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工艺复习提纲

氯化工艺复习提纲
氯化工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 填空

1、氯化过程中,氯化炉的氯化温度为 (720~800℃) ,熔盐中碳含量控制在(4~5%)

范围内,TiO2含量控制在(3~5%)范围内

2、氯化炉的炉料加入量由氯气加入量决定。各物料的加入速度为:钛渣: 2.2t/h ;焦炭:0.405t/h ;氯化钠:0.47t/h ;混合氯气:3.325t/h ,其中通入氯气的压力为:0.12MPa (表压)

3、为保证四氯化钛的生产是连续的过程,配料区的料仓要保持一定重量的物料,则 65 号

钛渣料仓:15-33 t ;70号焦炭料仓:2.5-6 t ;75 号氯化钠料仓:3-8.5 t 。

4、为了使粗四氯化钛到达生产要求,CTT 冷凝物需沉降__50~55_小时,粗四氯化钛产品固

体悬浮物控制在___1~4_____g/dm 3。

5、水洗过程主要除去尾气中的 氯化氢 气体;对尾气进行碱洗是为了除去其中的 氯气 ,

依据的化学原理是 O H N a C l O N a C l Cl NaOH 222++→+

6、氯化、精制尾气处理系统供电等级为 二类 负荷。

7、在氯化及精制尾气处理系统的碱洗过程中所采用的喷淋液是 30%NaOH 溶液。

8、在氯化及精制尾气处理系统中,淋洗液采用逆向循环的方式对尾气进行淋洗。

9、氯化、精制尾气处理工序分为 尾气 和 废 气 两套系统 。

10、氯化、精制尾气经处理后的排气量为 22000~23000Nm 3

/h ,氯气和氯化氢的排放浓度范围分别应为 0.132~0.126 mg/m 3 、 32.091~30.696 mg/m 3 。

11、水洗塔、碱洗塔及循环槽等设备所采用的主体材质为 PPH 填料塔内填料材质为

PVDF 。

12、磨后钛渣的粒度为_0.1mm ;经球磨、干燥后的煅后石油焦的粒度应达到_0.15mm_、

水分达到_0.1%_;干燥后氯化钠的水分为_0.25%__。

13、当氯气喷嘴管道压力上升、流量下降时,表明氯气管道堵塞,需要清洗氯气喷嘴。

14、氯化炉启动前,需测试氯气压力并用 氨水 检查所有的法兰连接、管道、截止阀和仪

表是否存在氯气泄漏。

15、107号喷淋冷凝罐的冷凝液的循环是:107号喷淋冷凝罐 – 110分离冷却器 –

104或105号喷淋冷凝器喷嘴– 喷淋冷凝器–107号喷淋冷凝罐。

16、氯化工序中,主要的危险物有:氯气、氯化氢、四氯化钛 、熔盐等。

17、目前,TiCl4工业生产主要采用沸腾氯化、熔盐氯化,结合攀钢的钛矿特性从乌克兰

引进了单台氯化炉设计产能不低于120t/d 的 熔盐氯化 法生产TiCl 4。

18、当120号沉降槽中清液固含量不合格时,采取的措施有:减少加料量、减慢刮刀速度、启动螺旋排浓矿浆。

19、用熔盐加热氯化炉过程中,调节变压器的电压控制升温速度为2~3°C/h ,当熔盐温度升

高达不到要求时,每次向氯化炉中加入50kg 磨细焦碳,并监控升温速度。

20、影响熔盐氯化的的主要因素有:温度、Cl2 浓度、氯料比、熔盐组成、氯气等。

21、氯化炉电极部分出现少量熔盐泄漏时,采取的措施有:向氯化炉中改通空气、降低熔盐液位、向电极浇注混凝土、焊接保护套。

22、清洗氯气喷嘴的四种方法分是:压缩空气清洗喷嘴、熔盐清洗喷嘴、撬棍清洗喷嘴、用金属杆清理喷嘴,然后通过喷嘴排放熔盐。

23、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每小时对炉内熔盐中的TiO2 和C 含量进行分析,并根据氯化原料及氯化炉内反应情况,每8~12 小时对氯化炉进行排废盐工作。

24、熔盐氯化的主要反应式为:TiO2+C+2Cl2=TiCl4+CO2/CO+Q。

25、氯化、精制尾气处理系统分为两级水洗和四级碱洗。

26、当氯化及精制尾气处理系统一级水洗循环槽中的盐酸浓度达到18~20%

时,将此部分盐酸排入酸储槽,经陶瓷膜过滤器过滤后,排入盐酸储罐。

二、选择题

1、收尘室VGM出口温度应控制在(C )

A、300-400℃

B、400-500℃

C、350-450℃

D、320-420℃

2、氯化岗位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B )

A、控制好炉温及加料速度,维持稳定的炉气量

B、负责调节液氯的蒸发量

C、根据炉温情况,控制喷淋矿浆的用量

D、与风机站联系,安全完成排盐

工作

3、氯化工序生产的粗四氯化钛中Si含量应控制在(D )

A、0.002%~0.006%

B、0.005%~0.006%

C、0.003%~0.006%

D、0.001%~0.006%

4、氯化精制尾气中可能含有的主要有害成分有( )

