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训练

武术基本功训练
武术基本功训练

武术基本功

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基本功训练时,有一系列专门的综合性练习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桩功等主要内容。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桩功表现的是腿部力量和呼吸内息的功夫。

一、腿功

(一)正压腿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二)侧压腿

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两腿交替进行。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三)后压腿

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四)仆步压腿

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图5-14)。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五)正搬腿

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两腿交替进行。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六)侧搬腿

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身体直立平稳。

(七)竖叉

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八)劈横叉

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两臂立掌侧平举。

学练要点:髋关节完全打开,立腰挺胸。

二、腰功

(一)前俯腰

并步站立,两手十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上体前俯,挺胸,塌腰,两手尽力触地。再两手松开,用两手绕过双腿,抱住两脚跟部,尽量使自己的上体、脸部贴紧双腿。

学练要点:两腿挺膝伸直,上体前俯时,挺胸、塌腰、收髋。

I二)甩腰

开步站立,两臂伸直前举,以腰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随之甩动。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腰部放松,后甩时抬头挺胸,甩腰动作紧凑而

有弹性。

(三)涮腰

两脚开立,略宽于肩,上体前俯,以髋关节为轴,两臂向左前下方伸出。然后挥动两臂,随上体向前、向右、向后、再向左做翻转绕环。

左右涮腰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以腰为轴,翻转绕环圆活、和顺。

(四)下腰

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伸直上举;腰向后弯,抬头,挺腰,双手撑地身体呈桥形。

学练要点:两脚支撑站稳,膝关节尽量挺直,腰部后弯上顶,脚跟不能离地。

三、肩功

(一)压肩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前俯,两手抓住横杆,抬头挺胸,塌腰,用力向下振压。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肩部松沉,用力震压,力点集中于肩部。(二)单臂绕环

左弓步站立,左手扶按左膝,右臂以肩为轴做直臂的顺、逆时针绕环。两臂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臂伸直,肩放松,绕立圆。

(三)双臂绕环

开步站立,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分别向前和向后做直臂绕环。顺、逆时针绕环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身体正直,臂伸直,肩放松,绕环协调和顺。

(四)两臂交叉绕环

开步站立,两臂直臂上举,左臂以左肩关节为轴,向前下做顺时针绕环;同时,右臂以右肩关节为轴,向后下做逆时针绕环。两臂顺、逆时针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身体正直,两臂伸直,绕环协调和顺。

平衡

1.提膝平衡:

右腿伸直支撑,上体保持正直;左腿屈膝提起过腰,小腿斜垂里扣,左脚面绷平内扣;右臂上举于头顶上方亮掌,左臂内旋伸直,置于身体后侧成勾手,勾尖向上。

学练要点:平稳,挺胸,塌腰,收腹,提膝过腰,绷脚面脚内扣。 2.燕式平衡:

左腿伸直支撑,右腿屈膝提起,两掌在胸前交叉;然后两掌向两侧分开平举,上体前俯略高于水平,挺胸展腹,右腿向后上方蹬伸,脚面绷平,高于水平。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抬头,挺胸展腹,腰后屈,后举腿的脚要高于头顶。

跳跃

1.腾空飞脚:

右脚上步,左脚向前、向上摆踢,右脚蹬地跃起,身体腾空,两臂向头上摆起,右手背迎击左手掌。在空中,右腿向上弹踢,脚面绷平,脚高过肩,右手迎击右脚面;同时,左腿屈膝,脚面绷平,脚尖向下;左手摆至左侧上方变勾手,略高于肩,上体略前倾。

学练要点:右手拍击右脚时,左腿屈膝收控于右腿侧;在空中,上体微前倾,不坐臀。

2.旋风脚:

从高虚步亮掌开始,左脚向左侧上步,同时左手掌前推,右手掌向右后摆动。右脚随即上步,脚尖内扣,准备蹬地起跳;左掌摆至右胸前,右掌自右向左直臂摆动。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后上方摆动;同时,两臂向下、向左后上方抡摆,上体向左上方翻转,右腿做里合腿摆动,左手在面前迎击右脚掌,左腿自然下垂。空中旋转一周落地。

学练要点:抡臂、踏跳、转体、里合腿击响协调连贯,身体旋转不少于270o。

练习长拳时,在技法上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一)姿势准确

长拳套路是由许多动作有机地衔接组成的,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对身体各部分的姿势要求都有一定的规格,拳谚上要求做到“式正招圆”。“式”,通常指各种静止姿势。基本要求是:头正、项竖、肩沉、胸挺、腰直、臀敛;上肢动作要挺拔、舒展;下肢动作要求稳健、匀称,轮廓清楚。“招”,主要是指由动到静,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法。它不仅要求做得有头有尾,过程清楚,而且要求身体各部位达到高度的协调、圆满、完整,各种拳法、掌法、步法、身法的变化做到路线清晰、力点准确、攻防有序。

(二)劲力顺达

要有劲力,首先要做到用力顺达,讲究发力顺序。武术中有“三节”、“六合”的说法,手和脚为梢节,肘和膝为中节,肩和胯为根节,这六个部位在运动中和谐,称为“六合”。一般来说,上肢发力应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下肢则是“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牵涉到上下肢的动作,则是“起于腿,发于腰,传于肩,顺于肘,达于手”,使腿、膝、胯的力量,通过腰力作媒介,以送肩、顺肘而达于拳面,使上、中、下三节都贯通起来。除了讲究发力的顺序外,还要做到发劲的刚柔变化,肌肉的松紧配合要得当。通常动作开始时要放松,逐渐加速,力达末端时达到最高速,这种劲力既迅速敏捷,又有弹性。

(三)节奏鲜明

一个套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形成不同的运动节奏。长拳中主要表现为动与静、重与轻、快与慢、起与伏、长与短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要做到“动迅静定”,动则疾风般地迅速,静若山岳似的稳定;重与轻的变化,武术有“重如铁”、“轻如叶”之说,如震脚、砸拳、踏步等动作力沉千钧,而弧形步、跃步前穿则要轻灵,若风飘

柳絮;起与伏,则是从动作的空间运动来讲节奏变化的,高的动作要挺拔,有顶天立地的气概,低的动作要沉得下去,有鱼翔潜底的本领;快与慢也体现了一定的节奏变化,不能一快到底,为了表现身法和动作的韵律,常出现以慢带快或快而轻慢尔后更快的生动节奏;长与短的变化,就像写文章点标点似的,武术中的“长句”称挂串动作,即连续完成多个动作,“短句”称顿挫动作,有时做一二个动作即停,长短相参,使节奏更加多变。

