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影响

自新媒体成为一个“话题”以来,人们所看到的是传统媒体在各条战线上的节节败退,阵地正以不能扭转之势失守于新媒体,于是一个“结论”诞生了:新媒体的诞生,就是要来革传统媒体的命的。

这个命题似是而非。

诚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诸多层面的不同。如笔者在以往文章中所论述,新媒体“依托新的技术手段、适应新的交互模式、融合新的商业机会”,然而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

归于根本,新媒体并没有颠覆“传统媒体”的概念,相反却是回归了媒体的本质: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

仔细观察可见,新媒体的每一项特点,都有助其更好的承担媒体使命:

依托新的技术手段,新媒体可以更好的到达目标受众;

适应新的交互模式,新媒体可以更好的生产、传播内容;

融合新的商业机会,新媒体可以更好的将营销与媒体相连。

所以我们不妨如此来看所谓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人们所指的“传统媒体”,是人类所能运用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某一特定技术条件下的产物,其本身亦是一度替代“更传统”媒体形态的“新媒体”形式。每一次技术革命,媒体都向着更好承担“信息传播媒介”的方向演化,原有的落后、过时的技术与相伴的媒体业态随之落伍,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媒体形态随之产生,媒体的固有职能在更高水准、更广范围、以更加专业、更贴合用户的方式加以实现。

一、新媒体减少了信息传播成本,让“媒体阶层”显得业余

一个行业的存在总有其理由。在最易于理解的意义上,“不可替代”及“非此不能行”便是一个行业可以堂而皇之为自己的存在正名并且收取费用的理由。在传统媒体时代,没有编辑的策划组织(尽管这种闭门造车的组织很多时候显得一厢情愿),读者就难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判断出真正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没有记者的采集加工,新闻当事人的观点便不可能进入信息传播管道从而为人所知;而没有报刊亭的满街遍布,读者就无法接触到以上内容。由此,一个“选取——采集加工——传播”的价值链条得以形成,形成了广告买卖网等广告门户,从而构成了传统媒体运行的基石,多少就业饭碗的存在全赖于此。

在新媒体时代的逻辑却全部被改写了。在微博上,一个有公信力的大V,可以轻而易举

覆盖百万、千万以上的粉丝群,所有信息的“选取——采集加工——传播”的过程皆一人(或极小团队)担纲完成,其粉丝乐得追随,其本人乐于更新,媒体的位置怎么摆都多余。

有人会说,但是媒体机构总归是公信力更强、组织更系统的呀!没错,在“自媒体”野蛮生产的阶段,节操的确掉了一地。但你也看到了,在国家近期的一系列整顿行为之后,还能够存活下来的自媒体、新媒体,一定是能够适应环境的那一部分。要是目光再放远一些,谁说的自媒体新媒体公信力就一定低呢?谁能确定的说,某家媒体机构的公信力,一定强于某个甚为爱惜羽毛的自媒体运营者?这点广告买卖网做的就非常专业。谁又能确定的说,在日益细分的媒体报道领域内,由记者、编辑、终审发稿人所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在专业性和及时性上强于该行业内部人士所推送的一条讯息?非常明显的例子,一是“急诊女超人于莺”,通过绑定“协和+急诊”的概念,成功建立了个人的媒体公信度,俨然已经成为医疗领域的一个独立媒体品牌;二是“马靖昊说会计”,通过锲而不舍的会计知识原理普及,并且生动活泼的结合人情世故、商业实例加以解读,分明有点带动“全民会计热”的感觉。

更加让媒体从业者感到汗毛倒立的是,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优质“自媒体”不断加入这一行列,他们在微博、微信、SNS社交网站等所有平台上面,日以继夜的集中于各自擅长的领域,各种热辣生猛,各种活色生香,每一个账号都相当于一个行业细分杂志,这种“狼群战术”,哪家传统媒体受得了啊?

“传统媒体们,你们已经被新媒体包围了!你们不但在数量上被远远的超过了!你们在报道的专业度和用户体验上也已经被甩在后面了!抵抗是没有出路的,赶紧转行是正经!”——这,想必就是新媒体账号们所自信满满想要发出的最后通牒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