A、CO、CO2、O2、HCl、Cl2和TiCl4蒸汽

B、CO、HCl、Cl2和TiCl4蒸汽

C、CO、CO2、O2、N2、HCl、Cl2和TiCl4蒸汽

D、CO、CO2、O2、N2、HCl和TiCl4

蒸汽

5、尾气风机111或112的开启顺序是( A )

A、打开出口阀关闭进口阀开启尾气风机打开进口阀

B、打开进口阀关闭出口阀开启尾气风机打开出口阀

C、开启尾气风机打开进口阀后再打开出口阀

D、开启尾气风机打开出口阀后再打开进口阀

6、氯化车间生产粗四氯化钛需要的公辅介质不包括(C )

A、工业新水

B、工业循环水

C、氩气

D、干燥压缩空气

E、冷却用盐水CaCl2

7、氯化生产系统正常生产时,收尘室进、出口VGM压强降为(A )

A.、200-300 Pa

B.300-600 Pa

C.500-800 Pa

D.500-1000 Pa

8、运入原料储库的钛渣粒度应不大于(A)

A、0.42 mm

B、0.1 mm

C、10 mm

D、5 mm

9、氯化钠经干燥后水分应不超过()

A、1.0%

B、0.3%

C、1.5%

D、0.5%

三、判断题

1、氯化工序中,主要的危险源有:氯气、氯化氢、四氯化钛、熔盐等(√)

2、收尘室的生产效率受VGM进出口温度差和容器内压差影响。当VGM进出口温差增大或者压差增高至1000Pa时,需要对收尘室进行清洗(×)

3、在10

4、105号喷淋冷凝塔中安装隔板是延长VGM在塔中流通时间,以使TiCl4全部冷凝(√)

4、粗四氯化钛中含有的杂质有氯氧化物中的V, O2含量、Si2OCl6中的Si含量、光气和氯乙酰氯的总量、悬浮固体等(√)

5、收尘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FeCl3、CaCl2、AlCl3、MgCl2等氯化升华物及固体粉尘(√)

6、四氯化钛沉降储存的呼吸系统中,125号管壳式换热器的冷冻盐水走壳程,TiCl4走管程(√)

7、氯化车间布置于长57m、宽2x24m、高29m的两跨建筑内,主要有配料区、氯化区、废盐排放和处理区、沉降区及粗四氯化钛储存区(√)

8、氯化工序中,主要的危险源有:氯气、氯化氢、一氧化碳、四氯化钛、熔盐、酸溶液等(√)

四、简答题

1、简述收尘室锥形收集器下部渣桶更换前的准备步骤及更换步骤

答:准备步骤:

1)与尾气风机员取得联系,将系统真空度增加到2000 Pa,通知氯化岗位停止向氯化炉输送循环矿浆;

2)准备一个备用渣桶、盖子和密封材料。

更换步骤:

○1当渣罐内收积物装满,进行渣罐更换;操作工通知中控员调整尾气风机,使系统的压力达到-2000pa,同时停止向氯化炉输送循环矿浆。

○2操作工、叉车工戴上防毒面具,叉车工开动叉车顶住渣罐底部,操作工将渣罐与收尘室夹具松开。

○3叉车工开动叉车,操作工配合取下渣桶并放在一边,盖上盖子。

○4操作工将法兰口安装有密封垫圈空渣罐配合放到叉车上,叉车工运送到收尘室排渣口,操作工配合并挂好渣罐夹具。

○5操作工更换渣罐完成后,通知中控员调节系统真空度和调节氯化炉返回矿浆控制炉温。

2、简要分析98号喷淋淋洗塔出口处VGM温度高于正常值的原因?

答:原因有:

①进入97号喷淋淋洗塔的VGM温度偏高;

②102换热管有污垢或循环水流量小,换热出来的四氯化钛矿浆温度高;

③喷淋淋洗塔喷嘴堵塞;

④尾气风机抽力太大,VGM在喷淋淋洗塔中停留时间缩短。

3、简述氯化、精制工序尾气来源和废气排泄点及其主要成分?

答:a、氯化炉尾气,主要成分有CO、CO2、O2、N2、HCl、Cl2和微量SiCl4。

b、氯化炉排盐时泄漏的气体,含Cl2和TiCl4蒸汽。

c、更换收尘渣罐时泄漏的气体,主要含有收尘渣中少量TiCl4水解而产生的HCl 气体。

d、清洗沉降槽时产生的HCl气体。

4、原料储库高钛渣、煅后石油焦、工业盐的储存能力和使用天数分别为多少?

答:

5、简述氯化工艺流程

答:

五、问答题

1、试画出熔盐氯化生产粗四氯化钛的工艺流程框图,并说明各模块的主要作用?

答:

2、试分析可能造成氯化炉内熔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哪些?并说明排除方法?

①返回矿浆量太少——增大泥浆返回量;

②氯气供量太大——减小供氯量;

③电流加热时使熔盐过热——降低电极电压或停止供电;

④冷却水流量不足,从炉内导走热量少了——增加冷却水量。

3、简述氯化炉废熔盐通过上部排盐口排出的作业过程?