(四)精神饱满

武术中通常称作为“精、气、神”,主要指精神、意念和气质。练套路时,首先,要精神饱满,严肃认真,思想集中,充满信心,要有假设性的攻防含义和击打形象,表现出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气概来。其次,在每个动作中,要注意手与眼的严谨配合,通过眼睛的传神会意来表现动作的攻防变化。“眼随手动,步随身行”,就是说,动作的攻防、架挡、进击、格守,眼神都在贯注中紧密配合,左顾右盼,传神会意;“眼到手到,步到身到”,当动作嘎然而止时,眼睛全神贯注,静中含动;通过传神会意来体现人的精神面貌,使动作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形断气不断,势停意不停。

(五)呼吸得法

练习长拳时,动作和呼吸的配合,讲究“提、托、聚、沉”四种方法。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跳跃动作时,应该运用“提”法(吸气,提高重心);当静止性动作出现时,应该运用“托”法(短暂地停止呼吸,稳定重心);当刚脆、短促发力动作出现时,应该运用“聚”法(呼气过程);由高动作转入到低动作时,应该运用“沉”法(呼气后短暂停吸,下降重心)。这些呼吸随动作变化,运用时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慢慢体会,从反复实践中逐步掌握。

手型、手法

(一)手型

1.拳:

四指并拢握紧,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学练要点:拳握紧,拳面平,腕平直。

2.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学练要点:掌面直立后翘,四指并紧。

3.勾:

屈腕,五指的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

学练要点:五指捏紧,腕关节用力回屈。

(二)手法

1.冲拳:

开步站立,拳心向上,两拳抱于腰间。右拳从腰间向前猛力冲出,转腰,顺肩,右拳向前内旋冲出,力达拳面。拳心向下称为平冲拳,拳眼向上称为立冲拳。两拳交替练习。

学练要点: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和前臂内旋动作。

2.推掌:

开步站立,两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间。右拳变掌,前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力达掌根。两掌交替进行。先屈肘,掌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学练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掌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沉腕动作。

3.亮掌:

开步站立,两拳拳心向上抱于腰间。右拳变掌,经体侧向右、向上划弧,举至头部右前方时,抖腕亮掌,臂成弧形,掌心朝上。眼睛始终随右手动作转动,抖腕亮掌时,转头注视左方。两掌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抖腕、亮掌与转头动作要同时完成。

4.架拳:

开步站立,两拳拳心朝上,抱于腰间。右拳沿下、左、上的顺序方向经头前向右上方划弧架起,拳眼向下,转头双眼注视左方。两拳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

步型

步型

1.弓步:

两脚前后错步站立,前腿屈膝,大腿水平,膝部与脚面垂直,后脚挺直,全脚掌着地,脚尖朝向斜前45度。右脚在前为右弓步,左脚在前为左弓步。持久练习,可作弓步桩训练。

学练要点:挺胸,塌腰,沉髋,前、后脚成一直线。

2.马步:

两脚左右开立,约为本人脚长的3倍,脚尖内扣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膝部不超过脚尖,全脚着地。持久练习,可作马步桩训练。

学练要点:挺胸,塌腰,两脚跟外蹬,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3.仆步:

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右小腿,全脚着地,脚尖和膝稍外展;左腿挺直平伸,脚尖内扣,全脚着地,成左仆步。右腿平伸成右仆步。

学练要点:挺胸,塌腰,沉髋。

4.虚步:

两脚前后错步站立,后腿屈蹲,大腿水平,前脚微屈脚尖虚点地面。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持久练习,可作虚步桩训练。学练要点: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5.歇步: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右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成左歇步。右脚在前为右歇步。

学练要点:挺胸,塌腰,两腿靠拢并贴紧。

长拳的源流、技法

作者:彬彬转贴自:本站原创

一.长拳源流

长拳是根据传统的查拳、华拳长拳源流、炮拳、洪拳、弹腿、少林等拳种的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的。它主要有各种适应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它即适合基础武术训练,又适合于进行竞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共同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多起伏转折。在技术上强调长击快打,主动出击,以快制慢,以刚为主。

“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中:“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

长拳内容包括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其中,对练套路又分为:(一)规定套路:国家体委统一制定,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均有刀、枪、剑、棍、拳五种套路,每个套路是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

(二)自选套路:为了适应竞赛和提高的需要,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对自选套路的动作数量、组别、规格、完成时间等都有统一要求。如:内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步)五种

步型和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组别的腿法、平衡、跳跃等动作;完成套路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长拳套路运动在动作结构、布局和难度、速度、腾空跳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长拳类的套路(包括器械)都成了武术竞赛的主要内容。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对长拳运动的训练又做了明确规定,强调动作规格化、注重功力和加强攻防意识,提出了“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使长拳运动成为人民喜爱的一个拳种,并逐步走向国际体坛。

二.基本技法

(一)手要快捷

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快速、敏捷、有力。它不仅要求在拳、臂挥舞时如此,也要求在掌、腕的细小动作中如此。

上肢动作要达到“拳如流星”这种要求,在练习时就要松肩活肘,使关节运动力求松活顺畅,这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声夺人。

(二)眼要明锐

长拳的眼法,须“眼似电”,要明快,锐利。在长拳运动中,讲究“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所以眼法在长拳运动中不是单独活动的。这种眼到手到的眼法变化,不仅和手法有密切的关系,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随着眼法的左顾右盼,上瞻下视,颈部的灵活及转头变脸的快速运动也是必要的。另外,眼法还涉及到动作的意向,一般来说,长拳的动作都有它的意向,即使是静止的姿势,也含有伺机而动的意向。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因此眼法必须做到“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明锐似电。

(三)身要灵活

长拳的身法,须:“腰如蛇行”,要柔韧、灵活、自如。身法在长拳运动中,可概括为闪、转、展、折、弯、俯、仰等。这些身法的变化多主宰于腰。因此,“腰如蛇行”的身法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种身法在运动的时候要象蛇那样灵活,富于曲折变化;另一方面要求胸椎和腰椎有较好的柔韧性,使动作做得既柔又坚韧,柔韧则灵活,坚韧则有力。动作的灵活、有力,又富于曲折变化,才能协调而生动。

身法包括胸、背、腰、腹、臀五个部分。在长拳运动中,由活动性动作进入到静止性动作时,多讲挺胸、直背、塌腰、收腹、敛臀等方法。在活动时则要灵活自如,“体随势变”,根据不同的动作采取不同的身法与眼步腿的协调配合。

