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分泌

合集下载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荷尔蒙,它主要的作用是调节血糖的水平。

当人吃东西之后,胰岛素会被胰腺分泌出来,然后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最终让身体内的细胞能够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能量。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器官水平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个过程。

1. 分子水平人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别是A 链和B链。

这两条链中都含有一个含有硫酸基的氨基酸残基,它们会相互连接构成非常稳定的二硫键。

这就是胰岛素分子的第一个特点:非常稳定。

胰岛素的基因结构大约包含有三万个碱基对,其中包含有一些特定的序列,这些序列能够被肝脏和胰腺中的一些酶所识别。

这些酶能够将基因组中的某些片段剪切下来,并将其拼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成熟的胰岛素基因。

然后,这个成熟的基因会被转录成一条核糖核酸(RNA),并被带入到胰腺的内质网。

在内质网中,一些糖基化酶和剪切酶会作用于这条RNA,使其和几个特定的蛋白质相互结合,形成胰岛素前体。

这个前体由含有A链的蛋白质和含有B链的蛋白质反复结合而成。

2. 细胞水平胰岛素前体被转运到了胰岛素颗粒体中,它们处于一个非常纷乱的环境中,因为还有许多其他的蛋白质和小分子在这里。

但是,颗粒体内有一些酶,它们能够将胰岛素前体剪切成含有A链的蛋白质和含有B链的蛋白质。

这两个蛋白质被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成熟的胰岛素分子。

随后,这些胰岛素分子会向细胞膜移动。

在细胞膜上有一些可以结合胰岛素的受体,它们会捕获、结合和摄取这些胰岛素分子。

这些受体被称为胰岛素受体。

它们主要存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等组织中。

胰岛素分子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使得细胞内的一些信号通路开始被激活。

这将导致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发生,最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细胞所需的能量和合成脂肪和蛋白质所需的物质。

3. 器官水平胰岛素的主要生产部位是胰腺内的一种细胞——胰岛素β细胞。

这些细胞位于胰腺中的一些小囊泡里,也被称为胰岛素颗粒。

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

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

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
一、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二、胰岛素分泌延迟怎么办三、胰岛素分泌延迟吃什么比较好
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1、胰岛素分泌延迟症状
胰岛素分泌延迟的直接结果是使肝脏和外周组织难以及时和有效地利用进食后消化吸收的葡萄糖,特别是缺乏进食时的肝脏胰岛素化,不但使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而且肝脏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还增加,这就造成了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

餐后的高血糖又可能进一步刺激更多的胰岛素不恰当分泌,其结果是血糖和胰岛素分泌不能同步:血糖开始升高时,胰岛素未能增加,当血糖被利用而逐渐下降时,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反而来临,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在餐后3~5小时发生低血糖,被称为“高血糖后的低血糖”。

2、胰岛素分泌延迟的原因
2.1、生理原因
当人身体出现胰腺类疾病,比方说胰腺炎、胰腺囊肿或者胰腺癌等等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延迟,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出现,那么,作为患者的你就必须要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是什么病症导致问题出现,然后采取合理方案帮助解决问题。

2.2、心理原因
当人的情绪不稳定时候,做胰岛素检查也会显示出胰岛素分泌延迟情况,因此,这个时候必须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生活当中建议大家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好状态,这样就能够让你的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恢复到正常状态。

3、胰岛素分泌延迟是糖尿病吗。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胰腺组织的炎症引起的疾病。

当胰腺受损时,它可能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胰岛细胞损伤:胰岛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如果这些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它们可能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3. 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破坏它们的功能。

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分泌减少。

4.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异常,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5. 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可能干扰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例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正常。

6. 肥胖:肥胖与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肥胖会导致胰岛细胞的功能异常,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以上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一些可能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单独或同时发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过多,从而影响血糖的调节。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或降低的情况,进而引发糖尿病等疾病。

因此,了解这些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纠
正胰岛素分泌异常非常重要。

胰岛素怎么来的

胰岛素怎么来的

胰岛素怎么来的
一、胰岛素怎么来的二、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三、胰岛素的主要作用
胰岛素怎么来的1、胰岛素怎么来的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

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

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

2、体内胰岛素分泌影响因素
2.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

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

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2.2、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

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2.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2.4、自由神经功能状态可影响胰岛素分泌。