○1操作工准备干燥洁净的工具:薄片铲、备用堵口泥、石棉绳、金属杆;

○2操作工检查卸料斜槽的状况、地坑中废盐收集箱的可用性和位置的正确性、检查地坑的况;

○3操作工通知中控员启动地坑废气及上部排盐口排气系统;

○4操作工戴上防毒面具并站立在排盐口侧面,去除排盐口堵口泥的空气冷却并拔下堵口泥;

○5熔盐排放时,操作工通过1号电动葫芦(L136号)提升或降低喷嘴中的堵口泥调整排放熔盐的流动;

○6当废盐收集箱装到80%时,操作工开启1号电动葫芦(L136号)塞上排盐口。○7操作工更换废盐收集箱,操作工开启2号电动葫芦(L137号)移开地坑盖板,固上十字吊具,指挥天车工起吊废盐箱,再将空收集箱指挥放入地坑内,继续排放,直到熔盐排放停止结束。

○8移除堵口泥并用金属杆检查排盐通道,熔盐排完后,安装一个新的堵口泥,完全覆盖耗材部件上的开孔。

○9操作工通知中控员,通知中控员调节系统真空度和调节氯化炉返回矿浆控制炉

温。

4、试分析影响熔盐氯化的因素?

答:1、熔盐组成;

2、氯化温度;熔盐氯化的最宜温度为700~800℃。低于700℃时,氯化速度变慢;高于800℃时,会引起SiO2 和Al2O3 的氯化。它们的氯化产物进入后续系统,给TiCl4 的精制提纯造成困难。

3、氯气浓度;空气的存在会给氯化过程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增加碳耗量;二是稀释氯气降低氯气的分压,降低钛的回收率;三是炉气量增加,造成钛的带出损失增加;四是氯化炉中由于碳的燃烧反应所引起的放热量增加。

4、氯气流速;流速太快,氯气还来不及反应完而进入炉气混合气体,增加后续工序的负担。氯气流速太慢,不能使熔盐激烈搅动和翻腾,降低了二氧化钛的氯化率。

5、物料粒度;物料的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粒度太细会增加炉料准备过程中的成本,同时进入收尘的粉尘量也增加。

6、熔盐的更换周期;随着不溶成分的富集,特别是SiO2,需要周期性排废盐并连续加入炉料补充熔盐,排盐周期为8~12小时。

服装缝纫工培训大纲.doc

服装制作工基本技能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的和任务 通过培训,使初学者可以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车间流水线车缝工作,达到上岗的技能要求。 1、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1)了解车缝工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2)熟悉服装缝纫工具; (3)了解服装缝纫中常用代号和符号; 2、操作技能的培训目标 (1)掌握常用手缝方法; (2)掌握常用机缝方法 (3)能够处理简单的车缝线迹质量问题。 (4)掌握手工整烫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服装各种部件缝制工艺; (6)掌握简单裙装的制作工艺。 二、培训的注意事项 1、培训中应切实保证服装车缝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效果,达到生产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2、培训中应特别强调安全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三、培训课时安排 总课时:144 课时理论知识课时:54 课时操作技能课时:90 课时具体培训课时分配见下表: 培训内容理论知识课时操作技能课时总课时岗位情况简介 2 2 模块一基础工艺 一、缝纫基础知识 4 二、手缝工艺 4 6 30 三、机缝工艺 4 6 四、熨烫工艺 4 2 模块二部位、部件工艺 一、省、褶、裥工艺 4 6 70 二、开衩工艺 4 6 - 1 -

三、门襟工艺 4 6 四、口袋工艺 4 6 五、领子缝制工艺 4 6 六、袖头、腰头缝制工艺 4 6 七、拉链缝制工艺 4 6 模块三服装缝纫技能训练24 36 考核 6 总课时46 86 132 四、培训内容、要求及建议 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培训建议 一、工作1、了解车缝工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树立正确的就 岗位内容及要业观念; 情况求2、了解安全的意义及重要性,强调用机、用电、人身 简介二、安全安全; 生产教育3、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提高农民工的职业道德 三、职业水平。 道德教育 1、认识常用缝纫制作工具,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 一、缝纫2、了解服装常用代号,掌握常用服装缝制符号,并能做出正确的缝纫操作; 基础知识 3 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会辨别面料的正反面及经 1、机缝练习时要 纬向。 模块一二、手缝 艺 1、了解手针工艺的重要性; 2.掌握手缝工艺的基本针法(拱针、缲针、三角针、回 针),并能熟练使用。 特别强调手式的重 要性,要多进行压 线练习,如0.1,0.5 厘米的线迹练习。 基础 工艺 2、 了解 缝纫 机的 保 养, 能够 进行 日常 的保 养和 维 护; 三、机缝1、会开机、关机,会正确安装机针和梭芯/套,正确穿 引面线;会处理简单的车缝线迹质量问题。 2、在保证车缝质 量的前提下,要尽 可能的提高车缝的 3、掌握平缝机操作要领,熟练踩踏平缝机,手、脚、 工艺速度,以便更好的眼能够协调配合; 适用企业流水线生 4、掌握直线、弧线、转角及起落针、回针的车缝方法 产要求。 及工艺要求,能进行高质量的快速车缝;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__考试必备_重要的简答题1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铸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有(粘砂)、(夹砂)、(冷隔)三种。 4.根据石墨的形态,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四种。 5.铸造时,铸件的工艺参数有(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尺寸)。 6.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锻造)、(板料冲压)。 7.焊接电弧由(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三部分组成。 8.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9.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锻造的方法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11.车刀的主要角度有(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12.碳素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1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三种。 15.铸件缺陷中的孔眼类缺陷是(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砂眼)、(铁豆)。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20.切屑的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21.车刀的三面两刃是指(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二、名词解释: 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成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点汇总 全 复习资料

