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计算题汇编

经济计算题汇编
经济计算题汇编

经济计算题汇编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去年:1克黄金=8克白银 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

今年:虽然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但白银没有发生变化,它的价值量不变,所以5件A商品还是=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即还是40元,故D 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B)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用汽车和汽油作为互补品的例子,汽油价格上升,那么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就会下降;汽车的替代品价格下降,人们就会觉得汽车的价格相对高了,那汽车的需要量也会下降。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需求量的变化都是下降的,减少20+30=5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解析:7.70*10000*4%*3*(1-20%)+7.70*10000=84 392元,这道会算错的可能性就是没看到它存款的期限是3年。

5.(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就是不变的,这样“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和“商品的价格总额”就成正比,“商品的价格总额”增长10%,那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要增长10%,为2+2*10%=2.2万亿元

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解析: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幅度(0.2/7.7=0.026)再加上利率(0.03)已经超过美元的利率(0.04),基本上我们可以断定用人民币存款比较有利。7700+7700*3%*1=7931元.

7.(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 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B)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

8.(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A)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

9.(2008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B)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解析:本来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就上涨了5%,再加上美元贬值,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当然会上涨5%以上了。

10.(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 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

11.(2008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反比。2007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因此,该商品的价值是1/(1+25%)=0.8元。

12.(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币

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其实就是“商品价格”了,商品的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该国的货币价值也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1+50%)/(1-20%)=12.5元

1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重庆卷第27小题)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B)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解析: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价格减去成本就是利润,每件利润为70-14=56元,由于售出100万件,正确答案为B。

1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第12小题)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 )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解析: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

其他经济计算题选编

1.2007年8月15日起,国务院决定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率由20%调减为5%。如果你当日以7.70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68%,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87810.8元

B.80603.6元

C.87270.26

D.84392元

解析:如果从我国的实际来看,应该说是没答案的,因为2008年10月9日,我国已取消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了,而且利率也调节了好几次。这道题想要有答案就必须假设以后的条件是不变的。

10000*7.7*3*4.68%*(1-5%)+10000*7.7=87270.26元

如果这道题的问题换成:存款到期所得利息比原来增加多少人民币,那就比较有难度。

2..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跌4%,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5次减为4次。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该国要保持币值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应(A)

A.增加32%B.增加26.4%C.增加40.8%D.减少6%

解析:待售商品数量为原来的110%,价格水平为原来的96%,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为原来的4/5即80%,依公式,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应为原来的110%×96%÷80%=132%,故流通中的货币量应增加32%。

3.假如一台彩电=4台vcd,现在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一倍,而生产vcd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2倍,那么一台彩电=多少台vcd?()

解析:如果1倍是乘以1的话,1*1=1,那就是没有变化了,哪来的增加一倍,当然是乘以2了,二倍就得乘以4。生产彩电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一倍,说明一台彩电=4*2=8台vcd,而生产vcd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提高2倍,那么一台彩电=4*2/4=2台VCD。

4.美国和中国生产小麦和布匹所需的不同劳动日数

假如美国和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协作分工,美国专门生产小麦,中国专门生产布匹,进行交换,在所得小麦数量不变(50吨)的情况下,两国各多得的匹布是

A.20匹

B.40匹

C.60匹

D.80匹

解析:美国生产小麦,50吨需要100天的时间,那么中国100天里可以生产出40匹布,比原来多了20匹,所以选A

5.假如中国一家企业在人民币汇率为100美元=800人民币时,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每件商品100美元,共卖出4万件商品,获利320万人民币,那么当今年汇率变为100美元=700人民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今年的利润情况是(B)

A.企业少获取利润400万美元 B.企业少获取利润400万人民币

C.企业多获取利润400万人民币 D.企业多获取利润400万美元

解析:在汇率变为100美元=700人民币时,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的总收入是损失了100*4*8-100*4*7=400万人民币

6.假定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件B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7件C商品=2件A商品。如果全社会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那么7件C商品用B商品表示为:

A. 10件

B. 20件

C. 30件

D. 40件。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得知:1A=10B,7C=2A,因此:7C=2A=20B。后面不管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怎么变,都跟B无关,所以7C=20B,答案选B,

假设1部手机=4辆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B.1部手机=8辆自行车= 1克黄金

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

7.假设某国2007年M商品的单价是30元。2008年上半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2009年上半年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 。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M商品的单价分别是(A)

