“标准器断 代法”。其方法是把铭文中自书其年代的器 物作为标准器,然后联系铭文中的有关史实、 文体、书体以及铜器的花纹、形制、出土地 点等诸种因素,从而论定与其关连的其它器 物的时代。
郭沫若“标准器断代法”的创立奠定了铜器断代的科学 基础,标志着金文研究走上了科学的大道。此后,经过 陈梦家等诸多学者的继续努力,使铜器铭文的断代研究 更加深化,其中作出比较重要的贡献的学者还有唐兰、 李学勤等。 唐兰撰写了《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论 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 徵》等论著。在这些论著中唐氏既肯定了郭氏的“标准 器断代法”,同时又对其不完善之处进行了驳难。 李学勤撰写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周原庄 白、强家两处青铜器窖藏的综合研究》等论文。他在西 周铜器断代问题上与郭沫若也有较大的分歧。
3、酒器 常用的酒器主要有爵、角、斝、觚、觯(觛)、觥、
盉、卣、尊、壶、罍、方彝等。
爵:饮酒器。深腹,前有流, 后为尖状尾,旁有鋬,上有两 柱,下有三足。盛于商代, 西周中叶以后少见。
角:饮酒器。似爵,无柱, 无流,两端同作长锐之尾。
斝:盛酒或饮酒器。或曰温 觚:饮酒器。侈口, 酒器。形似爵而较大。圆口, 长颈,细腰。流行于 平底,三足(或四足),口 商与西周早期。 沿上有两柱。
二Hale Waihona Puke Baidu利簋
【说明】此器属周武王时代。这是目前所知 西周时期最早的一件青铜器,铭文记载了武 王伐纣的珍贵史料。1976年3月出土於陕西 省临潼县零口公社南罗村附近。腹内底铸有 铭文4行32字。此器现藏临潼县博物馆,铭 文著录於《殷周金文集成》第4131号。
三、虢季子白盘
【説明】虢季子白盘,西周宣王时期青铜器,据传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宝鸡虢川司,现存中国国家博物 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盘呈长方形,圆角,腹 下敛,平底,四面各有二兽首衔环,四足作矩形, 口沿饰窃曲纹,腹饰环带纹。器高39.5厘米,口长 137.2厘米,口宽86.5厘米,重215.5公斤,是现 存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水器。铭文在盘心,有111 字,记录的是虢季子白英勇善战,击败猃狁,荣立 战功,周王在宣榭慰劳并赏赐财物,同时授权征伐 蠻方,子白因而铸此器。文章用韵文写成,既有很 高的历史价值,在书法、文学、古音研究等方面都 有着重要作用。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句中正等人曾考定乾州(今陕西乾 县)所献的“史信父甗”,这是宋人研究古铜器铭文之始。此 后,搜集、著录、研究古铜器及其铭文的风气日盛。 宋代学者在研究金文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北宋的杨元 明(南仲)、欧阳修、吕大临、赵明诚和南宋的薛尚功等人。 宋人编著了不少铜器铭文的著录书,据载,仅至南宋初年即有 三十四种,但保存至今尚不到1/3。王国维曾根据保存下来的 十一种宋人著作编成《宋代金文著录表》。流传到今天的金文 著录书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 (1)兼录器形与铭文。如吕大临的《考古图》,该书图象与铭文 并重。既摹写铭文,又有器形图形、尺寸、重量、出土地、收 藏者,并附考释。其编写体例完善,为后人取法。此外,宋徽 宗敕编的《博古图录》、赵九成的《续考古图》等也兼录有器 形与铭文。 (2)单录铭文。如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的 《啸堂集古录》、王复斋的《钟鼎款识》等。
鬲:《说文》:“鼎款足者谓之鬲。”多为圆腹、 侈口、三足而中空。早期多作分裆,晚期多作平裆。 商代铜鬲有时附有两耳,周鬲一般无耳。盛于殷周, 春秋中叶即已衰落,战国铜鬲甚为少见,秦汉以降 完全绝迹。
甗:《说文》:“甑也。”上若甑而足以炊物,下若鬲而足 以饪物,兼二器而有之。下鬲盛水,上甑盛物,中有铜箅通 汽。商甗多圆形,侈口、两耳、束腰、三款足,鬲甑浑为一 体。西周前期沿旧制,后期始有方甗。春秋中叶以后又多为 圆甗,但上下分体,可随时分合。
