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一、认知差异与管理1)感觉: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对人与人关系的知觉就是一种社会知觉。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A对他人的知觉B对人际关系的知觉C对角色的知觉D对因果关系的知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知觉)4)自我知觉: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5)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6)在自我知觉中,由于从个人角度看自己,难免使自我知觉带有某种主观性。

所谓“敝帚自珍”就是这种(自我知觉)主观的体现。

但自我知觉又有客观性,因为主体总在社会知觉中进行自我知觉的,对外界的对象的反映是无法抹杀的。

因此,应当“以人为镜”,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作为自我知觉的客观参照,以克服自己的主观性。

这样,通过自我知觉才能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

2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过程: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考多选题)2)影响知觉的因素:A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主观因素: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B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

3)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C晕轮效应: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D投射: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3知觉差异与管理1)X理论与Y理论美国格拉斯·麦克里格。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高频考点复习资料

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学习内容第二章 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学习内容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四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五章 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内容第六章 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八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学习内容第九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学习内容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考试题型与分值题型题量分值30题30分5题10分5题25分2题20分1题1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考点1 管理的职能考点2 心理过程例题【正确答案:C】考点3 个性心理特征考点4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考点5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考点6 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7 补充考点考点1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先驱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2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考点3 法约尔的理论考点4 韦伯的理论观点考点5 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6 四大人性假设考点1 感觉和直觉的定义考点2 一般知觉的分类考点3 知觉的基本特性例题【正确答案:D】考点4 影响知觉的因素考点5 社会知觉的种类考点6 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归因偏差①②考点7 归因偏差的克服考点8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和效应例题【正确答案:B】考点9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个性差异与管理公管142 任晓丹 14163220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管理工作如果失去了人这个基本要素,就失去了根本。

因此,管理心理学首先涉及的课题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即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

也就是说管理必须和人打交道,“人”是管理的重要载体。

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能收到好的绩效。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任何人的心理过程都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过程。

个人的心理特征就是指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和特征。

正是这些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构成所谓个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

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为性格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与气质的差异。

个体不同的差异就构成了人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种性格气质特征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管理者管理应采取个体差异管理,看人时,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从某方面来说,个体间的差异是发展创新、解决问题和组织成就的主要动力,这是个性差异对组织管理的积极影响。

可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差异也是冲突和歧视的来源,影响群体的成就,也造成组织缺乏效率;同时,决策也无法表达大众的意愿,难以令人满意。

由于个性差异所引发的的冲突就有可能是成王败寇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就构成了一种方式的竞争,而失败就是个性差异对组织管理的消极影响。

每个成功的人士无不有自己的个性、独到的优势,并终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凸现出来,因此,管理企业、培养人才,都要建立在其特殊的个性上。

换而言之,要使员工的个性充分展现,个性能为企业所用,关键是管理者要因材施用,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限制它,个性从来不是限制出来的,否则就不称其为个性,尤其是智力个性。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关键是要设立一个宽松的、积极的、和谐的环境,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和岗位安排上注意做到用人所长,在制度制定上注意因岗而定,在激励机制上注意因人而异,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每个员工个性的积极层面得到适当引导和充分发挥。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人的知觉活动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具有4个环节:①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②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③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④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解释并用名称标志它。

完整的知觉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察觉、分辨、整合、确认的过程。

二、知觉的分类①对人的知觉(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②对物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属于一般知觉)(一)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认识。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空间知觉对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形状知觉的整合构图原则:①接近性原则②相似性原则③封闭性原则④良好图形原则⑤对称性原则⑥简单、对称、共线的凸显,易看成平面,否则容易堪称立体图形⑦简单性(节约性)原则⑧共同命运或线条共同朝向的原则①接近于相似②开口封闭③良好连续✧在三维空间物体中,单眼深度线索只能提供有限距离的信息;双眼深度线索,既可提供距离、又可提供物体厚度的信息。

✧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中,单眼线索有:①物体的重叠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阴暗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眼睛的调节⑦纹理的梯度双眼线索有:①双眼视轴的负荷②双眼视差(二)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运动知觉以来的条件有:①物体运动的速度②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③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运动知觉的种类:真动、似动、诱动、自动、运动后效应(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