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3、胰岛素的种类
3.1、超短效胰岛素
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原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胰岛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它通过调节血糖水平,帮助身体正常运作。

胰岛素的分泌不正常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糖尿病。

那么,造成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原因有哪些呢?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一个原因是胰岛素产生细胞受损。

胰岛素产生细胞主要在胰岛中的β细胞中,这些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

如果这些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就会影响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导致胰岛素产生细胞受损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或生活方式因素等。

患有胰岛素抵抗的人也容易出现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情况。

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使得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导致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长期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的人体内的β细胞会逐渐衰竭,从而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

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胰岛素分泌不正常。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它会导致胰岛素产生细胞受损,从而影响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其他一些疾病,如肿瘤、感染和遗传性疾病等,也可能对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疾病因素外,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影响。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压力过大和睡眠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正常。

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需求,长期下去可能导致β细胞的损伤。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为了维持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患有胰腺疾病,保持适当的体重等。

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胰岛素能够正常分泌,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

【字数过短,请问是否还需要我继续增补内容?】第二篇示例: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它对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会导致血糖水平失控,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胰岛素分泌不正常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疾病等。

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的标准

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的标准

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的标准胰岛素释放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用来评估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和功能。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并参与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

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的标准根据个体的性别、年龄以及饮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些一般情况下认定为正常的标准:1. 空腹胰岛素分泌:正常情况下,胰岛在空腹状态下会持续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正常人的空腹胰岛素水平通常在2-20 mU/L之间。

2. 餐后胰岛素分泌:正常人在餐后会有胰岛素的峰值分泌,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正常人的餐后胰岛素水平通常在30-300 mU/L之间。

这个范围可以根据个体的体重和代谢情况而有所不同。

3. 胰岛素反应曲线:在胰岛素释放实验中,测量胰岛素血浆浓度的变化可以绘制胰岛素反应曲线。

正常的反应曲线通常是一个尖峰型,显示出快速的胰岛素释放和迅速的血糖降低。

这表明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

4. 胰岛素抗性评估: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可以评估胰岛素抗性程度。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在餐后迅速释放,使血糖水平迅速下降。

而胰岛素抗性较高的人则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胰岛素释放实验正常的标准包括空腹胰岛素分泌范围、餐后胰岛素水平范围、胰岛素反应曲线形态以及胰岛素抗性程度。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检测和评估个体的胰岛素分泌和功能是否正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根据个体的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胰岛素释放实验时应该考虑个体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状况。

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

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

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文章目录*一、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二、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三、胰岛素的功能作用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1、人体胰岛素是由什么分泌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分泌。

胰岛素合成的控制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

基因正常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正常的;若基因突变则生成的胰岛素结构是不正常的,为变异胰岛素。

在 B 细胞的细胞核中,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胰岛素基因区DNA向mRNA 转录,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的内质网,转译成氨基酸相连的长肽--前胰岛素原,前胰岛素原经过蛋白水解作用除其前肽,生成胰岛素原。

2、胰岛素的分类2.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2.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3、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是立即给予足够的胰岛素,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等异常体液环境和去除诱因。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治疗原则是纠正高血糖、高渗状态及酸中毒,适当补钾,但不去贸然使用大量胰岛素,以免血糖下降过快,细胞外液中水分向高渗的细胞内转移,导致或加重脑水肿。

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1、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

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

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

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

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二、胰岛素的作用*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食物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1、胰岛素分泌延迟原因1.1、生理原因,当人身体出现胰腺类疾病,比方说胰腺炎、胰腺囊肿或者胰腺癌等等都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延迟,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出现,那么,作为患者的你就必须要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是什么病症导致问题出现,然后采取合理方案帮助解决问题。

1.2、心理原因,当人的情绪不稳定时候,做胰岛素检查也会显示出胰岛素分泌延迟情况,因此,这个时候必须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生活当中建议大家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好状态,这样就能够让你的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恢复到正常状态。

1.3、胰岛素分泌延迟是糖尿病吗,相信大家都知道当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出现时候,就会导致患者在餐后血糖身高,但是,在过一段时间以后患者还会出现低血糖问题,血糖是判定你是否有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存在胰岛素分泌延迟问题却不能说明你有糖尿病,所以,大家必须要分清楚这一点。

2、正常胰岛素分泌的时相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进餐5-10分钟后一个高峰,持续时间5-10分钟。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慢而持久,于餐后30分钟出现一个高峰。

