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实施细则

苏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实施细则
苏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实施细则

附件

苏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江苏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苏财教〔2018〕152号)和《关于加快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府办〔2018〕305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技术转移及其相关活动。苏州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吸纳科技成果的企业补助、科技成果输出单位补助、技术经纪(经理)人补助、技术转移机构补助和市成果转化平台运营。

第三条市成果转化平台是融合技术转移供需双方及技术经纪等专业服务机构的线上平台,提供信息查询、供需信息发布、供需对接活动组织、技术经纪培训、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服务,由市科技局委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搭建和运营。

第二章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本市企业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并进行转化的项目。技术合同存在转包或关联交易情况的除外。

第五条本细则所称技术合同是指根据《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

理办法》,在江苏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进行登记审核,并取得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证明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

第六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市成果转化平台备案后,对吸纳科技成果的企业,最高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0%,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补助。

对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500万元、技术创新性强、产品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择优立项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高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25%,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第七条鼓励我市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创新载体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对输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个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00万元的科技创新载体,经认定最高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5%,给予每家每年度最高50万元补助。

第三章技术经纪(经理)人

第八条本细则所称技术经纪(经理)人是指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以个人名义从事居间、经纪或者代理活动并取得合理佣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九条技术经纪(经理)人挖掘本市企业技术需求信息,经市成果转化平台核实并发布后,按每条有效需求500元给予补助。对开展技术转移活动、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技术经纪(经理)人,最高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1.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最高

10万元。

第十条鼓励技术经纪(经理)人提升服务能力。对自费通过行业公认、国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技术转移高端培训,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技术经纪(经理)人,经认定最高按培训费的50%,给予每人每年最高1万元补助。

第四章技术转移机构

第十一条本细则所称技术转移机构是指在苏州市注册,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居间、经纪或者代理活动并取得合理佣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技术转移机构须列入苏州市科技服务业统计名录并按《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要求填报数据。

第十二条技术转移机构为我市企业引进、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最高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3%,给予每年最高30万元补助。

第十三条技术经纪(经理)人补助由挂靠的技术转移机构负责申报(公务员除外)。对承担技术经纪(经理)人挂靠的技术转移机构,根据挂靠成效给予补助。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市科技局负责全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委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开展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活动。补助项目常年备案、集中受理。申报主体根据年度申报通知提出申请,由所在地科技部门审核通过后推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形式审查、专家咨询等环节,公示无异议后予以支持。

第十五条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纳入市级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经费统筹使用。同时,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经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市和各市(县)、区按比例联动支持,具体为:姑苏区2:1,其他区1:1,各市(县)1:3。科技成果输出单位、技术转移机构补助经费由市、市(县)按1:2联动支持。已获市本级其他科技计划补助的,按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第十六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采取两次拨款方式。立项当年先拨付不超过30%的补助经费;项目完成合同约定任务、按照规定程序审核通过验收的,一次性拨付剩余补助经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申报单位及个人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记入诚信档案,并按照《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规范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试行)》(苏科规〔2018〕1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本细则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各市(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细则制定配套政策措施。

第十九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苏州市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试行)》(苏科规〔2013〕2号)、《苏州市技术经纪人奖励实施细则(试行)》(苏科规〔2013〕3号)、《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细则(试行)》(苏科规〔2013〕4号)、《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运行实施细则(试行)》(苏科规〔2013〕5号)同时废止。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