参考标志有:①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②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③人造计时工具④生物钟现象时间知觉还受个人知识经验、主观态度和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规律有:①一般人对1秒钟估计的最准确,短于1秒钟常被高估,长于1秒钟有被低估②同样时间间隔,有高频高速评估,低频频度评估现象③情绪、兴趣和态度对时间估计的影响④个人知识经验不同,在时间估计和知觉上也有个体差异。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二.选择题
1.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2.我们常常觉得同一个人穿上横条纹的衣服就会显得胖一些,穿上竖条纹衣服就会显得瘦一些,这是因为知觉对象与背景对象的不同配合.
3.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常被称为首因效应.
4.有些人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是这么想的,而实际上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杂组织行为学中,它的术语是投射.
13.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的某种倾向性来划分的 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9.当员工能够主动维持组织的声誉,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在组织行为学中称这种状态为组织认同感.
10.个性中最活跃的成份,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个性趋向性特征.
11.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12.在个性形成中家庭影响是最初的根源.
13.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3.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答:X理论中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因此,总设法逃避工作;
(2)极大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希望奉命而为,宁愿接受他人的领导与指挥.
(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
(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目标漠不关心.
(5)人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
(3)人的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只有领导上安排得当,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能够相统一的;

2023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原题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自学考试00163管理心理学部分原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A.泰勒B.梅奥C.马斯洛D.洛斯奇2、2004年,我国提出的基本国策是______A.依法治国B.和谐社会C.以人为本D.计划生育3、增加工作内容,以改变员工对常规性、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进而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工作设计方法是A.工作职务轮换B.工作丰富化C.工作扩大D.工作延伸化4、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______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5、能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的是A.行为B.动机C.需要D.激励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是A.马斯洛B.法约尔C.德鲁克D.詹姆斯7、领导权变理论发展予20世纪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8、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和A.集中经营B.多头经营C.异地经营D.分散经营9、关于团队生产效率与团队士气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高士气一定有高效率B.高效率不需要高士气C.两者无关联D.士气只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10、荀子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是人能合群,即构成______A.家庭B.社会组织C.氏族D.部落11、美国学者罗宾斯将团体区分为工作团体和______A.松散团体B.正式团体C.实际团队D.工作团队12、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倾向于低估情境性因素,高估个人或内因的作用。

这是______A.基本归因错误B.认知性归因偏差C.动机性归因偏差D.性别归因偏差13、如果说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这门艺术的核心是______A.知识B.能力C.激励14、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是______A.奖赏力B.法人代表力C.威胁力D.知识和个人魅力15、在各种不同的领导体制中,分权制的缺点之一是______A.地方主义B.自主决策C.政令统一D.权力集中16、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系统分析”概念的时间是______A.1949年B.1959年C.1969年D.1979年17、研究表明,通常有效的管理幅度是______A.3~6人B.7~12人C.12~20人D.20~30人18、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19、个体控制和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能力是______A.智商B.情商C.财商D.逆商20、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是______A.外貌B.体型C.年龄D.性格21、下列不同类型的意见沟通网络中,传播信息速度慢,适应工作变化较快的是______A.轮式网络B.环式网络C.Y式网络D.链式网络22、现代工业中最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是______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直线职能式23、人的行为所要达到的方向目标和预期结果,称为______A.动机B.目的C.任务D.动力24、不属于传统组织观念的是______A.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B.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C.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D.组织的任务明确25、根据上下级领导层之间决策权力的大小,领导体制可划分为______A.一长制与委员会制B.层次制与职能制C.一元化与多元化D.集权制与分权制26、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组织文化建设心理机制中的A.重视心理强化B.激发从众心理C.培养认同心理D.注意心理定势2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A.模仿能力B.语言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28、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论述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亦称工作专门化)中获得经济优势的著名著作是______A.《国富论》B.《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C.《计件工资制》D.《科学管理原理》29、人类意见沟通的最重要的形式是______A.肢体交流B.言语交流C.眼神交流D.思想交流30、“新官上任三把火”属于______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二、多项选择题31、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其中包括______A.秩序B.公平C.纪律性D.创造性E.专业化分工32、组织形象的特征包括A.整体性B.主观性C.客观性D.非线性E.绝对稳定性33、在组织文化中,精神文化层的内容包括______A.组织目标B.组织精神C.组织风气D.组织经营哲学E.组织道德34、关于心理定势的表述,正确的有A.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积极作用B.心理定势对社会知觉有消极作用C.心理定势是对某一个人或某类人的刻板印象D.心理定势不受以往经验模式影响E.心理定势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偏见35、心理健康的标准有A.自知之明B.逃避现实C.人格一致D.情绪乐观E.行为反常三、简答题36、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参考)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参考)