第三时相,对葡萄糖反映下降,餐后1-1.5小时出现,胰岛素分泌减少至基础分泌状态胰岛素基础分泌大概每小时一个单位,每日24单位左右。

糖尿病人或胰岛素功能受损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异常或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出现波动,前者主要表现餐后血糖增高,后者空腹血糖升高。

3、胰岛素检查的临床意义3.1、1型糖尿病患者多在5μU/ml以下,2型患者血浆胰岛胰岛素水平可正常、偏低或高于正常。

增高明显者呈高胰岛素血症,提示有胰岛素抵抗。

在进行OGTT的同时测定血浆胰岛胰岛素浓度,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以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和糖刺激后胰岛素水平均较低,呈低平曲线;2型糖尿病患者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或增高,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降低或缺如,和同时相的血糖值相比,胰岛素分泌偏低。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素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它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并在肝脏中促进糖原形成以及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因此,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包括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信号传递等方面。

1. 胰岛素的合成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proinsulin)分子经过剪接和氧化还原过程后形成的。

在胰岛素细胞内,胰岛素原由B链和A链连接而成。

B链和A链之间含有一个C肽,称为连接肽(connecting peptide)。

该连接肽剪切后就能形成胰岛素分子。

连接肽被剪切后,其余残基在细胞内形成胰岛素分子。

参与合成胰岛素的一些酶包括转酰基辅酶A羧基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己糖激酶(hexokinase)和磷酸烯醇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等。

2. 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是通过胰岛素细胞上面的离子通道和膜上受体来调控的。

胰岛素细胞有两种类型的离子通道: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和电压敏感的离子通道。

活跃的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可以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这是促进胰岛素的排泄的关键因素。

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受到细胞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和药物的影响。

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ATP敏感的钾通道关闭,使钠离子进入胰岛素细胞,并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分泌可以受到神经系统和消化激素的影响。

当食物的消化开始时,神经系统和消化激素会释放出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胰腺多肽和神经肽Y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3. 胰岛素分泌的信号传递在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信号通路需要被提及。

它们包括三磷酸腺苷(ATP)/遗传学与胰岛素(GLUT)通道、内质网应激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

ATP/Glut通道,一种ATP敏感的离子通道,可以反应细胞内ATP和葡萄糖的浓度,促进或抑制钙离子通道的开闭,进而调节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素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体内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胰腺的胰岛素细胞内。

胰岛素由前体分子“前胰岛素”先后切割产生,前胰岛素包含有两个多肽链,即A链和B链。

切割合成过程由胰岛素钩端蛋白酶(PC SK)和异戊型胰岛素(C-Peptide)介导,最终形成活性胰岛素。

分泌机制胰岛素的分泌是由胰岛素细胞内的胰岛素颗粒调节的,分泌机制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合成后的储存、胰岛素颗粒的释放和调控三个过程。

1.储存:胰岛素合成后会被包裹在内质网上的囊泡内形成胰岛素颗粒,这些胰岛素颗粒会保持在胰岛素细胞内。

2.释放:胰岛素的释放是由一系列信号传导机制调控的。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素细胞,并被代谢为葡萄糖-6-磷酸。

这会导致细胞内ATP/ADP比值增加,细胞膜的K+通道被关闭,引起细胞内K+浓度增加,膜电位增加。

这导致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胰岛素颗粒内的胰岛素与Ca2+结合,胰岛素颗粒与细胞膜发生融合,胰岛素从胰岛素细胞内释放到外界。

3.调控: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控制。

葡萄糖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另外,胰岛素的分泌也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交感神经活动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副交感神经活动则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作用机制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它具有多种机制来实现这一作用。

1.促进葡萄糖的摄取:胰岛素会促进肌肉和脂肪细胞中的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通过GLUT4蛋白的转位作用,将GLUT4蛋白从胞浆膜转位到细胞膜上,使细胞膜上的GLUT4蛋白数量增加,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摄取。

2.促进肝糖的合成和储存: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葡萄糖酶的活性,降低肝糖的分解,从而促进肝糖的合成和储存,增加肝糖原的含量。

糖尿病的胰岛素释放机制探究

糖尿病的胰岛素释放机制探究

糖尿病的胰岛素释放机制探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胰岛素的释放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胰岛素在机体内的释放过程,并分析糖尿病胰岛素释放异常的原因。

