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1.目的及原理

雷氏法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试针的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

2.仪器设备

2.1水泥净浆搅拌机

2.2雷氏夹

2.3沸煮箱

2.4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3.试验样品

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C类)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

4.安定性测定(标准法)

4.1 试验前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注:有些油会影响凝结时间、矿物油比较合适。)

4.2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檫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度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檫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4.3 沸煮

4.3.1 调整好煮沸箱内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都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开始沸腾。

4.3.2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5. 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定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到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指针尖端增加的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 5.0mm 时,即认为该样品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汽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 五 章 5.1一轿车(每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为-50176N /rad 、外倾刚度为-7665N /rad 。若轿车向左转弯,将使两前轮均产生正的外倾角,其大小为40。设侧偏刚度与外倾刚度均不受左、右轮载荷转移的影响.试求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答: 由题意:F Y =k α+k γγ=0 故由外倾角引起的前轮侧偏角: α=- k γγ/k=-7665?4/-50176=0.6110 5.2 6450轻型客车在试验中发现过多转向和中性转向现象,工程师们在前悬架上加装前横向稳定杆以提高前悬架的侧倾角刚度,结果汽车的转向特性变为不足转向。试分析其理论根据(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稳定性系数:??? ? ??-=122k b k a L m K 1k 、2k 变化, 原来K ≤0,现在K>0,即变为不足转向。 5.3汽车的稳态响应有哪几种类型?表征稳态响应的具体参数有哪些?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要求有必要的公式和曲线)? 答: 汽车稳态响应有三种类型 :中性转向、不足转向、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转向的参数: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2. 转向半径的比R/R 0;

3.静态储备系数S.M. 彼此之间的关系见参考书公式(5-13)(5-16)(5-17)。 5.4举出三种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并说明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如何影响稳态转向特性? 答:方法: 1.α1-α2 >0时为不足转向,α1-α2 =0时 为中性转向,α1-α2 <0时为过多转向; 2. R/R0>1时为不足转向,R/R0=1时为中性转向, R/R0<1时为过多转向; 3 .S.M.>0时为不足转向,S.M.=0时为中性转向, S.M.<0时为过多转向。 汽车重心前后位置和内、外轮负荷转移使得汽车质心至前后轴距离a、b发生变化,K也发生变化。 5.5汽车转弯时车轮行驶阻力是否与直线行驶时一样? 答:否,因转弯时车轮受到的侧偏力,轮胎产生侧偏现象,行驶阻力不一样。 5.6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的功能有何不同? 答:主销外倾角可以产生回正力矩,保证汽车直线行驶;主销内倾角除产生回正力矩外,还有使得转向轻便的功能。 5.7横向稳定杆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恳架,有的装在后悬架,有的前后都装? 答:横向稳定杆用以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GB_1346-2001水泥安定性

GB1346-2001 水泥检测细则 一.样品接受 1检查委托单与试样是否相符,若有差异与收样人进行核实。 2.将来样水泥搅拌均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 3.抽取6kg水泥装入密封的容器中,恒温存放24h。 二.样品检验 (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 1采用标准 GB175-1999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 ? GB/T3183-2003砌筑水泥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的检验。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003-1985??试验筛 JC/T 681-1997??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C/T682-1997??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 JC/T683-199740*40mm水泥抗压夹具 JC/T723-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胶砂振动台 JC/T724-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电动抗折试验机 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 4试验前的准备 检查试验室和仪器设备状态 4.1试验室 4.1.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每天记录一次。 4.1.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4.1.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在20℃±1℃范围内。 4.1.4.自动控制的养护箱温度与相对湿度每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4.2仪器设备 4.2.1试验筛 金属丝网试验筛应符合GB/T6003要求 4.2.2搅拌机 符合JC/T681要求。接通电源,检查搅拌机运转情况。 4.2.3试模 符合JC/T726要求。 用黄甘油涂覆试模的外接缝。试模的内表面涂上一薄层机油。 4.2.4振实台 振实台符合JC/T682的要求。接通电源,检查振实台振动次数。

