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通史201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通史2017..
社会生活:西方生活习俗、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国 近代化。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 ②1865 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 获英俄支持。 ③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 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考查要点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直接和主要原因。
②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资本主义经 济的冲击。 (2)表现: ①标志: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洋纱洋布(商品输出),中国手 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 要。 ③商业和金融业变化,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出现,贸易中心转移 到上海。
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 革命史观: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文明史观: 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 刺激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 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整体史观: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 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 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社会史观: 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 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结合相关史实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进行述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但是,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约。
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
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
当时中国的国情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书籍,逐步输入。
洋务运动兴起,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
于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近代化。
作为舆论工具的报刊杂志,陆续出版发行,冲破了封建统治的沉闷空气,反映了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
洋务运动的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的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使得洋务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以后,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兴起。
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两大目标的一场爱国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开议院,倡议民权,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利,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主张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但最终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以及慈禧发动的政变,最终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轮复习第七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
原因 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 办近代企业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 表现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影响 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考点一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 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 条约》。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考向一 从文明碰撞与融合视角审视西方的侵略
[典例1] (2015·山东高考)“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 中紧国扣的题闭眼关自“守中,国使越它来越越来多越地多介地入介世入界世事界务事”务“,中乃国至和于西到方今 天相,互在影中响国”或是西本方题发的生题的眼事所情在都,会强即调时的产是生文相明互的的相影互响影。响”,这 强B调项的与是此(立意最) 相近。 A干.中扰国排近除代历A史项发与展史中实西与方材的料主均导不性符; BC.近、代D两中项国和虽世有界道的理碰,撞但与融材合料相互影响的主旨不一致。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 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 的诞生。
中国通史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也是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时期,中国的自然经济结构曾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进行过顽强的抵抗。
但是,这种抵抗只能延缓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在中国倾销的增长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
因为小生产竞争不过机器生产,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同时,由于东西海上交通条件的变化及产业革命在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等,都加强了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竞争力,从而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的进程。
所以自咸丰末年起,中国的自然经济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解体的道路。
这种解体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国机制棉纺织商品的倾销,导致城乡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落而与农业分离;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加强对中国原料的掠夺,使中国农村商品生产迅速发展。
城乡家庭棉纺织业的衰落及其与农业的分离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就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具体表现为“耕”与“织”的结合。
“耕织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核心。
这种结合的经济单位就是家庭。
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社会生产形式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
而城乡家庭棉纺织业的衰落与农业的分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标志。
咸丰末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及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棉纺织品的生产费用迅速下降,产品成本降低,再加上东西海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即同治八年(1869)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的正式通航,它缩短了中美航程的四分之一左右,并促进了轮船的普遍使用;同治十年(1871)香港与伦敦间海底电线接通,使贸易消息得以迅速传递。
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二年(1872—1886),棉纱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①。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作者:阴文君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8期摘要:鸦片战争是一个为中国人广泛知晓的历史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也似乎一目了然。
晚期腐败羸弱的清政府紧闭的大门被当时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打开。
之后许多资本帝国主义随之而来对中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焚烧和侵犯。
但是本着存在皆合理的理念,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场景,深刻剖析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改变,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的争议。
关键词:鸦片战争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两半社会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也正是这个打开中国大门的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让中国的历史,逐渐走向了不同以往两千多年来的道路。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属于封建社会,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文将详细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以及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最后,论述学习鸦片战争对于现代人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哪里。