(四)步要稳固

长拳的步法,须“步赛粘”,要轻快、稳固。“先看一步走,在看一伸手”;“打拳容易,走步难”;“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可见步法在长拳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使各种步法在运动时要轻快,站定时要象粘黏在地上一样稳固,不掀脚,不拔跟。步法不能受上肢、躯干的活动影响,而且要给上肢、躯干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固条件。这样,才能动而不乱,使下盘扎实有力。

(五)精要充沛

长拳的精神,需要充沛、饱满。要象雷霆万钧,象江河的怒潮,显示出鼓荡的“怒”之气魄。这种鼓荡的“怒”,气要贯注在动静的运动之中。精神饱满,气宇轩昂,拳势才能雄健威武。“怒”,绝不是立眉横目,龇牙咧嘴的凶狠。要做到“怒”的气魄,必须具有武术的战斗意识。把自己融入一种充满战斗的场合之中。这样才能使长拳的运动气如雷霆,势如浪涛。

(六)气要下沉

长拳的呼吸,须“气宜沉”,要“气沉丹田”。这是因为呼吸在长拳运动中关系着运动的持久性,也关系着劲力的催动,即所谓“以气催力”。长拳运动,一般都是结构复杂,起伏转折,快速有力,这一特点决定了长拳运动强度大,对氧的需求量也大。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法,就易使气血上升,使气息在胸间游动,不能持久运动,而产生头晕、恶心、面色发白、动作紊乱,运动的平衡性也遭到破坏。所以在运动时必须用腹式呼吸,善于“蓄气”,才能保持持久运动,保持运动的平衡。

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还有提、托、聚三法。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变化而变化的时候,始终遵循着“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运用也要顺其自然,不要故意做作。

(七)力要顺达

长拳的劲力要顺达。如果发力不顺,会使动作僵硬、死板。长拳运动最忌“僵劲硬力”,力要顺达,顺从“三节”,“六合”着手。

“三节”,以上肢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下肢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六合”,是手、肘、肩、脚、膝、胯等六个部位的配合。掌握好“三节”、“六合”,运用顺力动作才能豁达。

(八)功要纯青

长拳的技术,须“功宜纯”。这里,“功”指的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运动的各种技巧。所谓“纯”,即“纯一不杂”,“炉火纯青”。“功宜纯”是对长拳技术质量提出的要求。要使技术质量达到纯青的地步,最重要的就是在技术规范化的前提下加强实践锻炼。“功夫是练出来的”,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不断的提高,才能功力长进,技术质量由不纯逐渐到纯。

(九)四击合法

“四击”既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凡是有技击动作组成的长拳,在内容方面一般都离不开这四种技击法则的范畴。这四种法则各有各的具体内容和运动方法。踢的法则,具体内容有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的法则,具体内容有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搂、拦、采、抄等;摔的法则具体内容有掤、巩、揣、倒、爬、拿、捋、捣、勾等;拿的法则具体内容有,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这些内容都有它们的运动方法。

长拳对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是严格的遵循这些运动方法的规定,就不可能表达出它们不同的实际意义,这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意向。

(十)以形喻势

长拳在运动时有动势、静势、起势、落势、立势、站势、转势、折势、轻势、重势、缓势、快势等十二种动静之势。以自然事物中的十二种形象来比喻这十二种动静之势,以此来要求技术。传统的十二型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搜集整理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f019031982.html,/

武术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

武术基本功练习的重要性 武术差不多功泛指武术中各种步型、手型及腰、腿、臂、桩、鼎功等。武术差不多功训练内容要紧有手型训练、步型训练、平衡训练、腾空训练、内壮功训练、外壮功训练等。要想扎扎实实地学好武术,就必须进行武术差不多功训练。 在武术运动中,每个动作都不是局部的或单个关节的活动,它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表达为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所打出的拳或踢出的腿都要有一个整体的力量。因此,在身体素质方面,武术对身体各部位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身体素质不是孤立存在和进展的,他们之间相互妨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不管是快速地踹腿、灵活地移动,依旧长时间的对抗,没有力量是不行的;要想打出快而力的拳,踢出快而高的腿,没有肌肉、肌腱、韧带的柔韧性是不能做到的;没有灵敏的身法和步法的配合就谈不上速度。 武术差不多功,确实是一种全面进展身体素质,为各种武术形式打基础的差不多功法,是武术运动实践中积存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训练技术,是一项对身体进行严格的、系统的、准确的锻炼方法。通过武术差不多功的训练,能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全面均衡的进展,能有效地、较快地提高身体的素质,以适应武术运动的要求。 武术差不多功的训练,要坚持长年不懈,每天或每周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要依照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措施,每天的训练内容可有所不同,关于一些较难的武术差不多功,能够少练或不练,如侧空翻、旋子等,有时间练练体会一下动作就能够了,而像压腿、踢腿等柔韧性素质的练习,应该坚持天天训练。 通过武术差不多功的训练,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就为进一步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武术训练计划表

武术训练计划 通过学习套路与搏击为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常参加武术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运动、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武术兴趣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达到增长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武术兴趣班根据学生的武术专项基础、身体素质情况,采取分班教学法,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班、提高班。 1.基础班:面向武术专项基础较低学生。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鼓励参与该项运动,。 (2)掌握武术项目的基本动作,至少掌握1套拳术套路,并通过参与武术专项锻炼,提高体能。 (3)了解并运用部分武术运动规则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能够欣赏武术比赛、自觉的自我锻炼。 2.提高班:面向有一定武术专项基础课的学生。 教学目标:(1)进一步强化武术运动兴趣,能够主动参加课外练习,提高套路的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 (2)学会并熟练的掌握武术套路及空手道的基本动作,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掌握并利用武术运动的特点,科学地锻炼身体,参与教学比赛、表演,制定自我训练计划。 基础班教学内容 一.基本手型:拳、掌、勾。 二.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步。 三. 1.复习基本手型、步型。 2.武术基本功:冲拳、亮掌、正踢腿。 四 .1.武术基本功:侧踢腿、里合、外摆、弹腿。 2.武术*。 五 .1.复习正踢、侧踢、里合、外摆、弹腿。2.学习单拍脚,腾空飞脚。 3.武术*。 六 .1.基本功。2.五步拳起式及1-4动。 七 .1.基本功术: 4.学习五步拳5-7动及收式。 八 .1.基本功: 2.复习五步拳。 3.学习五步拳反面动作。 九 .1.基本功: 2.五步拳总复习。 十 .1.测试五步拳 提高班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段,第1-6动,名称如下:1.弓步冲拳 2.蹬腿冲拳 3.顺弓步冲拳 4.并步砸拳 5.马步上架冲拳 6.上步弓步推拳 二复习1-6动,学习第7-10动。 名称如下:7、弓步双摆拳8、弓步勾手撩掌9、斜拍脚10、弓步上架推掌。 三学习起式,复习第一段。 四复习,学习第二段第1-4动。 名称如下:1、转身盖步弓步冲拳 2、提膝推掌 3、大跃步前穿 4、幺步连环冲拳。 五复习,学习第二段第5-7动。 名称如下:5、击拍右脚 6、转身歇步推掌 7、高虚步亮掌。 六学习第三段,第1-4动。 名称如下:1、弓步按掌 2、丁字步按掌 3、上步里合腿 4、弓步勾手推掌。