A.25元 31.25元

B.24元 30元

C.25元 30元

D.36元 30元

解析:商品的价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意味着它的价格是30/(1+20%)=25元。而商品的价格与货币价值下降也是成反比例关系,所以25/(1-20%)=31.25元

保险学案例分析计算题含详细答案

公式 2、残废给付 ①一次伤害、多处致残的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全额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保险金额 一被保险人在一次意外伤害中,造成一肢永久性残废,并丧失中指和无名指,保险金额为1万元,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为多少 若该次事故还造成被保险人双目永久完全失明,则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又为多少 查表可知,一肢永久性残废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50%,一中指和一无名指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双目永久完全失明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0%,则 A、残废保险金=(50%+10%)×10000=6000(元) B、按保险金额给付:1万元 保险的损失分摊机制 设某一地区有1000户住房,每户住房的市场价值为10万元,据以往资料知,每年火灾发生的频率为%。假设每次火灾均为全损,保险公司要求每户房主缴纳110元保险金,保险公司则承担所有风险损失。

请问: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是保险公司吗保险公司怎样兑现承诺所收金额:110×1000=11(万元) 每年可能补偿额:1000×%×100000=10(万元) 赔余额:1万元 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其他没有遭受风险损失的房主,其承担份额为110元,遭受风险损失者也承担了110元。保险公司不仅没有实质性地承担风险损失,反而因为提供了有效的保险服务而获得了1万元的报酬。 + ——保险公司的作用在于组织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李某在游泳池内被从高处跳水的王某撞昏,溺死于水池底。由于李某生前投保了一份健康保险,保额5万元,而游泳馆也为每位游客保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额2万元。事后,王某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10万元。问题是: (1)因未指定受益人,李某的家人能领取多少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解答:(1)李某死亡的近因属于意外伤害,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责任,因此李某的家人只能领到2万元的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全部归李某的家人所有,因为人身保险不适用于补偿原则。

电工试题(答案)汇总

“师带徒”第二阶段电工专业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部分 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10 分,将正确的答案代码写在( )内 1. (C)是绝缘材料 A.水B .铝C .陶瓷 2. 想改变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只要将原相序U—V—W改接为(B)就可以 A. V—W—U B. U—W—V C. W—U—V 3. 胶本闸刀开关安装时手柄应( A) A.向上B .向下 4. 下列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 A)。 A.30V B.130V C.3 8 0 V D.2 2 0 V 5. 国家规定的安全色中红色代表( B)。 A.安全状态,通行 B.禁止,停止 C.必须遵守的规定 D.警告,注 J八 意 6. 验电笔只能在(C)及一下的电压系统和设备上使用。 A.1 2 0 0 V B.4 0 0 V C.3 8 0 V D.5 5 0 V 7. 工人在进入工厂前应注意的四不伤害,其中正确的是( C) A不伤害自己,但他人不同管B不顾自己的去保护他人 C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保护他人不受伤害D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以去 伤害他人 8.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的含义,其中表达正确的是( B) A蓝色表示安全状态,通行B黄色表示警告,注意

C绿色表示禁止,停止D红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9. 万能表测量交流2 2 0伏电压时,转换开关应拨向(B)挡 A0V?50V B0V?2 5 0 V C0V?100V D0V?5 0 0 V 10. 以下几项哪项违反操作规程( B ) A.穿戴好劳保用品 B. 约时送电 C.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电气火灾 11. 电线管布线时,电线管内的导线( B )接头. A. 可以 B. 不可以 C. 任意 12. 几个电阻并联,其等效电阻的阻值总是( C )所有并联电阻中最小的一个阻值.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13. 试电笔检测电压范围(A) A 60~500V B 220~1000V C 24~1000V 14.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不得低于(B) A 1兆欧 B 0.5 兆欧 C 0.1 兆欧 D 2 兆欧 15. 从业人员所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错误的是(C) A 知情权 B 建议权 C 随意拒绝权 D 批评,检举,控告权。 16. 电机在试运行中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B )而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60C A 30 °C B 45 ° C C 60 °C D 75 °C 17. 某直流电机的励磁电压的大小与电枢绕组两端电压有关,且只有一个励磁绕组,绕组的匝数较多,导线截面较小这该该电机为( C ) A 他励电机 B 串励电机 C 并励电机 D 复励磁电机 18. 电动轴上的机械负载增加时,电动机上的电流将(C )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判定 19. 直流电动机电刷装置在(D )上。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个人整理,供参考)

