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标准化研究

国际物流标准化研究
国际物流标准化研究

1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各国物流的标准无疑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如果一意孤行,最终将作茧自缚。此外,物流标准化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在各国物流发展初期就把标准化工作抓好,防患于未然,对各国物流业以及世界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动物流的全球化,要想使得物流在全球范围内节省、高效、顺畅,发展国际物流标准化就势在必行[1] [2]。

2 选题意义

2.1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促进全球贸易的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3]。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4]。

2.2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益的措施

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可以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如运输、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以及所带来的货差货损的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5]。

2.3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促进世界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

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6]。

3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7].

3.1 ISO

目前,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605条[8]。

3.2 EAN.UCC

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9]。

3.3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10]。

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11]。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12]。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是1961年由欧盟16国成立的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目前设立了第320技术委员会,负责运输、物流和服务(TRANSPORT-LOGISTICS AND SERVICES)的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还设立了第278技术委员会,负责道路交通和运输的信息化,分14个工作组进行与ISO/TC204内容大致相同的标准制定工作。另外还有第119技术委员会和第296技术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

在英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500条左右,其中运输733条,包装432条,装卸51条,流通51条、仓储400条,配送400条、信息400条。德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该体系包含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480条左右,其中运输788条,包装40条,流通124条、仓储500条,配送499条、信息499条[13]。

3.4 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近两年分别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全国物流信息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目前,已建立了《中国物流标准化体系规范》,同时《物流术语》、《商品条码》、《物流单元格条码》等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已投入实施。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当前物流业发展中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14]。但是,我国物流际准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实质性问题还远未接触

4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世界各国物流标准化步伐不一或者物流标准不统一,都将严重影响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营销等都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目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各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本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

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问题,推动世界物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15]。

4.1 政府部门高度视物流标准化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标准,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和规范国内物流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增强企业执行、贯彻物流标准的自觉性[16]。

4.2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切断了物流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利于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不利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所以必须加大流通体制改革[17]。

(1)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目前我国陆路、水路、航空、邮政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当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2)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意识。

(3)推进仓储管理体制改革,要弱化仓储部门管理,打破条块分割,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4.3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18]。要加强国际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1]。

4.4 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19]。

4.5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20]。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21]。

结语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进程推进迅速,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一定程度地落后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标准化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标准化体系还不完善,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建设滞后,对物流标准化的应用推广不足,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实现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接轨,从而增强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机构的组织协调,还需要物流行业协会的引导,同时,也离不开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12-15

[2]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版社,2003:14-45

[3]汝宜红.物流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3-124

[4]熊明华.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构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0):10-23

[5]沃特斯.物流管理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78-79

[6]霍红.物流实物[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3):14-25

[7]何明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8]东北物流网.中国物流标准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2009-09-05

[9]张广良.我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2007-11-29

[10]罗明亮.国际货物运输与物流标准化的衔接[J].航运交易公报.2003年第8期

[11]张红丽.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物流标准化研究[J] 2007-11-24

[12]中国物流品编码中心.物流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3]黄久久.物流标准化存在问题与初步进展[J].经济要参.2006-5-18

[14]伊安·贝克尔兹.物流领域技术标准化[J].船务公报,2005年第1期

[15]哈迪·维斯布鲁恩.贸易与全面供应链管理[J].《船务公报》,2005年第2期

[1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J].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

[17]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流标准化[M].中国标准出版社.1900年

[18]倪志伟.现代物流技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

[19]翁新刚.物流管理基础[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年

[20]陈伟.标准化管理的68个细节[J].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

[2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论我国快递公司的物流标准化治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快递企业在物流标准化治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题目:企业治理者和 员工存在物流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现象;物流标准化治理思想和制度宣传贯彻 不够;标准实施组织执行不力,过程中监视治理不够。针对国内快递企业在物流标准 化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题目,提出以下几点优化策略:①转变观念,找准定位;②建立 健全物流标准化治理制度,加强治理制度的贯彻实施;③加强物流标准化监视工作。 物流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为了提速快递运作效率,都积极致力于建立现 代物流标准化治理系统。 我国快递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快递业物流标准化治理工作更是相对落后于快递业,影响了我国快递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快递系统之间以及与国际 快递系统之间的兼容。一、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治理现状 1.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 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同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 过程。标准化可以加速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本钱,极 大进步物流作业效率和治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标准化不仅是产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 流发展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标准化的题目。物流 标准化包括物流软件、硬件的标准化。硬件标准主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相关机具、 工具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流程到另一个作业流程衔接的标准,物流仓库、 堆场、货架的规格标准、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软件标准是指物流 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治理、操纵规程等。 2.我国快递企业的物流标准化治理现状分析 根据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和快递业务的需要,快递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①物流治理的标准化:在同一的品牌下设置组织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岗位编制、职责的标准化,企业的标识、着装的同一等,还有规范的目标治理、本钱治理、质量 治理、人事治理、财务治理等企业制度。②物流业务的标准化:包括有关快递专业物 流术语、业务种类、服务内容、计量单位、客户服务合同、物流单据、标签、业务流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化。③物流网络的标准化: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设立原则、选址、规模、设施布局、设备配置、标识的标准化,车辆尺寸、载重量、车厢标识、包装、运载容器、装卸搬运工具等的标准化。④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客户编码、

