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S TCS 牵引力控制新技术及发展前沿

ARS TCS 牵引力控制新技术及发展前沿
ARS TCS 牵引力控制新技术及发展前沿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09 -20010学年第2学期)

汽车牵引力控制技术及发展前沿

研究生:王伟强

汽车牵引力控制技术及发展前沿

王伟强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州)

摘要:介绍汽牵引力控制(ASR/TC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阐述ASR/TCS 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的关键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ASR/TCS 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Basic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SR/TCS

Wang Weiqia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and constructure of ASR/TCS are introduced here as well as its status around the world.The key technology and new trend are also discussed here.

Key words: ASR/TCS; basic principle;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0 引言

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车辆行驶行为,通过控制驱动轮打滑使车辆产生最佳驱动力的主动控制系统。它能够提高车辆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使得汽车在附着状况不好的路面上能顺利起步和行驶,同时它还能够提高车辆行驶方向稳定性,保持转向操纵能力,减少轮胎磨损,增加安全性。所以这项技术从诞生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1 ASR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1.1 ASR基本原理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通过监测车轮运动状态,根据驱动轮打滑情况控制施加到其上的驱动力矩,从而将驱动车轮滑转率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保证车辆在任何路面上都能获得最佳的牵引通过性和行驶稳定性,此系统也称作驱动防滑系统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接下来我们研究牵引力控制时将以ASR为例介绍。

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其驱动力取决于发动机输出转矩,但要受到路面附着条件的限制。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与附着系数正比,而附着系数又受到车轮运动状态的影响。车轮在路面上的纵向运动分为滚动和滑动两种形式,这里首先引入车轮滑动率S的概念来表征车轮的运动状态,如下式所示:

(rw-v)/v×100% (车轮滑移时)

0 (车轮自由滚动时)

(rw-v)/(rw)×100% (车轮滑转时)

其中,r ——车轮的自由滚动半径,w ——车轮的转动角速度,v ——车轮中心的纵向速度。[1-2]

实验研究表明,滑动率S与附着系数μ有如图1所示的对应关系;在各种不同路面上μ的大小不同,但其随S的变化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1 附着系数与车轮滑动率S的关系

图2 不同路面上的μ—S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到,当滑转率从0开始增加时,纵向附着系数也随之增大,当滑转率达到S T (通常S T=0.08~0.30)时,纵向附着系数也达到最大μxmax,此后如果S继续增加,纵向附着系数反而随之下降,当S达到100%时,即车轮发生纯滑转时,其附着系数要远远小于μxmax。所以从牵引性上考虑,驱动轮的滑转率最好处于S T的一个小区域内,但同时考虑

到车辆侧向附着系数μy随纵向滑转率的增大而急剧减小,所以从侧向力上考虑,并注意到车辆的方向稳定性,一般认为驱动轮的最佳滑转率在略小于S T的范围内(如图1中阴影部分所示),可取在0.08~0.30之间。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正是利用它们的这种关系,在驱动过程中将驱动轮的滑转率控制在0.08~0.30的范围内,车轮的纵向附着系数和侧向附着系数都较高,因此可以保证车辆充分利用路面所提供的纵向附着力和侧向附着力,从而使车辆在任何路面上都能获得较高的起步、加速、爬坡、转向操纵能力和方向稳定性。[3]如上所述汽车驱动轮滑转是由于驱动力矩超过了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极限。所以合理地减小汽车发动机扭矩或动力传动中任何一环节都可以改变驱动轮上的驱动力矩,实现防滑控制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实现牵引力控制,如发动机管理,离合器控制,改变传动比,主动制动干涉等。

1)调节发动机扭矩

发动机输出力矩调节主要有三种方式:点火参数的调节、燃油供给调节和油门位置调节。对于汽油机,控制方法主要有:燃油供给控制;点火正时控制;节气门开度控制(化油器式)或喷油量控制(燃油直接喷射式)。

从加速度变化的平顺性、发动机负荷以及排放气体成分来考虑,控制节气门开度是最好的,但这种方法响应较慢,可以采用供油和/或点火作为辅助控制手段来弥补这一缺陷。采用点火正时控制,是通过减小点火提前角的方法来减小发动机扭矩,如果这样还不够,则可以采用中止气缸点火的方法,但为满足排放要求,同时必须中止供油。对于柴油机,则可采用调节喷油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响应时间足够短。近年来,随着发动机电喷技术的应用,对于发动机扭矩的调节更加精确,响应时间更短,性能更好,也更为方便。但仅靠调节发动机输出扭矩来进行控制的方法属于低选控制,可以改善方向稳定性,无法获得最佳牵引力。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两侧驱动轮都发生过度滑转或在高速下某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的工况。