1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 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其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根据被转移技术的配套程度进行分类,根据技术供给者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或消极)进行分类,根据技术存在的方式进行分类(体现型或 非体现型)等。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角度看,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以下两种标准分类更能体现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特点,一类是以国际技术转移是否以市场为媒介为标准,将技术转移模式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 蔡声霞1,高红梅2 (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科技处,天津300071) 摘 要: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成效有重要影响。以是否以市场为媒介,是否 将技术作为直接的转移目标作为分类标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可以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适用于不同技术的转移,包含着不同的技术学习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正表现出优势。关键词:国际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学习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8)09-0152-04 收稿日期:2007-04-19 作者简介:蔡声霞(1971~),女,天津人,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度与演化经济学;高红梅(1966~),辽 宁锦州人,南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The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n basis of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bstract :The paper has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which judged the reg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to evaluat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in 30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by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d analyz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different levels.It hopes these researches make up a deficit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能较科学地对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其评估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差异性,北京、上海是我国知识创新的两大核心区,知识创新能力排序位于前10位的除了排名第6的湖北为中部省份外,其余均为东部沿海省市;位于后10位的绝大多数为西部省份;自东向西知识创新能力的梯级差异明显。中西部与东部知识创新能力的差异,预示着东西经济差异的潜在扩大趋势。因此,在保持东部地区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优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国内外的直接投资和研究开发人员的进入,加强企业 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扼制东西部经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HAYKIN S.Neural Network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 魏海坤.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万贤贤) 第25卷第9期 2008年9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ol.25No.9Sep.2008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1售后服务体系 针对**系统工程,我公司制定了严密的售后服务体系流程。在合同签订后,我公司将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售后服务工作,同时承诺并严格执行24×7服务。 我公司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为便于及时响应仓库数字化管理系统故障请求,公司在接到故障通知后1小时内响应,并在48小时内解决问题或提供备用样机。同时公司也联合各个设备供货厂商成立数字化管理项目维护小组,承担现场售后服务工作。 1.同时我公司将采取以下服务措施保障仓库数字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2.电话支持: 3.提供24×7的电话服务,解答用户在系统使用、维护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接到咨询电话后,专职技术工程师保证在4小时内提供解决方案,如有需要会及时通知负责人到场解决问题。 4.现场响应:当数字化管理系统软硬件发生故障时,保证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故障排除,并按合同要求提供故障部件的更换,及保证在24小时之内将问题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处理:对重大的技术问题,我公司协调组织技术专家小组,共同会诊,解决问题,保证用户系统正常运行。 5.长期服务:在厂商售后服务期满后,继续为用户提供长期保

修、维护、服务和终身技术支持。建立巡查制度,保证每月至少上门巡查一次,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1.2紧急技术救援预案 紧应急服务为定期维护之外的所有应客户请求所进行的系统服务,包括库区整个网络系统的应急故障现场处理、电话指导及远程维护处理等工作。采用以下处理方式: 1)在公司得到库户通知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15分钟内由公司技术负责人与客户进行电话交流,提出解决方式; 2)需现场服务时,公司技术人员在四小时之内准备好并出发。四十八小时内到达指定地点并投入工作; 3)公司提供电话、传真和远程拨号维护服务。在公司技术人员未到达现场时,由公司内部技术人员提供紧急远程维护,指导客户尽早解决问题,恢复系统运行; 4)对硬件设备按照厂商政策提供免费维修、备件更换服务; 5)保证客户的网络系统在两天内恢复,决不能影响正常工作; 6)事先与客户建立应急方案,可保证客户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最短时间完全恢复正常,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3培训体系 1.3.1培训措施 我公司承诺对本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 35.8。 二、规划期限

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 (一)有利因素 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_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_的导向与实践动向_徐泽