国际物流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国际物流考试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一、选题10分(每题1 分)) 广义的国际物流是指( D ) A. 国际货物物流 B. 贸易型国际物流 C. 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D. 贸易型国际物流与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货物在国际物流节点停留、通过储存和储备来调节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体现的是国际物流节点的( B ) A.衔接转换功能 B.储存储备功能 C.物流信息功能 D.物流管理功能 以存放货物为主要功能、国际货物停留时间最长的物流节点是( D ) A.流通型节点 B.综合型节点 C.转运型节点 D.储存型节点 许多进口商品的包装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或集装箱运输,所以要向特定的报检机构是( C ) A.商检 B.卫检 C.海关 D.动植物检疫 交易一方向另一方提出有关的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按此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的肯定表示称为(B)。 A.询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类似羊毛、生丝这样产品一般适合用计算商品的重量的方法是(C)。 A.毛重 B.净重 C.公量 D.理论重量 国际贸易按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 C )。 A.进口贸易 B.出口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独立于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是( B ) A.承运人 B.物流经营人 C.国际货运代理人 D.分合同承包商 海洋运输中的运费吨( C )。 A.仅指重量吨 B.仅指尺码吨C.重量吨与尺码吨中较大者D.重量吨和尺码吨之和 航次租船由谁负责船舶营运管理( C )。 A.买方 B.卖方C.船东D.租船人 二、多选题20分(每题2分) 我国对外贸易货运保险可分为( ABCD )。 A.海上运输保险B.陆上运输保险C.航空运输保险 D.邮包运输保险构成一项有效的接受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 )。 A.接受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B.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符 C.必须在有效期内表示接受D.接受必须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为防止海上运输途中货物被窃,可以投保(ABC ) A.平安险加保偷窃险 B.水渍险加保偷窃险 C.一切险加保偷窃险 D.一切险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包括(BCD)。 A.海关关检 B.进出口商品检验 C.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D.国境卫生检疫 E.危险品检验 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可以实现下列哪些优势?( ABCD ) 更接近消费者需求 B.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C.可以避开贸易壁垒限制 D.可以节约物流费用 E.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港口物流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ABCD )

企业标准化管理论文

企业标准化管理论文 企业标准化管理解析 摘要: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一门新兴管理科学,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短期的发展不能说明问题,只有长期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做好标准化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 1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1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1.2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1.3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1.4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1.5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1.6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1.7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2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成因 2.1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2.2现场实验和试点。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2.3进行动态优化。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3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3.2人员配备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江卫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江卫华编制时间:2017年3月1日 教研室主任:陈礼兴初审时间:2017年3月1日 系(部)主任:王峻审核时间:2017年3月1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货运安排合理化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到国际贸易理论、物流管理实务、物流法律与惯例、报关实务、外贸单证缮制等多门课程知识及能力的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物流管理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后续课程《商品学》、《运输组织与管理》等。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专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解决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性,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国际货物运输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如报关、报检、运输保险、海关、金融、世界贸易组织等多方位信息。本课程与其他诸多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经济地理、海关通关实务等联系紧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以国际货运代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构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突出国际货运代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模式,根据国际货运代理的主要学习内容来设计完成学习所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课内实训学时为0学时。理论学时占100%,实训学时占0%。 (六)课时安排说明

物流标准化现状分析

物流标准化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讲到的是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与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的作用又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总结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统一国内物流概念。我国的物流发展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但是由于各国在物流的认识上有着众多的学派,就造成了国内人士对物流的理解存在偏差。物流的发展不单单是学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创造更多的实际价值。所以,我们要弄清物流的概念问题,并对物流涉及的相关内容达成统一的认识,为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扫清理论上的障碍。 二、可以规范物流企业。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其中不乏新生企业和从相关行业转行的企业,层出不穷的物流企业也使物流队伍良莠不齐。物流业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与物流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已进入物流市场和即将进入物流市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确保物流业稳步发展的需要。 三、可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医药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四、可以使国内物流与国际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使世界