武术基本功

压肩:练习者面对肋木(或室内压腿杠),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距离肋木约身高一半距离,两手抓握肋木,两手间距与肩同宽(或稍窄或稍宽等),上体前俯(挺胸、塌腰、收腹)并做一上一下肩部振压动作,或动作缓慢进行使肩关节着力点向下沉压,静止保持一定时间,再使肩部上起,继续缓慢向下压。 反压肩:练习者背肋木,距离肋木一步站立,两臂外旋后伸,掌心向下抓握肋木,然后屈膝向下,拉伸肩部。 前后绕肩:由准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头微上顶,两臂上举屈肘按于左右胸前,掌心朝内,掌背朝外,两肘下坠)开始,两肩同时经后展、上提、前扣、下沉绕圈转动。 向前交叉绕肩:两肩一个向斜前绕肩,一个向斜后绕肩,但方向是向前绕圈。 向后交叉绕肩:两肩一个向斜后绕肩,一个向斜前绕肩,但方向是向后绕圈。 腰功: 前俯腰: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掌心向上,上体前俯,两手在脚尖处尽力贴地,两腿要挺膝伸直;还可以两手掌向左、向右尽力贴地。然后松开双手,向后抱住两小腿后方,使面部紧贴胫骨前面,保持数秒钟后松开。起身站立,两手再交叉上举,做第二次。 甩腰:开步站立,两臂上举。然后以腰、髋关节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动动作,两臂也跟着甩动,两腿挺膝伸直。 涮腰:由预备姿势(两脚开步站立,略宽于肩,两臂自然下垂)开始,上体前俯,两臂随之向前下方伸出,然后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以髋关节为轴。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扣于虎口处。立掌:泛指掌心向外、手掌竖立者。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立拳:拳眼朝上,拳背竖立。平拳:拳眼向左或向右,拳背横平。包括俯拳和仰拳。3、勾

传统武术基本功训练

传统武术基本功训练 武术在套路运动方面,分徒手和器械两种,包含着轻快飘逸的,雄伟浑厚的、趺扑翻滚的,舒展劲拔的,短小紧削的,柔的、刚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经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训练之后,获得了运动条件,掌握了运动技巧,按中国武术的教学程序(仅指武术的套路运动,不包括散手、击剑、刺枪等搏斗运动)来说,就可以开始进行套路运动的练习了。中国武术的训练是要经过条件培养、技巧训练和套路练习这三个阶段的。当然这三个阶段也不是截然划分',它们还可以交叉进行。 武术的套路运动是很多的。单就华拳、查拳、太极拳、形意拳等这几个比较普遍流行的拳种来说,套路就有二、三百项。在这么多的套路里面,有简易的、复杂的;有初级的、高级的。在开始初步练习套路运动的时候,一般都是从简易的初级徒手拳术训练着手,然后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由初级到高级,由徒手到器械,由单人练习到两人或三人以上的对练。弹腿、功力拳和短打拳,都足最基本的拳术,在这些基本拳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其它类似华拳和查拳拳种的各种拳术或器械,将会是有益的。 武术运动的徒手拳术中,包含着拳、掌、钩、爪四种不同的“手型”,即使展基本的拳术也含有前面的三种手型。初学拳术,如果先掌握了这四种手型的几个基本变化,以后再学起各种拳术套路来就比较容易了。

下面就是这些“手型”的说明和三套最基本的拳术:弹腿、功力拳和短打拳。 第一节拳、掌、钩、爪 1.拳 五指卷拢握紧为拳。握拳的方法,就是五指先并拢伸直,然后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二、三节指骨(有指甲的一节为第三节指骨)向内弯屈,再将第一节指骨向内弯屈,最后,弯屈大拇指使它的第二节指骨紧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 (1)拳的定位(图179) 拳心——手心的一面,也即是五指弯屈的一面。 拳背——手背的一面,也即是拳心的反面。 拳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一节指骨互并形成的平面。 拳眼——拇指一边的圆孔。 拳轮—一小指一边的圆孔。

武术基本功教案--杨文富

武术基本功!

基本部分一、武术简介: 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 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 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 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 须先行抱拳礼.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 扣于虎口处。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3、勾 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 起,屈腕。 一、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 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二、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 ○○○○○○○○○ ○○ ○♀○ ○○ ○○○○○○○○○ 1 分 钟 5 分 钟 3 — 4 次

基本部分2、基本步型 1)弓步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2)马步 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 水平,挺胸,塌腰。 3)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半蹲, 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 稍内扣。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教授弓步队形: ○○○○○○○○○ ○○ ○♀○ ○○ ○○○○○○○○○ 弓步:前腿弓,后腿绷;脚尖内 扣挺胸,塌腰、沉髋; 教授马步队形: ○○○○○○○○○ ○○ ○♀○ ○○ ○○○○○○○○○ 马步:挺腰塌腰;脚根外蹬 教授虚步队形: ○○○○○○○○○ ○○ ○♀○ ○○ ○○○○○○○○○ 虚步:挺腰、塌腰,虚实分明。 8 分 钟 8 分 钟 中 4 — 5 次

武术(套路)教学方案

武术(套路)教学方案 教师简介: 马子理,男,山东聊城莘县人。2003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修武术套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参编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发表《“念动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焦安村:男,助教,山东日照人。2003年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 课程简介: 武术(套路)选修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形式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课程。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做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内容。通过学习和练习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以攻守进退、动静结合、刚柔虚实等运动的变化规律形成练习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弹、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按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体质。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开设武术专选课。通过武术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内容和分类以及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等基本概况;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套路及武术攻防实用动作,达到能够自我练习、锻炼的目的,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学前准备及学习方法: (1)学前准备:安学生意愿自由选修武术(套路)课程,体育教研室根据学校