对于合作者和竞争者
所谓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的性格的外化。因此, 当我们选择盟友或竞争策略时,了解对方主要负责人 的性格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性格类型的理解,我们就可以与盟友之间进 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也可以与竞争者之 间进行有目的、有准备的性格弱点攻防。
(七)企业管理者的操作技巧
管理者应为职工提供一种可以成长和成熟的环 境,——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个性倾向性
个性
个性非倾向性 心理特征
需 要
动信 机念
兴 趣
世 界 观
能气 性 力质 格
一、环境对人之行为的影响
1、自然遗传性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生活、工作环境、受教育环境和受教育程度)。 3、组织环境因素。 4、偶然因素(突发事件、重大变故)。
由此可见,人的个性是由先天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影 响、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与融合的产物。但是,在个性的形成 过程中,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 己的个性。
对于团队的管理者
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能表现出令人满意 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你应该把每一位团队成员 的职业生涯与公司的发展前景结合在一起。 你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来厘定不同的任职条 件,然后选拔与之相匹配的性格类型。 你还应该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员工进行科学的 团队组合,使之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有效的团队 文化建设来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1.胆汁质
具有高度兴奋性,在行为上表 现出不平衡性。他为人直率、 热情、精力旺盛,但情绪易于 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当在工 作上遇到困难,精力消耗殆尽 时,就会失去信心,情绪沮丧 而一事无成
2.多血质 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如果把失败归于任务太重,结果是降低学习积极性。
归因理论的原理是增强人们的坚持性。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一、价值观与管理
1. 价值观概念
——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
重要性、 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世界观
的组成部分。
2. 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幼、少年的教育等)
情感特征——富于理性,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2. 个性差异与健康
3. 个性差异与管理
a) 知人善用。(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 b) 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
c) 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4. “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A)案例: 金达克 杜托 提升和奖励来源于勤奋和绩效。 提升靠机遇。
情绪型
中间型或混合型
B)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 外倾型(外向型) 内倾型(内向型) C)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 顺从型 独立型
D)按人的行为模式划分 A型——有不可抑制的雄心壮志。
B型——不过分争强好胜。
C型——感情内向,勤于思索,注重人际关系。
D型——感情外向,积极乐观,善于交际。 E型——感情丰富,勤于思索,不善于人际沟通。 但较少攻击性,不爱找别人的麻烦。
d)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分:
较大利润型 委托管理型
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企业文化
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
生产型价值观(1979年前)
生产经营型价值观(79~92年)
经营型价值观(1992年 党的14大后)
4. 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a)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b) 管理者在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后,能采取针对性措施。 c) 价值观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

第三章__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__个体差异与管理

询问他们的问题是:对你来说,一个理
想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一开 始,实习生的回答都在意料之中:周围 人友好相处,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弹 性工作时间。之后,他们越说越有激情, 他们谈到了正直、团队精神、伦理支持、 责任感、追求自己理想和抱负的自由。 这时,突然一个人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喊 道:“我一直不曾,也从来不想放弃我 的那种单纯而幼稚的想法,我想改变这 个世界。”
(四)“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应 用 1、案例 2、控制方位论的涵义及分类 (1)控制方位论的涵义 --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 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2)控制方位论的分类 ①内因控制论 ②外因控制论
3、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
关系P75 4、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
(三)气质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 作用
首先,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 积极性,合理用人。 其次,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 组织结构,增加团体的战斗力。 再次,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 工作。
三、能力及其差异与类型
(一)能力的概念
--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
特征。 一般用工作绩效来衡量能力的强弱。 (二)能力的种类 1、按其适应性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 创造力。 2、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分为:能力低下、 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
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首先,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意性 格适应的合理性 , 把性格独立性过强的 人 , 从协作要求高、配合要求严的岗位 调离开;也要注意性格互补的合理性。 第三,做人的思想工作时,要针对不同性格 的人,运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奏效。。
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0301J)
自画像 一个人的内心有4个窗口,各个窗口的大小比例 因人而异。

