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于上述情况的出现,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
4、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兴趣的教学方法。
山 东 省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综 合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二○一○年五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应当压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已经是失败者,再不能用文化课去难为学生;在省、市一级取消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统一考试后,谁来评价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文化课程质量标准与考核要求,是否会出现新的取消文化课程的做法……。实际上,对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问题的不同看法一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997年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要求,和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考核的做法,是应对社会反映和高职需求的,一方面,它保证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也稳定了教学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生源总体水平的下滑,片面追求水平测试通过率,使文化课教学走入了应试的歧途。
这就是我国当前职业学校办学中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研究如何实现文化基础课程正确定位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内容
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厌学的诸类因素设计相应教育、教学、活动策略。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
1、中职学校教学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教育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现状的基本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学习不良现象大于90%以上的特殊异质群体。形成这一异质群体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根据多年来从事“两课”教学作业批改的积累统计:仅标点符号不能准确使用者,初中入校生平均达94%,高中入校生平均达81%。经过七至八周的反复矫正,可分别降到10%和23%。能够准确审题答问、书写认真工整、文字通顺、层次条理分明、表述完整者不足8%。这种状况,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只注重精英培养,严重忽视了对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不仅仅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是如何确保学生整体素质合格的问题。
5、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因此,职业学校要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切实改变文化基础课程目前的尴尬局面。
四、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由原来中专、技校合并升格和成人高校改制而成的职业院校,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发展十分迅猛。但随之而产生的诸如办学体制、机制、模式、师资、教材、教法以及硬件设施条件、软件管理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导向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诸多问题中,基础课如何定位才能确保学生的基本素质合格的问题,已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根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经验和多元智能论等理论,以及如何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程的方法,将这些先进经验和理论与本校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案例提炼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意义
文化基础课程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长期立足的。在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利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观念,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使学生专业技能能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力争达到让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通过案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得到迅速成长。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了升学率,就没有了压力,学习就没有了动力。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文化课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认为学文化课没意思,一提文化课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文化课,已足够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兴趣的教学方法。
山 东 省 教 学 研 究 课 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综 合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二○一○年五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应当压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已经是失败者,再不能用文化课去难为学生;在省、市一级取消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统一考试后,谁来评价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文化课程质量标准与考核要求,是否会出现新的取消文化课程的做法……。实际上,对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问题的不同看法一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997年教育部提出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要求,和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考核的做法,是应对社会反映和高职需求的,一方面,它保证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质量,也稳定了教学秩序;另一方面,随着生源总体水平的下滑,片面追求水平测试通过率,使文化课教学走入了应试的歧途。
这就是我国当前职业学校办学中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研究如何实现文化基础课程正确定位的问题。
五、课题研究内容
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厌学的诸类因素设计相应教育、教学、活动策略。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
1、中职学校教学模式与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实验研究,探索职业教育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现状的基本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是一个学习不良现象大于90%以上的特殊异质群体。形成这一异质群体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根据多年来从事“两课”教学作业批改的积累统计:仅标点符号不能准确使用者,初中入校生平均达94%,高中入校生平均达81%。经过七至八周的反复矫正,可分别降到10%和23%。能够准确审题答问、书写认真工整、文字通顺、层次条理分明、表述完整者不足8%。这种状况,是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只注重精英培养,严重忽视了对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不仅仅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是如何确保学生整体素质合格的问题。
5、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因此,职业学校要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加强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认识,切实改变文化基础课程目前的尴尬局面。
四、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由原来中专、技校合并升格和成人高校改制而成的职业院校,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发展十分迅猛。但随之而产生的诸如办学体制、机制、模式、师资、教材、教法以及硬件设施条件、软件管理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导向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诸多问题中,基础课如何定位才能确保学生的基本素质合格的问题,已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根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经验和多元智能论等理论,以及如何合理定位文化基础课程的方法,将这些先进经验和理论与本校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教育案例提炼在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程合理定位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意义
文化基础课程是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长期立足的。在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利用有效的方法转变观念,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合理定位,使学生专业技能能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力争达到让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目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通过案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得到迅速成长。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且不受困于升学率的学校,没有了升学率,就没有了压力,学习就没有了动力。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文化课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认为学文化课没意思,一提文化课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文化课,已足够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