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分泌时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分泌时相
正常时,灌注胰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胰岛内B细胞对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浓度增高的刺激反应呈双相性的。
最初5分钟内有一快速分泌相即第一时相,以速率敏感短暂胰岛素释放为特征,呈尖锐高峰曲线。
1~2小时后有一缓慢的输出为第二时相(见下图)
第一时相反映B细胞贮存颗粒中胰岛素的分泌,与糖耐量有一定关系。
对调节肝脏葡萄糖排出有重要意义,但不影响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第一时相释放的机制虽仍未彻底阐明,但胰岛内钙及三磷酸肌醇水平可能与双相胰岛素分泌相平行,提示阳离子或磷脂的转化可能为胰岛素分泌提供一个启动信号。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代谢产物为6-磷酸葡萄糖和磷酸烯醇式内酮酸,均可激活蛋白激酶,持续和增强胰岛素分泌,兴奋第二时相释放,主要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
最近有一些学者提出胰岛素分泌第三时相的概念,主要机制是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进行性增多的持续刺激下,时间依赖性胰岛素释放增加,反映了葡萄糖和其它促分泌素有放大各自信号的性能,称为时间依赖性强化。
自1.5~3小时起,第三时相胰岛素开始,以自发性分泌下降到峰值15%~25%为特征,持续超过48小时。
这一时相波认为是抑制效应的初始或驱动作用的衰退。
但最近有人提出第三时相是一种代谢性反馈抑制,因本身分泌能产生一种抑制分泌的环行通路,如胰岛素分泌需要钙离子,而接触葡萄糖后钙贮存及对细胞钙的敏感性下降,故第三时相胰岛素分泌反映了钙通道活性或钙在B细胞间隙的再分布改变,造成一种对各种促分泌素反应的反馈抑制现象。
第三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学意义及其在人类糖尿病中的作用,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有证据表明,抑制效应即脱敏作用是人类生理活动普遍现象,长期应用非葡萄糖促泌素可造成对该促泌素效应的特异性脱敏作用。
总的说来,第三时相是发生在胰岛素释放机制中的一种现象,与胰岛素生成无关,它反映B细胞恢复敏感阈值降低到代谢性反馈抑制。
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肥胖者与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是不同的(见下图)。
(1).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 μu/m1,口服100g葡萄糖后30~60分钟达最高峰,约8~10倍于基值,3小时渐恢复至原来水平。
(2).肥胖者(非糖尿病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为高,口服100g糖后明显增高,约45分钟时达最高峰,胰岛素浓度可达250 μu/m1以上,3小时后未恢复正常。
(3).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低于正常,口服100g糖后90~120分钟才出现高峰,但低于正常值。
(4).2型糖尿病肥胖者空腹血浆胰岛素高于正常或正常,口服100g糖后2小时才达高峰,较正常者明显增高,但较相应体重肥胖而非糖尿病者为低。
(5).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较正常相应体重者为低,且高峰延迟出现,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1型糖尿病(幼年型、消瘦者)分泌更少(见图)。
图:胰岛素释放实验中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2型糖尿病肥胖者与1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比。
图:胰岛素释放实验中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
2型糖尿病肥胖者与1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比。
医星医院糖尿病综合防治专家刘尊永教授、糖尿病综合防治运营专家高志云副院长共同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