管理心理学自考重点

管理心理学自考重点

管理心理学自考重点.管理心理学第I章管理心理学绪论{单选)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力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多选)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1916年提出了管理的五职能观点,包括指挥、计划、组织、控制、协调。

(简答)简述管理的具体职能。

(1)管理的传统职能:①计划(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②组织(即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③指挥(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与激励);④控制(即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⑤协调(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2)管理的现代职能有:①息(即对息资源的收集、编码、储存、提取、应用、管理与开发,以及有效进行意见交流与息沟通的职能);②决策(即出主意、想办法、做出合理选择与决定的过程,包括领导决策与员工参与的团体决策,以及战略竞争决策等);③激励(是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动机激发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④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即有效进行基础与应用科学的研究、现代化技术与高新科技产品的创新活动、营销战略创新、组织和项目的开拓发展与创新、组织的重新设计与研究型组织的创建创新)。

(单选)管理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社会心理活动的规律。

(单选)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

(单选)所有熟悉举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熟悉过程是感觉。

.(单选)_人和动物共有的,最原始的情绪是情绪。

(单选)_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是应激。

(多选)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美感、道德感、理智感。

(单选)对意志行动起着导向作用,作为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的是制定计划。

(多选)人类意志行动的特征有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它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克服部和外部的困难、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个体差异与管理

2014自考《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个体差异与管理

⼀、学习⽬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知觉、社会知觉、⾃我知觉的概念和影响知觉的因素,理解知觉差异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以及价值观、态度、⽓质、性格、能⼒的概念与类型,理解个性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

⼆、课程内容 第⼀节 认知差异与管理 (⼀)知觉、社会知觉和⾃我知觉的概念 感觉、知觉、社会知觉、⾃我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内容 (⼆)⾃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 (三)知觉的过程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的过程⼀般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五个阶段。

2.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

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对象与背景配合、知觉归类。

产⽣错误知觉的原因:知觉防御、成见(⾸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

(四)知觉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管理者对员⼯的知觉不同就会影响管理者采⽤不同的管理⾏为,即形成X理论与Y理论;⼈们对成功与失败因果关系的归因看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为反应,从⽽说明归因论的内容、归因论的依据和归因论的应⽤。

第⼆节 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 (⼀)价值观与管理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

(⼆)态度差异与管理 态度的概念,态度的特性,⼯作态度的概念与功能。

(三)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作的参与度 1.组织认同感的概念。

组织认同感的影响。

2.⼯作参与度及其影响。

3.管理者如何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作的参与度。

第三节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个性的概念 个性的涵义;个性本⾝具有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个性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内容:个性倾向性特征与个性⼼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态度等内容。