图3 发动机输出转矩控制

2)驱动轮制动调节

当驱动车轮出现打滑时,直接向该轮上施加制动力矩,使车轮转速降至最佳的滑转率范围内。由于制动压力直接施加到打滑的车轮上,因此,这种方法的响应时间是最短的。

它可与发动机扭矩控制联合使用,当汽车在附着系数分离的路面上行驶时,通过对处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驱动车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矩,使高附着系数路面上的驱动轮产生更大的驱动力矩,从而提高汽车的总驱动力。这种方法需要对制动时间进行限制以免制动器过热。此外,如果汽车处于附着系数分离路面上时,只对打滑驱动轮施加制动,可能导致两侧驱动轮驱动力相差较大,产生一个横摆力矩,在车辆高速行驶时,这种情况对车辆稳定性不利,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车速较低的工况。

如下图所示,高附着系数路面上驱动轮的驱动力为F H;低附着系数路面上驱动轮的驱动力为F L;根据差速器转矩等量分配特性,汽车驱动力只取决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驱动力F L ,此时,汽车的最大驱动力Fmax=2F L。

为了阻止低附着系数路面上行驶的驱动轮滑转,对其施加一个制动力F B,这样便可获得更大的驱动力。此时,汽车的最大驱动力Fmax=F H+F L=2F L+F B。

图4 驱动轮制动调节

3)差速器锁止控制

普通的开式差速器左右轮输出相同的扭矩,在路面两侧附着系数相差很大时,高μ一侧驱动轮的驱动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车辆的牵引性。锁定差速器和粘性耦合差速器虽然提高了车辆的牵引性,但损害了车辆的稳定性。防滑差速器可以根据路面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锁止,使左右驱动轮的输出扭矩根据锁定比和路面情况而不同。该控制方式只适合于后轮驱动车,较驱动轮制动力矩控制成本要高。

图5 差速器锁止控制

如上图所示,调节作用在离合片上的油液压力,即可调节差速器的锁止程度。油压逐渐降低时,差速器锁止程度逐渐减小,传递给驱动轮的驱动力就逐渐减小;反之油压升高时,驱动力将逐渐增大。

4)离合器或变速箱控制

离合器控制是指当发现汽车驱动轮发生过度滑转时,减弱离合器的结合程度,使离合器主、从动盘出现部分相对滑转,从而减小传递到半轴的发动机输出扭矩;变速箱控制是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改变传递到驱动轮的驱动扭矩,以减小驱动轮滑转程度的一种驱动防滑控制。由于离合器和变速箱控制响应较慢,变化突然,所以一般不作为单独的控制方式,而且由于压力和磨损等问题,使其应用也受到很大限制。

5)采用电控悬架实现车轮载荷分配

在各驱动车轮的附着条件不一致时,可以通过电控悬架的主动调整使载荷较多地分配在附着条件较好的驱动车轮上,使各驱动车轮附着力的总和有所增大,从而有利于增大汽车的牵引力,提高汽车的起步加速性能;也可以通过悬架的主动调整使载荷较多的分配在附着条件较差的驱动轮上,使各驱动车轮的附着力差异减小,从而有利于各驱动车轮之间牵引力的平衡,提高汽车的行驶方向稳定性。目前,在ASR领域中电控悬架参与控制技术还处在理论探索阶段,而且这项技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在ASR系统中很少采用。[4]

1.2 ASR基本结构

图6 ASR基本控制结构

ASR的结构基本由五个功能部件组成:电子控制装置(ECU)、制动压力调节装置、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动控制节门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工作指示开关。其中,除电动控制节气门和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外,电子控制装置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在结构型式上可以与ABS共用,也可以独立型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通常与ABS共用。由于发动机已实现了电子化控制,点火提前可通过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因此,采用ASR系统对整车系统无需作大的改动,即可实现新功能。在装有ABS的汽车上,由于系统的大部分结构元件与ABS通用,因而节省了设计、制造时间,从而可获得低成本,高效能的应用效果。

如图3,为ASR的基本控制结构流程图。工作情况如下。[6-7]

(1)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路面能够提供的附着力大于发动机产生的驱动力,汽车正常行驶,ASR系统不工作。

(2)在低附着均一路面上行驶时,路面能够提供的附着力小于发动机产生的驱动力,四个车轮同时发生过度滑转。这时,ECU通过轮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判断出驱动车轮发生过度滑转,马上发出指令,减小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发动机的扭矩随之下降,使得轮速降低。然后ECU再进行判断,如果驱动轮仍然过度滑转,那么继续减小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如果已经将驱动车轮的滑转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则保持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不变;如果滑转率小于设定值,说明发生了超调,则增加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然后进入下一个判断——执行——再判断的循环。直至将驱动车轮的滑转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3)在附着分离路面上行驶时,发动机控制仍然按照(2)中所述的方式工作的同时,由于驱动车轮的相对滑转,还有制动器制动的介入。在附着分离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处