物流标准化问题探讨(修改稿)

物流标准化问题探讨 【摘要】中国每年因为物流标准化的缺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根据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理顺和协调物流系统内各分系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物流标准的制定、市场培育、监管、宣传与国际接轨等建议。 【关键词】物流;标准化 [Abstract]Logistics in China each year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to the country a huge los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logistics,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various sub-systems within logistics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s of China's logistics market cultivation, monitoring, advocacy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o on. [Key words]Logistics;standardazation 一、引言 近些年,中国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二、国际组织的物流标准化现状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交换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875年,17个国家缔结了《米制公约》,这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第一项重大成果,统一了国际范围内物体尺寸度量。世界性两大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EIC)、国际标准化组织(150)先后于906年、1947年分别成立,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在国际上,有许多国际组织从事标准化工作,其中全面从事物流技术标准化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有6000多个现行标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是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学习到该领域的主要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海运地理方面的常识,熟知不同类型运输方式对货物的适用性,了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对货主货物的适应性,了解货物出口地或目的港国家的海运法规,港口操作习惯等,熟练操作海上货物运输的单证,懂得海关手续和港口作业流程。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为辅助,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运)》课程开设于第三学期,前续课程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贸易、国际商事法律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后继课程:进出口检验检疫实务、报关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本课程按照适应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精品课程,紧密配合国际货代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将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中,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努力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既保持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方法的科学性,又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以实例为引导、以实训为手段、以实际技能为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设置能培养出基层和业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并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由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采取咨询、查阅、专家访谈、出国学习、企业实地调研分析等方式,深入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中国外运、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贸促会、淄博海关、淄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神州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还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掌握国际货代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在深度论证的基础上,得到该课程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将它转化为“以实际业务为流程、以真实任务为依托”的教学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具体思路如下 1.突出“以实务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创新地构建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实战法。 2.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设优质课程,力求多角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建设的效应。 3.课程教学将紧密配合国际货运行业标准的考核模块进行教学内容体系与结构模式的构建,对接最新国家政策与行业规范;

[现状,物流,我国]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的实施现状和问题分析 摘要:物流仓储标准化对物流作业流程具有优化作用,能够提高物流仓储产品的整体水平,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同时,物流仓储标准化还能够扩大物流仓储产品的出口,能够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更好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存在着物流仓储专业人才短缺、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仓储标准数量少等问题,不能满足仓储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对标准认知度不高、标准公布后宣贯力度不强等问题,导致对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物流仓储;标准化;实施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业体系,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重点内容,从而推动各个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如农产品、重要工业品等。我国物流仓储标准化建设起步晚,但是物流标准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也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比如,以国家技术监督局为首已经初步制定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建立了与物流标准化有关的组织机构,也积极参与了国际物流标准化活动,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全国性标准化研究管理机构,包装、储存等物流环节已经有30%采用了国际标准,从而提高了中国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健康发展。 一、物流标准化实施的实践与发展 物流业是我国新兴的经济增长点,自2003年以后,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在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阶段性的成果,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2012年,在2011年《手册》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版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新增了一些其他类物流标准,如国际货代、危险品物流标准等,共收录了667项标准;增加了目录及标准索引等查询功能,如现行的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且共设立了6个分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中,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不但主要负责仓储技术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还负责管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仓储技术在物流仓储标准化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使物流仓储产品的出口得到了增加,使物流仓储产品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物流仓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近些年来,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截至2012年,国家标准委批准了37项物流标准,并列入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其中,仓储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归口管理的有11项,经过各方的努力,完成了44项标准研制,7项标发布的标准由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起草制定。并且,为了指导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市场,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而作为仓储设备的基础性标准,《货架分类及代号》、《货架术语》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发布实施,促进、引导了行业规范发展。新标准批准发布实施后,利用《物流标准化电子动态》等多种途径,借助“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网络平台、协会平台,仓储技术与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加大了新标准向社会和业内的宣传贯彻。截至2014年,国家标准委又批准了8项物流标准,如《药品物流服务规