2.个性⼼理特征包括⽓质、能⼒、性格等。

⽓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质的⾏为特征。

能⼒的概念和能⼒差异与类型。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 以视觉为例,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 为我们提供了某种颜色、边界、线 段等个别属性,经头脑的加工我们 认出了“这是一个香蕉”,“那是 一个墨水瓶”。 • 这种把感觉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 可命名的经验过程就是知觉。知觉 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 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过程:
• ①从感觉资料(背景与线索)中选择知觉 的对象; • ②应用知识经验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 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充; • ③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 组织,构成完整的对象; • ④对知觉对象做出适当的解释并用名称标 识它。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 (1)对他人的知觉; • (2)自我知觉; • (3)角色知觉 • (4)人际知觉
(1)对他人的知觉概念
• :通过他人的外部特征,进而取得对 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内心世界 的认识。 • 影响因素:①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包括一个人的的仪表、风度、言行 等); • ②知觉者的认知结构、认知标准和个 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3)角色知觉概念:
• 社会角色在管理过程中有规范人的角色意识与行 为,协调人际关系,指导人的行为互动,以及有 利于领导者与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表现、自我 发展与自我实现等多种重要功能。 • 角色知觉标准:①情绪和情感标准;②动机标准; ③社会地位标准;④社会服务于社会贡献标准; ⑤个性心理特征标准。 • 影响因素:①角色期望效应;②角色定势与刻板 效应;③角色冲突处理;④角色负担与压力。
下图树中有几个人?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1)兴趣: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
而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2)需要与动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 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 –(3)个性特征: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 知觉产生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 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4)经验: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 别。 –(5)环境与文化: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 同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2020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2020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自考必考重点自考速成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第二章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人性观的发展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五章需要、动机、激励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第六章工作态度、心理契约、心理压力与管理第三篇团体心理与管理 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 第八章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九章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建设第五篇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1.1.将管理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的是【D 】A .福莱特B .罗宾斯C .古德曼D .范特1.2.作为科学心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是【D 】A .霍桑B .梅奥C .欧文D .冯特 1.3.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不包括【B 】A .生理调节B .心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D .行为调节 1.4.自动人假设对应的管理理论是【B 】A .X 理论B .Y 理论C .人际关系理论D .权变理论1.5.行为科学不包括【D 】A .心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伦理学1.6.尊重事实,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A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7.遵循系统论观点,对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进行综合性考察研究,是指要贯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C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B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问卷法D .测验法2.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原理的古希腊学家是【B 】A .亚里士多德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罗伯特·欧文 2.2.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A .泰勒B .法约尔C .韦伯D .埃默森2.3.下列是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A 】A .闵斯特伯格B .斯科特C .冯特D .梅奥2.4.霍桑实验步骤中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发生在【D 】A .1924~1927年B .1928~1930年C .1930~1932年D .1927~1932年2.5.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是【B 】A .施密特B .利克特C .沙特尔D .布莱克多项选择题1.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有【ABE 】A .认识B .情感C .动机D .理想E .意志1.2.管理的现代职能包括【ABCDE 】A .信息B .决策C .激励D .研究、发展E .创新1.3.个性倾向性包括【ADE 】A .需要B .记忆C .思维D .动机E .理想1.4.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情绪可划分为【ABC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基本情绪E .道德感1.5.人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情感包括【ACE 】A .道德感B .激情C .理智感D .心境E .美感1.6.目标管理的三个环节是【ACD 】A .目标制定B .目标研究C .目标结果D .目标实施E .目标衡量1.7.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BCD 】A .合理宣泄B .善于自控C .善与人处D .人格一致E .注意转移简答题目录1.1.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关系? 1.2.人的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1.3.人的心理反映有哪些特点?1.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应坚持哪些原则? 1.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1.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1.简述工业革命的意义与管理特点。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三章

2020年自考《管理心理学》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第二节社会知觉第三节归因——知觉社会行为的原因第四节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第五节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一、知觉的概念(a)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的分类(a)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对人的知觉和对物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对物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属于一般知觉。

(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

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很多。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二)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特性,以及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

作为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主要有:①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如:日出与日落、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周期等。

②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如:人周期性的活动、作息和生活规律,人操纵驾驶车、船、机器的运转频率,人体自身的脉搏、呼吸、肌肉的节奏性运动等,都能作为时间的参考标志。

③人造计时工具。

较长的时间,用日历计算,较短的时间,用钟、表计量;还有的是用“立竿看影”,点香、水或沙的滴漏等方式计时;此外,数数也是计量时间长短的有效办法。

④生物钟现象。

这是有机体节律性行为和生理过程起自动计时器作用的生物与生理现象。

根据神经过程的兴奋与疲劳,机体新陈代谢,内脏器官的周期性活动等节律性生理过程都提供了计时的依据。

人和动物都有自动计时的生物钟现象。

如公鸡打鸣报晓,以及许多动物四季毛质的变化,都说明动物有自动“计时”的本领。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

• 2 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 影响因素:(1)物体运动速度。(2)观察者与运动物体之间的 距离。(3)观察者自身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会导致参 照系的不同。运动知觉的种类:(1)真动,(2)似动,(3)诱 动,(4)自动,(5)运动后效。
• 3 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 集体感觉、听觉、视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 效应
• • •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或第一印象,首次交往时所形成的对对方的看法,总是最鲜 明、最牢固,并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
二、晕轮效应
•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 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 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 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 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 好的或坏的“成见”。晕轮效应是指人际知觉中 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涉及自 己个人利益与否,也会导致不同归因。某人失败 的行为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能力差;如 果失败行为无损大家的利益,他人较少做出个人 倾向的归因。
1.4 其他归因偏差
• • •
(1)性别的归因偏差 (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外因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3种: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 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③一贯性 资料,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管理心理学第三节-知觉差异与管理1

管理心理学第三节-知觉差异与管理1
一、 社会知觉的概念
指个人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以及人际关系、 社会事件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个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第二节 社会知觉

如何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行动、意向等做出推 测和判断?
非言语沟通:表情、注视和姿势