□ 徐 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的导向与实践动向 [摘 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和精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立足省级政府事权,规范工作程序,强调规划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城镇化为核心,强调规划研究的综合性和政策制定的差异化;拓展空间规划的内涵,强调对空间由“面”到“点”的全方位管制与引导;明确实施抓手,强调将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紧密结合,提高了规划的权威性、规范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程序;城镇化;空间管制;规划实施[文章编号]1006-0022(2012)11-0025-04 [中图分类号]TU981.2 [文献标识码]A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Orientation And Practice/Xu Ze [Abstract] According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compilation and approval regulation bases on provin-cial powers of authority, highlights planning openness and dynamics, differentiates comprehensive planning research and policy making, stresses all-round spatial governance and guidance, combines plan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es planning authority, rational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feasibility. [Key words] Provincial urban system planning, Planning procedure, Urbanization, Spatial governanc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本期主题: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 [编者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改革与创新”的研究课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修订做准备。新办法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是对《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是对城市规划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和编制审批提出的新要求。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法定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探讨”为主题,邀请参与新办法修订、研究的专家,以及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践的规划师,就法定规划编制 审批办法的内容和实践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1994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颁布实施以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对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政府管理和调控模式转型、统筹城乡空间管理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导向、调节和分配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对《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的修订,并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规划 的原则,改名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 (以下简称新办法)。笔者结合参与修订工作和规划实践的体会,对新办法的导向和实践动向进行总结。 1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回顾与认识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确立的法定规划。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着手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年国务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6) 徐 泽,高级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意义 简述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思想,应重点阐明中心的建设实施如何围绕当地(所在高新区)科技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开展,特别是对当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等。 二、现有基础与发展优势 1、人力资源与专业能力 国际技术转移负责人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在技术、语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及相关工作经验; 2、合作渠道与支撑条件 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渠道(与境外合作伙伴签订的合作协议、合同书或备忘录可作为附件)及主要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 支撑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相关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 3、总体成效与典型案例 国际技术转移总体成效,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项目数量,实现的项目成果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示范和带动作用等;

通过1-2个典型案例,重点总结如何协助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国际资源,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以及在高新区实现项目的产业化等方面的经验,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等。 三、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1、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阐明本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包括拟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点技术领域和目标合作国别(地区),在服务功能深化与拓展,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以及国际技术转移成效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2、近期目标与重点工作 围绕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提出最近1-3年的定性和定量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相关目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 四、运作模式与保障措施 1、本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运作模式,包括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盈利模式等; 2、当地政府(所在高新区)为中心发展所提供的政策、资金、条件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3、本中心在制度建设、人员投入、支撑服务等方面为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提供的保障措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市区城中村(无地队)改造的 实施意见的通知 苏府〔2010〕27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市区城中村(无地队)改造步伐,有效改善市区城乡结合部环境状况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经研究,现将市住建局牵头会市有关部门、单位和相关区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市区城中村(无地队)改造的实施意见》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关于加快市区城中村(无地队) 改造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区三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市区城中村(无地队)改造步伐,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结合市区城中村(无地队)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造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城中村(无地队)改造列入“三区三城”建设和城建惠民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统一规划、分类改造,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统筹平衡”的原则,扎实推进,按期完成。 二、实施范围 市区平江、沧浪、金阊三城区辖区内的121个城中村(无地队),其中,沧浪区51个、平江区41个、金阊区29个,涉及居民8825户,28233人(其中:农业人口2044人),占地面积620万平方米(含耕地和非住宅用地),房屋合法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无证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三、实施计划 按照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平江、沧浪、金阊三城区121个城中村(无地队)改造的工作目标,制定分批改造计划。2010年,完成36个城中村(无地队)改造任务。 四、实施方式 根据城中村(无地队)的现状条件、地理位置、规划用途以及市场潜力,结合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分轻重缓急,将现存的城中村(无地队)改造项目分为“新城开发”、“项目带动”、“土地储备”、“综合整治”、“整体改造”五个类型,分类实施。 (一)新城开发。即位于沧浪、平江、金阊三个新城范围内的13个城中村(无地队),现状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房屋合法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由三个新城管委会负责结合新城开发建设拆迁改造。 (二)项目带动。即重大城建项目实施涉及的29个城中村(无地队),现状占地面积174.3万平方米,房屋合法建筑面积50.2万平方米,由城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拆迁改造。 (三)土地储备。即列入土地储备计划的42个城中村(无地队),现状占地面积236.5万平方米,房屋合法建筑面积110.1万平方米,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结合土地收购储备拆迁改造。 (四)综合整治。即条件基本良好,规划用途仍为居住,可通过综合整治改善环境面貌的9个城中村(无地队),现状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房屋合法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由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各相关区政府进行综合整治。 (五)整体改造。即未列入新城开发、项目带动、土地储备,且又无法实施综合整治的28个城中村(无地队),现状占地面积180.1万平方米,房屋合法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由市政府统一组建实施主体、所在区政府负责拆迁改造。 五、政策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市城中村(无地队)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2)丽水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是:强心、优镇、美村 强心战略,即重点发展浙西南中心城市,强化丽水中心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积极发展经济板块中心城市和县(市)域中心城市,结合点-轴发展,强化小城市建设。 优镇战略,即结合新型城市化的要求,择优着力打造和培育中心镇,合理调整引导一般镇。美村战略,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农村社区职能的完善,努力促成城乡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按照“强化通道、优化网络、突出枢纽、注重服务”方针,推进运输通道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交通枢纽体系、努力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发展支持保障系统。规划丽水市高速公路主骨架为“两纵、两横、七支”;规划国道形成以“两纵、两横”和省道“五纵、九横”交通网;并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两辅”井字型铁路网布局;并通过市域轨道交通规划,联系中心城市与各组团城市。 五、市域旅游规划 结合市域空间结构,形成“一心多点五级”的市域旅游城镇格局,即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强其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组织中心和集散中心地位,重点加强中心城市生态景观、特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重庆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重庆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中心村还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2、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 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做了明确的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