论推进物流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推进物流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推进物流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不够、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等。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等的兴起,带动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由于物流企业缺乏标准化运作流程,每年在物流运作流程中产生的损耗大约是3000亿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急需借助一套科学、适用的标准化运作流程来摆脱困境。运用标准化的运作流程能使企业有效地化繁为简,使企业在经营模式的扩张中、在人员的变动更替中不变样、不走味,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快速响应速度,降低管理和运营的成本,为物流企业创造出更多利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物流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物流标准化即是使物流这个大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及子系统的各个方面,达到协调统一,以获得物流的最佳秩序与社会经济效益。 物流标准化无疑是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物流横跨多个行业,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物流标准化的系统性、复杂性更为突出。在物流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物流标准化是融合在标准化的总体发展中,随着全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是一个相辅相成、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 2、物流标准化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国际物流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选题10分(每题1 分)) 1.广义的国际物流是指( D ) A. 国际货物物流 B. 贸易型国际物流 C. 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D. 贸易型国际物流与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2.“货物在国际物流节点停留、通过储存和储备来调节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体现的是国际物流 节点的( B ) A.衔接转换功能 B.储存储备功能 C.物流信息功能 D.物流管理功能 3.以存放货物为主要功能、国际货物停留时间最长的物流节点是( D ) A.流通型节点 B.综合型节点 C.转运型节点 D.储存型节点 4.许多进口商品的包装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或集装箱运输,所以要向特定的报检机构是 ( C ) A.商检 B.卫检 C.海关 D.动植物检疫 5.交易一方向另一方提出有关的交易条件,并表示愿意按此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的肯定表示称为 (B)。 A.询盘 B.发盘 C.还盘 D.接受 6.类似羊毛、生丝这样产品一般适合用计算商品的重量的方法是(C)。 A.毛重 B.净重 C.公量 D.理论重量 7.国际贸易按有无第三者参加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 C )。 A.进口贸易 B.出口贸易 C.转口贸易 D.过境贸易 8.独立于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的 企业是( B ) A.承运人 B.物流经营人 C.国际货运代理人 D.分合同承包商 9.海洋运输中的运费吨( C )。 A.仅指重量吨B.仅指尺码吨C.重量吨与尺码吨中较大者D.重量吨和尺码吨之和10.航次租船由谁负责船舶营运管理( C )。 A.买方B.卖方C.船东D.租船人 二、多选题20分(每题2分) 11.我国对外贸易货运保险可分为( ABCD )。 A.海上运输保险 B.陆上运输保险C.航空运输保险 D.邮包运输保险 12.构成一项有效的接受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 )。 A.接受由特定的受盘人作出 B.接受的内容必须与发盘相符 C.必须在有效期内表示接受 D.接受必须送达发盘人才能生效 13.为防止海上运输途中货物被窃,可以投保(ABC ) A.平安险加保偷窃险 B.水渍险加保偷窃险 C.一切险加保偷窃险 D.一切险 14.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包括(BCD)。 A.海关关检 B.进出口商品检验 C.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D.国境卫生检疫 E.危险品检验 15.企业通过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可以实现下列哪些优势?( ABCD ) A.更接近消费者需求 B.企业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C.可以避开贸易壁垒限制 D.可以节约物流费用 E.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物流企业标准化

物流企业标准化 前言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涉及运输、包装、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的物流被人为地割裂为很多阶段,而各个阶段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协调,加上信息不能共享,造成物流的效率不高,这在很多小的物流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有许多家,然而企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非标准化设施和非标准化行为却相当普遍。 关键词:物流标准化,中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中国物流标准化存在的基本问题发展中国物流标准化的对策与建议 1.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与社会大系统的和谐统一。 1.1物流标准化工作复杂、难度大且涉及面广。由于物流系统思想形成晚,各子系统已实现了各自的标准化,因此物流标准化系统又属于二次系统即后标准化系统,它要求更高地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另外,物流标准化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要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 1.2物流标准化意义重大.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才能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和国际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标准化落后问题将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应当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中国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国际货运代理员资格从业考试的参考资料。该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报检与报关实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同修课程有《国际商法》、《航运函电》、《国际船舶代理实务》,因为开在第五学期,后续是顶岗实习。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技能新模式。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货代企业普通货物海运的作业全过程,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实施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海运货物的流转过程,并能准确完成每一环的操作。同时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考取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为其将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准确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经营范围;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能熟练登陆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能准确制作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能熟练代办租船订舱、保险等业务,并能协调处理货运货损事故等。 (2)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货运代理人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对象;明确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内部岗位的职责分工;了解海运、陆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实务运作;熟悉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的制