一、鸦片战争的导因多年以来,鸦片战争的导因问题,一直是让大家争议不断的问题之一。
部分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藉由鸦片战争来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为其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廉价劳工力和原材料。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为方式和处理方法,导致了英国人的愤怒,从而引起了鸦片战争。
事实上,对于鸦片战争的真正导因,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量:1.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迫不及待的向海外市场倾销商品,同时从殖民地掠夺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美洲为其提供资源,亚洲为其提供资源和工艺,非洲也被迫为其提供黄金和人力,使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全世界生产总值的30%还多。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无论如何都将用尽一切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
2.闭关锁国的清政府。
在面临了1793年马嘎尔尼使团的来访后,英国还派出了另一支连清嘉庆皇帝面都没有见到的阿美士德使团,这引起了清政府更大的重视。
中国通史第96集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鸦片战争》观后感说到鸦片战争,都要回到最初的原点——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这是世界上最新锐的国家英国与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国家中国的首次接触,同时也是西方新锐前卫思想与东方古老守旧思想的第一次碰撞。
而这次新旧碰撞,必然产生摩擦的火花。
这最初的火花就是双方见面时的礼仪问题,作为东方的古国,外国使臣上朝觐见,需双膝跪地,但对于西方的使臣而言,对于他国的君王只能行单膝跪地之礼,是不可行双膝跪地之礼的。
这个礼仪差异问题的背后,影射了双方巨大的认识差异与文化差异。
对于中国人而言,使臣觐见来朝是纳贡称臣的,而对于英国人而言,使臣来访是为商讨而来,是平等的关系。
所以“天朝上国”是一道中英双方难以逾越的鸿沟。
从今天的角度,我们回看这场战争的始末,英国的目的实际上一直很明确也很简单,即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
英国作为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在1820年时工业总产量便占世界一半。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工业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导致其国内与所属殖民地的消费力不足以消费掉其过剩的产能。
所以对于英国而言,寻找可以消费其剩余产能的国家就尤其重要了。
这时候由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被西方发现的中国,传说满城尽是黄金的中国,便成为了英国倾销剩余产能的最佳选择。
但是将视角转回中国,由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工人和农民稳定,但这就导致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较差,没有消费冲动,没有消费习惯。
所以即便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有广州十三行负责与英国通商,英国的工业产品仍然无法销售出去。
与此同时,十三行是中国官僚阶级设置的代理商,层层代理的结构,大大剥削了英国商人的利益。
所以对于忍无可忍的英国商人而言,用鸦片来制造消费冲动,消费习惯,改变贸易逆差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在清政府初步开始禁烟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对华鸦片贸易的垄断,由此中国的鸦片泛滥开始了。
在这个英国政府的决定之下,我们客观来看,垄断意味着市场缺乏竞争力,一个缺乏竞争力的市场便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96集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96集鸦片战争观后感今天在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上看完了《鸦片战争》这部优秀的电影,可以说回顾中国之前的屈辱史让我倍受感染,思绪也瞬间被打开。
在这部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场景很多,但其中最令我思绪绵绵并且意久弥长的是片中林则徐说:“现在世界上已经大国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
”以及他在被发配到新疆临行前拜托琦善把一个地球仪交给皇上这两幕。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说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长河中在世界所有国家中一直都是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但可能正是这种长期积累下来的傲慢让中国变得不可一世。
(他确实需要点失败来警醒下自己了)于是,所谓的天朝,完全笼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无知的闭关锁国中早已落后于西方的先进文明,之前积累的所有优势瞬间土崩瓦解。
而大清国在战争来临前仍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无知所以虚妄!在你还在“怡然自得”时,别人可能已经走了很远。
最终两国兵戎相见时,只能是以卵击石,失败妥协也就不可避免。
空流几滴民族英雄的血泪罢了!所以我一直很佩服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创举,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决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伟大的邓小平已经深深意识到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并以自己非凡的魄力将之变为现实。
改革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说下开放的问题,开放意味着信息的流通,意味着两个不同的个体之间交流的过程,这透漏出一个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理念—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一直把学习看得非常之重,因为我深知其重要性,每个单独的个体,不论你是多么多么的优秀,相对于整个大的群体来说绝对只是缥缈。
所以,任何个体,小到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地学习。
我一向都忘不了那一组镜头:虎门炮台的守将关天培在开战之前,先拔下自我的一颗牙齿,让手下人带回祖坟,然后散尽全部家产,以鼓励战士们死战。
无奈夜郎自大、腐败不堪的大清王朝太落后了大炮根本无法击沉敌人的舰船。
将士们只坚持了五个时辰,炮台便失守了。
士兵们全部战死沙场。
鸦片战争后,简析中国的探索救国旅程-岑逻彬
鸦片战争后,简析中国的探索救国旅程当英国用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那一刻起,沉睡中的妄自菲薄的中国人开始慢慢苏醒,尝试着探索救国的旅途,但这旅途究竟有多长,多难呢?本文就对这一历史事件做一简单的分析。
有人说鸦片战争打得中国极为惨败,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矛盾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如果没有鸦片战争,那么中国人苏醒开眼看世界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因此鸦片战争也给中国一次苏醒的机会。
在之后的时间里,有人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从经济,政治,再到思想文化上开始改革。
实事造英雄,在鸦片战争期间,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开始探索中国出路的道路,主张改革。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始放眼看世界,形成一股先进的社会思潮,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悔,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挑战和侵略的积极回应。
但是他们开出的药方不能救中国,他们认为西方的长技是船坚炮利,但幷没有找到西方发达的根本。
他们并不想推翻西方的封建统治,而是想通过学习先进技术来改良这个统治。
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
继地主阶级之后,农民阶级开始探索救国的道路。
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迫使农民阶级走上这条道路。
农民阶级改革派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1844年至1848年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三篇文章,宣传上帝是宇宙的唯一真神,要人们“勿拜邪神”。
把清朝皇帝比作“阎罗妖”,把各级贪官污吏视为“阎罗妖之妖徒鬼卒”,号召天下兄弟姐妹为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天平"的人间天国而奋斗。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目的。
这固然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英勇地打击外国侵略,也是近代探索中国出路的可贵途径。
但是作为农民阶级具有极大的落后性,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最终也导致了失败。
中国通史第95集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第95集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第95集《鸦片战争》所述,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那段中国历史的艰难与痛苦。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
通过观看这一集,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鸦片战争起因于英国对中国大规模鸦片贸易的侵犯。
英国通过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吸毒问题,并让中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损害。
除了经济层面的侵害,英国还通过武力威胁中国,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失去了主权,领土也被割让给英国,更加剧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屈辱。
但是,正是这场战争激起了中国民族自尊心的觉醒。
在观看中,我看到了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不畏强暴,以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利玛窦、文天祥等英勇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这场战争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潮的导火索。