于低附着系数路面上的车轮将发生滑转,ECU通过轮速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判断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驱动车轮相对其它驱动车轮发生相对滑转,于是发出指令,通过制动主缸和电磁阀的作用对打滑车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使其轮速迅速降低。然后ECU再进行判断,如果仍然发生相对滑转,则继续增加制动力;如果相对滑转率已经被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则保持制动压力;如果相对滑转率小于某一设定值,则松开制动器,减小制动压力。然后进入下一个判断——执行——再判断的循环。直至相对滑转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汽车牵引力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二十世纪初,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小,速度很低,驱动车轮发生过度滑转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特殊注意。但最近几十年来,汽车的功率/质量比不断增大,速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前轮驱动方式的广泛应用,使驱动轮过度滑转经常出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汽车设计师们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相继有人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申请了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的专利。1972年,日本首次登记了一种以停止发动机气缸点火为控制手段的汽车ASR控制系统。这种装置是通过变速器从动轴上的传感器测定汽车驱动轮加速度的瞬时值,然后与给定的轮胎和道路附着系数的某一个可能极限值进行比较,确定获得相当于极限加速度的加速时间和极限加速度,当测定的车轮加速度超过确定的极限加速度时,发出停止气缸点火的信号。1978年德国注册了一种以减少气缸供油来实现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的装置,同年美国登记了一种在驱动轮上施加制动力矩的汽车驱动防滑控制装置。1981年,日本又注册了一种以调节离合器接合程度来限制汽车驱动轮过度滑转的汽车驱动防滑控制专利。此后,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专利越来越多。

国际上,ASR的真正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85年,瑞典Volvo汽车公司把一种被称为ETC的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安装在Volvo 760 Turbo汽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实车上应用的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1986年,在底特律汽车巡回展中,美国GM汽车公司Chevrolet分部在其生产的克尔维特·英迪牌轿车上安装了牵引力控制系统,为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了良好的宣传;同年9月,奔驰公司与瓦布科(WABCO)公司联合开发出了应用于货车的ASR系统。12月,博世(BOSCH)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具有制动防抱死和驱动防滑转功能的ASR——BOSCH ABS/ASR 2U,应用于奔驰S级轿车上,并开始小批量生产。1989年,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将ASR安装在前置前驱动的奥迪轿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ASR装置安装在前置前驱动轿车上。此后,ASR技术日益发展并逐渐成熟,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迅速普及。到今天,ASR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多功能、由微处理器管理、并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系统。不但许多高级轿车(如宝马、凌志、皇冠、克尔维特、凯迪拉克、奥迪等)都将牵引力控制系统作为标准装备或选择装备,一些中级轿车和客车也开始装备牵引力控制系统。

国内对ASR的研究,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些科研单位如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济南重汽技术中心等对ASR技术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我国科研人员主要针对ASR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逻辑等关键环节进行研究。由于受电控发动机的限制,我国在ASR系统的控制理论方面大多侧重于采用以制动控制为主、发动机控制为辅的控制方法。距离产品化研究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尚无自主研发的ABS/ASR防滑控制系统产品。[5-6]

3 目前ASR研究的关键技术及难点

3.1发动机节气门开度调节与制动力矩控制协同工作

与ABS系统只是一个反应时间不同的制动控制和发动机控制等组成的多环系统。控制汽车驱动力矩一般要用到节气门开度调节和制动力矩调节两种手段,但在什么情况下用前者,什么情况下用后者,怎样协同工作才能使驱动力调节效果达到最佳,这需要经过反复试验,并做认真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3.2 执行机构滞后的影响

ASR系统从数据采集到获得驱动力矩变化,在各个传递环节上需要消耗时间,如制动系统增压约迟滞0.025s,减压需迟滞0.015s,加上节气门调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驱动力矩的调节存在滞后,累积后就会脱离要求的控制范围,影响驱动力矩调节效果。

3.3 电子控制单元的抗干扰问题

干扰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到ECU中,第一是输入系统,它会使数字信号出错,./0根据这种输入信息做出的反应必然是错误的;第二是输出系统,使各种输出信号混乱,不能正常反映ECU的真实输出,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果进入了微处理器中,将使总线上的数字信号错乱,发生程序失控、死机等。另外,在ASR控制期间,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发动机的惯性,传动系统的振动会对ASR控制带来困难。因此系统对抗干扰能力要求很高,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3.4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道路识别技术