全国物流标准年—年发展规划

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进展规划 关于印发《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进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主管部门、铁路局、交通厅、民航局、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进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展的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1617号)精神,建立统一、科学、完整的物流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物流业健康进展,国家标准委同进展改革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民航总局、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编制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进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我国物流业和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动身,旨在紧密物流各相关产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的衔接,推动物流业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和当前社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解决物流标

准治理分散、标准体系不统一,制修订工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问题,充分发挥物流各相关部门、行业、技术组织的作用,共同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对《规划》的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点和各部门、行业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依照《规划》中确定的要紧任务和重点项目,依照本地点、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主动将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纳入《规划》提出的物流标准体系。 二、《规划》所列的制修订标准项目将在2010年之前分时期实施,逐步完成。各地、各相关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可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规划》确定的项目、进度,组织力量,具体落实。 三、2005年—2010年安排物流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时,以《规划》为要紧依据,并可依照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四、贯彻实施《规划》要注重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作用。国家标准委托付全国物流标委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治理标委会负责联系有关部门、行业和技术委员会,落实《规划》所列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工作打算,以及建立相应的协调、合作机制。标准项

国际标准《物流术语》中英文对照版

国际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英文对照 1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物流活动中的物流基础术语、物流作业服务术语、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术语、物流信息术语、物流管理术语、国际物流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物流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亦适用于相关的法规、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92—1985 集装箱名词术语(neq ISO 830:1981) GB/T 4122.1—1996 包装术语基础 GB 8226—1987 公路运输术语 GB 12904—2003 商品条码 GB/T 12905—2000 条码术语 GB/T 13562—1992 联运术语 GB/T 15624.1—2003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总则 GB/T 16828—1997 位置码 GB/T 16986—2003 EAN、UCC系统应用标识符 GB/T 17271—1998 集装箱运输术语 GB/T 18041—2000 民用航空货物运输术语

GB/T 18127—2000 物流单元的编制与符号标记 GB/T 18768—2002 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 GB/T 18769—2003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 GB/T 19251—2003 贸易项目的编码与符号表示导则 3 物流基础术语 3.1 物品goods 货物 经济与社会活动中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3.2 物流logistics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3 物流活动logistics activity 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的具体运作。 3.4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年月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 2 学时:36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对物流法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 (2)针对物流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掌握物资采购、货物运输、货物仓储、货物装卸搬运、物流包装配有关的法规。 (3)掌握物流过程中的保险法律规范。 (4)掌握国际货运代理法律规范。 (5)掌握货物海关监管法律规范。 (6)理解物流争议的解决途径。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独立运用物流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法律法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并正从粗放型逐渐进入后工业化发展

时期,物流业也在加速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环境作为依托和保障,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课程开发思路 首先,基于“以项目任务活动和企业案例为载体,练就实战本领”的课程理念设计,通过项目任务情境实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途径,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实境的零距离对接,融教、学、做为一体。 其次,坚持校企合作开发面向工作岗位任务和过程课程的建设思路。 具体开发思路如下: 1.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着眼学生就业岗位,以就业导向和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2.根据实际企业对信息人员岗位人才的需求,确定其具体岗位,围绕物流法律法规人员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确定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3.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形成了理论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符合了课程设计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4.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实施物流法律法规的情景、案例、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物流标准化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标准化在推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保障和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物流标准化最基础的作用表现在它是物流系统设计的前提。通过对物流系统内部的基础设施设备、物流作业、信息和物流服务进行标准化,使得各物流环节有效衔接,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通过对最典型的储运设备,集装箱的标准化,使得标准集装箱尺寸与各种装卸运输设备、搬运设备、仓储设备能够配套使用,从而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大大方便了国际多式联运,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信息标准化,如条形码、EDI 的推广使用后,对条形码进行扫描方便了出入库作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数据库,能够随时掌握库存的精确信息,对库存进行高效管理。 现阶段,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工作也在加紧实施中。然而由于物流管理思想在引入我国之前,在各行各业中物流已自成系统,也制定了本系统内部的标准,造成了我国物流标准不统一,标准化基础相当薄弱,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为促进和保证物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亟需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建立协调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 (二) 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对国外物流标准化现状的分析,对照我国物流标准现状,找出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需要继续努力的空间,对这些差距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看出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对物流相关设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的分析,论证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可行性。三是针对标准化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这些对策对于我国标准化工作将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的最后一节以中远集团实施EDI系统为例,分析物流标准化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巨大机遇。通过中远集团EDI标准成为中国航运业通用标准的事实,论证在制定物流标准时,应该以市场为主导,重视物流企业在标准制定的作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种三种: 一是文献研究法。在论述我国物流标准化特点、我国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情况、发布实施情况以及国外物流标准化现状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方面研究成果,在掌握了相关前沿信息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写下此文。二是实例分析法。以中远集团的EDI应用系统为例,论述标准化工作给企业效益带来的巨大改善。三是比较分析法。通过国内外物流现状的比较,找出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不足之处。在了解国外在推广物流标准时实施的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举措时,我国也可以适当借鉴。