武术初学者基本功练习的方法与教法

武术初学者基本功练习的方法与教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其中的武术套路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艺术美感,劲力协调,姿势优美,关节灵活,反应灵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武术基本功及基本动作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武术教学的难点和误区。只有加强武术基本功教学,学习武术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忽视了基本功的教学,武术教学只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 学生对武术会有不同认识,有的把武术简单理解为散打,有的认为套路是花拳绣腿,有的又渴望立即学习高难优美的动作,而对单调枯燥,重复且常伴有身体疼痛反应的基本功练习兴趣不大,甚至厌烦对立。因此,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应抽出一点时间,先入为主地向学生讲明武术的内容,武术动作的构成以及套路与搏斗的关系,让他们明白:基本功正是搏击的基本素材,各种难度动作不仅需要通过基本功的练习获得必要的专项素质,甚至还是基本功中各个基本动作叠加的结果,无论是技击还是套路,都要通过基本功的练习来发展身体各部力量、柔韧等素质,并对人体内脏功能和心志活动的提高有明显的内处兼修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突破常规,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手段来促进教学。 1、备活动的选择就应尽量围绕武术专项内容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练习中,动作要求要尽量同武术基本功动作要求相近

2、课堂准备活动柔韧练习,可以采用教师统一指挥与学生自行按自身情况自练相结合。 3、在教学顺序上,合理搭配技术动作的内容,灵活选择相关的顺序,用启发的方式进行教学 4、教师吃透教材,预见学生易犯错误,并利用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及时纠正。 5、基本功基本动作的教学也应当联系武功原理来讲

武术基本功(含图片)

一、手型 (一)拳 各部位名称: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图6-1-1)。 动作说明: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 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先示范与讲解拳的规格、要求,再采用手型变换练习。 (二)掌 各部位名称: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图6-l-2)。

动作说明: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要点:掌心开展、竖指。 易犯错误:松指、掌背外凸。 纠正方法:讲解掌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三)勾 各部位名称:勾尖、勾顶(图6-1-3)。 动作说明:五指撮拢成勾,屈腕。 要点:屈腕。 易犯错误:松指,腕没有扣紧。

纠正方法:讲解勾手的攻防作用。 教法提示:同拳。 二、手法 (-)冲拳 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6-1-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 (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三)推掌 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三、压肩 预备姿势:开步站立。 动作说明: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并做下振压肩动作。也可以两人面对面站立,互相扶按肩部,做体前屈的振动压肩动作;也可由助手协助做搬压肩部的练习(图6-1-8-1~3)。

武术套路试题库

《武术套路》复习资料 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 一、武术概念 名词解释: 1、武术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在汉代叫武艺,在近代中国也叫国术。 判断题: 1、武术在汉代叫国术。()答案:× 2、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答案:√ 二、武术的特点 填空题: 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技击特点和民族特点。 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 判断题: 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答案:√ 三、武术的价值 填空它: 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 简答题: 1、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答案: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武术流派 名词解释: 武术流派: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判断题: 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答案:√ 简答题: 武术流派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答案:武术流派不同的说法有:长拳和短打,内家和外家、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南派和北派、少林派和武当派,等等。 五、武术功能分类 填空题: 武术按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判断题: 武术按功能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答案:× 六、竞技套路 简答题: 竞技套路包括哪些项目? 答案:主要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

武术基本功(热身篇)

武术基本功 武术基本功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身体活动能力、技术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基础。基本功训练时,有一系列专门的综合性练习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桩功等主要内容。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桩功表现的是腿部力量和呼吸内息的功夫。 一、腿功 (一)正压腿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二)侧压腿

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三)后压腿 背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手叉腰,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后伸,脚背放到物体上,两腿伸直,上体向后下振压,并逐渐增大振压幅度。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头随上体后仰。

(四)仆步压腿 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图5-14)。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五)正搬腿

《武术》

12月24号14:30---16:00 运动生理学教学楼 1月6号14:30---16:00 健康教育教学楼 1月7号10:30---12:00 武术教学楼 1月8号10:30---12:00 教育心理学教学楼 1月9号14:30---16:00 足球教学楼 《武术套路》复习题 填空题 1、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武术在汉代叫武艺,在近代中国也叫国术。 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技击特点和民族特点 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 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 武术按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形意拳、八卦、八极。 2、其他拳术第二类为通背、劈挂、翻子。 3、其他拳术第三类为地躺拳、象形拳 其他器械第一类为单器械,第二类为双器械,第三类为软器械。 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1、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2、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和器械。 1、长拳的三种主要手型是拳、掌和勾。 2、长拳的五种基本步型为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1、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2、传统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 1、南拳流派颇多,广东有洪、刘、蔡、李、莫等家。 2、南拳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各地诸拳种的统称。 器械的种类很多,可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种。 对练包括了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1、搏斗运动分为散打、推手和短兵。 2、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1、1957年武术被列为竞赛项目。 2、1959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开始实施。 3、1985 年国家体委颁布实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 4、1989年,散手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同时开始实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5、1956 年中国武术协会成立。1986年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6、经国务院批准,1982 年开始招收武术硕士研究生,1996 年开始招收武术博士生。判断题: 1、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第1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2、1990 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开始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武术套路练习技巧教学讲解

武术套路练习技巧教学讲解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包含动作的方向路线,架式结构、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素。要使学生学会动作套路, 就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完整动作。 A、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慢速领做,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运动方向、路线以及手型、步型的变化。 B、要求姿势准确、工整 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教师示范速度可逐渐加快至正常速度,并进一步改进动作细节,使动作姿势准确,工整。 C、学习完整动作 D、通过分析体会动作的协调配合 A、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有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 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内容较多,可以根据拳术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围绕重点选择相应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由易到难, 步步深入。例如选择“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则可选择前俯压腿、前拍脚、交替摆跳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作为一般练习,为飞脚的学 习创造有利条件。 B、首先传授难动作或复杂动作 难动作是指对身体素质和基本功要求较高,必须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复杂动作是指动作的路线、方向变化大,对身体协