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_稳态回转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用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GB/T 12549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必须测量变量 a. 汽车横摆角速度 b. 汽车前进车速 c. 车身侧倾角 3.1.2希望测量变量 a. 汽车重心侧偏角; b. 汽车纵向加速度; c. 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试验仪器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 要求. GB/T6323.6—94

Z 3.2.3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质量已超过量大总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 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进与环境 a.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 20%; b. 试验时风速应不大于5m/s; c. 大气温度在0~40°C之间。 5 试验方法 5.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5.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5.3试验开始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 以使轮胎升温。 5.4驾驶员操纵汽车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 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或受发动机功率限制而所能达到的最大的侧向加速度、或汽车出现不稳定状态)为止。记录整个过程。 5.5试验按向左转和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位置。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粉煤灰操作细则 一、含水量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称取粉煤灰试样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2、计算公式 W = [(W1-W0)/ W1] × 100 式中:W ——含水量,%; W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 W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0.1%。 二、细度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将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50 g,准确至0.01 g,倒入45μ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开始筛析;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可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 g。 2、计算公式 F = (G1/G)×100 式中:F ——45μm方孔筛筛余,%; G1——筛余物的质量,g; G ——称取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0.1%。 三、烧失量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在950℃~1000℃的高温下灼烧30min,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 2、计算公式 Loss =(m -m1)/ m×100 式中:Loss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 m ——灼烧前试样的质量,; m1——灼烧后试样的质量,。 四、需水量比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1)胶砂配比按下表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标题: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方法 修改概要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1.0仪器设备: 1.1水泥净浆搅拌机(简称搅拌机):用于水泥净浆的搅拌,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片、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搅拌叶片在搅拌锅内作旋转方向相反的公转和自转,并可在竖直方向进行调节;搅拌锅可以升降,传动结构保证搅拌叶片按规定的方向和速度运转,控制系统具有按程序自动控制与手动人工控制两种功能。 搅拌叶片转速如下表示 搅拌机拌和一次的自动控制程序为:慢速120±3s,停拌15s,快速120±3s。搅拌叶片与搅拌锅用钢材制成,搅拌锅内径160mm,深度139mm,壁厚约1mm,搅拌叶片宽111.0mm;搅拌时,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的最小间隙为2±1mm。 1.2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简称锥形稠度仪):用于水

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的测定;该仪器由铁座与可以自由滑动的φ12金属圆棒构成,松紧螺丝用以调整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利用量程0~70mm的标尺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测定标准稠度时,棒下装一金属空心试锥,锥底直径40mm,高50mm,装净浆用的锥模,上口内径60mm,锥模工作高度75mm,锥模总高度80mm。 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锥,换上试针;试针直径 1.1±0.04mm,长约50mm,试针要用硬质钢丝制成,不得弯曲;滑动部分的重量,即试杆装上试锥或试针后的总重量,均为300±2g;装净浆用的圆模,上部内径为65±0.5mm,下部内径为75±0.5mm,高度为40±0.5mm。 1.3沸煮箱:用于水泥安定性试验,其有效容积为410×240×310mm;内设蓖板,蓖板与加热器之间距离大于50mm,箱的内层由不易锈蚀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在30±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小时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不需补充水量。 1.4雷氏夹:用于水泥安定性试验,该仪器由铜质材料制成,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的增加应在17.5± 2.5mm的范围内,即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1.5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m,精度为1%。 1.6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 1.7湿气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3℃,湿度大于90%。 1.8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 2.0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2.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浅析水泥安定性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析水泥安定性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为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各种材料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在材料进场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需要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水泥作为建筑施工中重要材料的一种,在针对其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安定性、凝结的时间、水泥的强度以及细度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这项工作是一项拥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文章着重描述了检测水泥的技术流程以及其安定性的检测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相关控制措施。 标签:质量检测;水泥安定性;措施 1 水泥质量检测技术分析 1.1 科学取样 水泥这种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在针对水泥的检测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采取样本是确保检测成功的重要环节。做药科学合理的采取样本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对一批材料进行取样时,需要注意取样的部位,即取样部位要符合规定,这里所指的规定是指要从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随机采取,并且采取的手段方法要符合规定,不能随意采取。因为不合理的采取部位以及方法容易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使结果的误差变大,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第二,在对材料进行采样时,需要采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该数量的多少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采样数量一定要正确,这是因为采样的数量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息息相关。较少的取样数量很容易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影响对该批材料整体质量的判断,很容易导致对质量问题的估计不足,忽视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导致最终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损失。 在现实的建筑施工中,水泥检测并不规范,取样不符合规定、不具代表性、采取样本的数量不充足、取样的方法不够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需要操作人员在日常施工中多加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1.2 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水泥的质量与性能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有所处环境的温度因素以及所在环境的湿度因素。国家相关的行业部门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环境因素有着确切的规定,因此,需要在日常水泥养护时控制周围的环境因素,在检测时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将温度因素和湿度因素对水泥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1.3 误差度 在检测试验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有些误差是因为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这种误差是不必要的。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尽可能地减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一、常用试验仪器 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 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 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 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 01试验步骤 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 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 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