一、管理经济学计算题 市场均衡1.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D,P=0.5QS QD=(12-P)÷0.3,Q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征税前QS=2P, QD=(12-P)/0.3 征税后QS'= 2( P'-T), QD'= (12- P') /0.3 (12- P') /0.3 =2 (P'-1) P'=7.875 (元) 即征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效用1、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 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可得 2.88x=3y, (1) xy=600, (2) 联立(1)、(2)解得x=25, y=24 所以M1=2.88x+3y=144 M1-M=144-120=24(元) 即他必须增加24元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预算线的斜率;MRS=-MU X/MU Y=-P X/P 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

(完整版)保险学案例分析计算题含详细答案

2、残废给付 ①一次伤害、多处致残的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全额给付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100%—— ∑各部位残废程度百分数×保险金额 一被保险人在一次意外伤害中,造成一肢永久性残废,并丧失中指和无名指,保险金额为1万元,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为多少? 若该次事故还造成被保险人双目永久完全失明,则保险公司应给付的残废保险金又为多少? 查表可知,一肢永久性残废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50%,一中指和一无名指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双目永久完全失明的残废程度百分率为100%,则 A、残废保险金=(50%+10%)×10000=6000(元) B、按保险金额给付:1万元 保险的损失分摊机制 设某一地区有1000户住房,每户住房的市场价值为10万元,据以往资料知,每年火灾发生的频率为0.1%。假设每次火灾均为全损,保险公司要求每户房主缴纳110元保险金,保险公司则承担所有风险损

请问: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是保险公司吗?保险公司怎样兑现承诺? 所收金额:110×1000=11(万元) 每年可能补偿额:1000×0.1%×100000=10(万元) 赔余额:1万元 风险损失的事实承担者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其他没有遭受风险损失的房主,其承担份额为110元,遭受风险损失者也承担了110元。保险公司不仅没有实质性地承担风险损失,反而因为提供了有效的保险服务而获得了1万元的报酬。+ ——保险公司的作用在于组织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李某在游泳池内被从高处跳水的王某撞昏,溺死于水池底。由于李某生前投保了一份健康保险,保额5万元,而游泳馆也为每位游客保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保额2万元。事后,王某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10万元。问题是: (1)因未指定受益人,李某的家人能领取多少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解答:(1)李某死亡的近因属于意外伤害,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责任,因此李某的家人只能领到2万元的保险金。 (2)对王某的10万元赔款应全部归李某的家人所有,因为人身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汇编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 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0.5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1.6, Q=164 令T=0.5,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1.8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1.8元,生产者获得价格1.3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0.5×(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0.3QD;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0.5QS。(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 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7.875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 =Qs P=12-0.3Q D,P=0.5Q S Q D=(12-P)÷0.3,Q S= P÷0.5 那么(12-P)÷0.3=P÷0.5 解得P=7.5(元) (2)Q D =Qs=(12-P) ÷0.3=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 =(12-P) ÷0.3=16.7(万千克) 供给量:Qs=P÷0.5=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 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 ÷0.5 均衡条件为Q D =Qs (12-P’)÷0.3=(P’-1) ÷0.5 P’=7.875 (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7.875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 时,试问: (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2.88=3y=144 M1-M=24