调要求较高的动作。在套路教学中的动作确定为最好安排在每次课 套路教学之前,在学生上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传授。这样既能为套路 教学辅平道路,节省教学时间,又能保证学生对难或复杂动作的多 次重复练习和前后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C、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 D、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 器械运动的最大特点是持械的支配和身步的配合,发挥出器械的攻防效果和特长,形成其技法特色。因此,不同器械的套路教学, 首先要突出传授器械的基本技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器械各部位的 名称、规格以及持械的方法,学会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基本用法。例如,初学者在练习剑术时,往往握把太死,不会使腕力,体现不出 剑法。因此在学习剑术套路之前,先介绍几个主要剑法,如剪腕花、刺、点等,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点,初步掌握后再学习套路以做到持 械方法清晰,身械配合协调,可以更好地体现器械的运动特点。 而其中,负责元杂剧武术指导的武人,是不会让元人学真正的中华武术的(是问哪个民族会将自己的御敌方略,去白白教会入侵自己 的外敌呢?再傻蛋也不会!),于是,这些武指便搬来好一些京剧的戏 班子、架子,并赋予其"武术"的名义、来招待元人,好看、好乐便是。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看到戏台上的"武术'花架子的来源。真修 习中华武术的人本身明白,这些只用于表演的花架子,与"武"本身 的关系不大,甚至其"舞术"里面有故意颠倒武的原旨所为。剧(剧),虍豕之斗也。在于好看,用于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为戏曲、戏剧在民间中广泛传播,而真正的武术一直之属于皇室贵胄秘而不传之技,所以民间难得以窥真武(全貌);及至后来电影 艺术对"中国武术"、"中国功夫"的广泛传扬,让套路、表演类的"武术"在一般人当中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导致现代人对中国武术的 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仍然秉持其不献演、不竞技的传统操守,内敛恭肃,在民间广泛传扬。 看了“武术套路教学”文章的人还看了:

2020年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题库与标准答案

2020年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题库与标准答 案 1,题库 (3)选择(每题2分) 1.( )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A,长拳B,南拳C,太极拳D,形意拳 2.伸屈性腿法有( ) A,单拍脚B,侧踹C,里合腿D,正踢腿 3.属于步法的有( ) A,马步B,退步C,仆步D,虚步 4.( )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个省拳势刚烈的拳术 A,太极拳B,形意拳C,长拳D,南拳 5.器械种类很多,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其中属于短器械的是( ) A,枪B,棍C,鞭D,剑 6.武术运动中"眼法"要求做到( ) A,眼随势注B,眼随手动C,形断意连D,势断气连 7.提膝勾手亮掌这一动作通常运用( )呼吸方法 A,托B,聚C,提F,沉 8.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和( ) A,对刺剑B,双刀进枪C,散打D,徒手与器械对练 9.下面拳术属于二类拳的是( )

A,螳螂拳B,通背拳C,八卦掌D,八极拳 10,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从( )作为它的中心内容 A,技击B,娱乐C,健身D,演练 11.武术套路中趣伸性腿法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12.长拳演练中讲究的"六合"是( )六个部位的配合 A,手,肘,肩,颈,膝,腰B,头,肩,手,腰,脚,腿 C,颈,肘,膝,腿,脚,胯D,手,肘,肩,胯,脚,膝 13.练习法分为哪几种( ) A,集体,分组,双人,分队,练习B,分组,分队,分排,单人,练习 C,单人,双人,分队,集体,练习D,单人,双人,分组,集体,练习 14.武术最初作为( )训练手段 A,搏斗B,军事C,健身D,娱乐 15.在正规竞赛中,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套路成年组演练时间不少于( ) A,1分10秒B,1分20秒C,1分D,1分30秒 16.竞赛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 )宽的白色边线 A,3厘米B,4厘米C,5厘米D,10厘米 17.竞赛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等( )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 A,相互B,连接C,矛盾D,相向 18.个人竞赛项目场地长为( )米宽为( )米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腿功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 1、正压腿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 2、侧压腿 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两腿交替进行。 3、仆步压腿 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左右仆步交替 进行。 4、正搬腿 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两腿交替进行。 5、侧搬腿

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两腿交替进行。 6、劈横叉 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两臂立掌侧平举。 7、竖叉 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两腿交替进行。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肩功 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 1、压肩 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两脚开立同肩宽,上体前俯,两手抓住 横杆,抬头挺胸,塌腰,用力向下振压。 2、单臂绕环 左弓步站立,左手扶按左膝,右臂以肩为轴做直臂的顺、逆时针绕环。两臂交替进行。 3、双臂绕环 开步站立,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分别向前和向后做直臂绕环。顺、逆时针绕环交替进行。 4、两臂交叉绕环 开步站立,两臂直臂上举,左臂以左肩关节为轴,向前下做顺时针绕环。同时,右臂以右肩关节为轴,向后下做逆时针绕环。两臂顺、逆时针交替进行。 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腰功

练武术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

练武术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 中国功夫有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关于内练另论。为什么武术功夫特别强调伸筋拔骨? 骨是人之架,筋是骨之束。筋缩而骨节粘,筋拔而骨节开。筋萎缩骨质松。筋又靠气血营卫,靠神经调理,靠血液供养。支撑人体之骨架有七十二节。在七十二节中负荷最重的是膝关节,其次是踝关节,还有腕关节。当然,其它各关节并非不重要。所以,伸筋拔骨,拉长四肢,腰腿基本功是学武中重要的必修课程。 通过抻筋功夫,把身体韧帯拉长,使筋有弹性,骨质强壮,肌肉有力。我国武术中无论何门何派,都须求腰腿灵活,虚实分明,步法稳健而无浮漂之弊。所以练少林拳者,在初学时必先学习基本功,要使腰腿,柔和灵活,稳实有力来作为练拳术及器械的基础功夫。少林派如此,太极拳其实也不例外。武术的基本功就如同盖楼房必要有深厚的基础。 每当在练习拳术之初,也同练习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先应做些准备活动。使身体微微发热,则血气和顺。虽然各门各家而不同,但总不外是…抻筋劈叉,弯腰踢腿,转臂扩胸?等等动作。练习腿部的柔韧性是初学武术的人必修之课,有必要把自己的两条腿练的“软”一些,为自身创造好条件,以便于今后容易做出劈叉、高举腿,二起脚、旋风脚等比较难的动作。把腿练“软”,要软中有硬,用武术的术语说,那叫“柔韧”。 (一)基本功注意事项和训练步骤: 练习腿部柔韧性的方法,首先是“抻筋”,然后再用“压、耗、踢、"等多种方法,其实,更需要的是每天能坚持。 (1)、练时可穿布底鞋或软胶底而没有后跟的鞋,衣服以宽松式,中国制式最为适用,运动服也可。 (2)、练习时的方向;早不朝东,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向北。练时早上和晚上为宜,午后也可以。(早以5时至7时,午后15时至16时,晚以21时至22时;此不过略示标准,如有其它情况者,自可随意安排。) (3)、年龄与功夫进度;成年者,十八岁以上的人,万不可强化激烈进行,更需长久坚持。少年若十岁上下者,正是练习基本功的好时候。可是,更该注意方式方法,十岁左右儿童正好练习,唯不可稍加勉强,当渐渐从事,因为,正在生长发育期,尤需注意其勿使过急!这种柔韧性功夫,女子比男子易成且见效快。关于功夫进度,完全要靠自我抻筋当时,感觉疼痛的大小,掌握好分寸。切记:“疼长,麻抽,酸别练。”