一、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与重要性作为一种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在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食物的消化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细胞中特殊的β细胞便会释放胰岛素。

胰岛素可以促进周围细胞对葡萄糖的清除和利用,同时抑制肝脏的葡萄糖产生,从而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二、胰岛素的分泌过程胰岛素的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调节因素和信号通路。

一般来说,胰岛素的分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相分泌和二相分泌。

1. 一相分泌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进入胰岛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会被β细胞内的葡萄糖感受器感知到。

这些感受器包括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当细胞内的ATP/ADP比例增加时,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增加。

这种变化进而导致细胞膜电位的改变,触发充电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使得胰岛素颗粒内的胰岛素释放至胞外。

2. 二相分泌一相分泌是胰岛素的初次释放,而二相分泌是持续的释放过程。

一旦葡萄糖引起了一相分泌,胰岛细胞会根据持续的血糖浓度变化而进一步调整胰岛素的释放。

这种调整受到多种辅助因素的影响,如胃肠激素、神经调节和肿瘤坏死因子等。

三、糖尿病中胰岛素释放异常的原因糖尿病可以被分为两类:类型1糖尿病和类型2糖尿病,它们在胰岛素的释放机制上存在不同的异常。

1. 类型1糖尿病类型1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破坏。

这种自身免疫破坏会导致β细胞受损或死亡,从而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

因此,类型1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2. 类型2糖尿病类型2糖尿病又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细胞功能异常和组织对胰岛素反应的减弱。

在类型2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细胞可能无法适应血糖升高的需求,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起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与血糖水平息息相关,遵循一套精细的生理调控机制。

本文将详细探讨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

胰岛素的分泌通常由两类细胞承担,即胰岛的β细胞和α细胞。

β细胞主要负责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而α细胞则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

这两种激素的合作调节着血糖的平衡。

在胰岛素分泌的调控中,最直接的因素是血糖水平。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β细胞便开始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

胰岛细胞上的葡萄糖感受器能够感知到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将信息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这一信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糖蛋白通道进行。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葡萄糖进入β细胞内,促使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激活,从而引发细胞内的胰岛素分泌过程。

除了葡萄糖,其他营养物质也能够通过细胞摄取及代谢,间接调控胰岛素的释放。

例如,脂肪酸和胺基酸的摄取都会增加胰岛素分泌。

这是因为脂肪酸和胺基酸的代谢产物能够干扰细胞内的ATP/ADP比例,从而激活葡萄糖感受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此外,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一系列神经调控因素的影响。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胰岛素有相反的调控作用。

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的活性可以引发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副交感神经则释放肽类和多巴胺。

此外,肠胃激素也能够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肠胃激素包括胃泌素和胰高血糖素释放抑制激素等,它们通过刺激或抑制β细胞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总结起来,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调控机制主要受到血糖水平、其他营养物质、神经调控以及肠胃激素的影响。

血糖水平是胰岛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而其他因素则起到调节和辅助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胰岛素的作用和血糖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二、胰岛素的作用*三、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胰岛素分泌的调节1、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

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恢复到基础水平。

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

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作用最强。

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

务右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3、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激素的作用3.1、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胃肠激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这是口服比静脉注射葡萄糖更易引进胰岛素分泌的原因。

3.2、生长素、雌激素、孕酮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

3.3、胰高血糖素可通过对胰岛B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升高血糖的间接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

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神经调节刺激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抑制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的作用1、对糖代谢的影响。

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1.1、加速葡萄糖的利用。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又能促进葡萄糖激酶(肝内)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

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

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二、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三、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1、胰岛素分泌不足怎么办胰岛素分泌不足绝对需要促进胰岛素控制血糖,或者外援添加胰岛素治疗,这对于病人往往不太容易接受,比如单纯口服药不能控制血糖时,希望患者早期联合胰岛素,但患者会对胰岛素的外援注射产生种种的顾虑,甚至抵抗外援联合胰岛素。

通过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介绍,对自身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也是要及时的治疗,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也是有很多不错方法,以上对此也有说明,因此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利于病情改善。