粗基准概念:以未加工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概念:以加工过的表面为定位基准的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6 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与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3便于工件装夹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1、若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2、若各表面均需加工,且没有重点要求保证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时,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以避免有些表面加工不起来。3、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无浇、冒口及飞边等缺陷。4、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与进度计划。备品率与废品率在内的产量 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组合表面定位时存在的问题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时,由于工件的各定位基准面之间以及夹具的各定位元件之间均存在误差,由此将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不能夹紧 定位误差:由于定位不准确而造成某一工序在工序尺寸或位置要求方面的加工误差。 产生原因: 1工件的定位基准面本身及它们之间在尺寸与位置上均存在着公差范围内的差异; 2夹具的定位元件本身及各定位元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尺寸与位置误差; 3定位元件与定位基准面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间隙。 夹紧装置的设计要求: 1夹紧力应有助于定位,不应破坏定位; 2夹紧力的大小应能保证加工过程中不发生位置变动与振动,并能够调节; 3夹紧后的变形与受力面的损伤不超出允许的范围; 4应有足够的夹紧行程; 5手动时要有自锁功能; 6结构简单紧凑、动作灵活、工艺性好、易于操作,并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斜楔夹紧机构:(1)斜楔结构简单,有增力作用。(2)斜楔夹紧的行程小。(3)使用手动操作的简单斜楔夹紧时,工件的夹紧与松开都需敲击 螺旋夹紧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夹紧可靠、扩力比大以及行程不受限制等优点,故应用广泛。缺点就是动作慢、效率低。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与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就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就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据其进行生产准备。车间一切从事生产的人员都要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工艺文件,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低耗。 2就是生产准备与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有了工艺规程,在产品投产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系

聚合工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

宁夏翰林职业培训学校 聚 合 工 艺 作 业

聚合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合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培训和复审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对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的方法、内容,复审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聚合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2007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AQ3009-2007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聚合工艺聚合是一种或几种小分子化合物变成大分子化合物(也称高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通常分子量为1×104—1×107)的反应,涉及聚合反应的工艺过程为聚合工艺。聚合工艺的种类很多,按聚合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等。 3.2聚合工艺特种作业人员采用聚合工艺的生产单位中从事安全风险度较大的工艺操作从业人员,主要指聚合反应岗位的操作人员。

化学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2章化学工艺基础 2-1 为什么说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它们的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 答:石油化工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及氮肥工业等产品大约有 90%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90%左右的有机化工产品上游原料可归结为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和甲醇。其中的三烯主要有石油制取,三苯、萘、甲醇可有石油、天然气、煤制取。 2-2生物质和再生资源的利用前景如何? 答:生物质和再生能源的市场在短期内不可能取代,传统能源的市场,但是在国家和国际政策的指引下,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中,可以发现新能源在开始慢慢进入试用阶段,在石油等传统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开发新能源也是势不可挡的,那么在我国生物质作现阶段主要仍是燃烧利用,但是越来越的的研究开始往更深层次的利用上转变,估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生物质能源会开始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 2-3何谓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举例说明工艺流程是如何组织的? 答: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转变成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教材上有2个例子。 2-4何谓循环式工艺流程?它有什么优缺点? 答:循环流程的特点:未反应的反应物从产物中分离出来,再返回反应器。 循环流程的优点:能显著地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系统排放量,降低了原料消耗,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流程的缺点:循环体系中惰性物质和其他杂质会逐渐积累,对反应速率和产品产率有影响,必须定期排出这些物质以避免积累。同时,大量循环物料的输送会消耗较多动力。 2-5何谓转化率?何谓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转化率是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百分率。 选择性是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 在复杂反应体系中,选择性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有副反应的体系,希望在选择性高的前提下转化率尽可能高。但是,通常使转化率提高的反应条件往往会使选择性降低,所以不能单纯追求高转化率或高选择性,而要兼顾两者,使目的产物的收率最高。 2-6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三个基本特征: ①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了时,催化剂本身未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 ②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 ③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⑵改进操作条件。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过程,发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3)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共15分) 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3分) 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3分) 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2分) 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2分) 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 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Z=(1.1~1.2)S 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3分) 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焊后措施:机械矫正法,火焰加热矫正法 6.试比较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的焊接过程特点有何不同?(2分) 电阻对焊:先加压,后通电;闪光对焊:先通电,后加压。五、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0.5分,共5分) 1.加工塑性材料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 2.顺铣法适合于铸件或锻件表面的粗加工。(× ) 3.拉削加工适用于单件小批零件的生产。(× ) 4.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应采用专用机床进行加工。(× ) 5.插齿的生产率低于滚齿而高于铣齿。(√ ) 6.作为定位基准的点或线,总是以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 ) 7.轴类零件如果采用顶尖定位装夹,热处理后需要研磨中心孔。(√ ) 8.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零件的数量。(√ ) 9.镗孔主要用于加工箱体类零件上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系。(√ )

