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之人的本质观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实背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1804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的兰斯古特,十九世纪初期是德国的非常时期,当时的德国即将迎来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它没有发生,比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晚了两百年左右,比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晚了将近五十年。在这样的条件下的德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很贫穷的,在农村,由于富农的压迫,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土地,地位低下;在城市,由于行会制度的阻挠,资产阶级没有及时产生,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收到了影响。
1.人的存在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从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人是感性的具有真实性的实体,与那些认为人的存在是虚无飘渺的神学与认为人的存在是绝对精神的思辨哲学相反,费尔巴哈坚定的认为人之“本”在于感性的自然界,人的存在不是从想象中产生的,而是在我们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导源于精神,而是导源于自然,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人借助自然发展自己,同时又发展自然。“我憎恶那种把人同自然界分割开来的唯心主义,我并不以我依赖于自然界为可耻,我公开承认,自然力不仅作用于我的表面、我的皮肤、我的身体,而且作用于我的核心、我的灵魂。”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
1.理论背景
马克思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其各个时代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学说,包括毛泽东和列宁在革命和实践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但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有一些学者把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混为一谈,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恩格斯、列宁等划分开来,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实践的唯物主义”。有一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学者,为了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缺点,曾极度拥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把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是在阐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形成的。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这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的立场是非辩证法的,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哲学。” 与“上帝创世说”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费尔巴哈对神学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进行了批判,使得唯物主义的地位得到了恢复,这无疑是很大的成就,可是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没有看到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方面,这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不足之处。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理论背景就是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得来的。
(二)主要内涵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的主要内涵有: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
关于人的存在,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产生于自然界的,由于人的出现,才有了自然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在他看来,人的本质分为三个部分: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以及人的精神本质。人的自然本质阐明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社会本质阐述了人不是孤立的,科学是人类的共同活动;人的本质的异化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他把人从“神是超越于人的本质的异化”中解救了出来,使人性得到了复归。
因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整体,所以整个自然界都是感性的,由自然界而产生和由于自然界的材料而发展的人也同样是感性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是精神和理性的一体,但真正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是人的感性,费尔巴哈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是不需要在感性的范围之外划分的,虽然有时候狗的鼻子比我们灵敏得多,但它们的感官还是有很大的局限的,人的感官活动范围比动物的感官活动范围要广阔得多。费尔巴哈曾说:“普遍的官能就是理智,普遍的感性就是精神性。” 由此可以看出,在费尔巴哈人学里,人的感官中已经包含着精神性,因而在这方面人的感官已经有别于动物的感官了。
“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德国,是因为德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是因为德国将要在整个欧洲文明进步的条件下,具有比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更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革命。” 从这里可以看出,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具有革命的条件,因为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国内的反动势力是最薄弱的。当时英国和法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德国则在朝着资本主义艰难前进,对此恩格斯做出评价:“国内的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工业极端凋敝,手工业者、农民和企业主遭到了双重苦难。”
一、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
(一)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生成条件,主要分为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两大类。理论背景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是在解读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中形成的;现实背景是指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生成的时代条件和环境,受当时的历史状况以及封建制度的制约,德国资产阶级发展的比较缓慢,也因此给德国资产阶级提供了契机,由此产生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德国资本主义的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水平还不够高,仍然不能抵抗封建势力,1844年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与1848年爆发的柏林起义,让封建势力开始恐慌起来,并采取了一些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两个起义虽然还是没有彻底的消灭封建势力,但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这次起义,德国的资本阶级迫使封建王朝做出了退步。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的统一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德国统一也有积极的作用,德国统一与资的本质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不是一样的概念,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人的本质问题,是历代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正确理解人的本质问题,对当代中国人有很大的启示,人的本质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概念有着内在联系,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由此可见,人的问题早在很就以前就为人们所关注,所以,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是对当代中国人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都各有其特点,虽然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在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两者所持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也有所差异,那么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对当代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回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越来越成熟,普鲁士王国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导致两者的矛盾越发尖锐,成熟的资产阶级越来越不能对王国内的封建势力做出忍让,斗争一触即发,青年黑格尔派从对基督教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开始,对德国的封建制度展开了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具有鲜明性,这两者对人的本质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但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贡献。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1804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的兰斯古特,十九世纪初期是德国的非常时期,当时的德国即将迎来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它没有发生,比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晚了两百年左右,比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晚了将近五十年。在这样的条件下的德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很贫穷的,在农村,由于富农的压迫,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土地,地位低下;在城市,由于行会制度的阻挠,资产阶级没有及时产生,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收到了影响。