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研究(修改)

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研究(修改)

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构建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义,指出了建设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需要,并且着重对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发展思路、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建设重点与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基本构建了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框架,为加速实现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战略定位提供参考。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意义 1、指导思想 大力抢抓我国加大科技发展投入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战略,以营造自主创新环境为重点,以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主线,以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为支撑,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产学研结合与互动,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公共科技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我国特别是河北省科技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引导国外技术资源与国内企业需求的对接,促进国外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与我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结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全面提高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战略意义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技术转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决定依托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二、发展思路 河北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充分整合国内外技术转移要素,面向企业创新需求,汇聚资源、信息、服务与联盟、共享机制。探索技术转移运行新模式与新机制,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创新服务平台,凝聚技术转移专业团队,构筑技术转移联盟,塑造技术转移服务品牌。坚持为提高河北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坚持为建设以企业为主

技术支持范文

技术支持范文 自我评价 持有微软MCSE2000(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证书,多年技术支持经验,对SQL较熟悉。精通网络知识,工作认真、负责。 个人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27岁 E-mail:XXXXXXXXXX ___:XXXXXXX 地址:大连市XXX路XXXX号邮编:XXXXXX 工作经验 2000年11月——现在 XXXX网络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 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技术支持中心工作,规划、设计和维护公司内部网络,及合作伙伴的产品技术支持及培训工作; 熟练掌握本公司开发信息系统管理软件《XXXX通用多功能管 理平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该方案曾获微软最佳XXXX方案大奖; 、撰写多本技术资料书籍; 协助多家公司进行内部网络建设; 1998年8月——2000年11月 XXX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职责: 工作的重点在通信,核心产品为“短消息总管”、“MOBILE 2000综合管理系统” 负责多种软件的系统集成及对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调试等工作; 负责产品的后期服务工作;

网络故障的检测; 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处理客户投诉;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8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本科 职业特长和技能 熟悉计算机网络,Cisco、3Com等公司网络设备; 精通TCP/IP、CISCO系列路由器; 熟悉Linux/uxix、Netware网络环境,有Inter/Intra的规划、设计及支持经验; 有WEB开发、ASP、HTML应用编程经验; 熟练掌握LAN/WAN及电子商务技术;

