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平果县嘹歌特色文化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西平果县嘹歌特色文化的调查报告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而平果县的嘹歌以其久远性、神秘性、民族性、百科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自治区文化厅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名单,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嘹歌是壮族民歌的一个歌种,因其唱法每一句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它流行于右江中游的平果、田东、田阳县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以及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县境内。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原生态的壮族民歌,我在我所在的乡镇进行调查,具体分析嘹歌在多元化社会中的传播途径,以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平果嘹歌具有如下特点:

1、参与嘹歌活动的主要为中老年人。调查发现中老年人会唱嘹歌,喜欢嘹歌。由此可见,平果嘹歌在当地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力。但目前喜欢嘹歌的年轻人并不多。

2、嘹歌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还是以口口相传、小型群体传播为主,小作坊式制作影碟主要用于自娱自乐。因此,尽管在当今社会多媒体、多渠道获得信息的前提下,现代传媒如广播、电视和网络在平果嘹歌的传播过程中访问期并未发生太大的作用,平果嘹歌的传播途径仍然相对狭窄,影响力不大。

3、当地人宣传嘹歌的意识正在加强。在调查中,有的人认

为应该加大对嘹歌的宣传,有的表示政府应该加强重视,增加投资力度。有的表示嘹歌应在内容和形势上有所创新。

综上所述,在调查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嘹歌以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平果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份。尽管目前喜欢嘹尽管目前喜欢嘹歌的年轻人并不太多,但是很多歌师非常乐观地告诉我们:由于长期受到嘹歌的熏陶,这些年轻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喜欢上嘹歌的;他们也不担心嘹歌会因传播渠道狭窄而湮灭,因为平果嘹歌自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1、歌书传承。嘹歌与其它壮族民歌有一点很大的不同,那便是它有歌书。歌书是一种程式化的歌书是一种程式化的经过一定的加工并用壮族土俗字(古壮字)抄写的比较规范的民歌歌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嘹歌的传承已经由无文字的传播变为有文字的传播,从而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大大扩展了人们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2012年8月13日,我们来到了位于平果县闹市区的烈士陵园公园。这里每天都聚集很多爱唱嘹歌的群众,周末和圩日则会更多。我们发现,对歌的男人基本上都有一本手抄的歌书,因为对歌时他们会从中找词,而对歌的妇女则是根据男人的词和应的,不需要歌书在手。当地老百姓们很乐意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宝贝”——歌书。这些歌书是他们用墨水硬笔写成的,装订成袖珍型的本子,封面则用牛皮纸包好并涂上油漆或其过塑以防水防损

坏,便于携带。

据我们了解,平果县民间历史上就有大量的这种袖珍歌本,目前许多人还在珍藏,但它们已经像文物一样珍贵了。而现在,不仅是民间,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一工作,收集、整理了不少歌书。

2、家庭传承。在嘹歌分布地区,家庭对嘹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壮族家庭历来就有父传子、母传女的传唱山歌的习俗;其次,在壮族的传统观念中,“善唱歌者,能博得全社会一般民众的尊誉”,“能博得妇女的欢心,可藉此而达到最美满之恋爱”。①即使在现代,这种观念在一些家庭中仍然存在并对子女的教育产生影响;再次,部份家庭仍把唱嘹歌当做向子女传授知识让子女学习做人道理的途径。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解这一点。家庭传歌在当地非常普遍。许多父母或长辈都会向他们家族中的青少年传授嘹歌。一方面借助歌声作为娱己娱人、传情达意的工具,另一方面也通过嘹歌中蕴涵的道德法则和生活经念教育他们的幼辈认

识世界、理解人生,并培养和灌输他们生活经验、人生教养和道德伦理观念,强化他们的民族心理、个性意识。

山歌与其它歌曲不同的是,其很多内容是即兴的。唱什么、怎么唱,所承载的都是歌者个性化的思想和体验,年轻一代也随之成长于这种富于音乐性和创造性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没有得过山歌的理论指导,全凭自己的兴趣

和悟性,得到可以张口就唱,合韵合拍。由于耳濡目染,他们也能在歌词中大量运用各类比兴手法,形象艺术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程度,这不是程式化的严格科班传承模式所能实现的。

3、歌圩传承。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聚会唱歌的传统活动形式,壮语称之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歌圩是壮族传统民歌得以保存和传播的载体,从歌圩培养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歌手,是这一载体的核心部分。关于山歌传承和传播与歌圩的关系,《壮族歌圩研究》一书中说道:歌圩“始终都是同壮族群众的生活、宗教信仰、道德风尚、心理素质、传统观念相关联并互相制约的。歌圩与各个节日往往构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劳动生产的节奏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成为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和进行审美活动的重要集会方式”。

平果境内的歌圩十分兴盛。根据我调查,近几十年来,平果县内可考的有一定规模的歌圩有18个,经过人为破坏和自然淘汰,目前还存在并有活动的有11个。歌圩像一所学校,上歌圩之前,新歌手要在歌师和老歌手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各种传统的歌式的程序并学会自编自唱,直到上歌圩在对歌中得到对方和观众的承认,才算得上掌握唱歌的技能。歌圩又是考场,每一个歌手都必须经过歌圩考试场,考试的评审员是歌手和广大观众,谁创作的歌最优秀,谁唱的歌悦耳动听,得到大家的认可,谁就能在歌场上丫稳脚跟,否则就会被淘汰。正是通过一年一度的“考试”,考出一批又一批歌手,使歌圩上人才辈出,使壮族民歌代

代相传,并推动着歌圩的来断发展。

4、现代传媒的传承。走在平果县街头、随处可见制作嘹歌VCD歌碟的小作坊。这些作坊会将优秀歌手的演唱场面全程摄下,然后把影像制作成光碟出售。而更常见的一种情况是,三五个嘹歌爱好者主动联系小作坊,要求将自己唱嘹歌的情景刻录成VCD。一方面可以自娱自乐,自我欣赏,一方面也可以赠送亲朋好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果县农村不少家庭已有能力购买影碟机,而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影碟机少,人们就集中到有影碟机的家庭观赏嘹歌演唱,这已成为一些地方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嘹歌的发展。他们建立了平果嘹歌网站,长年累月做着收集嘹歌、歌书的工作,并将其汇编成册、出版。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平果嘹歌在保护和传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此作出几点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在调查中,我仍是强烈感觉到,平果嘹歌并未能够吸引太多的年轻人。虽然当地许多歌师很乐观,认为年轻一代喜欢嘹歌是早晚的事。但是作为本地年轻人的我觉得很难喜欢上嘹歌。长辈们经常哼唱的嘹歌,年轻人能听懂大概,但基本上不会唱,就算是少部分人会唱,也只是会唱现代流行版的嘹歌,即把嘹歌重新包装、编曲后带上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嘹歌。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还是更喜欢和接受朗朗上口的现代流行的通俗音乐,比如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