目前大多数ASR控制系统都采用基于最佳滑移率控制为目标的控制方法,而在实际的控制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逻辑门限控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所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按照常用的系统的结构,由传感器采集车轮转速及车身的加速度信号,并由此获得车辆的滑移率的信息,并以车辆滑移率门限值为主、车轮加减速度门限值为辅的控制方法和控制逻辑算法对车辆的执行系统进行控制以优化驱动力的分配,保证车辆能够充分地利用地面的附着力。但应该注意的是门限值的确定要考虑汽车的各种参数,驱动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外界条件及可能的变化等极其复杂的因素,在不同的道路条件下作为控制逻辑中重要参量的车辆的目标滑移率及地面的峰值附着系数都不是一个固定的量,下图所示,需要进行动态地控制。因此在ASR的控制系统中应该根据车辆所处的道路状况采取不同的控制门限值及控制算法。所以如何能够正确地识别路面附着条件就成了ASR领域的一个新的课题。

最近日本学者推出了一种只通过控制驱动车轮转速及扭矩的方法来对车辆的地面附着力进行检测并进行驱动防滑控制的理论,但其目前成果仅局限于由控制电流而进行的带有轮边驱动电机的电动汽车。对于普通的装备有内燃机的汽车来说,由于其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和扭矩的控制比电机要复杂一些,所以这个理论目前还无法应用于装备内燃机的汽车。如果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的控制研究方面能够有所进展,那么这个理论就可以用来对普通的汽车进行精确的防滑控制而不需要依靠路面识别技术。

3.5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研究

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车身速度的精确测量这个方法近年来不断地被人们探索,光电传感器虽然在很多工况下可以实现对车身速度的精确量,但它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而且在冰雪路面上其功效要受到影响,不能正常测量。在国外,多普勒雷达测速仪在农用运输车上已经有所应用来准确判别车轮的滑移率,以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控制,多普勒

雷达测速仪采用电磁波进行测量,有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可望在汽车的ASR系统中有所应用。但其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普及应用。所以就ASR系

统而言,其将来的发展还要依赖于新型传感器术的发展,高效能、低价格的传感器的开发将会大大推动ASR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 汽车牵引力控制技术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4. 1控制功能的扩展和集成

将各个功能不同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在实现各自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形成新的具有更强大功能的集成电控系统是汽车电子控制的必然趋势。把其它控制系统扩展进来,成为综合的汽车控制系统,成为ABS/ASR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ABS/ASR的发展方向: 一是和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集成,形成ABS/ASR/EBD系统,可以明显改善提高ABS的功效。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高速计算出四个轮胎由于附着不同而导致的摩擦力数值,然后调整制动装置,使其按照设定的程序在运动中高速调整,达到制动力与摩擦力(牵引力)的匹配,以保证车辆的平稳和安全。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车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二是和电子稳定性程序(ESP,Electronic StabilityProgram)系统集成,形成ABS/ASR/ESP综合控制系统,可解除汽车制动、起步和转向时对驾驶员的高要求。ESP 又叫汽车动态控制(VDC,Vehicle Dynamics Control)。1995年,博世推出基于ABS/ASR系统的电子稳定性程序ESP。ESP在吸收ABS/ASR优点的基础上,添加转向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和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具有自动修正、补偿制动力、汽车行驶方向的功能。ESP通过对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ABS/ASR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使车辆在驾驶者所选定的车道内,保持动态平衡,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三是和汽车巡航自动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系统集成,形成ABS/ASR/ACC综合控制系统,可解除汽车制动、起步和保持安全车距方面对驾驶员的高要求。ACC装置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可自动根据主目标车辆与主车车辆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和路面状况参数判定主车的理想安全距离,并实时自动调节主车车速使之实际车距不小于理想安全距离,因而,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碰撞事故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行驶效果。由于ABS/ASR和ACC都使用相同的轮速采集系统、制动力调节装置以及发动机调节装置,在汽车ABS/ASR集成装置的硬件基础上,添加一个车距传感器及相应的电磁阀即可实现ACC功能。因此ABS/ASR与ACC的集成,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汽车的整体安全行驶性能。除了与上述电子控制系统集成外,还可以与其它一些电控装置的控制结合来提高ABS/ASR的控制效果。如对于气体悬架汽车

和多轴汽车,驱动桥的载荷可超过允许值的30%。此时可以利用轴荷转移控制系统改变气体悬架的气囊压力增加驱动桥的载荷。随着驱动桥载荷的增加,地面可提供的驱动力也相应增加,这大大支持了ABS/ASR系统的工作。此外还有电控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在路面附着状况不好时,轮胎气压降低,轮胎径向变形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改善了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性能,同时应用ABS/ASR控制,可明显改善汽车的行驶稳定性。[7]