硝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硝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硝化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硝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培训和复审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安全生产考核的方法、内容,复审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硝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0 号令)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

GB 12463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5603 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 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硝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Special operator of nitrification processes 采用硝化工艺的生产单位中从事安全风险较大的工艺操作从业人员,主要指硝化反应、精馏 分离岗位的操作人员。 4 培训大纲 4.1 培训要求 4.1.1 硝化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4.1.2 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材料工艺学》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1、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之为: A、硬度B、强度C、韧性D、抗疲劳性 2、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叫: A、抗弯强度B、屈服强度C、强度极限D、疲劳极限 3、金属α-Fe属于___晶格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密排六方晶格D、斜排立方晶格 4、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称为: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珠光体 5、强度和硬度都较高的铁碳合金是: A、珠光体B、渗碳体(强度、塑性很差)C、奥氏体(强度较低)D、铁素体(强度、硬度不高) 6、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珠光体 7、硬度高而极脆的铁碳合金是: A、铁素体B、奥氏体C、渗碳体D、珠光体 8、所谓偏析是指液态金属凝固后的___不均匀: A、厚度B、温度C、成分D、性能 9、由γ-Fe转变成α-Fe是属于: A、共析转变B、共晶转变C、晶粒变D、同素异构转变 10、铁素体(F)是: A、纯铁B、混合物C、化合物D、固溶体 1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是指: A、铸造性B、热处理性C、冲击韧性D、可锻性 12、高温下机械性能指标是指: A、刚度B、热强度C、硬度D、疲劳强度 13、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产生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 A、刚度B、硬度C、强度D、冲击韧性 14、用来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是: A、强度B、刚度C、断面收缩率D、硬度 15、机件断裂事故中,绝大多数是因为___而断裂: A、冲击B、疲劳C、蠕变D、拉伸 16、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强度,塑性,硬度和: A、刚度B、刚度与稳定性C、冲击韧性与蠕变极限D、冲击韧性和弹性变形 17、使用脆性材料时应主要考虑: A、应力B、屈服极限C、冲击应力D、强度极限 18、用120度金刚石圆锥作压头测得的金属材料硬度为: A、布氏硬度B、洛氏 硬度C、维氏硬度D、肖氏硬度 19、下列哪种是高级优质钢: A、10号钢B、T7C、T8AD、30Cr 20、铸铁的强度、硬度、塑性及韧性都很高的是: A、灰口铸铁B、可锻铸铁C、球墨铸铁D、合金铸铁

化学工艺学复习试题和答案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任务是什么? 指生产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的工业部门。进行的主要反应有裂解、氧化还原、加氢-脱氢、水解-水合和羰基化等。产品有低级烯烃、醇、酸、脂和芳烃等 2、天然气中的甲烷化工利用主要有哪三条途径? ●经转化先制成合成气,或含氢很高的合成氨原料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氨、高级醇和羰基化学 品; ●经部分氧化制乙炔; ●直接制造化工产品,如制造炭黑、氢氰酸、各种氯甲烷、硝基甲烷、甲醇和甲醛。 3、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 ●烷烃的的裂解,产物以C3、C4和中等大小的分子居多 ●异构化、芳构化、环烷化,使裂解产物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增多; ●氢转移反应(即烯烃还原成饱和烃),使催化汽油中容易聚合的二烯烃类大为减少 ●聚合、缩合反应 4、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那几类? 六环环烷烃的脱氢;五元环烷烃异构化再脱氢;烷烃环化再脱氢;烷烃异构化;加氢裂化 5、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加氢裂化是催化裂化技术的改进,在临氢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可抑制催化裂化时的发生的脱氢缩合反应,避免焦炭的生成。主要反应有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加氢精制,以除去原料中的硫、氮、氧等杂质,和二烯烃,以改善加氢裂化所得的油料的质量;加氢裂化,在裂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上进行裂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最大限度的生产汽油和中间馏分油 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哪些? 焦化-气化-液化;热解-气化-发电;气化-合成-燃料;液化-燃料-气化;液化-加氢气化 7、什么叫烃类热裂解法? 烃类热裂解:轻质烃类在高温(850°C)下受热分解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烃类以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化学过程。 8、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些? 脱氢反应:R-CH2-CH3 R-CH=CH2+H2 断链反应:R-CH2-CH2-R’R-CH2=CH2+R’H 9简述在烷烃热裂解中,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固断链比脱氢容易 ●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加而降低 ●脱氢难易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叔氢最易脱去,仲氢次之 ●带支链的C-H键或C-C键,较直链的键能小 ●低分子烷烃的C-C键在分子两端断裂比在分子链中央断裂容易,较大分子量的烷烃反之。 10、环烷烃热裂解的规律是什么? 环烷烃热裂解易得芳烃,含环烷烃较多的原料,裂解产物中丁二烯、芳烃的收率较高,乙烯较低,单环烷烃生成乙烯、丁二烯、单环芳烃 多环烷烃生成C4以上烯烃、单环芳烃 11、芳烃热裂解的反应类型? 芳烃不易裂解为烯烃,主要发生侧链断链脱H及脱H缩合反应。芳烃的一次反应中,芳烃经脱氢缩合转化为稠环芳烃,再转化为焦炭。固有:脱H缩合、断侧链反应,脱氢反应、开环脱氢。 12、简述各类烃类热裂解的规律? 烷烃:正构烷烃最利于乙烯、丙烯的生成,且烯烃的分子量越小,总产率越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产率低于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 烯烃:大分子烯烃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烯烃能脱氢生成炔烃、二烯烃,进而生成芳烃; 环烷烃:环烷烃生成芳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芳烃:无烷基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烷基的芳烃,主要是烷基发生断和脱氢反应,芳环不开裂,可脱氢缩合为多环