电工基础知识点汇总

1.电是什么? 答:有负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和重要的能源。 2.什么叫电场? 答:带电体形成的场,能传递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什么叫电荷? 答: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 4.什么叫电位? 答:单位正电荷在某点具有的能量,叫做该点的电位。 5.:什么叫电压?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压。它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6.什么叫电流? 答: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定向运动叫作电流。 7.什么叫电阻?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要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之为导体的电阻。 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表示为?,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兆欧(m?) 8.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答:很容易传导电流的物体称为导体。在常态下几乎不能传导电流的物体称之为绝缘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称之为半导体。 9.什么叫电容?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电容器在一定电压下储存电荷能力的大小叫做电容。它的基本单位是法拉,符号为F,常用符号还有微法 (MF),微微法拉(PF),1F=10 6MF=10 12MMf(PF)。 10.什么叫电容器? 答:储存电荷和电能(电位能)的容器的电路元件。 11.什么是电感?它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 答:在通过一定数量变化电流的情况下,线圈产生自感电势的能力,称为线圈的电感量。简称为电感。 它的常用单位为毫利,符号表示为H,常用单位还有毫亨(MH)。1H=103MH 12.电感有什么作用? 答:电感在直流电路中不起什么作用,对突变负载和交流电路起抗拒电流变化的作用。 13.什么是容抗?什么是感抗?什么是电抗?什么是阻抗?他们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答: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 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 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 电阻,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阻抗。 他们的基本单位都是欧姆(?)。 14.什么叫电路? 答:电流在电器装置中的通路。电路通常由电源,开关,负载和直接导线四部分组成。 15.什么叫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答:含有直流电源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含有交流电源的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6.什么叫电路备? 答:表示由各种元件,器件,装置组成的电流通路的备。或者说用国家规定的文字和 17.什么是发电厂? 答:是将自然界蕴藏的各种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18.电厂的类型有哪些? 答: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热能发电厂;核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等。

管理经济学作业答案汇总讲解学习

第1章作业 1、一台设备可用来生产A产品,也可用来生产B产品,但是若生产其中一种,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与两种产品生产有关的一个计划期的数据如下。 1)生产A、B两种产品的会计利润为多少?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A产品会计利润:10000-2500-2000-500=5000元 B产品会计利润:15000-3000-3000-500=8500元 2)生产A、B两种产品的经济利润为多少? 【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正常利润(假如生产另一种产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 A产品经济利润:10000-2500-2000-500-8500=-3500元 B产品经济利润:15000-3000-3000-500-5000=3500元 2、某企业今年计划使用钢材10万吨,仓库里面有前年购入的钢材3万吨,单价为1200元/吨;有去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500元/吨;还有今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600元/吨。 1)该企业若按会计的先进先出法则,今年钢材成本应该是多少? 【先进先出计价就是现在需要的10万吨钢材从最开始的3万吨开始向后累加至满足需求总数量】 1200×3+1500×5+1600×2=14300(万元) 2)若按后进先出法则,钢材成本又是多少? 【后进后出计价就是现在需要的10万吨钢材从最后的5万吨开始向前累加至满足需求总数量】 1500×5+1600×5=15500(万元) 3)钢材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钢材的机会成本是指按照今年的价格出售钢材获得的利润】 1600×10=16000(万元) 第2章作业 1、粮食价格上涨对猪肉的供给曲线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将使猪肉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猪肉的价格上涨,同时猪肉的需求量下降。 原因是:猪饲料中玉米占很大比例,如果玉米价格上涨,猪的饲养成本上升,猪肉价格肯定会涨。猪肉价格上涨引起需求量减少,比如会吃鸡鸭鱼肉等来代替。 2、当下述情况发生时,X商品的均衡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1)生产该商品的原材料涨价。上涨 (2)进口税下降。下降 (3)人们收入普遍上升。上涨 (4)生产该商品的工人工资上升。上涨 (5)政府对该商品征收销售税。上涨 第3章作业 1、X公司和Y公司是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 X=1000-5Q X;P Y=1600-4Q Y 公司X、Y现在的销售量分别是100个单位和250个单位。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案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风险管理 2.可保风险 3.保险 4.商业保险 5.保险合同 6.被保险人 7.受益人 8.可保利益 9.保险单10.代位追偿 权 11.近因12.委付13.重复保险14.社会保险15. 法定保险 16.超额保险17.财产保险18.人身保险19.责任保险20.信用保险 21.公众责任保险22.雇主责任保险23.人寿保险24.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5. 健康保险 26.再保险(分保) 27.承保28.保险经纪人29.保险基金30.保险市场 二、简答题 1.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2.; 3.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4.处理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5.简述可保风险的要件。 6.简述保险的职能。 7.保险在微观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8.保险在宏观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9.商业保险包含哪些构成要素 10.比较商业保险与储蓄的不同之处。 11.比较商业保险与赌博的不同之处。 12.投保人应具备何种条件 13.! 14.保险合同的形式有哪几种 15.在保险合同的履行中,投保人应遵守哪些义务 16.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17.应如何解决保险合同的争议 18.区分保险标的和可保利益对保险合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9.什么是可保利益原则为什么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具有可保利益存在 20.构成可保利益的条件是什么 21.简述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 22.简述代位追偿权产生的条件。 23.简述委付成立须具备的条件。 24.》 25.简述重复保险分摊原则及其分摊方式。 26.法定保险有何特征 27.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包括哪些程序 28.财产损失保险的理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9.责任保险有什么特征 30.简述人身保险的特点。 31.简述人寿保险的主要分类。 32.简述意外伤害保险的含义 33.简述健康保险的特征。 34.简述健康保险中为避免逆选择而进行的各种规定。

