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①资源配置方式②财产关系③决策结构④信息结构⑤竞争与
垄断
2、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在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及何时生产?为谁
生产或如何分配?由谁决策?集中决策还就是分散决策?
4、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产权的确定性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三、经济活动的竞争
性、四、经济行为的法律性,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5、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

特征包括:①、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②、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公私合营调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③完备的经济法规与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④、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与配置的载体、
6、竞争规律:竞争的主要功能:(1)使市场机制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市场信号的形成与传
递;(2)使市场信号能及时、迅速传递到利益主体,并促使其做出反应,有利于形成经济运行秩序,特别就是理顺价格关系;(3)增强企业活力,激发仆人进取心。

7、产权的本质及特征:产权就是财产权的简称,就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与处置权的总称。

不排她,可共享。

其特征:(1)产权就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2)排她性产权的契约性质(3)产权就是一组权利,就是多种权利的总与(4)产权的统一性与不完全性
8、产权制度的内容:(1)产权安排(2)产权结构安排(3)产权保护
9、产权制度的功能:(1)产权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与交易界区的功能,它能有效的界定与规范财产关系与人们的经济行为、(2)产权制度就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其重要功能就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保了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与公地悲剧、(3)富人与穷人有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

贫苦大众有茅屋“风能进,雨能进,但国王不能进”,穷人不值钱的雨伞也神圣不可侵犯的,需要受到法律的呵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即使我们认为少数人的让步会导致大多数人总效用与福利的啬,也不能随意无条件地剥夺少数人的产权,谈判,让步,妥协,补偿就是法律协调产权纠纷的基本步骤与手段。

不尊重产权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就是毁灭性的,”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应该就是无条件的。

10、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做了明确的概括,就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与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同,严重抑制了企业与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正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就是在衽计划经济所必需的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实行的,这种经济体制不可能使得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所以,对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1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内部条件:每一种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必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特殊的运行机制就是该经济体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其内部特有的经济条件就就是(1)社会化大生产(2)社会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3)商品货币关系消失。

其具备的内部条件(1)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
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作为经济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动力与压力都来自对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只有这样,各经济主体之间才能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二就是能够自主经营,即能够灵敏地根据市场信号,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目标,自行决定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与为谁生产等问题(2)、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与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市场,即一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3)建立以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形成要反映下述三方面要求:一就是商品价格的形成要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

二就是商品价格直接受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供不应求的商品涨价,供过于求的商品降价。

三就是商品价格要反映纸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受币值高低的影响,在其她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币值呈反比例变化。

11、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的资
源配置方式,就是与社会经济制度无关的,它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主义存在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本质之间存在着兼容性。

(1)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生产力发展已经表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样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商品经济获得充分发展,这就是客观的要求。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要求衽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则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体现了两者的兼容。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人剥削人的经济现象之所以产生,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两极分化也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

剥削现象与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根源并不在于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需要具备物质条件,就是必须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而且市场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以挥的,这就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

(3)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与产资料的公有制与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有前提条件。

而物质的极大丰富必须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发展经济的体制要求只能就是实行市场经济。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2)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空体制与更完善的法规制度、
13、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外部条件:(一)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内部条件。

其一般性
质:(1)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产权,可以自由支配、使用与处理归自己所经营的财产,并承担财产经营的风险与责任(2)就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3)既就是商品与劳务的供给者,又就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

企业规范运行或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条件如下:(1)企业面向市场与依赖市场。

(2)企业产权关系明晰(3)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及规范运行的外部环境。

(1)市场信号有序化(2)良好的竞争环境(3)良好的信息传导环境。

14、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就是一种适合现代时常经济要
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一定规则的企业制度、。

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基本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积累与
消费的比例、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使用方向、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与人口龄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化、利率水平、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等。

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1)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2)节约生产资料,降低资源消耗(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提高消费质量与档次(4)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提高人口质量,避免财富与国民收入的增长部分过多地被新增人口吞食。

16、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瞧,经历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代型消费四个阶段:(一)温饱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没有储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2)消费需求变化小,消费结构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主消费单一(3)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二)小康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有了储蓄,数量不大,为了多储蓄,消费者必须在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选择其一(2)消费者需求结构每隔段时间会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3)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绝大多数物品通过货币购买取得,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三)富裕型消费水平特点:(1)消费者既能在每个时期增加储蓄,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储蓄与当前消费都可以增加、(2)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层次上升,生活范围扩大,闲暇时间增多。