清末同、光年间,金文研究出现高潮。学者 众多,著述如林。其中,成就最大者有所谓 “清末金文四大家”:吴大澂,著有《愙斋 集古录》、《说文古籀补》等;孙诒让,著 有《古籀拾遗》、《古籀馀论》;方濬益著 有《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著有 《奇觚室吉金文述》、《古文审》。四家的 考释均有突出的贡献,其中孙诒让的水平最 高。
据现在所看到的材料,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最早见於商文化的二里岗期,即商代早、中 期。其时代上限早於殷墟甲骨文。不过,那 时的铭文字数仅一二字而已,多为器主的族 氏或名字。到商文化的殷墟期,即商代晚期, 铭文字数逐渐增多,不过最长的也未超过50 字。到西周时已达到鼎盛期,这时期的铭文 多为长篇巨制,最长的是西周晚期的《毛公 鼎》,有497字。该鼎据传于清道光末年在 陕西岐山出土,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先秦 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铸刻在先秦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做“金文”。
簠:盛饭器。器形上为浅腹平底圆盘,下作一 喇叭形镂空花校(圆足镂空)。目前发现的 铜簠最早为西周中叶
盨:盛食器。器作椭圆 形,敛口、两耳、圆足、 有盖。出现在西周中叶, 春秋以后不再使用。
豆:《说文》:“古食 肉器也。”形制一般上 为浅盘,盘下有长校。
盖豆:后人起的名称。腹作钵形,两侧一般有耳, 有盖,下作喇叭形校。应为盛米的器具。
觥:盛酒兼饮酒器。器形稍小而深,或有足,或无 足,皆有盖,其流短而侈,盖作牛首形。
盉:调酒器。器形大腹,敛口,前有流,后又鋬, 有盖,下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的铜盉,体形矮短, 类似后来的茶壶。
卣:盛酒器。或圆腹长颈,或椭圆形腹无颈,有盖, 有提梁,有圆足或四足者。均为商及西周前期之物。
尊:盛酒器。大口,圆 足。也有方尊。
牺尊:鸟兽形状的 酒器。外型多为鸟、 牛、虎等。
壶:盛酒器。
罍:贮酒器。分方圆两种, 宽肩,两耳,有盖。
方彝:多为商或西 周初年遗物,容庚 将其定为酒器。
4、水器
常见的水器有盘、匜、盂、鑑 (鉴)等。
西周虢季子白盘及铭 文拓片
西周牆盘及铭文拓片
殷周常见青铜器简介
殷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既是实用的器具,又是 重要的祭祀用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着重 要作用。青铜器根据其主要用途可以分为烹 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等四大类。 一、烹饪器 主要的烹饪器有鼎、鬲、甗、曾(甑)、釜 等。
鼎:《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多为 圆腹、三足、两耳,也有四足方鼎。 西周大盂鼎及铭文
元、明两代是金文研究的衰落时期。 清代建国以后,金石学和小学复兴,金文的著录、 研究又得到发展。尤其是到乾嘉以后,水平迅速 提高,到清代末期已达到鼎盛时期。 乾隆时,朝廷先后命人仿《博古图录》体例编成 了《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 编》和《乙编》四书。清代古文字研究的重点仍 然是金文。嘉庆元年,钱坫编成《十六长乐堂古 器款识考》。嘉庆九年,阮元编成《积古斋钟鼎 彝器款识》。此后出现了很多同类著作,影响较 大的有吴荣光的《筠清馆金文》和吴式芬的《捃 古录金文》。
王国维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主要是在古器物的考订和 铭文的训释等方面,其重要著作是《宋代金文著录 表》、《国朝金文著录表》、《观堂古金文考释五 种》以及收在《观堂集林》中的系列论文,均有很 高的学术价值。 20年代末,郭沫若为了探讨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在 开始研究甲骨文的同时对金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0年代前期,他根据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的字 体、内容等,对西周王朝的铜器进行了区分所属王 世的研究,又对周代诸侯国的铜器进行了分国的研 究,撰成《两周金文辞大系》这部名著,建立了铜 器铭文研究的新体系。