电工基础的计算题汇编

电工基础的计算题汇编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一.计算题 1.图示电路,求图中所示电压、电流未知量,然后求图中各元件吸收或发出的功率,并验证功率平衡。 2图示电路,试求: (1)当开关K 打开时,开关两端的电压U ab ; (2当开关K 闭合时, 流过开关的电流ab 3.如右图示电路,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4、写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法方程组。仅要求列写方程组,不需求解。 5. 列出图示电路用节点电压法求解的方程组。(只列方程,不求解) 6.用戴维南定理求解题5图中4电阻上流过的电流。(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自左向右)。 7.应用有源二端网络定理,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 。 8、将图示二端网络化成等效为电压源模型。 9、如图电路,已知电阻支路电流表读数A I 41=, 电感支路电流表读数A I 92=,总电流表读数I=5A ,求电容支路中电流表的读数。(10分) 10、如图所示电路,已知总电压表读数为5V ,第一个电压表读数为4V ,第 二个电压表读数为9V ,试用相量图分析并计算第三个电压表的读数为多少 (10分) 1题图 11、把某线圈接在电压为20V 的直流电源上,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1A ;当把它改接到频率为50H Z ,电压有效值为120V 的正弦交流电源时,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0.3A 。求线圈的直流电阻R 和电感量L 各等于多少(10分) 12、某R -L 串联电路接在100V 、50H Z 的正弦交流电源中,实测得电流I =2A ,有功功率P =120W ,求电路的电阻R 和电感量L 各为多少(10分) 13、某三相对称感性负载连成Y 形,接到线电压为380V 的三相对称电源上,电路的有功功率为P =,功率因数cos =,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及电路的线电流。若将负载改接成形,电源线电压仍为380V ,试求此时的相电流、线电流和有功功率。(10分) 2 2 + 12V - + 4V - 6 10 4 2 8 + 20V - 1A +16V - a b c O I I I 2 4 2 2 2 + 10V - 5A + 18 V - 6 3 K a 题 5 +5V - 1A + 15V - 题一图 10 5 5 5 6 2A 2A + 10V - + 35V - I 题1图 10 3 6 34 4A + 30V - a b