4. 2减小体积、降低重量、简化结构

汽车上加装一些安全装置,重量随之增加,对燃油经济性不利。所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重量。不论是大型车还是小型车,发动机的安装空间都是非常紧凑的,因此要求ABS/ASR装置的体积尽可能的小。减小ABS/ASR体积的主要途径是优化结构设计(如减小压力调节器尺寸)、增加集成度。目前,经过优化的ABS已将制动主缸、压力调节器和电控单元等集成为一体,从而大大减小了体积和降低成本。

4. 3ABS/ASR控制技术的提高

目前,虽然ABS/ASR已经广泛应用,但控制方法还是以逻辑门限值控制为主。该控制方法虽比较简单,但逻辑复杂,所有的门限值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来确定,调试起来很困难。采用逻辑门限值控制的ABS/ASR系统通用性比较差,需要针对不同的车型重新开发。今天,各种现代控制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采用优化控制理论,可实现伺服控制和高精度控制。将智能控制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应用到ABS/ASR系统中,可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可靠性。

相对于目前的基于滑移率的控制算法,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控制算法容易实现连续控制,能适应各种路面变化,控制滑移率在最佳移率附近,使ABS/ASR的控制效果得到改善。

通过先进的测试手段可进一步完善ABS/ASR功能。例如,ABS控制车轮制动防滑时,没有直接测量车速,而是通过轮速的波动情况估取参考车速,然后计算滑移率用以控制,所以,ABS控制时的滑移率不能保证其准确性。随着传感器制造和集成技术的发展,添加车身速度传感器来测量车身速度,可提高ABS/ASR的控制效果。

线制动系统(BBW,Brake-by-W ire)是未来制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BBW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液压油或空气等传力介质完全由电制动取代,电能作为能量来源。制动时由电机驱动制动钳块,整个系统内没有液、气压管路,可省略许多管路和传感器,因而结构简捷。BBW由电线传递能量,数据线传递信号,制动反应时间缩短,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制动安全性,并为将来的智能汽车控制提供条件。此外,在电子控制系统中设计相应程序,操纵电控元件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及各轴制动力分配,可完全实现ABS及ASR等功能。BBW 是一种全新的制动理念,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车辆的12/24V电源系统无法提供如此大的能量,需采用高质量的42V电源。因为不存在独立的主动备用制动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备用系统保证制动安全。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干扰信号,如何消除这些干扰信号造成的影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子制动系统(EB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Braking System)是适应对汽车及挂车制动系统稳定性逐步提高的要求,在ABS/A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综合电子控制系统。它除了包含ABS/ASR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EBS优化了各车轮间、主车与挂车或半挂车间的制动力分配。通常,对于常规制动系统而言,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制动协调性不能总是处于理想的匹配状态,尤其是与牵

引车相配的挂车经常更换的情况下。EBS会在任何状态下监控到主车与挂车的不兼容性,自动调整主车与挂车之间的制动力分配,满足主车和挂车制动协调性的要求,改善车辆的安全性。前后桥衬片磨损协调,总磨损量达到最小,所有衬片更换间隔一致,缩短了维修时间,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制动力的协调还可以增加制动舒适性。

(2)EBS通过制动管理系统将辅助制动和行车制动统一管理。确保在每一次制动时,无磨损制动-缓速器、发动机制动承担大部分的制动工作,因此可以使行车制动器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最低水平,降低制动衬片的磨损。

(3)改善了ABS/ASR的功能,改善了制动响应时间和车辆的制动反应,缩短了制动距离,改善制动稳定性,舒适的制动感应,几乎达到轿车的制动感受。

(4)EBS具有完善的诊断和自我检测功能,EBS可提供关于制动系统的即时信息,任何故障可以被系统监测到,并准确显示以提示维修专家排除故障。目前,EBS在卡车和客车中得到应用,是ABS/ASR在商用车领域的替代产品。ABS/ASR市场将逐渐减少,因为EBS 将考虑用于轻型车。[8]