2、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岛素细胞的数量可能有问题,分泌出来的总的胰岛素量不正常,这些患者在早期如果胰岛素的量相对还可以,也会存在着分泌胰岛素脉中波的异常,但总而言之它跟胰岛素抵抗完全不同,它是胰岛素分泌实象和胰岛素量逐渐减少的状态,因此体内对于胰岛素的作用可能还好,但是因为胰岛素量不够,也不能充分的把血糖控制好。

3、胰岛素的作用3.1、药理作用,糖尿病,浪费性疾病的治疗。

为促进血液循环,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合成糖原,以降低血糖,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3.2、生理作用,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

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酸合成和脂肪贮存,减少脂肪分解;对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以增加蛋白质合成。

总的作用是促进合成代谢。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3.3、调节糖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

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

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一、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概述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血糖水平、神经信号、激素以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等。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探讨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包括其分子机制、调控因素以及潜在的治疗应用。

1.1 胰岛素分泌的生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β细胞对血糖水平的感应、信号的转导以及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1.2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关键分子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涉及到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

其中,KATP通道、GLP-1受体、胰岛素原以及胰岛素基因等是调控胰岛素分泌的关键分子。

这些分子在β细胞对血糖变化的感应、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理解,也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2.1 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转导机制是其调控的核心。

研究表明,β细胞通过KATP通道感应血糖水平的变化,进而激活一系列信号分子,如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等,这些信号分子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此外,GLP-1等肠促胰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也能激活胰岛素分泌的信号通路。

2.2 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因素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因素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血糖水平、脂肪酸、氨基酸等,它们通过影响β细胞的代谢状态来调控胰岛素的分泌。

外源性因素则包括神经信号、激素等,它们通过与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信号通路。

2.3 胰岛素分泌调控的分子靶点随着对胰岛素分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分子靶点逐渐被识别出来,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是血糖水平的变化。

一般来说,胰岛素的分泌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餐后胰岛素分泌:在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细胞(β细胞)受到刺激,开始释放胰岛素以促进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迅速下降。

2. 基础胰岛素分泌:即使在未进食状态下,胰岛素仍会以较为稳定的速率被分泌,以维持基础的代谢需要和血糖水平的稳定。

3. 运动和应激时的胰岛素分泌:运动和身体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也会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以应对机体的能量需求变化。

4. 睡眠时的胰岛素分泌:研究表明,人体的胰岛素分泌还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在晚间睡眠时,胰岛素分泌较为稳定。

总的来说,胰岛素分泌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受到血糖水平、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调节机制保证了人体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从而维持了整个机体的代谢稳态。

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

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

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血糖调节作用。

胰岛素能够促进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以及其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制。

一、胰岛素的分泌过程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具体的分泌过程如下:1. 食物摄入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其中包括葡萄糖。

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2. 胰岛素的分泌主要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

血糖升高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作用于肝脏、脂肪组织和肌肉等靶器官,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下降。

当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的分泌停止或减少,从而保持血糖的平衡。

3. 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

交感神经兴奋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则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对胰岛素的释放也有调节作用。

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制胰岛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糖水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作用机制:1. 促进葡萄糖吸收和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减少葡萄糖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 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脂肪的合成,并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从而减少脂肪酸的释放,提高体内脂肪储存。

4. 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能够抑制肌肉中蛋白质的分解,减少氨基酸的释放,使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降低,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综上所述,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调节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

胰岛素的分泌受到血糖浓度、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抑制蛋白质分解等机制来调节血糖水平,保持体内血糖的平衡。

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 -回复

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 -回复

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回复什么是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是指胰岛素在人体内正常的分泌规律或节奏。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对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以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在肌肉、脂肪和肝脏中起作用,帮助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可以分为基础分泌和刺激分泌。

1. 基础分泌:在空腹状态下,胰岛β细胞会持续释放少量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

这种基础分泌能够抵消肝脏释放的葡萄糖,确保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 刺激分泌:当食物进入胃肠道时,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肠道释放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胃肽、胰岛素释放抑制因子等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这种刺激分泌可促使血糖水平迅速降低,并在餐后维持一段较长时间。

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的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

1. 血糖水平:血糖水平是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调节因素。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通过感应机制释放胰岛素。

一旦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

2. 消化系统激素:肠道激素,如胰高血糖素、GLP-1等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这些激素在食物摄入后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的活性来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3.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胰岛素的分泌起调控作用。

儿茶酚胺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乙酰胆碱则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4. 荷尔蒙:胰岛素分泌还受到其他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正常生理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平衡与调节对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