对新软件的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期望工资:6000元左右/月 期望工作地点:南京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售后服务体系方案 1.概述 我公司作为我国最具主导地位的信息安全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各行业的安全建设。 长期以来一直把为我国政府、部队、军工、大型企业等信息化安全建设提供最安全、有效、 周到的服务作为我们服务目标和服务宗旨。 我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着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精通 专业技术、具备过硬工作作风的员工队伍。我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 高效、及时的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通过遍布全国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先进完善的售后服务管 理理念,可迅速解决用户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服务理念 售后服务管理,规范程序、协调协作、严格管理。 售后服务执行,本地服务、严格程序、快速响应。 售后服务监督,详细记录、过程控制、客户回访。 售后服务检查,质量程序、质量监察、质量控制。 售后备件台帐,严格管理、详细记录、严格控制。 ?服务标准 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系统《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评估准则》。 ?服务体系 图售后服务体系示意图 ?服务目标 零投诉、零故障、100%满意。 2.实施支持 我们提供安装、调试,和开发。由于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支持和开发队伍,帮助客户根据各 自需求和条件提供软硬件及外设的安装和调试,设计、建立网络系统,开发应用系统软件; 也可以帮助客户规划和管理网络,将已有的应用移植到开放系统和其他平台,并提供对上述 系统维护的建议,从而使客户真正满足需要。 我们对客户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均可提供规范的帮助,从客户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最终实现及维护等都有一套规范而实用的方法。 我们公司为客户规划和配置的网络系统,从评估客户通信要求,考察放置各种设施的建筑物 和建筑群的实际环境,设计适合的系统方案确定所需通信介质,安装、督导、测试整个系统,提交详细的文档资料,到网络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网络安装调试优化系统维护后期扩展等,为客户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实施支持。 3.售后服务 目前,我们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有: 3.1免费电话技术咨询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永州市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市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进合理有序的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使城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国家、湖南省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订《永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 2001-2020 )》。以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永州市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市域内各县城镇体系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协调。本规划指导全市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3 .《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 .《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5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四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永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芝山、冷水滩两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华、江永、宁远、新田、蓝山九县,总面积 2.24 万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 2001-2020 年,其中: 近期 2001-2005 年;中期 2006-2010 年;远期 2011-2020 年。 第六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本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永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八条永州市城镇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永州市建设成为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锦绣潇湘”。 第九条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江西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含附图)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内容摘要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二、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 三、全省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四、优化城乡居民点体系 五、构筑“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进绿色发展 七、重视公共服务体系与住房体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八、加强省级空间管制,科学推进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九、推进近期行动,完善城镇化考核评价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全面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围绕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总体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内生和外源发展动力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保障江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有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一、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走“多元发展、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示范,以都市区、城镇群为城镇化核心载体,以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生态、低碳、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山水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53%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 规划确定省域城镇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和控制目标为:到2015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450万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20平方公里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650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省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城镇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附件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申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单位除填写《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书》外,需提供《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要求结构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意义 简述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思想,重点阐明中心的建设实施如何围绕科技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开展,特别是对我省 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和贡献等。 二、现有基础与发展优势 1、人力资源与专业能力 国际技术转移负责人以及专职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技术、语言、管理、法律等方面)专业能力及相关工作经验。 2、合作渠道与支撑条件 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渠道(与境外合作伙伴签订的合作协议、合同书或备忘录可作为附件)及主要合作内容和合作模式。 支撑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相关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和运行情况。 3、总体成效与典型案例 国际技术转移总体成效包括技术引进和技术输出项目数量,实现的项目成果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示范和带动作用等。 通过1-2个典型案例,重点总结如何协助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整合技术、人才、资本等国际资源,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创新成果,以及在高新区实现项目的产业化等方面的经验,对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等。 4、对现有国合基地体系的补充和提升作用(请详细论述) 通过分析已认定国合基地的领域、区域分布情况,结合本单位现有的技术成果资源、技术转移网络渠道等优势,阐述申报单位对完善和提升现有国合基地体系在相关领域、区域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影响力,以及落实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规划的作用。 三、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1、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阐明该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包括拟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点技术领域和目标合作国别(地区),在服务功能深化与拓展、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以及国际技术转移成效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2、近期目标与重点工作 围绕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提出最近1-3年的定性和定量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相关目标拟开展的重点工作。 四、运作模式与保障措施 1、本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的运作模式,包括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盈利模式等。 2、当地政府(所在高新区)为中心发展所提供的政策、资金、条件环境等方面的支持。 3、本中心在制度建设、人员投入、支撑服务等方面为国际技术