4. 4与其他控制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整体控制性能

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汽车上ECU数目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信号的利用率,要求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在不同的ECU中共享,汽车综合控制系统中大量的控制信号也需要实时交换。传统的电器系统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为此,总线技术被引入到汽车电控系统中。今后ABS/ASR控制系统的开发将基于总线技术进行,实现与其他控制系统的信息共享。例如利用CAN总线和SAE J1939,可以很容易实现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和ABS/ASR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资源共享。ABS采集的汽车轮速信号,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变速器的输出轴转速为AMT所用,可减少传感器,降低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减少了插接件,提高AMT和ABS/ASR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ABS工作时,可向AMT发出控制信息,要求AMT挂空档,提高ABS的工作性能,使车辆制动更平稳、更有效。ASR工作时可要求AMT可向上换档减少力矩,使ASR的控制效果更好。ASR可使AMT避免在低附着路面起步和加速时出现反复换档现象。因此,信息交换和共享可以使两个控制系统的功能比单独控制的功能更丰富和有效,使每个控制器的功能都更加完善,便于进行更复杂的控制,为整车控制奠定基础。[9]

参考文献

[1] 桂丹泽,周伟东. 小议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原理[J].农业与技术,2008,(22):16-19.

[2] 廖旭晖,王仲范. 四轮驱动汽车的ASR技术研究[J].科研设计,2005,(11):16-19.

[3] 吕济明. 汽车TCS系统建模及控制逻辑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5.

[4] 陈箭. ABS&TCS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分析[D]. 吉林:吉林大学, 2005.

[5] 李静,李幼德,赵健,宋大凤.四轮驱动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 2007 ,(04):12-13.

[6] 周伟东,徐国富,白文辉,殷卫乔. 汽车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策略[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09,

(03):24-27.

[7] 葛郢汉.ABS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公路与汽车,2010,(01):19-21.

[8] 任少卿,陈慧岩,黄江波,宋士伟.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ASR)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汽车,2005

(11):38-41.

[9] 杨秀芳,张新,常桂秀,楼媛媛.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

(4):22-25.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本科生实验报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试验课程:物流管理 实验项目: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老师: 开课时间: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研究物流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实验内容: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2.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生产经营中应用现状 3.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结果:以小论文形式提交 国内物流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 (一)、物流信息化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之中,所以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既带有一般 信息化的共性,也有其特性。分析近年来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的 原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这是所有信息化的共性问题,基础问题。第二是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信息化建设涉及流程,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第三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中枢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

站在时代前沿携手电子信息 ——关于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识以及今后打算 接触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有接近半学年了,通过这段时间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习,以及老师对和该专业有关内容介绍,我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关于对该专业以后的深入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划。 在未进入电子信息类导论学习之前,我对本专业学习的内容以及本专业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得比较局限。在导论的介绍中,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拿咱们南航来说,由于未细分专业,因此整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所有同学都是相同的专业即电子信息类。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专业和兴趣差距过大而产生的心理落差。等到大二下分专业时,由于我们曾系统学习过各个专业的介绍,因而也会对自己想学的学科有了更理性判断。在咱们学校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两个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五个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通信工程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所、射频技术与微波工程研究所、光电子工程研究所)以及雷达探测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等15个学科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院学科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方向)。校内联合建设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1960年2月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成立的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2000年10月调整为学院。50多年来,学院机构历经调整,不断发展,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关于我们学校四院的一些初步认识。 就拿电子信息工程这个学科本身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信号与系统、电路理论与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安全导论、电磁场理论、感测技术等。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随着社

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管理等的现代科学技术。初中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但信息技术是什么不太明白,本节主要从总体上给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为以后学习具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2.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3.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4.激发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热情。 ·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的发展有关知识。 2.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信息知识。 3.了解信息的发展趋势 ·情感目标通过利用搜索查找信息发展、信息技术与其它科学,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信息的重要性,体验信息时代发展快速的感受。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难点: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革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信息传输媒介的音像资料。 2.有条件的可用网络教室上网搜索有关知 识。 五、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知识、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协作完成,教师辅导。 七、教学教程: (一)、温故互查 1.学生你们上过网吗?(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回答:概括起来各种信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息的发展和趋势的知识。 (二)、设问导读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设问导读,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 次革命。 (三)、自我检测 (学生活动自我检测: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地理信息行业之六大最新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行业之六大最新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15-09-22 如果说地理信息企业更看重解决方案,而非服务,你信吗?如果说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GNSS比GIS拥有更广的市场,你信吗?……回溯十年前的地理信息行业,再与当今时代加以对比,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有哪些技术趋势,是你从前闻所未闻,如今摇身一变,引领地信行业若干年?这篇文章将一一为您解开谜团。 如今,地理信息行业对基于云端以及开放交互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使得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让行业之间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局面,服务的专属性和高质量也都显著提升。随着高新技术呈现出了快速迭代的趋势,技术的酝酿萌芽期以及创新成果的寿命都大大缩短,这就为利润的产生过程增加了风险性。对此,地理信息行业的企业们如何应对? 系统整合、以用户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地信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从前,总有一些地理信息企业推崇单打独斗的做事风格,如今,这些企业一改传统做派,一方面持续关注地理信息领域的创新价值,另一方面探寻着行业整合、技术融合的新路子,变革了行业的工作流程,实现了行业解决方案的无缝交付。与此同时,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们也迎来了更大规模生产以及交付更专业化产品的发展机遇。 趋势一:服务已是昨日黄花,解决方案才是最新发展方向 外国媒体Geospatial Media近期开展了一项调查,通过对过去几年间1000多份行业新闻报道的深入分析发现,地理信息行业正逐渐从服务驱动型,转化为解决方案导向型。显然,在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当今时代,方案已把服务取而代之,成为从业者们更为关注的首要趋势,其次,才是服务,再次是工作流,以及系统整合。以方案为导向的方式,意味着所有的终端产品必然包含了技术的整合嵌入过程,因此,地理信息产品的生态圈得以进一步扩张,诸如社交媒体软件就整合了地理位置、互联网、云服务、移动端以及无线通信等多重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正逐渐被各行各业所采纳,而地理信息行业也日臻成熟,在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走进科技