圆周行驶500m以使轮胎升温。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评价条件 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 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 3、车厢侧倾度K: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转向特性曲线图四、转向回正试验 01试验步骤一)低速回正性能试验:1、在试验场地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的圆周。2、试验前试验汽车沿半径为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 s 2 的相应车速,行 驶500m,使轮胎升温。3、接通仪器电源,使其达到正常工作温度。4、试验汽车直线行驶,记录各测量变量零线,然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方法

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取样方法 一、粉煤灰烧失量(%)试验取样方法及数量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批,不足200t亦按一批论,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散装灰取样——从不同部位取15份试样,每份试样1~3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袋装灰取样——从每批中抽10袋,并从每袋中各取试样不少于1kg,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称为平均试样)。 二、试验方法:按四分法取样,准确称取1g试样,置于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与坩埚上,防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以灼烧15~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三、计算:烧失量(%)S=(G1-G2)/G1*100 G1烧前质量,G2烧后质量。 四、粉煤灰必试项目试验结果评定标准 评定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其品质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烧失量(%)不大于 Ⅰ级5%Ⅱ级8%Ⅲ级15% 三)、掺合料“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矿物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T 1013-2004J10364-200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混凝土生产中为改善其某些性能、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约水泥材料、而加入的人造或工业废料及天然的矿物材料,称为混凝土掺合料。其可分为活性掺合料和非活性掺合料。 活性掺合料是指某些自身具有水硬性的材料,如碱性粒化高炉矿渣、增钙液态渣、烧页岩灰等。或者某些自身不具有水硬性,但经磨细与石灰或石灰和石膏拌合在一起,加水后能在常温下具有胶凝性的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也能在空气中硬化,这种材料称为具有活性的水硬性材料,如酸性粒化高炉矿渣、硅粉、沸石粉、粉煤灰、烧页岩以及火山灰质材料,如火山灰、浮石、凝灰岩、硅藻土、蛋白石等。 非活性掺合料是指某些不具有水硬性或活性甚低的人造或天然矿物材料,一般与水泥不起化学反应或反应很小,掺入混凝土中主要起填充作用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如磨细石英砂、石灰石、粘土等。 1.粉煤灰(GB1596-2005) 粉煤灰是由电厂煤粉炉排出的烟气中收集到的灰白色颗粒粉末,是将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在温度高达110 0℃~1500℃的煤灰锅炉中燃烧后收集得到的细灰。在高温悬浮燃烧过程中,煤粉中含炭成分被烧掉,而其所含的页岩及黏土质矿物被熔融成液滴,当它们被烟道气带出并急速冷却时,即形成粒径大约在1μm~50μm的微细球状颗粒。它表面光滑呈球形,密度1.95~2.40g/cm3.粉煤灰的成分与高铝粘土相接近,主要以玻璃体状态存在,另有一部分为莫来石、α石英、方解石及β硅酸二钙等少量晶体矿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占40%~60%;Al2O3占20%~30%;Fe2O3占5%~10%,以及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钾、三氧化硫等。粉煤灰的活性主要取决于玻璃体的含量,以及无定形的氧化铝和氧化硅的含量,而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比也是影响活性的两个主要物理因素,因此粉煤灰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1.1细度细度表示颗粒的粗细程度,目前各国粉煤灰细度指标的表征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用比表面积(cm2/g)表示,一种用45μm筛筛余量(%)表示(Ⅰ级:≤12%;Ⅱ≤25%;Ⅲ≤45%)。我国用后者表征细度指标,筛余量越多,则细度指标值越大,粉煤灰颗粒越粗。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GBT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GB/T 6323.6—94 稳态回转试验代替GB 6323.6—86 Controll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ady static circular test procedur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固性试验方法中的稳态回转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纳固定转向盘转角连续加速的方法进行试验。也可采纳附录A(补充件)所规定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轴的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3047汽车操纵稳固性指标限值与评判方法 GB/T 12549汽车操纵稳固性术语及其定义 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 测量变量 3.1.1 必须测量变量 a.汽车横摆角速度; b.汽车前进车速; c.车身侧倾角。 3.1.2 期望测量变量 a.汽车重心侧偏角; b.汽车纵向加速度;

