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新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篇
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都城在今新洲城区一带。战国末期,楚宣王灭邾,其地并入楚,名邾城。秦置邾邑,汉设邾县,魏晋南北朝时先后易名西陵县、南安县、齐安郡、衡州。隋开皇初,改衡州为黄州,于此首建黄冈县,至唐中和末一直为州、县治地,历经304年。公元885年,州、县治东移,乃为黄冈县之西半部,称黄冈西乡。因黄州易址,新洲又俗称旧州,隶黄州(府)近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冈县分为两县,其西半部析置建立新洲县,隶属黄冈地区。自古新洲出才,武将尤甚,文人颇少,却也不乏。
新洲文人风采
1.别黄鹤楼
江水洋洋汉水流,东风吹送木兰舟;
离心一片孤帆影,烟月空江望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2. 登晴川阁
天清霜落冷江枫,人倚高甍望碧空;
十里晴川秋水白,竿帆斜日市楼红。
龟蛇蟠影分山势,江汉交流见禹功;
好傍沧浪学垂钓,数声渔笛弄秋风。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坐落在长江北岸、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东麓长江边的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
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
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意命名。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美誉。现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郎官湖曲
大别山前芳草碧,春江画静鱼龙寂;
白云一片湖上来,独掩孤篷卧吹笛。
东风吹绿湖水波,绿苹芳芷愁如何;
夕阳白鸟自飞去,水光荡漾青山多。
隔江烟影停黄鹤,芳树晴川浸高阁;
湖下灯光湖上楼,丝管纷纷散花落。
锦袍仙客昔来游,明月曾经照碧瓯;
此月此湖千古在,骑鲸一去水悠悠。
芳洲渺渺空昜杜,后来谁是湖山主;
江柳江花离别多,一夜相思满南浦。
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嫡贬夜郎(今贵州桐梓及正安西部一带),路过汉阳时,正出使夏口的尚书郎张谓邀请李白游览汉阳城之南湖,沔州牧、汉阳令作陪。他们月夜泛舟湖上,诗兴大发;张谓对李白说:“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李白为感谢主人盛情,取名为“郎官湖”,并赋《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一首为赠。
4.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由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郎官湖在城南,曾名“南湖”或“城南湖”,但早已湮没。那么郎官湖究竟在哪里?在汉阳城南,曾有巷名“太白巷”、“郎官巷”,虽然现已改名太平巷、朗星巷,但确为古郎官
湖遗址无疑。
从地理方位看,很明显洪良品错将“大别山前”的莲花湖当成了郎官湖。莲花湖,宋人指为“郡城之北,束于(汉阳)两山(龟山和风栖山)之间,纵广百余步”的小湖,湖中有堤,曾有桥曰“迎春桥”,古时可通太平兴国寺。莲花湖并不是郎官湖,因方位不对,莲花湖在城北、而后者在城南。
现有“郎官湖界碑”一块,就陈列在“莲花湖公园”内。
当今也有人建议将莲花湖借拟为郎官湖,并改名太白公园。
5. 阳逻堡怀古
茫茫形胜控山河,废垒烟销匹马过。
白雁不来江水去,青山红树夕阳多。
阳逻地处长江中游北岸,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今属武汉市新洲区。是武汉通向沿海地区的水路咽喉和华中地区对外联络的水上门户,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带动和促进武汉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阳逻古时为军事重地,宋代时筑堡,故又名阳逻堡。阳逻堡滨江而立,水深流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地。古代著名的阳逻堡之战便发生于此。
至元十一年(1274年)春,元臣阿里海牙奏言:“荆襄自古用武之地,汉水上流已为我有,顺流而驱,宋必可平。”元主忽必烈采纳了阿里海牙的建议,决定大举伐宋,直取南宋都城临安,并以伯颜为统帅,史天泽副之,兵分两道攻打南宋鄂州、汉阳。
宋军以阳逻作为长江中游防守重镇,元军决心攻夺阳逻堡,并由此渡江。
至元十一年十二月初,伯颜行抵蔡店(今武汉市蔡甸区),大会元军诸将,克期渡江,并遣人侦察沿江形势。当时,南宋以战舰万艘分据要隘,绵亘30余里;都统王达守阳逻堡;荆湖宣抚使朱祀孙以游击军扼守大江中流,江上宋水师守备严密,元军难以泛渡。元军先在鄂州、汉阳周围的柳子、鲁伏、新滩、沌口等地作了试探性的进攻,皆无效果。
十二月十一日,伯颜遣人招降阳逻堡,但遭拒绝,因此以船千艘攻之,三日不能克。伯颜密谋于阿术曰:“彼(宋将)谓我必拔此堡,方能渡江。此堡甚坚,攻之徒劳。汝今夜以铁骑三千,泛舟直趋上流,为捣虚之计。明晨渡江袭南岸,已过则急遣人报我。”阿术亦曰:“攻城,下策也。若分军船之半循岸西上,泊青山矶下,伺隙而动,可以如志。”伯颜遂遣阿里海牙等率步骑进逼阳逻堡,以麻痹宋军,溯流西上40里至青山矶。当天晚上风雪大作,次晨黎明时刻,阿术遥望长江南岸多露沙洲,即登舟指令蒙古诸将率兵直趋沙洲,战马后随。蒙古军先渡江,遭到宋军堵击;阿术亲自引蒙军继续渡江,大战中流,宋军败走鄂州;阿术率军登沙洲,追至鄂州城东门,缴获水军舟船千余艘,元军遂占领长江南岸。阿术将渡江成功捷讯向伯颜报告,元军遂急攻阳逻堡,宋军将领夏贵闻阿术飞渡长江,大惊,引带麾下宋水师300艘慌忙逃跑,沿长江东下,纵火焚江之西南岸,沿途大掠,遁入庐州。宋军都统制王达领所部8000人阵亡,流尸蔽江而下,宋军水师数十万众丧失殆尽。元军诸将请乘胜追击夏贵,伯颜曰:“阳逻之捷,吾欲遣使前告宋人,今(夏)贵走,代吾使,不必追也”。宋军先后死伤十万以上。12月15日,伯颜入驻阳逻堡,以酒宴犒劳将士,庆贺阳逻战役胜利。
阳逻堡渡江战役以元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元军既攻克阳逻和鄂州,并沿江东下,直捣南宋小朝廷,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