机制工艺本科复习提纲(附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1章切削与磨削过程 1.什么是切削运动中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各有何特点? 答:主运动使工件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的最基本运动 特点:(1)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 (2)在切削运动中,主动只有一个; (3)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 (4)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菹,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特点:(1)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较少,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 (2)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外圆车削时的进给运动是车刀沿平行于工件轴线方向的连续直线运动,平面刨削时的进给运动是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直线运动(4)进给运动可以由工件或刀具分别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单独完成 2.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哪三个表面? 答:(1)待加工表面(2)已加工表面(3)过渡表面(加工表面) 3. 切削用量包含哪三个参数? 答:(1)切削速度(2)进给速度(3)背吃刀量 4. 外圆车刀有哪5个主要角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1)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2)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4)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副切削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反向的夹角(5)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5. 刀具材料用得最多的是哪两种? 答:(1)高速钢(2)硬质合金 6.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以中、低切削速度切削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刀尖处黏附着一块硬质合金(为工件材料硬度的2~3倍)的金属楔状物,称为积屑瘤。 7. 什么是切屑控制?衡量切屑可控制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所谓切屑控制是指在切削加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出与折断,使之成为“可接受”的屑形良好的切屑。 标准:(1)不妨碍正常的加工(即不缠绕在工件、刀具上,不飞溅到机床运动部件中)(2)不影响操作者的安全 (3)易于清理、存放和搬运 8.已加工表面一般会有哪些现象? 答:裂纹和鳞刺 9. 如何利用单位切削力k c计算切削力F C和切削功率P C ? 答:F C=k c * A D P C =F C *V C*10-3

工艺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水泥厂工艺操作安全生产及注意事项 一、均化及喂料系统 (1)工作场所应保持道路畅通,照明充足,严禁乱堆乱放杂物。 (2)开机前应认真检查所属机电设备的安全状况,确认正常后,方可开机。 (3)生料均化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4)处理卸料器堵塞时,应将活动平台支稳,要防滑、防跌,打开检查门时,人应侧面作业,防止生料喷出造成伤害。 (5)绞刀机壳盖板必须完好、固定,严禁在上面行走;库内检查门、测量孔盖板必须安全可靠,做到谁开谁盖,严禁乱打开盖板。 (6)机电设备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挂警告牌,现场设专人监护。 (7)生料均化时,应经常检查库内容量,不可把库内物料进得过满,料位控制在 60%~80%。 (8)加强机电设备的巡检工作,如发现缺油、超油、超电流、振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处理,确保安全运行。 二、回转窑系统 (1)严格遵守回转窑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回转窑工艺技术参数。 (2)回转窑点火喷煤时,操作人员不得靠近窑门附近,非工作人员应撤离窑头平台,避免“放炮”回火伤人。 (3)在操作室外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禁止穿短袖衫及化纤工作服;看火时必须使用看火面罩,并戴好皮手套。 (4)烘窑点火时,须确认本系统所有设备、仪表处于良好状态,确认预热器、窑内无杂物(铁器),并通知有关生产岗位做好点火前的准备工作,符合点火条件才能点火。 (5)遇阴雨天点窑时,应及时观察窑筒体变化,勤翻窑,并尽快连续转窑,防止窑筒体受热不均造成弯曲变形。 (6)点火升温时,及时掌握窑温,间歇翻窑,随着温度不断升高而减短翻窑间隔时间,从而达到连续转窑。 (7)烘窑升温结束后,通知分解炉岗位,检查排灰阀及预热器锥体部分是否有积灰,并打开循环吹堵进行清理后,才能正式投料生产,避免投料造成堵塞。 (8)正常操作时,严格控制工艺技术参数,经常观察窑内火焰、窑状况和窑筒体温度,如发现异常时及时调整。掉砖红窑应立即停窑,并及时向工段或厂部汇报。 (9)窑尾缩口结皮和预热器堵塞处理时,必须严格遵守清理窑尾缩口结皮及捅堵的安全操作规定。 (10)停窑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并在操作台上挂“禁止启动“警告牌,确认窑的前后设备均处于停机状态时,才能进行检修作业。 (11)入窑检查或清除窑皮时,须搭好跳板,确认牢固可靠,方可入窑。进窑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戴好安全帽,禁止穿化纤工作服,如有悬挂窑皮应先处理。 (12)突然停电时,应及时切断电源,通知发电机房立刻发电,并配合托轮工,电工及时恢复窑的安全运转。 三、回转窑及托轮 (1)开机转窑前,应对本岗位的所属设备和现场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可靠,方可进行操作。 (2)须严格按照设备工艺要求,经常检查轴瓦润滑情况和冷却水系统,确保设备润滑及水路畅通。