消费结构由以生存需要的满足为主转向以享受,发展需要满足为主、(3)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食住穿用,家务劳动,精神文化消费社会化了、(四)现代型消费水平特点:(1)储蓄的目的不在就是处于预防动机与交易动机,就是为了收入的增值,股票、债券、住宅、金银首饰与艺术吕将成为大受欢迎的商品(2)消费的计划性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利率,持久性收入,预期工作年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3)需求变化不在就是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数量延伸或扩展,而就是消费结构的重组、消费需求内容不断翻新、(4)社会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诸如旅行难、求学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7、试述生产要素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1)正面: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要行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但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诸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市场,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2)反面: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这种市场不健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难传递到生产要素领域,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品,从而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足。

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产要素领域。

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分统配就会合理的存在下去,这样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产销脱节,供求失衡,计划配给也就会长久存在下去。

18、商品市场的特点:(1)需求多样性(2)购买力分散性(3)明显的广告导够性(4)流动性与易变

19、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1)金融市场(2)劳动力市场(3)资本品市场(4)房地产市场
20、劳动力的价格与工资机制(劳动力价格由何决定):(1)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由市场进行配置,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高低就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

(2)工资机制就是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联系。

工资机制有以下作用:(1)动力刺激(2)成本节约(3)收入均衡化
21、市场行为规则要反映公平竞争的内在要求,其中主要就是:(1)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按照统一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2)使市场主体都能够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地出售自己的商品,包括机会均等地制定价格与确定销售地区等(3)使市场主体都能够平等地承担税负及其她方面的负担,没有任何优惠或不公正的负担(4)维护所有方面的平等竞争,如劳动者之间的就业机会均等与经营机会均等等。

市场行为规则必须充分反映公平竞争的全部内在要求,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22、市场规则的特征(1)客观性与科学性(2)系统性与统一性。

(3)强制性与严肃性,(4)公平性与普遍性。

(5)广泛性与开放性。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就是因为(1)我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就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应该主要瞧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就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就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生产资源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济基础,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3)公有制经济就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4)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25、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我们已经建立与初步完善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有力地推动与支持了各项改革与重点事业发展,完善了税收制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

(一)完善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

预算就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就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决策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报告与预算审批等活动。

要抓好三件事情:(1)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预算分类改革。

(2)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大力推进部门编制预算。

(3)进一步完善预算的审批程序,使预算的审批既做到信息掌握全面、准确,决策科学、合理,又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就是指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之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就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

(1)中央作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财政支出职能的划分要清晰,把越位、错位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2)转移支付的规模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

(3)建立客观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4)测算转移支付使用的数据要真实、准确与完整。

(三)加强财政收支监督。

收支监督,可以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税秩序,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着重建立与健全制约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体系、工作机制,强化执法机制,建立与健全对责任方面的追究制度。

(四)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们要健全与完善有关税税基与范围的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清理多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税政。

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与完善征管制度,根除有法不依、治税不严、征管不力的现象。

要改变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差别较大有状况,就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

还要促进与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财政体系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6、为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分配制度:(1)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要求。

(2)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在行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

27、允许与鼓励一部分先富的依据:(1)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起到示范作用。

(2)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起到帮助作用。

(3)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起到带动作用。

28、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1)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稳定器”功能。

(2)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3)社会保障制度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4)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构建与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9、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一)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原则。

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基本方针(1)基本保障水平不能高,只能保证“基本”把真正该保未保的保起来,把一些超出“基本”的部分剔除掉。

(2)社会保障水平不能攀比,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全国统筹,
不搞一刀切(3)保障基金的筹资水平只能根据财政、企业与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确定。

(4)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企业可采用企业补充保险、购买商业保险的办法相应提高保障水平。

(5)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必须建立多种层次、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就会影响基本保障的巩固与发展。

(二)效率优先原则。

(1)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2)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差别费率制(3)社会保障不能成为制约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保障
30、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2)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3)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31、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养老保障(2)医疗保障(3)社会救济(4)社会福利(5)社会优抚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处于重要地位,就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主体,发挥着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它的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根源于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与雪展的要求。

(一)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要(三)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本目标的需要(四)下令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五)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就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需要。

必要性表现在(1)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2)提供公共物品(3)处理单个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系(4)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5)赶超先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33、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思想工作手段。

(2)经济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者保护政策等。

3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缓解我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资金、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保证。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1)扩大国内需求特别就是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拉动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2)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优化与提升产业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3)加快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35、为何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与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坚持发为了人民,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来。

这里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2)以人为本,就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就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就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就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坚持以人为本,就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最大限度地集中全民族的智慧与力量,最广泛地动员与组织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另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坚持以人为本,就就是强调坚持发展的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让改革发展的一切成果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用于人民的全面发展,让发展在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36、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表现出的特征:(1)世界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2)跨国公司进行跨越国界的资源配置(3)全新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4)金融市场急剧膨胀,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正在形成(5)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市场化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