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山东大学网站日期:2007/11/17
让开放成为山东大学最鲜明的发展特色
经过一天半的会议,大家集中精力研讨和思考了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都感到很有必要召开这样一次工作会议。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004年我们举办了“国际合作年”。回忆一下,与我们当时的理念和推出的一些措施相比, 现在的确是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各个学院和团队都有一些亮点和出色的工作,但我总觉得这种进步还只是一个量变,是数量的增加,在理念上,战略上,在整个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上,我想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这个质的飞跃是什么,标志着什么,我们可以探讨。
像我们这样的学校,要有质的飞跃就必须走开放式发展的道路。我曾说过,这是使命所使,也是发展所需。使命所使就是说作为中国的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要想在当前全球化的竞争当中有所发展,就必须实施开放式发展战略。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面对国际竞争,我们的科研成果要面对国际竞争。其二是发展所需。如果我们不更多地利用校外的资源,包括社会的,国内的,海外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更多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我们和国内同级的大学怎么相比?要认识到,我们本身和人家相比就没有优势,如果利用外部资源和创新方面再不比别人做得好,那我们就永远只能比别人发展的更慢。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发展方式,别无旁路。我曾经多次例举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生的水平取决于学校的学术、学科水平,而我们导师的整体学术水平与北大、清华等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承认这种差距。如果我们再不借助外面的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先进的理念,接触前沿的动态,做新的课题,那我们培养的学生整体来讲就要永远落后于人家。原有的模式也可能脱出一两个优秀的人才,但那终究是少数。如果我们采取了开放式发展的模式,我们就有可能跳出原来的束缚。
那么,下一步怎么来做呢?我想这样概括一下。
第一方面,理念的提升。参加这次会议,我想大家都感觉到了一种理念上的冲击。冲击之一是应该思考山东大学是一所办在哪里的学校,是济南的大学还是中国的大学,是中国的大学还是世界的大学。我们至少要从中国来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是中国的大学,是中国的重点大学。在中国可以被称为国家大学的80多所学校里,我们又处于一个体量大、综合实力强、学科综合的梯队中。但只这样看也还不够,山东大学还是生存和发展在“地球村”
里的。如果用这种国际视野来看,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国际合作是可有可无的吗?如果说你是属于世界的大学,你的学生就应该有国际视野,更多的学生需要拥有海外经历。学校必须这样做,做不到,就是不称职。
通过一天多的会议,我希望大家,而且也感到大家拥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以山东大学是处在“地球村”的视野来看待我们的存在。我们所有的思考,首先要从山东大学是一所
属于世界的大学这样一个观念基点出发,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应该是放在国际化视野下看待问题。那么作为世界的大学,你的影响力在哪里?那就要看你的校友在海外有没有影响力,你的学者在国际上有没有影响力,科研成果是不是国际水平。有了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视角,就能找到差距,就能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十七大之后,我参加了若干次学习讨论,也谈了许多感受和体会。谈来谈去,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始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种新的视野下来看待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的全委会上我曾谈到我的感受,首先是一种紧迫感。这个紧迫感在哪里?我们以前提到紧迫感往往是指大学间的竞争;原来谈论起大学的发展,我们总是很自豪的说,大学在中国是超前于社会的,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但是现在再看我们的大学,我觉得我们的引领作用已经越来越弱了,甚至还在很多方面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在中国社会的进步,比如对民生的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中国社会在快速提升,而我们却在缓慢的行进。所以,我们要有紧迫感,要努力走在这个快速前行的社会前面,要在理念上,在科学技术上,在文化上走在前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但也许是一个武断的结论,即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必将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的大学。反过来讲,中国改革开放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提供人才、智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引领。这样看来,对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呢?未来的十年,十五年,中国要出现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而我们能不能把握住这样一种机遇?这应该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首要的责任就是要参与到这个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之中,参与到国际的合作交流和竞争之中去。山东大学一定要走出去,我们要有这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机不可失。否则机遇可能造就了别人,却成就不了我们。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大机遇。
山东大学要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如何来建设?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大学的精神在哪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对人类。我们要让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山东大学的一种价值追求。第二,是让山东大学成为一所最关注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大学,这是“以人为本”理念最根本的体现。在学校里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关心每一个教职员工、关心每一个师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每一学者的成长,要花时间和精力来策划怎么关注他们。第三,是让山东大学成为一所最开放的大学,让开放成为山东大学最鲜明的发展特色。合校几年来,开放是山东大学的特色,包含着国际合作、国际视野、海外经历、国际竞争力等等。这种开放也不只是国际合作,还有国内合作,是一种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希望这次会议确立的共识和新的理念,就是山东大学是属于“地球村”的。因此,每一个学者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世界的学者,问问自己在世界上有几个朋友?有几个学术交流的伙伴?在世界上哪个地方有自己的影响?哪一个
项目适合与别人合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是属于世界的”就是一句空话。同样的,每个学院如此,整个学校也是如此。综合这三点,我们强调的核心是理念。
单靠理念肯定是不行的。如何做到使山东大学是属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