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身体素质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与协调素质[23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身体素质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与
协调素质
主讲:肖国强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一、平衡
一、平衡 概念:是指身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
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一种姿态的能力。 分类:对称性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谭 思 欣
中国选手邹凯夺得 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邓琳琳在2012年伦敦奥运 女子体操平衡木比赛中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 与协调素质
二、灵敏
概念: 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
力。 分类:一般灵敏性:启动、急停、起跳、躲闪、平衡和
改变动作姿势 专项灵敏性:专项技术的灵活运用
(一)灵敏的生理学基础
1、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
大脑皮质的良好的功能状态, 兴奋和抑制迅速转换,如球类、 击剑和摔跤等激烈对抗运动
2、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状态
(二)柔韧性的评定
1、简易测量方法:直立体前屈测验、颈部柔韧测验、 旋肩测验、背伸测验、膝关节柔韧测验、小腿内外旋测验
、踝关节柔韧测验 2、精确测量法:监督测量器测量法、等速测力系统测定法
(一)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
1、关节的结构特征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4、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
灵敏、柔韧和平衡
吴敏霞(左)/何姿在 3米板比赛中。
前 庭 器 官
② ⑥ ①
邓琳琳在2012年伦敦奥运
④
女子体操平衡木比赛中
⑤ ③
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平衡木决赛中,难度和 完成质量最为出色的中国选手眭禄以15.866的超 高分夺得了冠军。
(一)平衡的生理学基础
1.位觉器官(前庭器官) 2.动觉器官(本体感受器) 3.视觉器官 4.听觉器官 5.皮肤触觉感受器 6.身体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
(二)平衡能力的评定
1、睁眼动态平衡测验 2、睁、闭眼静态平衡实验 3、金鸡独立测验 4、头手倒立测验 5、平衡仪测验
(三)平衡能力的训练
1、前庭功能训练
被动训练,如离心机、过山车、电动转椅 主动训练,如球类运动、荡秋千、摇头操 综合训练是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效
果最好。
2、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3、视觉器官功能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首先在助手的帮助下, 使肢体达到关节活动幅度的最大限度,使肌肉最大强度 的等长收缩对抗助手给予的阻力,坚持10s左右后放松 。然后再次做肌肉最大强度的等长收缩,各次之间基本 没有间隔时间,重复3-5次。优点:能有效提高身体柔 韧性,且不易引起肌肉损伤。
3. 柔韧性训练的原则:以关节结构为依据;要与准备
活动相结合;合理的发展柔韧性;加强儿童少年期的柔 韧性训练。
四、协调
概念: 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系统在时
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
(一)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
1. 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2. 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3. 感知觉得协调作用:内感受器、外感受器
(一)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
1、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2、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3、感知觉得协调作用:内感受器、外感受器
跳测验 2、灵敏测试仪
(三)灵敏性的训练
1、运动的专门性 2、结合力量、爆发力训练 3、专项反应训练 4、避免疲劳时进行灵敏训练
三、柔韧
概念: 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
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它 对于快速、有力、轻松、富有 表现力的高难度运动技能的学 习和掌握有重要影响。
(一)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
1、关节的结构特征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4、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
3、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灵敏性的训练
1、运动的专门性 2、结合力量、爆发力训练 3、专项反应训练 4、避免疲劳时进行灵敏训练
利用速度强行过人:持球者以突然的快速推拨球与快速的 跑结合方法越过对手的阻拦。这种方者难以补位
(二)灵敏性的评定 1、传统测试方法:立卧撑测验、象限双脚
(二)柔韧性的评定
1. 简易测量方法:直立体前屈测验、颈部柔韧测验、 旋肩测验、背伸测验、膝关节柔韧测验、小腿内外旋测验、