关于物流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物流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物流标准化——一个事关中国物流是发展、是停滞抑或是落后的核心内容。那么,什么是物流标准化,中国物流能不能实现标准化,我们需要什么物流标准化?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了人们——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企业界,物流标准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这反映了关心物流产业发展的人们对提高物流或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极大关注。虽然迄今为止对什么是物流标准化,有没有物流标准化,物流能不能标准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的体系等问题的讨论才刚刚展开,既没有统一的界定,更没有明确的结论,但物流标准化作为物流企业的服务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服务成本的效用是我们有理由期待和追求的。物流标准化在发展物流产业的过程中是个必须认真研究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何谓物流标准化 这是我们讨论物流标准化问题的基础。 1.标准化是有条件的。标准化不仅是一项制定规则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或状态。如工业化,铁路电气化,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流程自动化,作业规范化,农业产业化等,都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已经形成、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一个“化”字,反映了某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处的普遍状态。所以,标准化往往意味着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普遍采用的各种标准作为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组织和技术措施。 标准化现象的形成要有两个基本的支持条件:一是要有统一的规定——标准;二是所规定的 标准要被普遍的采用——实施。统一规定是实现标准化的必要前提,而普遍采用则是实现标 准化的充分保证。当然,统一的规定和普遍的采用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有条件、有范围,或者是有时效的。如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海运集装箱标准、铁路集装箱标准;中俄铁路过货要换车架,火车跨铁路局运营要换车头等等。必须指出,如果缺乏采用标准的制度环境,颁 布的标准再多也不会有经济活动的标准化状态。 实际上,标准化是一个不断制定(通过协商)、发布(通过规定的程序)和实施(通过检验)标准的发展过程。否则标准和标准化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和范围内成为“绝对真理”,成为禁锢管理思维和扼杀产业创新的教条。比如,国际集装箱标准自1978 年以来基本冻结,但实际货运需要更大规格的集装箱,所以出现了非标准的45呎和48呎等长大集装箱。再如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产品技术和环保标准升级也就是市场准入的压力,使得国际市场的开拓受到阻碍。在物流服务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现有产品的包装标准与实际物流

物流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物流标准化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一、确定标准化的基点 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面又很广泛,过去构成物流这个大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也并非完全没搞标准化,但是这只形成了局部标准化或与物流某一局部有关的横向系统的标准化。从物流系统来看,这些互相缺乏联系的局部标准化之间缺乏配合性,不能形成纵向的标准化体系。所以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这个局部中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能贯穿物流全过程,形成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核心,这个基点的标准化成了衡量物流全系统的基准,是各个局部标准化的准绳。 为了确定这个基点,人们将进入物流领域的产品(货物)分成三类,即零星货物、散装货物与集装货物三类。对于零星货物和散装货物在换载、装卸等作业时,实现操作及处理的标准化,都是相当困难的。集装货物在流转过程中始终都以集装体为基本单位,其它集装形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各个阶段都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集装货物容易实现标准化处理。人们经过调查物流现状及对发展趋势预测,肯定了集装形式是物流通行的主导形式,而散装只是在某些专用领域可能有发展,而在这专用领域很容易建立独立的标准化系统。至于零星货物,一部分可以向集装靠拢,另一部分还会保持其多样化的形态而难以实现标准化。 所以,不论是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都可以肯定的讲:集装系统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二、体系的配合性 配合性是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必须体现的要求,衡量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的成败,配合性是重要标准。物流系统配合性的一些主要范围是: 1.集装与生产企业最后工序至包装环节的配合性。 为此要研究集装的"分割系列",以此来确定包装环节的要求。如包装材料、材料的强度、包装方式、规格尺寸等。 2.集装与装卸机具、装卸场所、装卸小工具(如索具、跳板)的配合性。 3.集装与仓库站台、货架、搬运机械,保管设施乃至仓库建筑的配合性。 4.集装与保管条件、工具、操作方式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