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音乐教学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创造和表现音乐,并深刻地体验蕴涵在“发现”、“研究”和“探索”当中的成功与快乐。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正文:
当一名音乐教师是快乐的,因为这份工作总与音乐为伴,这是其他学科老师无缘享受的;而要当好一名音乐教师也是不易的,因为学习音乐只以兴趣为本,这是其他学科老师不能体会的。再加上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音乐课堂呈现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大好形式,如何正确领会并运用新课程理念,创新中求务实,建立一种新型而有效的音乐课堂模式,设计一堂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既有创意又有意义的音乐课,使每个孩子在课堂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大概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吧。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多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埋下伏笔。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在学生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的兴趣如何,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如何在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手段,可以是游戏导入、音乐律动导入、情景导入、实物导入、直接音响导入等等。
具体采用哪一种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例如情景导入是我常用的一种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从情境中走进音乐。例如在教学《音的高低》时,我首先用音乐小火车的形式,来到了大自然中的不同地方,有“大森林”、“草原”、“城市”等,先后呈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孩子们听辨各是什么声音,再出示相应图片,使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声音种类的探索欲望,为下面更好地学习“音的高低”这一音乐知识作铺垫。再如游戏导入,这是最适合低段孩子的导入方法,
例如在教学《打花巴掌》一课时,我和孩子们一开始就玩起了“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还启发孩子们从“一到十”自己来创编游戏词,再来学唱歌曲就显得得心应“口”了。
二、精心设计,引导参与表现,丰富课堂。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它赋予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的再创造行为。人们通过欣赏音乐表现获得音乐审美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参与音乐表现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因此,表现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我在教学《大鹿》一歌时的教学流程作简单介绍。
1、聆听——感受音乐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学唱歌曲前,引导孩子对歌曲作趣味性的欣赏,是对音乐初步的感知,从歌曲的内容、基本情绪入手。例如在教学《大鹿》时,教师用情境导入法出示歌曲录音,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聆听来感受歌曲,听后启发孩子说说歌曲的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听歌曲,孩子们可以边听边随着音乐拍拍手,听清大鹿是和小兔各是怎样的表现,听后说说自己对这两个动物的评价。复听歌曲,引导孩子们边听边轻声跟唱,想一想,演唱大鹿和小兔各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
2、歌唱——表现音乐美。在前面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难点句作适当示范讲解,孩子们已能完整演唱歌曲。孩子们都喜欢唱歌。如何培养孩子们大胆、自信地歌唱,引导孩子们用演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关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来演唱大鹿和兔子的话,老师演唱叙述性的句子,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解决了歌唱教学的任务,而且对于歌曲中节奏的难点,通过表现当时紧张的情节,也顺利地解决了。
3、表演——创造音乐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都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音乐教学应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创造和表现音乐,并深刻地体验蕴涵在“发现”、“研究”和“探索”当中的成功与快乐。学生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音乐的想象和表现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我在鼓励学生创作表现《大鹿》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差异,使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展现的平台。我把歌曲内容扩展为一个完整的“大森林的故事”,故事有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来进行表演,于是有的用乐器演奏来模拟森林中的风声、树叶“沙沙”声、猎人的枪声等;有的用优美的姿态表现美丽的花朵、小草;还有的创造性地搭起小房子……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沉浸在创造美的快乐中。
三、真情投入,加深情感体验,穿针引线。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要想使学生喜爱教学的音乐作品,首先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真情来感染孩子,并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音乐作品。例如在教学<妈妈的歌>一课时,我首先深情地演唱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马上就跟着哼唱起来,而且一个
个都非常投入。接着我启发孩子们说一说妈妈在生活中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于是教室里小手林立,孩子们争着讲述自己的妈妈,幸福的小脸涨得红红的……我借势再加一把情感之火,说:“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谁能想象失去妈妈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呢?”这是我停顿片刻,只见孩子们都摇摇头,我又说:“就有一位女孩,她从小失去了妈妈,她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人们都叫她小白菜,她的后妈虐待她,爸爸又不管她,吃得是弟弟吃剩的饭菜,穿的是破旧的衣服,你们听,她正在哭诉呢。”我趁机打开音乐,在《小白菜》的歌声中,孩子们一个个表现出对主人公的同情,有一个女孩子都快哭了。孩子们感受了失去妈妈的痛苦,再来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就显得更声情并茂了。再如在教学《甜甜的秘密》一课时,我以对老师的情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听老师的歌——初步感受;唱老师的歌——表达情感;说老师的事——加深体验;写老师的歌——升华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着对老师的情展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孩子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更重要地体验了真情,表现了对老师无尽的爱。
四、综合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创新务实。
新课程实施后,我们音乐教师都非常推崇歌曲教学的听唱法,即注重让孩子完整地聆听、跟唱歌曲,以达到学会歌曲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把教唱歌曲的过程简单化,这当然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会变通,懂得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尤其是一些被我们称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据说在德国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还很普遍地运用“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老办法,我在教学《唢呐配喇叭》一歌时,也运用了这种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关键在于,怎样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用得恰到好处。在〈快乐的音乐会〉一课中,我是这样展开歌曲〈唢呐配喇叭〉的教学的:从歌曲内容“唢呐”入手,先引导孩子创编歌词,有节奏地读歌词。再在琴上错序地弹奏四个乐句,让学生为歌词找乐谱,然后完整地呈现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歌词与曲谱都有一定的感受了。再用前面提到的老方法,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也许有人会说“这本是一首较简短的歌曲,为什么把它教得这么复杂?”我想说:让学生学会歌曲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潜在地学习一些音乐创作的知识和编创能力,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切实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