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
2012-04-11 日报
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要把建设成文化大省、强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特点及其资源优势,是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及其资源价值的切入点。
一、久远性。久远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中作用至为重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先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各地,而且创造了堪称辉煌的远古文化,以湾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发现表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自仰韶文化以来,相继兴起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与关中地区的远古文化同属于以炎帝部族为代表的西羌文化。而从马家窑文化开始,古文化的地方化趋向日渐明显,青铜时代的氐羌、西戎文化,先周文化、早期文化在华夏民族形成和早期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国历史走向和中华文化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周文明,陇右是其导源发祥之地。从此之后,的发展总是与中国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演变紧密相连。
二、多样性。文化涵丰富,类型多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人文土壤,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涵丰富、类型多样的古代文化。如史前时代的伏羲文化、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先时期的寺洼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羌戎文化、先周文化、早期文化,汉以来的边塞文化、三国文化、五凉文化、唐宋农牧文化、吐蕃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还有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文化等等。这一个个或不同类型的文化,独具特色和涵,成为历史文化百花园的一朵朵奇葩。
三、民族性。多元纷呈的民族文化。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分布的区域,从先至晋北朝时期的西戎、氐羌、大月氏、匈奴、鲜卑,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吐蕃、党项、蒙古族、回族、藏族,都曾一度或长时间生活于陇原。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处,既有和睦相处、融合同化,又有争夺与战争。在这样一个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既得以传承与弘扬,又得到创新与改造。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强化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的融通,增强了彼此关系和相互认同。
四、过渡性。中华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通道。省深居陆,地处我国三大高原
的结合部,也是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历史上这里长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错带和农牧经济的过渡区。这种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互动发展的肥土沃壤。也曾是中西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中华文化的西传与扩散,域外文化的输入与吸纳,都对地域文化带来深刻影响。地区无疑是多元文化的聚合区和生长带;是中外文化交流传输的预热区和化合带。所以,古代地区堪称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营养池与基因库。
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化大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我省建设文化大省指明了方向。如何将文化资源大省发展为文化大省,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谋划。
实现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是基础,文化产业开发是核心。必须以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体。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又必须以学术研究为先导。只有对类型多样、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的丰富涵、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揭示,文化的发展和产业开发,才会有所依归,才会抓住文化的灵魂。因此,文化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涵挖掘必不可少。应以高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设立有关的协作机制,给予经费支持,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题研究和联合攻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一个量大面宽的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计划、全面开发,也要突出重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无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或者是文化产业的创建,我们都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要有引进吸收、合作研究开发的勇气和气派。既需要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设计,也需要许多部门、行业甚至广大民众的协作、配合与支持。
文化建设春意浓
2012-04-11 来源:襄阳日报
今年初,区出台一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文化建设的意见》,并召开文化建设动员会,全面落实省、市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建设。
热词一:以文化人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引领、渗透、提升作用,采取全民阅读、专家讲堂、主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
建活动,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宣传发动、舆论引导水平,健全党委、政府新闻宣传机制,加强与省、市媒体合作,精心组织重大主题、重大典型宣传和主题外宣活动,加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热词二:以文惠民
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完善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争取重大公共文化项目落户,力争每个集镇增建一处文体活动场所。加强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度,实现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挖掘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扶持和培育一批戏曲、舞龙舞狮等特色民间文艺团队。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文化四进”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广场演出1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30场次以上,送电影500场次以上;整合文化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具有襄阳地域元素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生态文化等,推动各项文化节会活动蓬勃开展。以北街文化一条街、十里汉江文化长廊为龙头,开展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名街创建,特色文化街巷占城区街巷的80%以上。
热词三:以文兴业
科学修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6年,基本建成1个综合型文化产业示园区,3个以上专业型文化产业园区,培育5家以上资产过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互动,抓好古城区、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岘山文化旅游区和汉江风光带等“三区一带”的开发。用文化、科技提升改造现有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链,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襄阳智谷文化产业园、教育装备产业园、文博书画鉴定交易中心和艺术家村等“三园一心一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娱乐休闲、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及关联产业。扶持壮大演艺娱乐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发展数字电影院线,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热词四:以文聚才
建立全区文化人才信息库,实施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双带”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在经营管理、创意策划、经纪营销等领域,培养、引进、造就一批文化人才;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与知名院校签订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选拔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文化部门,建成区、乡、村三级文化人才网络;建立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批业务尖子和文化名人,树立一批德艺双馨的典型,重视发现和培养民间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评选表彰乡土艺术家、民间艺术传人、文化经纪人和“十大文化杰出人才”等,把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