最新保险学案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保险学案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与计算题 1.有一批货物出口,货主以定值保险的方式投保了货物运输保险,按投保时实际价值与保险 人约定保险价值24万元,保险金额也为24万元,后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保险事故,出险 时当地完好市价为20万元。问:(1)如果货物全损,保险人如何赔偿?赔款为多少?(2)如果部分损失,损失程度为80%,则保险人如何赔偿?其赔款为多少? 答案 (1)按照定值保险的规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以约定的保险金额为赔偿金额 因此,保险人应当按保险金额赔偿 其赔偿金额为24万元 (2)保险人按比例赔偿方式(1分). 赔偿金额=保险金额×损失程度=24×80%=19.2万元(2分) 2.某企业投保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保险金额80万元,保险有效期间从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若: (1)该企业于2月12日发生火灾,损失金额为4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2)5月12日因发生地震而造成财产损失6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实际价值为10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3)8月18日因下暴雨,仓库进水而造成存货损失70万元,保险事故发生时的企业财产 实际价值为7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答案 (1)保险公司赔偿金额=损失金额×保险保障程度=40×80/100=32万元.因为该保险为不足额 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 (2)由于地震属于企业财产保险综合险的责任免除,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 (3)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保险价值=损失金额=70万元.因为该保险为超额保险,保险金额超过 保险价值的部分,无效,所以按保险价值赔偿 3.某企业财产在投保时按市价确定保险金额64万元,后因发生保险事故,损失20万元,被保险人支出施救费用5万元。这批财产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市价为80万元,问保险公司如何赔偿?(写出赔偿方法和计算公式) 答案 由于该保险为不足额保险,所以采用比例赔偿方式 保险公司赔偿金额=(损失金额+施救费用)×保险金额/保险价值(或保险保障程度) =(20+5)×64/80=20万元 4.张某2000年12月18日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保险期间为1年的家庭财产保险,其保险金额为40万元,2001年2月28日张某家因意外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张某的家庭财产实 际价值为50万元。若按第一危险赔偿方式。则: (1)财产损失10万元时,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2)家庭财产损失45万元时,保险公司又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答案 (1)因为第一危险赔偿方式是按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均予以赔偿的发生,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10万元,所以保险公司应当赔偿10万元, (2)保险公司应当赔偿40万元该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或第一危险)为40万元.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汇编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4 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 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DP-T=4 300-990=3 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为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亿,税率t=250。(单位均为10美元) (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1)由方程组c=100+0.8yd yd=y-t+t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故均衡水平为1 000。(2)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乘数kg=1/(1-b)=1/(1-0.8)=5 税收乘数:kt=-b/(1-b)=-0.8/(1-0.8) =-4 转移支付乘数:ktr=b/(1-b)=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1或5+(-4)=1(3)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为:△y=200 1)增加的政府购买:△g= △y/kg=200/5=40 2)减少税收:△t=△y/kt=200/4=50 3)由题意有: 1 200=100+0.8[1 200-(t+△t)+tr]+i+(g+△g),且△g=△t,解得:△g=△t=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3.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电工基础的计算题总汇编

一.计算题 1.图示电路,求图中所示电压、电流未知量,然后求图中各元件吸收或发出的 功率,并验证功率平衡。 2图示电路,试求: (1)当开关K 打开时,开关两端的电压U ab (2当开关K 闭合时, 流过开关的电流ab 3.如右图示电路,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 4、写出电路的节点电压法方程组。仅要求列写方程组,不需求解。 2Ω+ - 3Ω 6Ω 题二图 Ω 题一图

5. 列出图示电路用节点电压法求解的方程组。(只列方程,不求解) 6.用戴维南定理求解题5图中4Ω电阻上流过的电流。(设定电流的参考方向自左向右)。 7.应用有源二端网络定理,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 。 8、将图示二端网络化成等效为电压源模型。 9、如图电路,已知电阻支路电流表读数A I 41=, 电感支路电流表读数A I 92=,总电流表读数I=5A ,求电容支路中电流表的读数。(10分) 10、如图所示电路,已知总电压表读数为5V ,第一个电压表读数为4V ,第 二个电压表读数为9V ,试用相量图分析并计算第三个电压表的读数为多少? 2Ω 2Ω 2Ω 2Ω + 10V - 5A 10Ω 5Ω 5Ω 5Ω 6Ω 2A 2A + 10V - + 35V - I 题1图 10 3Ω 6Ω 34Ω 4A + 30V - a b

(10分) 1题图 11、把某线圈接在电压为20V的直流电源上,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1A;当把它改接到频率为50H Z,电压有效值为120V的正弦交流电源时,测得流过线圈的电流为0.3A。求线圈的直流电阻R和电感量L各等于多少?(10分) 12、某R-L串联电路接在100V、50H Z的正弦交流电源中,实测得电流I=2A,有功功率P=120W,求电路的电阻R和电感量L各为多少?(10分) 13、某三相对称感性负载连成Y形,接到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对称电源上,电路的有功功率为P=5.28KW,功率因数cos?=0.8,试求负载的相电流及电路的线电流。若将负载改接成?形,电源线电压仍为380V,试求此时的相电流、线电流和有功功率。(10分) 14、对称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四相制电路中,对称星形联接负载,每相阻抗 60j =80 Z。求: + Ω 1)各相电流、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相量; 2)作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量图; 3)如去掉中线,各相负载的电压和电流为多少?(10分) 15、用三表法测感性负载的参数,在工频电压作用下测得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读数分别为:U=220V、I=2A、P=40W,试求:

管理经济学复习(计算题部分)讲课教案

管理经济学复习纲要 三、计算(数字会调整变化,所以请大家掌握方法) 1、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d=200-30P,供给曲线为Qs=100+20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销售量?如政府实行限价,P=1时会出现什么情况?P=3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联立需求方程为Qd=200-30P 和供给方程为Qs=100+20P ,可得P=2, Qd= Qs=140. 若P=1,则需求量Qd=200-30*1=170,供给量Qs=100+20*1=120,Qd ﹥Qs ,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若P=3,则需求量Qd=200-30*3=110,供给量Qs=100+20*3=160,Qd ﹤Qs ,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1、第三章练习中的计算题第1题(P80); 某新型汽车的需求价格弹性p E 为-1.2,需求收入弹性y E 为3.0。试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量的影响; (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现假设明年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请估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 解: (1)由于://p Q Q E P P ?= ? ,价格提高3%即3%P P ?=, 1.2p E =-, 所以: 1.23% 3.6%p Q P E Q P ??=?=-?=- 即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需求量将下降3.6%。 (2)由于//y Q Q E Y Y ?= ?, 收入增加3%,即2%Y Y ?=; 3.0y E =, 所以: 3.02% 6.0%y Q Y E Q Y ??=?=?=, 即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需求将增加6.0%。 (3)如果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 因为明年:价格提高8%即 8%P P ?=, 需求量减少 1.28%9.6%-?=- 收入增加10%即10%Y Y ?=,需求增加3.010%30%?= 所以价格和收入共同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为:9.6%30%20.4%-+= 价格与收入均发生变化后使需求增加:80020.4%163.2?=(万辆) 故预计明年的汽车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第五章中的例5.1、例5.2和例5.3 (P131-134) 例5.1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3元/件,总固定成本为15 000元,产品原价为4元/件。现有人愿按 3.5元/件的价格订货6 000件,如不接受这笔订货,企业就无货可干。企业是否应承接此订货? 解:以例5.1 为基础 (1)如果接受订货,则接受订货后的利润为: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5×6000)-(3×6 000+15 000) =21 000-33 000 = -12 000 元 < 固定成本,所以企业亏损。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风险管理 2.可保风险 3.保险 4.商业保险 5.保险合同 6.被保险人7受益人8.可保利益9.保险单10.代位追偿 权 11.近因12.委付13.重复保险14.社会保险15.法定保险 16.超额保险17 .财产保险18 .人身保险19.责任保险20.信用保险 21.公众责任保险22.雇主责任保险23 .人寿保险24.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5.健康保险 26.再保险(分保)27.承保28.保险经纪人29.保险基金30.保险市场 简答题 1.风险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3.处理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4.简述可保风险的要件。 5.简述保险的职能。 6.保险在微观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7.保险在宏观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8.商业保险包含哪些构成要素? 9.比较商业保险与储蓄的不同之处。 10.比较商业保险与赌博的不同之处。 11.投保人应具备何种条件? 12.保险合同的形式有哪几种? 13.在保险合同的履行中,投保人应遵守哪些义务? 14.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有哪些? 15.应如何解决保险合同的争议? 16.区分保险标的和可保利益对保险合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17.什么是可保利益原则?为什么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具有可保利益存在? 18.构成可保利益的条件是什么? 19.简述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 20.简述代位追偿权产生的条件。 21.简述委付成立须具备的条件。 22.简述重复保险分摊原则及其分摊方式。 23.法定保险有何特征? 24.财产损失保险的运行包括哪些程序? 25.财产损失保险的理赔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6.责任保险有什么特征? 27.简述人身保险的特点。 28.简述人寿保险的主要分类。 29.简述意外伤害保险的含义 30.简述健康保险的特征。 31.简述健康保险中为避免逆选择而进行的各种规定 32.简述再保险与原保险的联系和区别。 《保险学练习题及答

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汇编

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 第一类:溶质质量分数定义的应用 1要配制30%60克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多少克?水多少克? 2将10克氯化钠溶解于40克水中,将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的溶液? 320克氯化钾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则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多少?需要的水的质量为多少? 4向3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70克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5向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0克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二类稀释与浓缩问题 1.将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50克水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为多少? 2.向200克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克水, 求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多少? 3.把50克50%氯化钾溶液稀释成10%的,需加水多少克? 4.将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增至20%, 需蒸发水多少克? 5.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硫酸溶液,需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20%的硫酸密度为 1.14g/cm3,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选做) 6.配制100克10%的盐酸,需要20%的盐酸(密度为1.1 g/cm3)的体积

体积为多少?水的质量为多少?(选做) 第三类配制中间质量分数的溶液 1. 100克10%的盐酸溶液和200克20%的盐酸溶液混合,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 50克30%的氯化钠溶液和50克5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 求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 6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多少比例混合,能得到45%的溶液? 4. 8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按多少比例混合,能得到55%的溶液? 5.100克40%的蔗糖溶液和多少克60%的蔗糖溶液混合,能得到50% 的蔗糖溶液?