任何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的高血糖或低血糖状态都可能引发相关疾病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因此,了解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原理和调节机制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胰岛素分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胰岛素分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胰岛素分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多肽激素,作用于胰岛β细胞以外的组织,能够促进器官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并降低血糖浓度,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物质。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释放量是有严格的调控机制的。

随着对细胞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对胰岛素分泌机制及其调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一、胰岛素分泌机制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便会释放胰岛素,并把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分泌机制,包括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和释放等多个环节。

胰岛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感知胰岛素释放刺激信号,并使胰岛素分泌颗粒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到血液中。

而这一复杂的机制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 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是胰岛素分泌过程中最有效的刺激物,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可使胰岛β细胞采取积极的胰岛素分泌,此机制被称为“葡萄糖感应”。

2. 模拟生理环境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有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也被证明是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因素。

如茶碱、脂肪酸、胰高糖素样肽、甘肝三酯、肥胖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刺激胰岛素分泌。

而丙氨酸、天冬酰胺、胰高糖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盐酸小剂量两性霉素B1等物质则可抑制胰岛素分泌。

3. 胰岛素抑制素胰岛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T)是一种由胰岛δ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分泌抑制因子,在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同时对分泌释放暂停葡萄糖便表现出同步影响,抑制胰岛素的释放,维持胰岛素的稳定水平。

SST还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

二、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机制胰岛素的分泌机制除了受到一些生理因素的调控外,也受到内源性与外源性激素、神经递质的协调调控。

在这些调控中,ATP 敏感的钾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胰高糖素和交感神经系统等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1.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在没有葡萄糖受体受到信号时,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一直开放,细胞的膜电位靠近-70mV,细胞与外界的Ca^2+无法进入细胞内,从而细胞释放出的钙也很少。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
一、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二、胰岛素的作用三、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有哪些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1、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血糖的作用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

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恢复到基础水平。

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 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

2、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
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作用最强。

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

务右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3、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之激素的作用
3.1、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等胃肠激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这是口服比静脉注射葡萄糖更易引进胰岛素分泌的原因。