因为这场战争,中国精英阶层开始有了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大进亦大退成为了国内的时尚。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强不息,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在这一集中,我对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进退两难感到非常心痛。
当时的朝廷既要保全国家的根本利益,又面临着强敌的压力,为了保护百姓的生活和领土的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让步,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中国需要强大的根本。
总而言之,观看《中国通史》第95集《鸦片战争》让我对这段黑暗而痛苦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强国才能自立,只有强大自主的中国,才能拥有尊严和富强。
《中国通史》第97集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第97集鸦片战争观后感【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鸦片战争简介2.观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3.对战争原因的分析4.对战争结果的影响5.总结篇1正文鸦片战争是清朝道光年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在观看《中国通史》第97集鸦片战争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苦难。
观看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历史事件所震撼。
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压迫的开始。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最终却败给了英国军队,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港口,割让土地,被迫缴纳巨额赔款。
这些事件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民族的苦难。
在观看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
尽管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屈辱,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相反,他们团结一心,用自己的力量反抗列强的侵略,争取民族的自立和尊严。
这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骄傲。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这场战争让我们认识到了国家的落后和软弱是遭受侵略的原因,让我们认识到了必须加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能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同时,这场战争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不变的规律,让我们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中国通史》第97集鸦片战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启示和教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骄傲。
篇2 目录1.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2.战争的过程及主要战役3.战争的影响及意义4.战争的反思与启示5.总结篇2正文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清朝的封建统治逐渐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增强,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战争的过程非常惨烈,中国军队在英军的炮火下节节败退。
中国通史中鸦片战争的解释
中国通史中鸦片战争的解释
鸦片战争是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一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国清朝政府对于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的管制政策。
当时,大量的鸦片从英属印度传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鸦片泛滥问题。
中国政府意识到鸦片的危害,试图通过限制鸦片的流入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这一政策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当时在中国设立了香港作为贸易据点,而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中国政府的管制措施严重影响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因此英国政府对中国的限制政策进行了强烈的抗议。
最终,英国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借口,派出军队进攻中国。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清朝政府的军队在技术装备和作战经验上明显劣于英国军队,因此很快就被击败。
通过《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的许多要求,包括赔款、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口岸等。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中的“不平等条约时期”的开始。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通史中的一次失利,它揭示了中国在军事实力、技术进步、经济独立等方面的薄弱点,引起了中
国社会的强烈反思和变革。
它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中的一系列深刻变革和挑战的开始,为后来的抵抗外国侵略和探索新路向奠定了基础。
中国通史鸦片集观后感
中国通史鸦片集观后感《中国通史鸦片集》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的全面解析,引人深思。
这部纪录片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并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观影后,我深感中国历史的痛苦和复杂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首先,影片着重描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从片中揭示的历史真相来看,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英国为了贪图中国的财富和资源,将鸦片等大量毒品非法输入中国,严重摧毁了中国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上的不当处理也为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这段历史事实令人痛心,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与外国势力进行斗争时的困境和无奈。
其次,纪录片详细描绘了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英国以其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对中国展开了残酷的战争。
中国政府经历了种种挫折和战斗,最终被迫签订了极不公平的《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时代”。
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陷入了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不断渗透,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痛苦和苦难。
纪录片还通过许多案例展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例如,大量的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社会道德荡然无存,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不平等条约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剥夺了中国的权力、领土和资源,也剥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自由。
中国的疾苦和屈辱令人痛心,也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稳定。
观看《中国通史鸦片集》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近代中国历经战争、压迫和苦难,但中国人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教训,不断奋起抗争,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今天的崛起和强大,离不开历史中的教训和榜样。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提醒我们要认真反思历史,珍视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权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走过的弯路和痛苦的教训。
中国通史 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中国通史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中国通史: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数千年的兴衰变迁。
中国通史是一部记录着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巨著,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沧海桑田,体会到中国历史的辉煌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本文将系统地解读中国通史,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起源与传说】相传,中国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左右,当时有黄帝、炎帝等传说中的君主在大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虽然这些起源传说缺乏实证,但它们却凝结了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传承,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周三代】中国通史中,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则以青铜文化和商业繁荣而闻名。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周文王的封建制度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统一与变革】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王朝更迭和政权交替。