报告题目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班级11030301 学号1103030104 姓名崔小珊 2012年12月30日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关于电子技术方面的新动态新技术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目前电子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新动态新技术吧。 1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服务:定位精度达到10米 据报道,中国自建北斗导航系统今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双向授时和短报文信息服务。覆盖亚洲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其位置精度可以达到10米。据介绍,和美国GPS相比,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不仅精确性强,还可以容纳和兼容类似美国GPS 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表示,北斗相对位置静止,人们总是能看到这颗星,因此提供的服务也是连续的。 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如下: 1.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 2.测速精度:每秒0.2米。 3.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 4.可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 2012年电子界十大科技产品新鲜出炉:iPhone 5居首 北京时间12月5日下午消息,美国《时代》杂志网络版今天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技产品榜单,苹果iPhone 5荣登榜首,任天堂Wii U游戏主机和索尼RX100相机分列二三位。Lytro 光场相机、Windows RT版Surface平板和三星Galaxy Note II也榜上有名。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IT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经历“四i”化,即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与客户服务紧密集成起来。因此,IT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IT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

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网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网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可以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廉价的通讯手段,可以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必须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网络,而现在却可以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网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必须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控制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是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审的基本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通知的要求执行。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文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要求如实、全面填写。 一、格式要求 申报系统表单内容须结合书面推荐书按要求在线填写。填写完毕的推荐书应扫描成PDF文件后随其他相关资料,一起打包上传至申报系统。打印的书面推荐书,内容必须与上传申报系统的文档内容保持一致,并按照要求签字、盖章。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2—5)。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双面),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推荐书一式一份。 二、内容填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励类别: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标准、管理、其他中选; 项目名称: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字。 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字之间用“逗”号隔开,申报奖项最多人数不超过30人。获奖人数特等奖不超过30人,一等奖不超过15人;二等奖不超过12人;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者。 完成单位: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申报项目完成单位数最多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特等奖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一等奖不超过10个;二等奖不超过8个;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单位。 推荐(含自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各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自荐。各推荐单位须签署意见,加盖印章并注明推荐时间。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案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通信技术的定义; 3、电子计算机技术; 4、微电子技术; 5、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第二课,是第一节课的一个延生和继续,也是为第三节课的知识点做了一个引入作用。而本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以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本课引入有趣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重点的讲解,而在其他非重难的知识点上降低重视度。本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了解了信息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 2、理解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并发言的学习习惯,找到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活动任务的完成,以及小组讨论,学生理性地表达感受以及认识知识点。

2、学生能过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遇到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在看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展示故事,学生认真观看故事,思考问题) 师:看完了没有 生:看完了 师:好,看完了之后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中的乘客最终获救是因为什么? 生:手机,手机发送的信息 师:手机,也有同学说是这个手机发送的信息。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也没有发送求救信息,那么结局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生:全部都死掉了 师:而且会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吧? 生:对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手机的重要性,发信息的重要性 师:对,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就是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展示:说明了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二、授课(25分钟)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

2018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

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 向特定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 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 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 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 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 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 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 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 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 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 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分支也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二、现代通信技术向着网络化,数字化,宽带化方向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也催生了信息技术的成长,一方面,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衍生于信息技术的行各行各业也竞相发展。 三、信息技术将会促使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紧密集合,这将是信息技术的作用面和影响面更为宽广。 总结:从以上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

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 (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 (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正确的。 而在这种共同趋势下信息技术所面的主要问题就是信 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技术人员的培养速度远远比不上人们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增长速度。 总之,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市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成为大势。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 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7全国卷Ⅱ,6—8,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天津文综卷,1,4分]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