管理经济学试题与答案1

姓名学号 《管理经济学》试题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不包括( ....B.). A.边际分析法 B.价格理论 C.机会成本原理 D.需求弹性理论 2.正常利润(A) A.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3.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一定会使需求减少?(D) A.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B.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C.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 D.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上涨 4.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是指(C) A.买和卖的量相等 B.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供给者想要出售的数量 D.整个社会的总需求等于整个社会的总供给 5.可以采取薄利多销政策的情况是(B)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可以薄利多销 6.对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C) A.非弹性 B.负值 C.0 D.弹性大小不一定 7.如果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A) A.使总利润减少 B.使总利润增加 C.对利润无影响 D.使单位利润不变 8.对投入要素之间不能完全替代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只要在生产的合理阶段,其边际技术替代率(B) A.总为负值,但不一定递减 B.总为负值,其绝对值是递减的 C.总为负值,它的值是递减的 D.它的值是递减的,但不一定为负值

保险学计算题

保险学计算题

保险学计算题 1、再保险 ①赔付率超赔再保险 赔付率超赔合同常有一项特别规定,接受公司对其责任额只负责90%,其余10%转归分出公司负责,此所谓90%共同再保险。这种规定的目的可使分出公司对超过预定赔付率以上的赔款仍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防止分出公司核保不严或理赔过宽而损及接受公司的利益。 例:某一航空险赔付率超赔分保合同约定,分出公司负责75%以内赔款,接受公司负责75%-125%之间的赔款并有150万元限额,还有90%共同再保险规定。年终核算后,当年已决赔款2080000元,已赚保费1600000元,分保双方赔款额计算如下: 赔付率=2080000/1600000=130% 接受公司赔款额=(50%×1600000)×90% =800000×90%=720000(元) 分出公司赔款额=(75%×1600000)+(800000×10%) +(5%×1600000)=1200000+80000 +80000=1360000(元) 赔付率超赔分保方式适用于农作物保险、汽车险、航空险、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其他年度赔付率波动较大而经营不稳定的业务。 ②溢额再保险(excess loss) 1)定义:溢额再保险是由分出公司以保险金额为基础, 按风险单位确定一定额度的自留额,以自留额的一定线数作为分保额,分保双方按照自留额与分保额各占全部保险金额的比例分配保险费和分摊赔款。

2)责任额、分保比例、保费与赔款计算 例:船舶险溢额分保合同约定,自留额500万元,第一溢额分保合同分保额6线,第二溢额分保合同分保额10线。现有三笔业务发生,其责任额、分保比例、保费和赔款计算如下表: 溢额再保险计算示例单位:万元 ③险位超赔再保险 1)定义:以每一风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来计算自赔额和分保额。若赔款金额在自赔额以内,由分出公司赔付;若赔款金额超过自赔额,超额部分由接受公司在分保额以内负责赔付。 2)特征:由于一次事故可能造成数个风险单位的损失,险位超赔在一次事故中的赔款计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风险单位分别计算,每次事故赔款对风险单位数量没有限制;二是每次事故赔款有风险单位的限制,一般为每次事故接受公司只能赔付2-3个风险单位限额的损失。 3)计算: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整理好的可直接打印)汇编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500+道(修正版)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180÷30 720÷30 360÷30 920÷40 780÷60 432÷24 625÷23 837÷43 850÷17 780÷26 960÷40 544÷17 898÷28 420÷30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754÷58 897÷39 624÷26 576÷18 173÷17 117÷36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754÷58 897÷39 624÷26 576÷18 173÷17 9.99×0.0 2840÷35 630÷31 961÷191 980÷28 828÷36 234×46 613×48 320×25 7210+2865 444÷76 4321÷48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5981÷26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450÷25 289÷44 32000÷700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7×28 117÷36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294÷29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