试析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9031982.html, 试析基本功与基本动作在武术套路中的重要性 作者:薛卓君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20期 摘 ;要:武术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由肩臂功、腰功、腿功等基本功和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跌扑滚翻等武术基本动作组成。武术基本功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更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竞技体育的盛行同时带动着竞技武术的发展,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不只是肢体上的行为表现,也是以精、气、神为内在因素的表现形式。通过基本功与基本动作的练习,运动员在柔韧、力量及协调性有着明显的提升,对提高武术动作质量和预防运动损伤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基本功 ;基本动作 ;要求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96-02 基本功是一项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能的总称。基本动作则是指某一项技术内容或一个完整组合所必须掌握基础的肢体行为。对武术来说,基本功是武术的基础,是习练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基本动作在某个方面可以是套路里的规定动作例如:手型(拳、掌、勾)、手法、步型(弓、马、扑、虚、歇)步法等内容,是学习复杂动作和难度动作的基础。武术基本功主要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基础动作的掌握,具有鲜明的内外兼修的特点,不仅可以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在训练中的受伤率,为武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武术基本功主要包括:柔韧(肩、腰、腿)、力量(跳跃)、速度(协调性)和耐力(体力)。 1 ;基本功的主要组成部分 1.1 肩功 肩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使肩关节的韧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加大肩部力量的提升,如果肩部的柔韧性和力量都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就会对武术套路中的某个动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单拍脚接轮臂拍地,此时的轮臂拍地就和肩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肩部韧带和力量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轮臂拍地这个动作就可能不会成为“上贴耳朵,下贴腿”的立圆。在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会对整个套路起一定的影响。

武术基本功图解版:含 肩臂功、腰 功、腿 功、侧控腿等(内容充实)

基本功 肩臂功、腰功、腿功、侧控腿、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跳跃、平衡、 跌扑滚翻、组合练习 武术基本功,是学练武术各种功夫的基础,是武术爱好者所必备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也是练好各种功夫的基本条件,特别对初学武术者更为重要。武术基本功有一系列综合性训练人体内外各部位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训练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注重在发展身体各部位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人体内脏功能及心态和心理活动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武术基本功按人体的身体部位划分为:眼功、肩臂功、腰功、腿功和桩功。传统武术爱好者把基本功称为功底,如果一名习武者没有把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好,那他就很难在武术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武术基本功对习武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功底是百拳百械之母”。它是练习拳术和器械必备的身体条件。 肩臂功 肩部功夫,是指肩臂功法,主要是锻炼和增强肩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发展臂部力量,提高上肢运动的灵敏、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拳、掌等手法打下必要的专项素质基础。通过练习,增强及发展肩臂部的力量,逐渐达到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换转等功能。主要练习压肩、吊肩、转肩、绕环、抡拍和俯卧撑等。 1.压肩 动作要领:面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两腿开步站立,两手抓握肋木,上体前俯下振压肩。要求练习者的两臂两腿要伸直,下振幅度应逐渐扩大,压点集中于肩部,压力要由小到大。压肩时两臂,两腿必须伸直,力点集中于肩部(图1)。 图1 练习步骤:

1)肩部下振压的振幅逐渐加大,力量逐渐加强。 2)肩压至极限时,耗肩片刻。 3)压肩与耗肩交替进行。 要求:压肩时尽量沉肩,直臂。 2.吊肩 动作要领:两脚开步站立,背对横杠或肋木,两手反握横杠或肋木。然后屈膝下蹲,两臂拉直或悬空独立。两手抓紧横杠,两臂拉直,肩部放松(图2)。 图2 练习步骤: 1)双手反握横杠或肋木,头部和上体前倾拉肩,并上下浮动。 2)双腿下蹲,胸部直立,逐渐减轻腿的支撑力,做向上吊肩动作。 3)两脚尖虚点地,做吊肩动作。 要求:两手紧握横杠,抬头,挺胸,沉肩,直身。 3.握棍转肩 动作要领:两脚开步站立,身胸挺直,两手握棍于体前,两手距离与肩同宽,两臂下垂于腹前,目视两手。然后上举绕至体后,再从体后向上绕至体前。动作要求两臂始终伸直,两手握棍的间距不变,两手距离要合适,转动时两臂伸直上举(图3、4、5)。

2020年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题库与标准答案

范文 2020年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题库与标准答案 1/ 7

2020 年武术套路社会体育指导员题库与标准答案 1,题库 (3)选择(每题 2 分) 1.( )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A,长拳 B,南拳 C,太极拳 D,形意拳 2.伸屈性腿法有( ) A,单拍脚 B,侧踹 C,里合腿 D,正踢腿 3.属于步法的有( ) A,马步 B,退步 C,仆步 D,虚步 4.( )拳是一种流传于我国南方个省拳势刚烈的拳术 A,太极拳 B,形意拳 C,长拳 D,南拳 5.器械种类很多,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其中属于短器械的是( ) A,枪 B,棍 C,鞭 D,剑 6.武术运动中眼法要求做到( ) A,眼随势注 B,眼随手动 C,形断意连 D,势断气连 7.提膝勾手亮掌这一动作通常运用( )呼吸方法 A,托 B,聚C,提 F,沉 8.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和( ) A,对刺剑 B,双刀进枪 C,散打 D,徒手与器械对练 9.下面拳术属于二类拳的是( )

A,螳螂拳 B,通背拳 C,八卦掌 D,八极拳 10,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从( )作为它的中心内容 A,技击 B,娱乐 C,健身 D,演练 11.武术套路中趣伸性腿法有(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12.长拳演练中讲究的六合是( )六个部位的配合 A,手,肘,肩,颈,膝,腰 B,头,肩,手,腰,脚,腿 C,颈,肘,膝,腿,脚,胯 D,手,肘,肩,胯,脚,膝13.练习法分为哪几种( ) A,集体,分组,双人,分队,练习 B,分组,分队,分排,单人,练习 C,单人,双人,分队,集体,练习 D,单人,双人,分组,集体,练习 14.武术最初作为( )训练手段 A,搏斗 B,军事 C,健身 D,娱乐 15.在正规竞赛中,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套路成年组演练时间不少于( ) A,1 分 10 秒 B,1 分 20 秒 C,1 分 D,1 分30 秒 16.竞赛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 )宽的白色边线 A,3 厘米 B,4 厘米 C,5 厘米 D,10 厘米 17.竞赛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等( )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 A,相互 B,连接 C,矛盾 D,相向 18.个人竞赛项目场地长为( )米宽为( )米 3/ 7