盘山景观图 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2016北京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6北京文综卷,7—8,8分]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物质、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点,就是它可以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存贮、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

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总结报告 所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技术融合促使跨学科先进技术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产品融合体现其自身的价值魅力;业务融合加快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稳健发展;产品衍生带动整个行业齐头并进。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达到节约能源、环保、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空气的排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包括:一.技术融合 所谓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子技术。 生物电子技术是目前以及未来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例如,随着生物和电子工程开始在纳米技术领域进行融合,本质上互不兼容的两种系统实现发展就成为乐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传统的电子系统以至许多纳米技术系统都是由上而下设计的,而生物系统则不同,它独特使用进化的方法。生物纳米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必然会有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实践”过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思

维方式。在现实工程领域中,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产品,而生物进化系统则不同,例如人类的神经网络变化的复杂程度,不是简单就可以理解的,就比如我们不能通过研究神经元来理解心理学一样。要实现对进化系统的模拟可能和系统进化本身一样复杂。 透视全球著名电子技术类期刊《EE Times》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新兴技术,它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其中包括两项生物电子技术相关的新兴技术: 一是电子装置的生物回馈(biofeedback)与思想控制。该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头顶或耳机上的传感器,脑波可以被用于控制电脑系统。这类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让重度残障人士能进行沟通或控制外部环境)及军事领域,也越来越多地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与电脑游戏的控制界面。目前,思维控制的人机界面已经存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在积极推广。 二是生物电子与人脑研究。目前科学家已将硬件植入动物体内,比如植入皮肤下面的动物身份标签,或是供人类患者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当前降低医疗养护方面的成本正变得急迫起来。由于整个行业在微机电系统(MEMS)、有机电子组件制造等技术方面的进步,组织与电子电路的整合范围得以改善。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进行开发利用。有关个别细胞的电行为信息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是心脏与神经方面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焦点,比如阿尔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分类。 【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温馨提示】:“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你的学习难点哟 【同步学习】: 学习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时候老师拍了很多照片,并把这些照片上传到了老师的QQ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用到哪些设备?哪些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 情境导入:从古时的烽火狼烟、飞马传书到今天的视频电话、电子邮件,通信技术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二:了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1)说说你知道的通信设备。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知道的电话的发展历程。 情境导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学习活动三:了解微电子技术及其发展 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阅读教材2.2节,了解微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2分钟后抢答。 1)集成电路的集成度通常指一个芯片上集成了多少个元器件,集成的元器件越多,集成度越。 2)内部有上万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 A.小规模集成电路 B.中规模集成电路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情境导入:正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已成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学习活动四:掌握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1)打开文件,阅读相应内容。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2)根据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方向结合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畅想: 未来计算机会是怎样的?

电子信息前沿技术

未来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深究计算机1304 张宁 学号:0121310870726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对这块有很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候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课外书,考到武汉理工大学以后,图书馆里这方面的书更是数不胜数,于是我好几周都在图书管里看书。了解到许多这方面的历史,还有对未来的发展预测。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注:该机由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厂等组成的联合设计组于1974年开始研制)1969年,为支持石油勘探事业,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这台计算机在电子部备案时编号为150,简称150机。当时,来自数力系、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等一批年轻人和来自原四机部738厂、原石油部等单位的同志一起奔赴北大200号科研基地,走上了校办工厂、厂办专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面对严重的技术封锁,我们研制组手中连一本起码的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地理信息是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主要描述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位置、时空分布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自然社会属性的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为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进入了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关部门积极予以扶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加旺盛。用户群体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政府、企业和大众并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日趋多样化,市场准入、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逐步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建设,服务范围已覆盖亚太地区。自主航天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初步形成,高分辨率遥感测图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地面接收、处理、分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正式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高,已有18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并购重组趋于活跃,产业聚集式、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十二五”以来,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30%左右。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产业增长点。 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大幅提高,引进、选拔和评价政策逐步完善,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专利数量逐年增长。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水平已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测绘和地理信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产装备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机遇与挑战 国家的高度重视、战略需求的持续增加、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市场和新支撑。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明确部署,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部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向特定

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要及对比摘要的方法与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研发完成跨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盐城市第一中学陈仕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做了一个随堂调查,发现只有约51.8%的学生在小学或是初中上过信息技术课,且水平参差不齐。但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能联系实际对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难点】:越来越有好的人机界面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现在是信息社会,我们一起来欣赏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片段。 教师活动:播放《未来之家》视频 师:请大家观看《未来之家》视频并思考:未来之家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技术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