1.人的存在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从自然界产生出来的,人是感性的具有真实性的实体,与那些认为人的存在是虚无飘渺的神学与认为人的存在是绝对精神的思辨哲学相反,费尔巴哈坚定的认为人之“本”在于感性的自然界,人的存在不是从想象中产生的,而是在我们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导源于精神,而是导源于自然,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人借助自然发展自己,同时又发展自然。“我憎恶那种把人同自然界分割开来的唯心主义,我并不以我依赖于自然界为可耻,我公开承认,自然力不仅作用于我的表面、我的皮肤、我的身体,而且作用于我的核心、我的灵魂。” 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
1.理论背景
马克思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其各个时代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学说,包括毛泽东和列宁在革命和实践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但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有一些学者把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混为一谈,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恩格斯、列宁等划分开来,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实践的唯物主义”。有一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学者,为了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缺点,曾极度拥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思想,把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是在阐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形成的。
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这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的立场是非辩证法的,他认为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本质“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理性化了的,实在化了的,现实化了的上帝的本质。思辨哲学是真实的,彻底的,理性的哲学。” 与“上帝创世说”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费尔巴哈对神学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进行了批判,使得唯物主义的地位得到了恢复,这无疑是很大的成就,可是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没有看到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方面,这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不足之处。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理论背景就是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得来的。
(二)主要内涵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的主要内涵有: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
关于人的存在,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产生于自然界的,由于人的出现,才有了自然界与物质世界之分;在他看来,人的本质分为三个部分: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以及人的精神本质。人的自然本质阐明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社会本质阐述了人不是孤立的,科学是人类的共同活动;人的本质的异化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他把人从“神是超越于人的本质的异化”中解救了出来,使人性得到了复归。
因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整体,所以整个自然界都是感性的,由自然界而产生和由于自然界的材料而发展的人也同样是感性的人,这样的人虽然是精神和理性的一体,但真正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是人的感性,费尔巴哈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是不需要在感性的范围之外划分的,虽然有时候狗的鼻子比我们灵敏得多,但它们的感官还是有很大的局限的,人的感官活动范围比动物的感官活动范围要广阔得多。费尔巴哈曾说:“普遍的官能就是理智,普遍的感性就是精神性。” 由此可以看出,在费尔巴哈人学里,人的感官中已经包含着精神性,因而在这方面人的感官已经有别于动物的感官了。
“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德国,是因为德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是因为德国将要在整个欧洲文明进步的条件下,具有比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更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革命。” 从这里可以看出,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具有革命的条件,因为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国内的反动势力是最薄弱的。当时英国和法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德国则在朝着资本主义艰难前进,对此恩格斯做出评价:“国内的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工业极端凋敝,手工业者、农民和企业主遭到了双重苦难。”
一、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
(一)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生成条件,主要分为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两大类。理论背景是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形成的思想渊源,是在解读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中形成的;现实背景是指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生成的时代条件和环境,受当时的历史状况以及封建制度的制约,德国资产阶级发展的比较缓慢,也因此给德国资产阶级提供了契机,由此产生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
德国资本主义的总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水平还不够高,仍然不能抵抗封建势力,1844年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与1848年爆发的柏林起义,让封建势力开始恐慌起来,并采取了一些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这两个起义虽然还是没有彻底的消灭封建势力,但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通过这次起义,德国的资本阶级迫使封建王朝做出了退步。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的统一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德国统一也有积极的作用,德国统一与资的本质是一个哲学范畴,人的本质与人的本性不是一样的概念,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人的本质问题,是历代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正确理解人的本质问题,对当代中国人有很大的启示,人的本质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概念有着内在联系,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由此可见,人的问题早在很就以前就为人们所关注,所以,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是对当代中国人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都各有其特点,虽然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在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两者所持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也有所差异,那么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观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对当代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回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越来越成熟,普鲁士王国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导致两者的矛盾越发尖锐,成熟的资产阶级越来越不能对王国内的封建势力做出忍让,斗争一触即发,青年黑格尔派从对基督教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开始,对德国的封建制度展开了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具有鲜明性,这两者对人的本质都各有自己的看法,但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