从秦汉时期的统一天下,到三国时期的割据混战,再到南北朝的南京分裂,中国历史长期面临着分裂和再统一的循环。
这种变革与稳定的循环不仅塑造了中国的政治局面,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帝国崛起】隋唐文化的繁荣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都让世人为之倾倒。
而宋朝则以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黄金时代。
【元明清:封闭与开放】元、明、清三个朝代,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循环。
元朝实行了严格的封闭政策,对外交流相对较少;明朝则在郑和的航海活动中开放了海外贸易;清朝在统一中国后,逐渐实行封建封闭,导致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停滞。
【现代化进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并迎来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重大历史节点。
中国的近代史经历了疾风暴雨般的起伏与辗转,由此应运而生的辛亥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等事件在书写着中国近代史的一页又一页。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在加深民族危机的同时,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最为波澜壮阔的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一运动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它提出了反封建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旨在向西方学习的《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是历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虽受阶级及时代局限终归于失败,但其影响十分深远。
1.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2.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理解近代农民阶级面对侵略与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最终失败的原因。
【导入新课】展示太平天国运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深思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在思考中一起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一、太平天国运动之时代背景(一).展示史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呢?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
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
中国通史40一60集观后感1000字
中国通史40一60集观后感1000字1、鸦片战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纪录片,用白话为我们讲历史,看了后六集对于中国现代史,有忿恨、有惋惜、有感慨……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他在亚洲的第一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而当时的中国,清政府用“四书”和“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闭关锁国”的政策也让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当时的欧洲众国。
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来打开我国的大门,后来发现此计未达目的就采取了十分卑劣的手段,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让我国白银加快及迅速的流失,也又因为一系列事件,让中英战争拉开帷幕。
鸦片战争第一战——定海战役,英军凭其装备的绝对优势,九分钟,仅仅用了九分钟就彻底摧毁了定海的海防,当时的定海县令从未见过这样的火力,在惊愕和绝望中自杀殉国,九分钟解决一场战役,也算是历史一奇迹了。
不过,如此之大的差距并没有使清朝廷意识到自己的弱小,无用,清朝统治者认为敌人的船炮强硬,不过是奇淫巧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后,清朝朝廷才开始改变自大自傲的心态。
鸦片战争也是中国的一大战役,失败的原因让我感到有些许的忿然,骄傲自大的领导人,注定管理不出一个优秀的国家,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要刻苦读书,立志成才。
爱国语言不是空谈,是实干。
心中谨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通史》《中国通史》这一本书,生动描写了旧中国的兴衰,以及新中国的成立。
我们就来说说清朝,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大清这200多年的统治中,也发生过许多大事,最著名的,那就是19世纪鸦片战争了。
鸦片战争,最值得让国人反思的战争,因为那一战,不但说明了英军的强大,还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
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旧中国过去了,新中国到来了,但是这新中国的一切,还是和历史有着大关系。
中国通史 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通史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国通史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一直以来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中国的发展和变迁历经了几千年的时间,而中国通史则是对中国历史整体发展脉络的解读和总结。
本文将从早期的形成阶段开始,逐步讲述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和事件,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国历史的视角。
1. 原始社会和古代文明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依靠狩猎、采集为生。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并出现了众多的部落和氏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型的王国和国家逐渐形成,如夏、商、周等。
古代文明的产生为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了众多的朝代和王朝,如秦、汉、隋、唐等。
这些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贡献。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革,如秦始皇的统一、唐太宗的开元盛世等,这些事件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近代以来,中国历经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变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4.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挑战当前,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快速,但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通过对中国通史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通史鸦片战争观后感
中国通史鸦片战争观后感《中国通史》鸦片战争观后感《中国通史》是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共同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再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而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其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在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了深入的剖析和展现。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由英国发动,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为后盾,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近代史的开始,更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通史》中,对鸦片战争的描绘是深刻而全面的。
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战争,更是一场经济、文化、政治的全面冲突。
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大量输出鸦片到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社会经济秩序严重破坏。
同时,鸦片腐蚀人心,导致中国社会道德沦丧,民众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大利益而发动的。
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深层次的是制度和文化上的失败。
清朝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国家实力严重衰退,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也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文明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观看《中国通史》对鸦片战争的描绘,我深感历史的沉重和悲壮。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
它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其军事实力,更在于其经济、文化、制度的全面强大。
同时,鸦片战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和技术,才能不断壮大自己。
