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的产业转移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将首先介绍皖江地区的现状,然后分析皖江地区同东部地区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和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提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自身产业的升级,为中部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一、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形成,这是国家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黄金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产业分工互补,合作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良好,配套能力较强。①

二、皖江城市带的现状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

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区内水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在gdp方面。安徽省2000年gdp为3038.24亿元,2009年则增加为10191.48亿元,增长了235.44%。皖江城市带的gdp总和由2000年1641.7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975.37亿元,增长了263.97%。2009年其对于全省的贡献率也达到了58.63%。

在产业结构方面。皖江地区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73:53.20:36.07,发展到2010年的9.71:56.11:34.18。可以看出该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产业转移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三、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出现的问题

(一)意识不足。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皖江地区所存在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足。转变这种思想意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

(二)劳动力质量不高。皖江地区虽然劳动力丰富,但大部分属于低端低素质劳动力,缺乏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其中研究型人才更加的短缺。这主要是由于,皖江地区工作环境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而且和政府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关注度不够。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皖江城市带区域的产业主要是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产业为主。生产中产业链较短,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的配套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没有形成该区

域的核心竞争力。皖江区域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工业规模不大。

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意识,积极迎接挑战

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够带来发展的机遇,但也存在着风险。政府要积极的引导,提高本区域企业的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以此提高本区域的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加大劳动力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力培训机构的投入,增强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注重培训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技能。通过创造好的就业环境和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对于高素质研究人才的引进。同时,要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把高校机构和企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三)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要注重本区域产业体系的发展。在产业选择上,要充分认识到区域的优势和承载能力,即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要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这即有效的利用皖江地区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也带动了本区域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了产业链。其次,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吸引东部地区优秀企业。同时,对于园区产业的经济效益、使用要素效率和环境负担情况进行合理

的评估,淘汰一些落后的企业,使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产业、企业倾斜。再次,要围绕区域的主导产业,大力吸引一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该区的传统产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四)支持产业和技术同步转移

1、对于东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来示范区落户的,有关部门主动服务,优先推荐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对于用地方面,要给予优先安排,并在税收方面,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

2、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骨干企业新建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提升本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积极推荐其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紧密结合,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技术、专利等高新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创办科技型企业。

总结

本文通过主要介绍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后所取得的成果。说明了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中西部地区今后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进一步介绍了产业自主创新与升级的重要性,对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升级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本文有很多的不足地方,例如:没有进一步研究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没有分析在产业转移中政府的作用,没有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对促进产业升级措施的研究不够完善。笔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深入研究皖江城市带产业升级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性,皖江地区产业的问题以及对策。(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注解

①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地区[2010]97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参考文献:

[1]丁家云,雷勋平皖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秦柳.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3):34-35

[3]周茂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swot分析[j].知识经济 2010(1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