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及附件

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 一、概述 LED光引擎产品属于LED照明灯具产品的零部件,所面向的技术交流与服务对象是客户的技术工程师、采购人员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因此为了及时有效的应对客户的各种技术需求(各个销售阶段),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给客户足够的信心与信赖,推进LED 光引擎产品的市场拓展。 目地:为市场端提供优秀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确保各个项目所提供的产品在售前提到技术方案支持,售后使用运行期间能够稳定、安全、正确的使用与维护,从而保证客户业务的正常运行。为产品研发与制造端提供客户技术反馈(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尺寸安装等),以利于产品系列化、定制化开发过程中更好的与市场对接,准确定位。 意义:完善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是市场端得以建设成功并长期稳定运转的重要保障。而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则是我们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对于售后服务应以预防为主,帮助用户建立起对LED光引擎产品正确认知与使用方案,在用户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产品应用的大量基础工作还得依靠用户自己的技术管理人员,仅仅我司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xxx公司作为xxx下属全资子公司,在企业高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储备了大量的LED光引擎相关高素质人才。本着服务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必须形成建立了一套完备、优质快捷的技术服务体系,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地点、响应时间、服务内容等若干服务要素。 (一)技术服务体系架构

我司作为集团公司重要战略部署的全资子公司,面向全球提供LED光引擎产品及其相关服务,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与市场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和商务服务。同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协调各部门关系,公司高层管理者应直接负责对重大项目的技术服务进行统一监督管理,生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任务调度,商务部门对技术支持服务的备件产品更换提供保障服务,最终为用户提供全面、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免除用户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减小用户使用风险。 同时,我司通过多年的LED光引擎领域的应用实施经验,储备了丰富的产品系统设计、应用及维护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令客户满意的服务。为满足客户服务体系要求,公司可根据项目需求建立以项目为主体的“特殊技术服务团队”,通过7×8小时热线电话、专用传真机、专用电子邮件信箱等方式及时获得客户服务需求,并根据客户服务需求,提供7×24 小时的周到快捷的响应服务。同时为保证项目过程的有序管理和全程跟踪,建立了项目管理系统,作为内部各类相关人员项目管理、监控的工具,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情况和各类事件给予记录、控制和管理。 (二)技术服务质量保证 为了监督管理技术服务过程中的各服务节点、环节的服务质量,公司高层管理者应负责对重大项目的技术服务进行统一监督管理。调查跟进重点过程情况,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现场拜访等进行。 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直接和相关服务节点及工程师绩效相关联,根据工程师各项目的客户满意度和全年满意度调查的评分来考察相关业绩。同时对技术服务体系规范和流程实施过程中监督各服务环节的质量记录,在服务环节中不断完善客户“健康档案”,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质量。 (三)操作原则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服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 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苏府办[2010]108号 【发布部门】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12 【实施日期】2010.04.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苏府办〔2010〕108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州市服务业 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 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苏委〔2009〕413号)和《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发〔2009〕56号),设立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挂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牌子,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建制。 一、职责调整 (一)划出的职责 1.将企业上市管理、金融运行管理相关职责划给市政府办公室。 2.将除电子政务以外的信息化管理职责划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扶持政策的落实职责划给市农业委员会。 4.将组织实施农产品(不含粮食、棉花)进出口计划职责划给市商务局。 (二)取消的职责 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新增的职责 1.增加能源规划建设管理职责。 2.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