踝关节柔韧测验 2. 精确测量法:监督测量器测量法、等速测力系统测定法
(三)柔韧性的训练
1. 牵张练习:冲击性牵张练习、静力性牵张练习
2.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法练习(PNF):也称为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与
协调素质
主讲:肖国强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一、平衡
一、平衡 概念:是指身体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
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一种姿态的能力。 分类:对称性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谭 思 欣
中国选手邹凯夺得 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邓琳琳在2012年伦敦奥运 女子体操平衡木比赛中
第五节 平衡、灵敏、柔韧 与协调素质
二、灵敏
概念: 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
力。 分类:一般灵敏性:启动、急停、起跳、躲闪、平衡和
改变动作姿势 专项灵敏性:专项技术的灵活运用
(一)灵敏的生理学基础
1、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
大脑皮质的良好的功能状态, 兴奋和抑制迅速转换,如球类、 击剑和摔跤等激烈对抗运动
2、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功能状态
(二)柔韧性的评定
1、简易测量方法:直立体前屈测验、颈部柔韧测验、 旋肩测验、背伸测验、膝关节柔韧测验、小腿内外旋测验
、踝关节柔韧测验 2、精确测量法:监督测量器测量法、等速测力系统测定法
(一)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
1、关节的结构特征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4、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
灵敏、柔韧和平衡
吴敏霞(左)/何姿在 3米板比赛中。
前 庭 器 官
② ⑥ ①
邓琳琳在2012年伦敦奥运
④
女子体操平衡木比赛中
⑤ ③
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平衡木决赛中,难度和 完成质量最为出色的中国选手眭禄以15.866的超 高分夺得了冠军。
(一)平衡的生理学基础
1.位觉器官(前庭器官) 2.动觉器官(本体感受器) 3.视觉器官 4.听觉器官 5.皮肤触觉感受器 6.身体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系统)
(二)平衡能力的评定
1、睁眼动态平衡测验 2、睁、闭眼静态平衡实验 3、金鸡独立测验 4、头手倒立测验 5、平衡仪测验
(三)平衡能力的训练
1、前庭功能训练
被动训练,如离心机、过山车、电动转椅 主动训练,如球类运动、荡秋千、摇头操 综合训练是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效
果最好。
2、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3、视觉器官功能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首先在助手的帮助下, 使肢体达到关节活动幅度的最大限度,使肌肉最大强度 的等长收缩对抗助手给予的阻力,坚持10s左右后放松 。然后再次做肌肉最大强度的等长收缩,各次之间基本 没有间隔时间,重复3-5次。优点:能有效提高身体柔 韧性,且不易引起肌肉损伤。
3. 柔韧性训练的原则:以关节结构为依据;要与准备
活动相结合;合理的发展柔韧性;加强儿童少年期的柔 韧性训练。
四、协调
概念: 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系统在时
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
(一)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
1. 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2. 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3. 感知觉得协调作用:内感受器、外感受器
(一)协调性的生理学基础
1、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 2、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3、感知觉得协调作用:内感受器、外感受器
跳测验 2、灵敏测试仪
(三)灵敏性的训练
1、运动的专门性 2、结合力量、爆发力训练 3、专项反应训练 4、避免疲劳时进行灵敏训练
三、柔韧
概念: 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
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它 对于快速、有力、轻松、富有 表现力的高难度运动技能的学 习和掌握有重要影响。
(一)柔韧性的生理学基础
1、关节的结构特征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4、中枢神经的协调功能和肌肉力量
3、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灵敏性的训练
1、运动的专门性 2、结合力量、爆发力训练 3、专项反应训练 4、避免疲劳时进行灵敏训练
利用速度强行过人:持球者以突然的快速推拨球与快速的 跑结合方法越过对手的阻拦。这种方者难以补位
(二)灵敏性的评定 1、传统测试方法:立卧撑测验、象限双脚
(二)柔韧性的评定
1. 简易测量方法:直立体前屈测验、颈部柔韧测验、 旋肩测验、背伸测验、膝关节柔韧测验、小腿内外旋测验、
踝关节柔韧测验 2. 精确测量法:监督测量器测量法、等速测力系统测定法
(三)柔韧性的训练
1. 牵张练习:冲击性牵张练习、静力性牵张练习
2.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法练习(PNF):也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