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闻记者要练好“四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新闻记者要练好“四力”
作者:邵云飞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9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及传播已经实现了传统方式与新媒体方式的深刻融合,基層新闻记者作为主力新闻从业者,立足新时期需要借助“四力”提升,增强新闻记者职业素养。

基层新闻记者要精准把握时代发展动态,推出更新颖,更有地气的作品,要力争做到双手写生活、双眼看事物、双脚验真理、双脑善思考。

关键词:基层新闻记者;四力;思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针对宣传思想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不断强化新闻工作“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指导方针,以此打造具备较高政治素养及专业水平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1]。

在新时期社会新闻素材多样化,人们价值观念差异化显现的背景下,基层新闻记者应以“四力”为出发点,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引领风尚,创造更具鲜活力的新闻作品。

一、扎根基层,苦练脚力
基层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一线,应先立足于站稳脚跟,苦练脚力。

新闻工作价值观取向要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下基层宣传。

脚力的练习,一是在身体力行上,二是在政治立场上,高举新时期社会主义大旗,一头汗两腿泥,让基层新闻作品反映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及价值导向。

例如,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地方电视台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和民生新闻报道,新闻记者将新闻焦点对准基层民生,在矛盾、监督中融入浓郁人情味道,基层新闻报道才能走出“假大空”,回归“真善美”。

以云南省2019年第二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边疆之行<新南科新时代>系列报道》为例,作品以边疆之行系列报道》,作品以金平大山深处的南科村为中心,把镜头对着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莽人”“苦聪人”,反映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变化。

作品反映全面,材料厚实,条理清楚,有叙有评,走入式的采访,深入体验的讲述,通过客观、真实、生动的细节展现,有震撼力的镜头等,使主题更具说服力,也侧面烘托出基层记者练脚力,走基层的独特魅力及价值。

二、识真辨假,勤练眼力
基层新闻是否鲜活有力接地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的眼力,也就是新闻观察及新闻辨识的能力是否准确敏锐[2]。

在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中,基层新闻记者要融入而非可以抽离,用自己的双眼看大势,观细节,辨真假,弄清新闻现象与新闻本质的内在关联性。

优秀的
基层新闻内容无一例外都注入了新闻记者的审察及挖掘色彩,通过记者的眼力甄别,看得见、看的深、看的准,深度、力度及广度兼备的新闻作品才能涌现。

例如,云南省2019年第二季度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劳动积分换物品“爱心超市”不一般》,记者在采写脱贫攻坚报道时“独具慧眼”,将新闻报道焦点对准当地在扶贫工作中,帮助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让村民以劳动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取生活用品,培养内生动力采取的新措施、新办法。

作品镜头表现较为生动,取材有新意,较好地展现了当地抓精准扶贫的特点亮点。

三、勤思善虑,多练脑力
基层新闻记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政治素养、新闻思维、观点理论等方面多加积淀,让脑力发挥“四力”中的统领指挥作用。

大脑用于深层思考,基层新闻写作及宣传应在融入并体现记者大量脑力劳动后,给新闻读者的大脑及意识一定的客观能动刺激,从而使宣传者、传播者、受传播者能够实现多层思考,让新闻读者不仅停留在浅层的现象观察及阅读上,而要有“为什么”,“是这样”的顿悟感,增加基层新闻的内涵价值。

例如,在革命时期,毛主席为《新中华报》题词时,书写“多想”两字,字数寥寥,但含义颇深。

多想即是多思考、多动脑、多探究,旨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新闻写作创新思路,也是勉励新闻记者应勤思善虑,挖出新闻干货和价值。

由古观今,当下基层新闻记者在采编写作新闻时,也要耳聪目明,判断分析,着眼一人一事背后的不平凡之处,下笔时脑中有疑惑、眼中有观察、脚下有行动,将新闻眼落在“一滴水”、“一捧土”上,写出热乎乎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动作品。

在脑力训练上,基层新闻记者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抓住问题所在,看透还要大胆点破;二是加深思考深广度,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及逻辑思维;三是保持独立思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要在众声喧哗中冷静独处,拨云见日。

四、真情实感,加练笔力
新闻记者以笔为刀,通过下笔成文,可以看出记者的职业功底。

新闻笔力反映出了新闻记者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准、专业技能及价值观念,是记者综合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3]。

基层新闻记者紧贴生活一线,在笔力的训练上既要高屋建瓴,又要平实真挚。

因此,基层新闻记者在写作及编辑素材时,切忌高高在上,冷冰冰,而要俯下身子,在基层生活及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结果。

例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因笔力不凡,善于一针见血而又悲天悯人而文史留名。

其既有针砭时弊的战斗檄文,又有扎根农村的真情短文,反映出其具备极高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基层新闻记者要提高笔力,一是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多多涉猎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知识,将其作为写作资源,二是要走进平实生活,对准基层群众,用真实书写,用真情编辑,用实感作结,使基层新闻作品氤氲出强大的感染力。

五、结语
新时期基层新闻记者要将“四力”作为从业指导思想,不失时机地锻炼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站在新时期历史背景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鲜活生动而深刻地记录时代和生活,真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民族的发展复兴过程中的各类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眭建红.新时期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研究[J].传媒论坛,2019 (14):87+91.
[2]彭兆伟.浅谈基层新闻记者如何增强新闻敏感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8 (21):
147+149.
[3]董良.新时期基层新闻记者素质与修养提升[J].科技传播,2018 (17):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