化学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化学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化学工艺学试卷(两套) 一、选择题(2分/题) 1.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有( ) A石油 B汽油 C乙烯 D酒精 2.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酸二碱”是指( ) A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B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C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 D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钾、碳酸钾 3.所谓“三烯、三苯、一炔、一萘”是最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中的三烯是指( ) A乙烯、丙烯、丁烯 B乙烯、丙烯、丁二烯 C乙烯、丙烯、戊烯 D丙烯、丁二烯、戊烯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 A乙烷 B乙烯 C丁烷 D甲烷 5.化学工业的产品有( ) A钢铁 B煤炭 C酒精 D天然气 6.反应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物质是( ) A石油 B乙烯 C苯乙烯 D丁二烯 7.在选择化工过程是否采用连续操作时,下述几个理由不正确的是( ) A操作稳定安全 B一般年产量大于4500t的产品 C反应速率极慢的化学反应过程 D工艺成熟 8.进料与出料连续不断地流过生产装置,进、出物料量相等。此生产方式为( ) A间歇式 B连续式 C半间歇式 D不确定 9.评价化工生产效果的常用指标有() A停留时间 B生产成本 C催化剂的活性 D生产能力 10.转化率指的是( ) A生产过程中转化掉的原料量占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数 B生产过程中得到的产品量占理论上所应该得到的产品量的百分数 C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产品量占所投入原料量的百分比 D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收率 11.电解工艺条件中应控制盐水中Ca2+、Mg2+等杂质总量小于( ) A 10μg/L B 20mg/L C 40μg/L D 20μg/L 12.带有循环物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单程转化率的统计数据()总转化率的统计数据。 A大于 B小于 C相同 D无法确定 13.()表达了主副反应进行程度的相对大小,能确切反映原料的利用是否合理。 A转化率 B选择性 C收率 D生产能力 14.三合一石墨炉是将合成、吸收和()集为一体的炉子。 A 干燥 B 蒸发 C 冷却 D 过滤 15.转化率X、选择性S、收率Y的关系是() A Y=XS B X=YS C S=YX D以上关系都不是 16.化工生产一般包括以下( )组成

机制工艺本科复习提纲(附答案)doc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提纲 第 1 章切削与磨削过程 1. 什么是切削运动中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各有何特点? 答:主运动使工件与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 进行的最基本运动 特点:(1)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所消耗的功率最大; (2)在切削运动中,主动只有一个; (3)可以由工件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 (4)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不断地把被切削层投入菹,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特点:(1)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较少,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 (2)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外圆车削时的进给运动是车刀沿平行于工件轴线方向的连续直线运动,平面刨削时的进给运动是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直线运动 (4)进给运动可以由工件或刀具分别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单独完成 2.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哪三个表面? 答:(1)待加工表面(2)已加工表面(3)过渡表面(加工表面) 3. 切削用量包含哪三个参数? 答:(1)切削速度(2)进给速度(3)背吃刀量 4. 外圆车刀有哪 5 个主要角度?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答:(1)前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2)后角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主偏角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4)副偏角在基面内测量副切削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假定的进给运动反向的夹角 5)刃倾角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 5. 刀具材料用得最多的是哪两种?答:(1)高速钢(2)硬质合金 6. 什么是积屑瘤? 答:在以中、低切削速度切削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金属时,常常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刀尖处黏附着一块硬质合金(为工件材料硬度的2~3 倍)的金属楔状物,称为积屑瘤。 7. 什么是切屑控制?衡量切屑可控制的主要标准是什么?答:所谓切屑控制是指在切削加工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出与折断,使之成为“可接受”的屑形良好的切屑。 标准:(1)不妨碍正常的加工(即不缠绕在工件、刀具上,不飞溅到机床运动部件中) (2)不影响操作者的安全 (3)易于清理、存放和搬运8.已加工表面一般会有哪些现象?答:裂纹和鳞刺 9. 如何利用单位切削力k c计算切削力F c和切削功率P C ? 答:F c=k c * A D P c=F c *V c*10-3 10.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如何排序? 答:切削速度> 进给量> 背吃刀量 11. 刀具的磨损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剧烈磨损阶段

电焊工培训计划及大纲(高级)

电焊工培训教学大纲(高级) 一、培训内容和要求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能够掌握高级焊工的技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常规焊接工艺方法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金属结构焊接作业。。 通过培训,使学员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投影原理、零件剖视的表达方法、焊接装配图及焊缝表示方法等内容。 2.掌握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和用途,掌握金属材料常用热处理的目的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3.掌握直、交流电及电磁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仪器仪表的原理和使用,交、直流弧焊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4、.掌握常用电弧焊工艺知识,.掌握常用焊接材料知识,.掌握焊接冶金知识,.掌握焊接检验与试验知识等内容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1机械制图 1.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3电工学 1.4电焊工艺及设备 1.5环境保护知识 1.6焊工高级工艺理论 2.操作技能要求