c.汽车侧向加速度。 3.2 仪器、设备 3.2.1 试验仪器应符合GB/T 12534中3.5条的规定,其测量范畴及最大误差应满足表1要求。 3.2.2 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频带宽度不小于3Hz。 3.2.3 试验所用传感器应按各自使用说明书安装。陀螺仪的安装应接近车辆重心位置,垂直陀螺轴线与车辆Z轴线重合或平行。 4 试验条件 4.1 试验汽车 4.1.1 试验汽车应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应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并按规定进行调整、紧固和润滑。只有认定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B(补充件)中。 4.1.2 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轮胎至少应通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的高度应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 12534中3.2条的规定。 4.1.3 试验汽车为厂定最大总质量状态(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和轻载状态;乘员和装载物(举荐用沙袋)的分布应符合GB/T 12534中3.1.2、3.1.3条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关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假如轻载质量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 4.2 试验场地与环境 a.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粉煤灰八项常规项目检测操作细则

粉 煤 灰 操 作 细 则 一、 含水量的试验方法 1、 操作步骤 称取粉煤灰试样50g ,准确至0.01g ,倒入蒸发皿中;将烘干 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 。 2、 计算公式 W = [(W 1- W 0)/ W 1] × 100 式中:W —— 含水量,%; W 1 ——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g ; W 0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 计算至0.1%。 二、 细度的试验方法 1、 操作步骤 将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取试样50 g ,准确至0.01 g ,倒入45μm 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开始筛析;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 ~6000Pa ,若负压小于4000Pa 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可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 g。 2、计算公式 /G)×100 F = (G 1 式中:F ——45μm方孔筛筛余,%; G ——筛余物的质量,g; 1 G ——称取试样的质量,g。 计算至0.1%。 三、烧失量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约1 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在950℃~1000℃的高温下灼烧30min,取出,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称量。 2、计算公式 Loss =(m -m1)/ m×100 式中:Loss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 m ——灼烧前试样的质量,; m1——灼烧后试样的质量,。 四、需水量比的试验方法 1、操作步骤 (1)胶砂配比按下表

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一) 相关标准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 《复合硅酸盐水泥》; GB/T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GB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 JC/T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一份密封贮存,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场)的每批水泥,视在厂(场)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