同时,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团结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思想: 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冲击了 “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开启了中 国思想的近代化。 经济: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 条件及管理经验。 外交: 洋务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 军事: 程。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等方面 教育: 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过程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 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②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2016·4 月浙江选考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 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胶澳租界条约》 2、(2013浙江.1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 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 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思想:萌发向西方学习新思潮。 外交:打破闭关锁国。
社会生活:西方生活习俗、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客观上推动中国 近代化。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 ②1865 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 获英俄支持。 ③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 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考查要点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1)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直接和主要原因。
②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脆弱性,抵挡不了先进资本主义经 济的冲击。 (2)表现: ①标志: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洋纱洋布(商品输出),中国手 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发展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 要。 ③商业和金融业变化,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出现,贸易中心转移 到上海。
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企业与 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 A.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A
5.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 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 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 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开放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赔款2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
阶段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相关专题:
必修一专题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8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必修二专题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必修三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专题7、8 近代以来科技的辉煌与文学艺术 选修四单元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单元4、5 亚洲觉醒的先驱 无产阶级革命家 单元6 杰出的科学家 选修六单元4、7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戈雷岛
A
6、(2013浙江.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 认识。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 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 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 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 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C
B
3 .(2016上海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 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 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 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D
重点突破
2、经济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多角度认识Fra bibliotek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1)知识角度 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中仍占主导地位。 ②经济结构变动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并存的局面。 ③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 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史观角度 全球史观: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动是中国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文明史观: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 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近代化史观: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 型的开始。
重点突破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查要点:
(1)列强侵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2)中国军民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史。
社会政治:晚清政局变化,出现洋务派。 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 社会经济:务企业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起步,刺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腐败进一步暴露。
重点突破
3、文化
考查要点
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
①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 梦中不能自拔 背景 ③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知识分子惊 醒了,开始关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睁 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 眼 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 看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编译 世 界 代表 《四洲志》和《华事夷言》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 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 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 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3分)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2分)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 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 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 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 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 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 分) 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2分) 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 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2分)
(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政治 经济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文化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 用”;早期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 生活 西装传入,自行车传入,自行设计轮船、海关试办邮政, 在台湾架设电报线,电话传入,《昭文新报》国人办报开 始。
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 革命史观: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文明史观: 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 刺激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 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整体史观: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 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 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社会史观: 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 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