3.2、生长素、雌激素、孕酮促进胰岛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

3.3、胰高血糖素可通过对胰岛B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升高血糖的间接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分泌机制
• 糖对B细胞的合成与分泌作用有时间 依赖性,新合成者分泌较慢。 • 胰岛中不同部位的B细胞的分泌速率 不同。 • B细胞内存在着两种反应性和/或活 性不同的β颗粒。 •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泌机制。
影响胰岛素释放的因素
• • • • •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 阳离子:钙、钾、钠、锰。 神经内分泌。 药物。 其他。
β颗粒向膜移动机制(4)
• 膜融合:融合处出现阴离子转运点, Cl- 和OH- 被主动运输入β颗粒,β颗 粒内渗透压升高,进而涨大溶解。 • 排粒作用:胰岛素、C肽及少量胰岛素 原排出细胞。
胰岛素分泌量
成人胰岛素的基础分泌量约为1U/小时,每餐 刺激胰岛素分泌量约为8U,因此每日基础的以 及三餐的刺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总量约为50U。 其中95%为胰岛素,仅有5%以未转化的胰岛 素原或者裂解胰岛素原的形式被分泌。有文献 报告,成人每天分泌胰岛素总量约2mg,相当 与50U,与其合成量相当。
第二信使 — cAMP
B细胞必须在有适量的cAMP的条件下才能对 葡萄糖有反应,而且在有效葡萄糖浓度不变 的情况下,细胞内cAMP水平越高,胰岛素 分泌反应越强。可能作用机制: • 激活蛋白激酶,促进微管的合成。 • 抑制亚细胞结构对 Ca2+的摄取。 • 促进细胞内蛋白磷酸化,引起细胞膜通透性 及膜电位的改变。
营养物质: • 主要是葡萄糖,促进合成前胰岛素原 的mRNA的生成,也能促进由此mRNA向 前胰岛素原翻译的过程。 • 甘露醇和某些氨基酸也能刺激的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的分泌主要是 通过排粒作用。通过此种作用,富含胰岛素和 C肽的分泌颗粒逐渐向细胞膜方向移动,然后 颗粒外膜与细胞膜相融合,颗粒内的胰岛素及 C肽被释放入血。 • β颗粒向B细胞膜移动并逐渐成熟 →β颗粒膜 与B细胞膜融合 → 排粒作用(胞吐)。 • 在正常情况下,B细胞的排粒作用已足以维持 胰岛素基础分泌。
氨基酸作用机制
不同氨基酸作用方式不同,口服比静脉注射时强。 • 受体学说:有不同于葡萄糖的氨基酸受体。 • 代谢学说:氨基酸代谢产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通过对A细胞的刺激发挥作用:先刺激胰升糖素, 继而刺激胰岛素分泌。
脂肪代谢产物
脂肪酸可增强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 诱导作用,直接刺激物可能是柠檬酸 或CoA,肥胖者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此 有关。酮体也有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 对预防酮症酸中毒有意义。
可能的分子分区
• 内核:疏水氨基酸残基,如支链氨基酸 及半胱氨酸,维持胰岛素整体结构。 • 表面疏水区:缬、酪、苯丙氨酸,靶细 胞膜受体特异性结合部位。 • 表面极性区:甘、谷、酪、天门氨酸等 组成的极性区──信息传递部位,组、 丝、谷氨酸组成的极性区──与免疫学 性质有关。
前胰岛素原的合成
• 编码前胰岛素原的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短臂, 接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区内。 • 胰岛素编码基因具有1355个碱基对,其编码区 域由3个外显子组成,分别编码前肽、B/C链和 C/A肽链。 • 转录成含有600个核苷酸的mRNA,继而翻译出 11.5kDa的前胰岛素原。
氨基酸刺激胰岛素分泌(1)
所有必须氨基酸均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 作用,而且能增强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 激作用。强度顺序:混合氨基酸 〉精氨酸 〉 赖氨酸 〉亮氨酸 〉丙氨酸〉…… 〉组氨 酸,临床上可用于胰岛功能检测。
氨基酸刺激胰岛素分泌(2)
• 有人发现,有些氨基酸只需与胰岛B细胞接 触即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如精氨酸本身 就能够引起B细胞膜的去极化和胰岛素的分 泌;而另一些氨基酸则与葡萄糖相同,必 须代谢产生ATP才能造成ATP依赖性钾离子 通道的关闭和胰岛素的分泌。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3)
• 启动胰岛素原生物合成的葡萄糖阈浓度为 2~4mmol/l,而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 阈值略高于这个水平,这就确保了B细胞 内有一个适当量的胰岛素储备。 • 血糖长期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衰竭,胰 岛B细胞退化、空泡变性、萎缩。
葡萄糖作用机制(1)
• B细胞葡萄糖受体学说:认为葡萄糖是通过其 在胰岛B细胞上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证 据是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立体特异性,按 其立体构象的不同,葡萄糖可分为D型和L型两 大类,只有D型葡萄糖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而D 型葡萄糖又可分为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两 种,它们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也有显著差 异。有人认为葡萄糖激酶即是葡萄糖受体。
胰岛素分泌机制
北京协和医院 向红丁
糖尿病的基本异常
•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 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主要问题:胰岛素不足或/和胰岛 素作用差(抵抗)。 • 基本改变:血糖增高。
糖尿病分型及病因机制的关系
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β细胞遗传缺陷 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非常见免疫中介型 妊娠糖尿病 内分泌腺病 药物 遗传因素 胰外分泌病 感染