样复验其强度和安定性.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材料 a.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 密的容器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ISO 法》的质量要求。 c.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2)温、湿度 a.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 试样、标准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3)、试体成型 a.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 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0.5。 c.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粉煤灰检测实施细则 1.适用范围、检测参数及技术标准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1.2检测参数 细度( 45μ m 方孔筛筛余)、含水量、安定性、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三氧化硫、游离氧化钙。 1.3技术标准 1.3.1 产品标准(判定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 GB/T 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1.3.2 试验方法标准及其需引用标准 a.GB/T 176-2008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b.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c.GB/T 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方法 d.GB 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 e.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2.检测环境 普通混凝土、砂浆用粉煤灰的设施环境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2.1试件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 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2.2试件养护池水温应保持在20℃± 1℃范围内。 3.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 3.1检测设备 见表 3.1

3.2标准物质 3.2.1 GSB14-1511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表 3.1 序 名称型号量程精度 号(最小分度值)1负压筛析仪FSY-150———— 245μm 方孔筛—————— 3电子天平AY20020-200g0.01g 4电热恒温干燥箱101-350℃ ~300℃1℃ 5蒸发皿—————— 6干燥器—————— 7电子天平YP30010~3000g0.1g 8水泥专用量瓶150mL——0.5mL 9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A———— 10水泥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0~70mm1mm 11雷氏夹¢30*30———— 12雷氏值膨胀值测定仪LD-500~25mm1mm 13自动控制养护箱HBY-40B———— 14水泥沸煮箱F2-31A 型———— 15箱式电阻炉SRJX-4-100~1000℃11℃ 16分析天平TG328A0.1mg~200g0.1mg 17水泥胶砂搅拌机JJ-5———— 18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STNLD-3 型———— 19游标卡尺300mm0~300mm0.02mm 20水泥专用量瓶250mL225mL—— 21ISO 水泥胶砂振实台ZT-96———— 22胶砂试模40×40×160———— 23全自动水泥强度试验机DY208M 型0~300kN 1.0 0~10kN 24试验筛0.08mm方孔筛————25滤纸快、中、慢————26瓷坩埚(带盖)——————27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 3.2.2 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 4.取样方法及试样数量 4.1对于同一产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连续进场且不超过10d 的掺合料为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安定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方法和影响因 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铁座1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松紧螺丝3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利用量程0~75mm的标尺5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以内,计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图1 标准稠度与时间测定仪图2 雷氏夹 三、实验方法 实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试验时温度应在17~25℃,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

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2)试验前须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3)水泥净浆的拌制:水泥净浆用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过,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后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水,水量准确至0.5mL。 4)标准稠度的测定: (1)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内完成。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由游离氧化钙造成的体积安定性检验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条件和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试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试用于本文件。 JC/T 727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JC/T 729 水泥净浆搅拌机 JC/T 955 水泥安定性试验用沸煮箱 3、原理 水泥标准稠度 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助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凝结时间 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安定性 雷氏夹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雷氏夹中煮沸后试针的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 试饼法是通过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煮沸后的外形变化情况表征其体积安定性。 4、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 符合JC/T 729的要求。 注:通过减小搅拌机和搅拌锅之间间隙,可以制备更加均匀的净浆。标准法维卡仪 代用维卡仪 符合JC/T 727的要求。 雷氏夹 由铜质材料制成,其结构如图2.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范围内,

即2x=±,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煮沸箱 符合JC/T 955的要求。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量筒或滴定管 精度±. 天平 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5、材料 试验用水应是洁净的饮用水,如有争议时应以蒸馏水为准。 6、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实验室一致; 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7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标准法)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 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形试验

水泥的取样标准规定及检测

水泥的取样标准及检测 一.取样 水泥检验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抽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二.水泥检测依据 1.《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2.《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01)。 3.《水泥胶砂强度建院方法》(GB/T 17671—1999)。 4.《水泥取样方法》(GB 12573—2008)。 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 1345—2005)。 三.水泥重点检测指标 1.水泥细度的检验; 2.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试验; 3.水泥凝结时间检验;

