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水损坏治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沥青路面水损坏的治理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沥青路面水损坏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坏原因;治理

引言

由于沥青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辗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下面谈谈水损坏原因及防治措施。

1 水损坏特点及原因

1.1 道路水损坏具有以下特点

1.1.1 损坏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梅雨季节;

1.1.2 行车道尤其是重车道比超车道破坏严重;

1.1.3 发生水损害的地方一般透水较为严重,排水不畅通的部位,挖开路面面层,可见下面有积水或浮浆;

1.1.4 破坏之初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冒白浆(唧浆),然后松散成坑洞。

1.2 水损坏原因

1.2.1 表面产生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首先在局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通常采用半开式(ⅱ型)沥青混凝土表层时,产生的水损破坏更为严重。事实表明,只要有自由水侵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不管是传统纯沥青混凝

土,还是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在大量行车作用下,都会产生沥青剥落现象。

1.2.2 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以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变形当表面层和中面层都是空隙率较大的半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而底面层为空隙率较小的密实沥青混凝土时,降水过程中,自由水较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当表面层是半开级配、中面层为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时,在较长时间的降水过程中,自由水透入表面层后较长时间从中面层的薄弱处浸入中面层,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大量快速行车使此两层沥青混凝土中部分碎石上的沥青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和向外侧推挤或产生坑洞。

1.2.3 唧浆、网裂、坑洞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浆。灰浆通过各种形状裂缝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可使路面产生网裂、变形或坑洞。

1.2.4 桥面唧浆或坑洞桥梁、通道等构造物以及水泥混凝土铺装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相对于路基上的面层更容易产生坑洞。桥面产生坑洞也往往是先产生唧浆(白浆),接着形变、网裂和坑洞。

1.2.5 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产生渗水据资料显示:当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小于8%时,沥青层中水在荷载作用下一般不会产生动水压力,不容易造成水损破坏。当排水性混合料的路面空隙率大于15%时,一般都采用改性沥青,且水能够在空隙中自由流动,也不容易造成水损破坏。而当路面实际空隙率在8%~15%的范围时,水容易

产生较大的毛细压力成为动力水,造成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

2 水损坏防治措施

2.1 路面排水

2.1.1 路面结构渗水在道路中,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基层及底基层为半刚性路面结构时,面层为了能够提供较大摩擦力而采用孔隙率较大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少量的路面雨水不可避免地通过结构孔隙下渗,浸湿路面基层及土基,将导致路面强度降低。为了迅速排除下渗水分,在基层顶面加铺一层沥青封层,并延伸至路肩排水相连接。

2.1.2 路槽排水在石灰岩挖方路段,为防止裂隙水浸湿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导致石灰岩本身裂隙加剧,应设置路槽排水。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底基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兼作调平层与排水层。在路两侧土路肩部位(边沟内侧)设置(40×50)cm碎石盲沟,盲沟沿路肩布置,在填方路段合适的位置通过横向硬塑料排水管将水排出。路线纵坡较大时,在土石挖方交界附近应设横向盲沟,防止水分浸入填方路基。

2.1.3 超高段路面排水超高路段在超高侧的路缘带范围内设集水槽,利用超高横坡将路面雨水排至集水槽内。每150m左右设一集水井,通过横向排水管、边坡急流槽将路面水排至路基排水沟内。

2.1.4 路肩排水路基附近的地面积水及高的地下水是形成翻浆的重要条件。为了及时排除春融期间路基中的自由水,达到疏干路基上部土体的目的,可以在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土路肩下面设置

20cm的纵向碎石盲沟,接触面上涂抹沥青并铺设防渗土工布。在路肩边缘的石砌镶边中,按3~4m的间距横向埋设¢5cm硬塑料排水管,排除路肩部分的碎石盲沟积水。

2.2 中央分隔带排水采用凸型中央分隔带使大部分雨水自行排至路面外,但仍有部分水会渗入中央分隔带内。为防止这部分水渗入路面基层、底基层和土基,在中央分隔带内的路面两端部分及中央分隔带底部用水泥沙浆抹2cm,然后涂沥青,再铺防渗土工布,中央分隔带底部采用纵向碎石盲沟和设横向排水管的排水系统。在纵向碎石盲沟内埋设软式透水管,每隔50~70m设置一个集水槽,再经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外。

2.3 把好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是防止或减少沥青路面出现水害的重要因素。目前,道路的沥青路面多为三层摊铺。多雨地区,下两层应为ⅰ型沥青混凝土,减少其空隙率;面层可为ⅱ型沥青混凝土或抗滑表层,增大其透水性,改善雨天行车条件。在保证沥青混凝土强度及高温稳定性的同时,必须足够重视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及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能,粘附性能最好能达到5级。

碎石质量的好坏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用的碎石大多是从市场采购的,达不到碎石“专项专用”的要求。碎石质量无法保证,级配不佳,针片状含量超标,是导致沥青混凝土品质不稳定及空隙增大的主要原因。沥青路面用的碎石必须统一集中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筛分,不合格的碎

石绝不用于沥青路面施工。

2.4 做好下封层设计施工下封层是多雨地区防止沥青路面渗水病害的最主要的措施,下封层质量不好,引起路面水下渗。即使路面质量好,短期不出现水损害,但路面的耐久性将大大缩短。在有些设计中多雨地区沥青路面只设计了沥青透层,而没有设计下封层;而有的设计了下封层,施工时却为透层。由于我国道路大多采用二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顶面往往存积粉尘,很难清扫干净至完全露出碎石,沥青透层可以渗入碎石的间隙,但在粉尘上无法牢固粘结,施工车辆行驶时会出现起皮和卷带。致使透层不完整,起不到防水作用。

多雨地区基层顶面必须设计下封层,下封层的形式应综合考虑基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情况,确保下封层有效防水。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封层应与下封层同时施工,使封层覆盖路基全断面,施工时应将中央分隔带内多余松散的底基层和基层予以清除。

2.5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为了满足表面层抗滑性能对集料质量的要求,有些地区不得不采用与沥青粘附性能不好的酸性集料,致使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严重不足。有的即使采用了抗剥落剂,但质量甚差,尤其是许多胺类抗剥落剂,一般在温度100℃以上就会遇热分解、挥发,在拌和、贮存、运输、铺筑过程中都在分解,使用效果不好,导致水损害破坏。为此建议采用与沥青粘附性不好的酸性集料时,首先应考虑采用消石灰为作为改善粘附性的措施。如果采用抗剥落剂,必须使用确实长期有效的抗剥落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