β颗粒向膜移动机制(1)
• 布朗运动学说:现在的电子显微技术已能将此 过程放大并显示。在正常情况下, β颗粒的 布朗运动可维持胰岛素基础分泌。 • 微管微丝学说:也很重要。微管系统由54KD的 微管蛋白亚单位聚合而成,直径 20~25nm, 含类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具有收缩能力, 能将逐渐成熟的分泌颗粒逐渐拉到细胞膜附近。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1)
• 最主要的刺激物,而且对氨基酸及磺脲类药 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功能有着允许作用。B细 胞外葡萄糖浓度低于4mmol/l(72mg/dl) 时,氨基酸及磺脲类降糖药不能有效地刺激 胰岛素的分泌。 • 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反应迅速,血糖升高后 数秒至数分即可观察到胰岛素水平的增高, 而且这种增高与葡萄糖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
葡萄糖作用机制(4)
在代谢学说中,葡萄糖激酶也发挥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是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起始点, 又是此过程的限速酶。能将葡萄糖运入B细胞 的葡萄糖载体(GLUT-2)虽在葡萄糖刺激胰岛 素分泌过程中意义重要,但似乎不具有限速作 用。除葡萄糖外,某些糖酵解的产物,如D-甘 油醛,也有刺激B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时相
三相理论: •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B细胞接受葡萄 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 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 • 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逐 渐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 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
胰岛素的分泌时相
• 第三时相:对葡萄糖失敏期。延迟分泌 相后自发出现的对葡萄糖反应性下降、 胰岛素分泌减少的阶段。这种对葡萄糖 失敏可能是机体自我保护,以免胰岛素 过度分泌的一种机制。但在此阶段,胰 岛B细胞对其他刺激物,如对磺脲类降糖 药,仍可有反应。
胰岛素结构
• 17种51个氨基酸双链多肽,5734 道 尔顿,A(21肽)、B(30肽)双链。 • A6~11间及两链之间共3个二硫键。 • 在细胞内易形成4~8倍体。
理化性质
• 酸性蛋白,分子中酸性氨基酸较多,易 与鱼精蛋白及组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结合, 等电点的pH值为 5.3,酸、中性条件下 稳定,碱性环境下易破坏。 • 易在锌、钴作用下生成结晶。 • 空腹6~23 μU/ml,餐后高峰出现在30 -60分钟,增长5倍左右。 • 血中半衰期4.8分钟,二硫键及肽链断裂 后降解。
β颗粒向膜移动机制(2)
秋水仙素等微管毒素能通过阻止微管的 形成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在胰岛素的 分泌过程中,微管系统总量的意义并不 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微管蛋白亚单位向 微管系统的动态转换过程。
β颗粒向膜移动机制(3)
• 微丝系统:基本组成成分为肌动蛋白,这是 一种分子量约为43KD的球蛋白。微丝系统 为靠近B细胞膜表面的丝状亚细胞结构,静 止时阻止分泌颗粒的外逸,B细胞受刺激后 又能加快分泌颗粒向细胞膜运动。细胞松弛 素等物质能阻止微丝系统的形成,进而抑制 胰岛素的分泌。
Ca2+升高的机制
• Ca2+进入细胞增多:细胞外葡萄糖或K+ 浓 度增加→B细胞膜去极化→膜上电压依赖 性钙离子通道开启→Ca2+内入。 • B细胞内Ca2+外流受抑制。 • B细胞内Ca2+的螯合受抑制。 • 促进细胞内储存的Ca2+的动员。
细胞膜复极
B细胞上有Ca2+ 激活性K+通道, 细胞内Ca2+增多,促进K+ 通道开 启,细胞膜复极,并激活Ca2+ATP 酶,Ca2+外流增多,有助于 兴奋后细胞内Ca2+ 浓度的恢复。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
胰岛素结构基因 → 前胰岛素原的 mRNA → 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 前肽 + 胰岛素原(Proinsulin)→ 胰岛素 + C 肽 + 精赖(A)精精(B)。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
• 胰岛素原:86个氨基酸,含35个氨 基酸的联接肽,占总胰岛素免疫活 性的5~15%,生物活性仅为胰岛素 的1/10~1/15。 • 裂解胰岛素原(splitproinsulin): 有免疫活性,生物活性很低。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2)

有效刺激阈浓度:4mmol/L(72 mg/dl), 最佳反应浓度范围为5.5~16.7mmol/L (100~300mg/dl),最大半刺激当量为 8mmol/l(144mg/dl),最大分泌量时葡萄 糖水平为17~28mmol/L(300~500mg/dl), 血糖恢复正常后胰岛素分泌迅速下降。
葡萄糖作用机制(2)
• 代谢学说:认为葡萄糖代谢产物方有刺激胰 岛素分泌的作用,如6-磷酸葡萄糖、1,6 二磷酸果糖、磷酸丙糖和山梨醇等都有刺激 作用,其受体可能是糖代谢酶类,能抑制糖 酵解的物质均能抑制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作用机制(3)
葡萄糖在B细胞中通过糖酵解或者三羧酸循 环代谢,产生ATP或引起ATP/ADT比率的增 加,导致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关闭,阻止 了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造成胰岛B细胞膜 的去极化,促进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离子 通道的开启,胞外钙离子的内入和细胞内钙 离子水平的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