2.1焊前准备 2.2焊接 2.3焊后检查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数:30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116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18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40课时 操作技能练习:152课时 机动课时:12课时 1、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焊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独立完成简单金属结构的焊接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理论为基础,注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2.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总课时数:300课时。 四、教学内容 (一)机械制图 (1)熟悉正投影基本原理; (2)掌握简单零件剖视图; (3)掌握常用零件的规定画法及代号标注; (4)掌握简单装配图识图知识; (5)掌握焊接装配图及焊缝符号表示方法。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熟悉金属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2)熟悉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3)掌握退火、正火和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4)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纤维组织极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三)电工学

10机械《金属工艺学》复习材料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D )。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2、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B )。 A、≥1% B、≥5% C、≥10% D、≥15% 3、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D )。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4、珠光体是( A )。 A、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B、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C、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D、铁素体与莱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5、钢的含碳量一般在( B )。 A、0.77%以下 B、2.11%以下 C、4.3%以下 D、6.69%以下 6、为了减小淬火内应力和降低脆性,表面淬火后一般要进行( B )。 A、正火 B、低温回火 C、中温回火 D、高温回火 7、20Cr是( D ) 。 A、调质合金钢 B、中淬透性钢 C、高淬透性钢 D、低淬透性渗碳钢 8、下列是铸造特点的是(C )。 A、成本高 B 、精度高 C、适应性广 D 、铸件质量高 9、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 ( C ) 。 A、1倍 B 、2倍 C、 2.5倍 D、 3倍 10、焊接时,焊接电流主要根据 ( A ) 选择。 A、焊条直径 B、焊接方法 C、焊接接头 D、坡口 1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 )。 A、强度和塑性 B、强度和硬度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12、共析钢的含碳量为(A )。 A、Wc=0.77% B、Wc>0.77% C、Wc<0.77% D、Wc=2.11% 13、为保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轴、丝杠、齿轮、连杆等重要零件,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是(D )。 A、淬火 B、正火 C、退火 D、调质 14、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氮法。它是在渗氮罐中进行加热时,不断通入(B )介质。 A、氮气 B、氨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5、45钢是( B ) 。 A、碳素结构钢 B、优质碳素结构钢 C、碳素工具钢 D、优质碳素工具钢 16、机床的床身一般选(C )。 A 、焊接 B 、锻造 C 、铸造 D 、冲压

浙江大学化学工艺学题库完整

下列过氧化物中活性最高的是 A:过氧化物二正丁烷 B:过氧化物二异丁烷 C:过氧化物二正癸烷 D:过氧化物二异癸烷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Arrhenius方程能适用的反应是() A:基元反应 B:简单反应 C:复杂反应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同一过氧化物,在下列溶剂中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A:石油醚 B:苯 C:甲醇 参考答案:C 第4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无机矿的热法加工中,不需要添加其他物料的有() A:焙烧 B:煅烧 C:烧结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硫酸生产方法中得到硫酸浓度最高的生产方法是 A:塔式法 B:铅式法 C:接触法 参考答案:C 第6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物质中分子量最低的是: B ,分子量分布最窄的是 A:橡胶 B:纤维 C:塑料 参考答案:B

第7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最适宜温度随转化率增加而() A:增加 B:降低 C:不变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相对密度小于() 的原油可判定是轻质油 A:1.05 B:1.0 C:0.9 D:0.75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下列物质中是天然高分子的有 A:蚕丝 B:丁苯橡胶 C:聚乙烯 D:尼龙 参考答案:A 第10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相同温度下,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越高,反应速度() A:越快 B:越慢 C:不变 参考答案:B 第11题[单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温度增加对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规律是 A:先降低后增加 B:先增加后降低 C:一直增加 D:一直降低 参考答案:B 第12题[多选题] 难度系数(一般) LDPE制备过程中,可以提高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有 A:提高压力 B:提高引发剂浓度 C:提高温度 D:延长停留时间

2020氯碱电解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氯碱电解工艺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碱电解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要求,培训和复审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以及安全技术考核的方法、内容,复审培训考核的方法、要求与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氯碱电解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与考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气体防护急救管理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GB 11984-2008 《氯气安全规程》 GB 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T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AQ3014-2008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AQ3015-2008 《氯气捕消器技术要求》 AQ3009-2007 《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 AQ/T3016-2008 《氯碱企业安全标准化指南》 GB11984-2008 《氯气安全规程》 GB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氯碱电解工艺特种作业人员Special operator of Chlor-Alkali processes 采用氯碱电解工艺的生产单位中从事安全风险较大的工艺操作从业人员,主要指氯化钠和氯化钾电解、液氯储存和充装岗位的操作人员。 4 培训大纲 4.1 培训要求 4.1.1 氯碱电解工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4.1.2 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培训的规定组织进行。 4.1.3 培训工作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的培训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应注重提高氯碱电解工艺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法律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等内容的综合培训。 4.2 培训内容 4.2.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 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等。危险化学品主要安全标准GB12463、GB13690、GB15258、GB15603、GB18218、GB/T16483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从业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