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

浙江金华教育学院申屠江平

内容摘要:从我国课程管理与课程质量监控、评估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的内涵和实践模式;监控与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技巧,提出构建内外结合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并借鉴国外的研究,对有效课程的质量标准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课程质量;监控;评估

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目前的评估理论与技术、评价制度严重滞后,无法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因此,建立和完善推进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将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地整体推进。因此,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1]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保障,需要对课程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估。

一、我国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化质量评估制度改革。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要建立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标准和实施方案,改革和完善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机制。”[2]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我国现有监控与评估活动体系,存在较多问题。如监控与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标准呆板、评估方法单调、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估等。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李亚东副研究员指出,当前我们国内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将评估等同于质量保障,认为进行了评估就能保障质量;二是把外部质量保障机构等同于我们所说的评估机构。实际上,质量保障的手段不仅有评估,而且还有认证和审核等;保障质量的主体不只是评估机构,还包括政府、社会及学校自身等。长期以来,形成性评估基本上是由教学内部人员为评估主体,而对于总结性评估的评估主体则主要以教育专家等教学外部人员组成,这样致使课程评估的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评估学校、学校评估教师、教师评估学生。山西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贾国英研究员认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层面,应当加以协调,充分发挥三个层面的积极性。目前情况看,课程评估的大权主要掌握在国家及省市等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手中。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努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教育评估机构等齐抓共管、内外结合的监控与评估体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始启动。

二、学校课程质量的监控与评估的内涵

英国学者Neville West指出[3],所谓监控是回答“我们在做的是我们想要说和做的事情吗?”,它集中关注的是搜集与组织信息。所谓评估是回答“我们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是什么?”,它是集中论述课程体制质量的活动。监控与评估的对象都是我们对课程发展所做的全方位工作,它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校的课程有利于学校各个层次的全面发展。正如著名课程论专家塔巴(H.Taba)所言:“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而又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在此过程的任何阶段上,我们能提出的目的,不管它们是什么,都不能看成是最终目的;也不能武断地将它们插到后面的教育过程中去。目的是演进着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目的是演进中的教育过程的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教育过程的某些具体阶段的、或任何外部东西的方向的性质。它们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挑战性,而不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4]国际上课程评估主要由课程目标评估、课程实施过程评估和课程实施效果评估三部分组成。这意味着我们对课程发展的监控与评估应涉及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

学校课程监察评估的重点在保证学校课程方案的素质,以及再次规划未来发展,所得资料有助于反思学校环境,重新思考学校方向,重建政策,重新计划行动方案及重组结构。换

言之,监察、评估与反馈结果有助于开展下个策略管理循环。在学校课程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学校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制定规划及执行规划的学校共同体有关人士监控和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包括建立监察及控制系统,监察及调节方案实施步伐,评估全校表现,信息反馈,利用所得信息建立下一循环的学校课程管理。

三、监控与评估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是有效监控与评估的前提。建立管理过程的信息反馈制度,拓宽教学信息收集的渠道,形成一套科学、全面地收集教学信息的方法。一方面从学校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学督导人员、广大教师、学生等方面收集教学信息;另一方面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聘任教师教学信息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随时收集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严格筛选、分析、整理,形成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校校长、有关部门反馈。学校中,很多时候需要教师个人和团队对正在做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做出检查、收集信息。为了做出有价值的判断,需要运用一些评估技巧和方法去收集更多准确的信息。运用下列方法和技巧,对我们收集信息,做出有价值的判断,将是有利的。

∙系统的检查。不要把事情割裂开来看。学校是一个整体,内部很多事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有效的讨论。讨论不是浪费时间的闲聊。要有主题和针对性。要保证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此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面谈(interviews)。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一对一的交流。个人信息的体现。

∙其他形式的观察。

∙检查与测量学生的意向、远景(perspective)。

∙时间稽核(time audit)。保证时间的有效利用。

∙课程稽核(curriculum audit)。课程效能分析。

∙自我反映。反思自身的态度、行为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类型。

∙正确运用有关的调查表。

四、构建有效课程的评估标准

完善监控的准则和尺度,是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应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它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准则和尺度”的科学设定。换言之,没有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监控行为就是盲目的,没有出发点,也没有目标。课程质量标准的设定,主要遵循如下思路:首先,课程质量标准的设定应与学校定位、办学思路相一致。其次,改变传统单纯定性管理方法对质量标准的要求,将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结合起来,在标准设计中,加入更多可测定、可评估的量化指标。再次,标准的设立应体现层次性原则。微观层面——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为重点;中间层面——抓好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宏观层面——以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的整体评估为主要内容。从这三个层面规定质量标准,以确保监控目标的实现。

课程设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学生学什么”和“我们要老师教什么”。那么我们的监控与评估就是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是否这样学了,老师是否这样教了”和“学生学的怎么样,老师教的如何”。面对诸多的“什么”和“怎么”的问题,我们能否提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监控评估标准呢?我们以评价课程是否有效为例,旨在建立一种有效课程的监控与评价指标。以此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哪些课程是有益于学生发展,哪些是我们需要改进的,我们改进课程的重点在什么地方等。[5]

1、课程内容连贯有续

课程的连贯性是帮助学生建构学科概念体系和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课程实施的有关研究表明,缺乏良好设计的课程标准以及同课程标准缺乏一致性的教科书,会最终导致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缺乏重点,不具备挑战性及缺乏连贯性。针对这个原则,应从下面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