金文的发现与研究比甲骨文要早得多,一直 可以追溯到汉代。《说文〃序》:“郡国亦 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古文”。 《汉书》还记载了汉武帝因发现鼎而改年号 的事情。 汉代以后,自三国至隋唐,据史书所载,各 地也时有铜器出土。到了宋代,由於朝廷提 倡,金石之学大盛,对金文的著录、研究出 现了一个高潮。
陈梦家在《西周铜器断代》中,对郭氏的作法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郭氏虽解 决了西周铜器的断代问题而尚未解决其分期问 题,在《大系》中西周铜器是依王世先后排定 的。50年代陈梦家在《西周铜器断代》中认 为,对於某些西周铜器,是可以断为某一王朝 的,但大多数的铜器很难按照王朝来断代。於 是他首次明确地把西周按历史年代划分成初、 中、晚三期(各占约八、九十年),来代表西 周铜器发展的三个阶段。
敦:与簋属于同一种礼器。由于时代延续较久,形制和文字 等都有变化,一般将早期器形称为簋,晚期器形称作敦。
������ (䀇):又称胡。出现在周代,战国以后不再使用。形 状作长方形,腹如斗,矩形足,器与盖形状相同,可相互扣 合,铭文自述为盛稻粱之器。器形早期腹呈斗状,无颈、足 短;晚期腹上有高颈,足较高。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後,考古事业得到前所 未有的大发展。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不但数量 多,内容重要,而且绝大多数有科学的发掘 记录。 在殷周铜器铭文的研究方面,除郭沫若外, 作出比较重要贡献的还有唐兰、吴閏生、于 省吾、杨树达、陈梦家、张政烺、李学勤、 裘锡圭等人。在编纂金文字汇的工具书方面, 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容庚、周法高等人。
金文作以下各形:
尤其是金文后面几个字形已经发生了很 大变化。
5、后期金文书写逐渐整齐,笔画趋于平直, 字形大小一致。

6、形声字大量增加。
金文选读
一、小臣邑斝
【说明】本器是殷代铜器,为传世之品,现藏美 国圣路易市美术博物馆。器铭26字,著录於《殷 周金文集成》,第9249器。
癸巳,王易小臣邑貝十朋, 用乍(作)母癸尊彜。隹(唯) 王六祀肜日,在四月。亞 (疑)
民国时代,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 现代的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逐渐形成, 古文字学也逐渐加强了科学性。 民国前期古文字研究的代表学者是罗振玉和 王国维。1937年,罗振玉编成《三代吉金文 存》20卷,著录铜器4835件,皆以原拓影 印,是一部资料丰富、印刷精良的商周金文 著录之巨著,对铜器铭文的收集、传播和研 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文
殷周金文研究概况
金文又叫做“钟鼎文”、“吉金文字”等。 有铭文的先秦铜器历代都有发现,早在宋代 就有人专门搜集研究。估计已著录的和现存 未著录的先秦有铭铜器约有万馀件。由於钟 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青铜器里占有重要 的地位,所以过去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也有称作“款识”(kuǎnzhì)的。
西周散氏盘及铭 文拓片
盘:盛水器。商和西 周初多作深腹,圈足, 无耳,一般单用。西 周中叶起,与匜组成 一组盥器。又称承盘。 西周中叶以后,铜盘 逐渐腹浅,矮圈足, 自春秋以后又变圈足 为三兽蹄足。
匜:铜匜自西周中叶出现, 与铜盘组成一组盥器。腹似 瓢形,圈足,前有流,后又 鋬,底有四足或三足,春秋 以后有圈足者。
二、盛食器 常见的盛食器有簋、敦、盬、簠、盨、豆等。
西周秦公簋及其拓片
西周天亡簋及拓片
簋:盛黍稷之器。形制较复杂,一般分两种 类型:一种作侈口、圆腹、圆足、两耳、无 盖,也有在圆足之下附有方座的,都属于早 期形制;另一种作敛口、圆腹、两兽形耳、 有盖、圆足,或在圆足下附有三个兽状足, 也有变兽耳为二环的,都属于西周中叶以后 的形制。
鉴:也作鑑。广口,阔腹, 盂:盛水器。圆腹, 或平底无足,或矮圈足。有 侈口,圈足,两侧 二耳或四耳,或无耳。春秋 有附耳 战国时器。
殷周金文的特点
1、具有浓重的原始图画色彩。
2、字形不固定,异体字较多,有个别合文现象。
3、笔画多圆润浑实,有大量肥笔。
4、字形开始出现讹变现象。如耳, 甲骨文字形分别作以下各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