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专业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 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 通电10~20分钟。
4、皮内针:痛点固定可用皮内针。
专业知识
10
临床治例
巨刺法:
首先辨清疼痛的经络,然后按照同名经“上病下 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刺。如左肩疼痛, 痛在手太阴经,可取右阴陵泉透阳陵泉;痛在阳明 经,取右条口透承山;痛在手太阳经,取右飞扬透 漏谷。
风 湿因子,x线检查
专业知识
5
痹证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留于关节
不通则痛
专业知识
6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
痹证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专业知识
9
痹证 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 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2、腧穴的分类
⑴ 十四经穴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⑵ 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
称“经外奇穴”。
⑶ 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
(屈侧)为“内侧”,手背一侧(伸侧)为“外侧”。以人身前后正中线为准,距正中线近者为“内侧”, 距正中线远者为“外侧”。人体腹侧面为“前”,背侧面为“后”。以手足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外为“赤 白肉际”。腧穴的定位方法分四种: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骨度法”。其原出 于《灵枢·骨度》,经后人修改补充,为目前常用骨度分寸,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高矮、 胖瘦均按这一标准测量。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定义:这是以人体自然解剖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具体又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以骨节和肌肉的突起、凹陷、五官、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 两眉之间定印堂,肚脐中央定神阙。 活动标志:以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间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定穴的标志。例如: 张口在耳前凹陷中取听宫、听会、耳门;抬臂在肩部前凹陷取肩髃、肩髎。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定义:这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医者可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适当伸缩,也可用自己的手 指来测定穴位。包括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简便取穴法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直立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处取列缺穴等。
专业知识
3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内科病证
专业知识
4
痹证 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
痹证
定义: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
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现百度文库医学相关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
针灸治疗学
(七版)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
专业知识
1
上篇 腧穴总论部分
难点重点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
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治疗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
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 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 阳气而祛寒邪。
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
热痹---加大椎、曲池可泻专业热知识疏风、利气消肿。 8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
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
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龙虎交战法
见于《金针赋》及明代《针灸聚英》,进针后先左 转(大指向前)9次,后右转(大指向后)6次,反复交替。 以捻转补泻中的一补一泻,一龙一虎结合九六数交 替施行而组成,故名“龙虎交战”法。起到通行营卫, 疏调经气作用,适用于一切专业痛知识证。应注意其刺激较强11 ,
辨证 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
薄白,脉弦紧
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 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
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
口渴烦闷,苔黄燥,专脉业知滑识 数
7
痹证
1.基本治疗
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 循经及辨证选穴。
穴”、“压痛点”。
二、 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腧穴的治疗作用
⑴ 近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⑵ 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⑶ 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如位于头面、颈项部
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
专业知识
2
三.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定的。上肢以掌心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