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3-02-26T14:59:32.42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1月供稿作者:段萍[导读]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难点要突破。

河北省涉县第一中学:段萍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教育教学有效性

在全省新课改的浪潮中,信息技术的整个理念的进程也逐步的落实到教师和学生中,但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有效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广泛的意义上,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难点要突破。要具体明确要求学生应掌握的水平,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在目标设计中要体现出分层教学要求。《信息技术基础》共七章,各章节之间既互相衔接,又相对自成体系,涉及到的信息交流与处理的理论和软件教学比较多。教师在应用好教材的同时,选取实用的软件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重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比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一章中,针对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课本给出的是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处理。对于从没接触Photoshop的学生而言,界面较复杂,专业术语过多,可以使用isle图片专家或我形我速等软件来对日常图像进行处理,其界面简单,无太多专业术语,易于操作。这样通过降低技术难度,利用学生预先在校内拍摄的照片做为素材,在一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轻松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了审美情趣。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这一特性,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经验,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优化整合。

二、优化教学策略,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或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半成品加工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和基于问题解决等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教学针对性,同时,倡导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提问题、做游戏、讲故事、演示动画等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既活跃气氛,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Photoshop抠图时,可将“广场鸽”或“周老虎”的图片和事件引入,激发学生尝试。在讲利用数据库管理量信息时,可用百度MP3搜索的新歌TOP100,导入到Access中,展示给学生;由刘谦变魔术引入到Flash教学。

2、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氛围

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结构。比如,针对应用软件的学习,教师宜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由于整个教学过程是由若干个任务组成的,因此在任务设计时,可将任务分解由易到难,实施分层教学。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半成品加工法”,这种方法,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不破坏作品的整体性、美观性,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领。比如在Flash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源文件,文件中提供本节课所需要的元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元件完成预设的动画制作,免去学生自已绘制画形或导入图像转换成元件的过程,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创设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教学辅助网站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主学习的乐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分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利用课程网络评价系统、学科网站论坛、教育博客等技术手段,为师生、生生合作交流创设平台。

4、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开发有效教育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不放,教师需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困惑的问题、暴露的错误、创新的思路甚至课堂偶发事件等,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态教学资源。教师必须独具慧眼,要善于捕捉、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利用价值,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索探讨,使其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成为教学中的亮点。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动态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优化课堂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也以三个维度入手,以三维目标的实现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可借鉴国外教育采用的“文件夹”式的教育模式,为每个学生建立课堂“文件夹”,记录有学生作品成果、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评价等,并进一步制作成网上课程评价体系,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以此开展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另外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灵活运用口头评价、肢体语言评价与书面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