基本线索


脸部表情为首选
最少愤怒、恐惧、快乐、悲哀、惊奇和厌恶是普遍一致的。

他们代表什么?——先自知,而后他知

L-------仁爱主义---有无限的宽容心量,能够普遍爱一切人和 事物,并给予高贵的价值。但却容易失去行动力,以致成为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M-----道德主义-----信仰外在权威的“他律道德”,重社会规 范,轻个人自由,尊重客观秩序。不过,由于过分严肃,却 容易变成“礼教吃人”的无情的流弊。 H-----情感主义----重视家庭,典型“慈母”形象,选择嫁给 “严父”,他的理想不是严,是和谐,强调每个人都受到照 顾和被爱。但也造成由柔顺慈详而带来的问题。就是是非不 分,所谓“妇人之仁”,常常牺牲自己去维持家庭。 B----理智主义----认为公平为基本原则,强调客观利益的公平。 缺点行事太逻辑化,容易流于冷漠无情,轻忽道义。 S----现实主义----“性”可以最真实、最感人,当道德破坏了, 理智的公平原则没了,活下去就回到“衣食”了。


鸡尾酒效应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知觉理解性 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 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同一对象产生的知觉不尽 相同。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知觉的特征——理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涉及自 己个人利益与否,也会导致不同归因。某人失败 的行为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能力差;如 果失败行为无损大家的利益,他人较少做出个人 倾向的归因。
1.4 其他归因偏差
• • •
(1)性别的归因偏差 (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1) 三维空间物体的深度与距离知觉
• 深度知觉是以视知觉为主,与运动知觉协同活动 的结果。单眼深度线索只提供距离的信息,双眼 深度线索提供距离和物体厚度的信息。影响深度 知觉的因素,单眼线索:①物体重叠 ②线条透视 ③空气透视 ④明暗阴影 ⑤运动视差 ⑥眼睛调节 ⑦纹理梯度
• 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幅合 ②双眼视差
2 归因偏差的克服
•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归因 风格
• (2)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 归因的偏差 • (3)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 素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 素来归因 • (4)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的 正确归因,效仿和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 为。
• • 1 常见的归因偏差 1.1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倾向于低估情境性因素,高估倾向性因素

1.2 认识性归因偏差:旁观者与行为者的认知归因偏差的影响。行为者倾向将自己行为 失败归因于情境因素,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内部因素,旁观者的归因倾向则正好相反。
1.3 动机性归因偏差
• (1)自利性偏差:人们常常把成功的、积极的行为 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原因,把消极与失败的结果归 因于情境因素。也叫自我服务倾理
一、知觉的概念
•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反映。 • 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活动,有以下几个环节:
• 1.从感觉资料中选择知觉的对象;2.应用知识经验 对局部资料、不完整的线索与信息进行回忆补 充;3.应用知识经验对信息与线索进行加工和组织, 构成完整的对象;4.对知觉对象作出适当解释并用 名称标志它。
外因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3种: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 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③一贯性 资料,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凯利的三维归因表
一致 性
低 高 低
一贯性
高 低 低
特异性
低 高 高
归因于
自己 他人 环境
二、归因偏差与归因偏差的克服
• 维纳按照内因与外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 与不可控原因,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常做 如下4种归因:归因努力或不努力的程度,归因能 力的大小,归因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归因个人运 气与机会的好坏程度。
维纳的自我归因表
不稳定 内因 稳定
努力、情绪、疲 能力、聪明、身 劳 体特征 运气、机遇 任务难度、环境 障碍


1 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 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归因是分析说明和推测人的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过 程。
2 归因的内容
• (1)社会行为成败归因研究——关于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出人社会行为成功与失 败的内部与外部原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 与不可控原因等;
第五节 社会知觉的应用及 印象整合与管理
• 一、社会知觉的应用 • 1 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 • 面试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面试者尽量不要留下坏印象。 面试官可能产生知觉偏差,关注非关键内容。 • 2 影响绩效评估 • 绩效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种。任务绩效多数可通 过客观指标衡量;周边绩效往往依靠主管人员的主观评价。 周边绩效评估需要谨慎,警惕知觉中的各种弊端。
二、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
• 1 通过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 2 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
• 3 通过对信息正确类化、运用图式、信息分化、 信息对比等方式,印证与鉴别信息真伪。 • 4 登门槛效应和门面效应的运用
• 5 采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如平均整合法 则、叠加整合法则、加权平均整合法则
四、影响知觉的因素
• 1主观因素