4.水泥安定性检验; 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四.具体检测方案 (1)水泥细度检验方案 ①检测试验的目的:通过筛析法测定筛余量,评定水泥细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②检验标准及主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标准: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1345—2005)。GB 175—2007规定:水泥细度为选择性指标: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细度检验方法有负压筛法、水筛法和干筛法,当三种检验方法测试结果发生争议时,以负压筛法为准。 ③主要仪器设备:负压筛析仪、试验筛、水筛架和喷头、天平最大感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 ④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试验步骤:a、筛析试验前,将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整负压在4000~6000Pa 范围内。 b、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量。 试验注意事项: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⑤试验结果处理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式计算(精确至0.1%): R S×100 F= m 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 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m—水泥试样的质量,g。 (2)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用水量测定试样方案

水泥粉煤灰矿粉试验方法

水泥粉煤灰矿粉试验方法: 水泥试验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细度(<10%)称取25g水泥置于80微米的负压筛上筛3min.计算公式:F=(筛余质量 /25)╳100%。负压在4000-6000Pa 稠度用水量比(调整用水量法)/安定性试验净浆拌制:标准配比(水泥500g:水142.5g)调整用水量直到流动度在130-140cm的用水量. 安定性:做2个雷氏夹试件先放入标养箱养护24h,取掉玻璃板量两个针脚开口尺寸,再放 入沸煮箱中煮3h(其中加沸30min不算入其中),放掉箱中水取出再量针脚开口尺寸.计算公式:[1号试件(煮前尺寸/煮后尺寸)+2号试件(煮前尺寸/煮后尺寸)]/2<5mm即合格. 凝结时间:用维卡仪测试针进入净浆中的深度计算. 强度:抗折/抗压强度(3天和28天的对比试件和试验试件各做一组) 粉煤灰试验项目: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 细度(<12%):称取10g粉煤灰置于45微米的负压筛上筛3min.公式:F=(筛余质量/10)╳100% 需水量比:对比胶砂配比(水泥250砂750水125)试验胶砂(水泥175粉煤灰75砂750水 用量:流动度到130-140mm时的用水量)计算公式:X=(流动度在130-140mm用水/125) ╳100% 活性指数配比:(对比胶砂水泥450砂1350水225)(试验胶砂水泥315粉煤灰135砂1350水225做28d的对比试件和试验试件各一组,测其28天的抗压强度)公式:试验28d/对比28d 烧失量:称取1g试样放入900±50℃的马弗炉中灼烧15分钟.公式:[(烧前试样重量-烧后的质量)/烧前质量]不大于3.0%. 矿粉试验项目:比表面积,烧失量,流动度比,活性指数. 活性指数:(测其7d28d抗压强度)试验样/对比样.试验样:水泥225矿粉225砂1350水 225 对比样:水泥450灰1350水225.试验样品,由对比水泥和矿粉按质量比1:1组成. 7天活性指数=试验7d抗压/对比7d抗压;28天活性指数=试样28天抗压/对比样28天抗压流动度比:亦按上面的配比,测出的试验样流动度/测出的对比样流动度即为流动度比. 烧失量:按粉煤灰烧失量方法试验.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粉煤灰安定性试验(标准法) 1.目的及原理 雷氏法是通过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在雷氏夹中沸煮后试针的 相对位移表征其体积膨胀的程度。 2.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 雷氏夹 沸煮箱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试验样品 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C类)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 4. 安定性测定 (标准法) 试验前准备工作 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两个边长或直径约 80mm、厚度4mm~5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注:有些油会影响凝结时间、矿物油比较合适。)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檫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度约25mm的直边刀在浆体表面轻轻插捣3次,然后抹平,

盖上稍檫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沸煮 调整好煮沸箱内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过程中都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开始沸腾。 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min ±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5. 结果判别 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定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精确到,当两个试件煮后指针尖端增加的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时,即认为该样品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的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