小学武术基本功图解

一、总体指导思想: 1.注重武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上下课行抱拳礼,通过教育渗透,培 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品质。 2.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抬头挺胸,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3.基本功练习时,不宜采用静止性的练习,如长时间蹲马步、做弓 步等。 4.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时,做好准备活动。武术教学内容要与其 他的项目相结合,穿插进行,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练习指导意见: 1.冲拳、推掌(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 集体练习时,教师鸣哨或喊号,学生跟随喊“哈!哈!”或“1—2”,要求喊声短促有力,体现武术“精”“气”“神”的特点。 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可做马步冲拳、马步推掌。 2.行进间的基本动作练习:(各年级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踢冲拳、勾踢推掌 三、各学段的教学内容: 水平一:(1、2年级) 参照水平二(小学体育第二册下) 基本功:5侧踢腿不做; 水平二:(3、4年级) 参照小学体育第二册下,另外还要掌握以下内容: 步型:歇步、虚步

1. 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后脚尖与前脚跟齐。 2. 前脚全脚掌著地,脚尖外撇; 3. 后脚前脚掌著地,脚跟抬起,大腿贴近前腿小腿外侧。 4. 臀部坐于后腿的脚跟处。 5. 左腿在前为左歇步,右腿在前为右歇步。 . 两腿前后分开,后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全脚掌著地,脚尖外撇,膝与脚尖朝向相同; 2. 前腿微屈,膝微内扣,脚背绷平,脚尖虚点地面,身体重心落于后腿上。 3. 左脚在前为左虚步,右脚在前为右虚步。 套路:五步拳 (一). 弓步冲拳 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武术基本功

武术基本功 一、腿法 1.正踢腿。身体立起,一腿直立支撑;另一腿挺直,勾脚向上踢起。脚尖向前额正中部(或 贴头顶、或向鼻尖)踢者,称为“正踢腿”。 2.斜踢腿。脚尖向异侧耳部(如左脚尖向右耳部)踢者,称为“斜踢腿”。 3.侧踢腿。身体直立,一腿伸直支撑,脚尖外摆;另一腿挺直沿体侧向脑后勾脚上踢,称为 “侧踢腿”。要诀是:正身转头,外旋开胯,三直一勾,过胸加速。 4.里和腿。身体直立;一腿伸直支撑,脚尖向前;另一腿挺直侧起踢至头侧,经面前向对侧 斜前上方划弧摆落的动作,称为“里合腿”。 5.外摆腿。身体直立;一腿伸直支撑,脚尖外摆,另一腿挺直勾脚斜踢,再经面前(或贴头 顶)向体侧划弧摆动落下,称为“外摆腿”。要诀是:斜起侧落,弧高齐头,三直一勾,横向加速。要诀是:侧起斜落,弧高齐头,三直一勾,横向加速。

6.弹踢腿。弹踢腿是一腿支撑,另一腿先屈膝提起、脚面绷平,然后向前挺膝弹出、力达脚 尖的屈伸性腿法。弹腿分平弹和低弹两种。平弹腿支撑腿伸直,腿弹至与髋同高,脚尖不过腰脐(见图。)低弹腿支撑腿弯屈,腿弹至脚高不超过膝盖。要诀是:提要屈,膝要定,伸要脆,力点明。 7.正蹬腿同弹踢,只是在弹出的同时勾脚尖、凸脚跟,以脚跟为着力点,向前蹬出。 8.侧踹、侧蹬、侧铲腿的异同及要诀 侧踹腿、侧蹬腿、侧铲腿都是向体侧出击的屈伸性腿法。它们在做法上的相同点是:都是一腿支撑,一腿先屈膝提起,脚尖勾回,上体向支撑腿侧侧屈;然后挺伸膝关节出腿,脚高过腰;眼看出腿方向。它们的不同点,仅仅是出腿时脚掌位置及着力点不同;侧踹腿是脚尖朝向前(脚位横平),以脚跟发力(图1/2);侧蹬腿脚尖朝上(脚位竖直),以脚跟发力;侧铲腿是脚尖朝体前(脚位横平并内翻),以脚外侧发力。 做好这三种腿法的共同要领基本与弹腿相同,即“提要屈,膝要定,伸要脆,力点明”。只是这三腿的支撑腿脚尖必须外摆;腿屈提定膝时,小腿呈水平(弹腿呈垂直);向体侧侧击时,两腿和躯干在一纵面内。 9.前扫蹚腿。一腿全蹲,以前脚掌支撑为轴;另一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向前扫转一 周,称为“前扫腿”。因做前扫腿时,上体挺直,故旧称“直身前扫”;在扫转时以手扶地着,称为“扶地前扫”。

武术套路教学大纲

武术套路教学大纲 《武术套路》 选项课 2 72学时(其中,8学时,64学时) 非体育类专业 一、 (一)性质 课程是以传统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技击动作为练习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 形式、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二)目的 武术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对学生身体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及心肺功能,改 善身体有氧代谢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武术理论知识和技术。 (三)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武术套路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强体健身、 防身自卫、娱乐身心。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并能持之以 恒的加以习练,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一) 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1 武术运动概述 1.2武术运动简史 1.3 武术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1.4武术拳术、器械的基本技术要求 1.5武术的分类及基本功、基本动作 1.6武术竞赛基本规则及裁判法简介 2.实践部分 2.1基本功 2.1.1压腿、压肩、正踢腿、侧踢腿、斜踢腿、外摆腿、里合腿 2.1.2弹踢冲拳、弹踢推掌、仆步穿掌、仆步轮拍 2.1.3正拍脚、斜拍脚、后撩腿、正蹬腿、侧踹腿、 2.1.4前扫腿、后扫腿、腾空飞脚、侧手翻 2.2武术套路 2.2.1二十四式太极拳 2.2.2 五步拳 2.2.3 三路长拳 2.2.4初级剑 2.3素质 (二)学时分配 基本理论 4 4 11

基本功 7 7 19 武术套路 18 18 50 素质 5 5 15 考试 2 2 5 合计 36 36 100 教学重点是武术套路的基础理论、基本功和成套动作的学习。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1] 《太极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武术》[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