• •
(1)兴趣差异(2)态度(3)需要和动机(4)过去的经验(5)心理定势
2客观因素 (1)刺激物强度(2)刺激物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重复性(4)刺激物和背景的差异(5)知觉情境
第二节 社会知觉
•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体、团体 和组织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不同, 一般知觉更多强调对客观物体的印象。社会知觉 不仅强调对人或群体的外部特征的知觉,而且涉 及对有关信息的思维加工,包括记忆、推理、判 断、理解和解释等,更像是“社会认知”。
• • •
4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 人们通过相互感知,彼此形成一定的态度,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 影响因素:(1)人际关系本身的特点;(2)主体本身的特点;(3)认知主体对组织及组织观念的 认识。
第三节 归因——知觉社会行为的原因
• 一、归因的概念与模式
• (2)社会推论问题研究——即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结 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素质、个性差 异做出正确的推论; • (3)期望和预测行为的研究——即根据过去已发生 的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将会产生什 么行为。
3 归因的理论模式
• (1)海德归因理论:1958年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 他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 因)两种。注意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 (2)维纳归因理论
一、社会知觉的应用
• 3 影响对职工的努力程度的评估
• 对组织而言,员工的努力精神要比绩效更为重要。 技能熟练和高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远不能抵消工 作态度消极的负面影响。 • 4 影响职工的忠诚度 • 忠诚度可能影响员工的晋升,评估忠诚度也依靠 主管人员的主观判断。对经常提意见的员工主管 人员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三、心理定势现象
• 心理定势是指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 象。认为老年人必定保守,年轻人办事一定不牢 靠;北方人身材高大,豪爽,南方人身材瘦小,精 明能干。国籍、民族等心理定势。
• 心理定势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迅速认识自己不熟 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各种表明特征和线索, 进行类型化推理,对其做概括化了解。很可能不 符合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就可能产生偏见,对他 人造成误判。
四、制约现象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条件反射效应。巴普洛夫的狗的实验,条件反射的建立。 把爱发脾气视为顽固者,把脾气温和视为耳根子软,把青少年与异性接近认为是早恋
五、其他影响因素
• 线索偏差:人们由于他人言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 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医托、碰瓷、钓鱼等。 • 迷信心理:有人把长相和人格错误的关联起来。 • 情绪:激情容易感情用事 • 投射:以己度人的偏见,个体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 • 积极性偏差:过分乐观,以主观善良的愿望看待一切。 • 后视偏差: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现象产生的偏差 • 自我中心偏差:一个人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 产生的偏差。 • 名人效应:依赖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 议论而产生的偏差。 • 自己人效应: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而产生的偏差。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 效应
• • •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或第一印象,首次交往时所形成的对对方的看法,总是最鲜 明、最牢固,并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
二、晕轮效应
•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 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 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 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 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 好的或坏的“成见”。晕轮效应是指人际知觉中 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二、知觉的分类★
• 1.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 间关系的认识。包括: • (1)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 (2) 物体的方向位置与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
• (3) 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 形状知觉有几个构图原则: • ①接近性原则 ②相似性原则 ③封闭性原则 ④良 好图形原则 ⑤对称性原则 ⑥简单对称和共线组合 ⑦简单性原则 ⑧共同命运原则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 •
1对他人的知觉
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人的动机、情感、意图等内心世界的认 识。“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2)知觉者的主观特点
2 自我知觉
• 自我知觉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各方面的认识。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包括物质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心理)自 我三要素。也可分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感体 验和自我行为控制与调节等。 • 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形成过程和重要途径,自我管理的 方法。 • 【例题】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 的认识是指( ) • A.自我知觉 B.自我意识 • C.自我管理 D.自我感觉
•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 (一)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反映了事物的整体特性,通过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和属性, 根据知识经验可知觉为一个整体 • (二)知觉的选择性 • 被选择出来的、予以反映的事物既是知觉对象;未被选择出来的就 是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与刺激物的大小、强度、对比、重复、运 动、新异性和熟悉性有关。 • (三)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时,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根据过去 知识经验做出解释,赋予含义,并予以命名。理解性与整体性、 选择性有密切关系。 • (四)知觉的恒常性 •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 不变。白纸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都是黑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