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摘要:文章从一名高校教师的视角出发,根据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教师应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教师应该从对自我审视和反思,提高认知能力,强化爱心和责任,恪守职业道德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084-01
近几年随着社会诸方面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中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陷入心理困扰而不能自拔的学生。

看着这些本该朝气蓬勃、前途光明的学生走不出这些心理阴影,不禁让人扼腕痛惜。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导者,能够在教学中适时、适当的给学生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将对促进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大有裨益。

一、提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性
(一)目前高校管理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一种现象:一些学校往往是在学生因为心理原因出现了自杀等恶性事件后,才会较为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一阵烧”,这样的恶性事件逐渐淡化后,心理健康教育也就“逐渐淡化”。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有事管一阵,无事关注少”的阶段。

(二)虽然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解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
投入不足的矛盾。

(三)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不认为心理问题是个问题。

在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具备一定阅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其心理素质大部分都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比较在蜜罐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缺少生活的磨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师科学的去对待。

(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学习成绩掩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应该形成的人格。

而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节课能解决的问题。

无论哪个学科的老师都肩负着对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责任。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
(一)学校在谋求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教师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导致教师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

这种人文关怀的缺失,势必会带来连锁反应,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作为学校缺少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时代变化了,在校的大学生心理活动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变
化。

现在在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一定阅历和较高的认知水平。

在生活的历练中心理素质大部分都较好。

相比较70后或年龄更长的教师,90后大学生甚至于00后,缺少生活的磨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之社会中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三)教师自身心理问题的困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群体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转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教师必须要走在时代的前沿,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教书育人。

另一方面新时代要不断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还需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越来越重要。

(四)在“术业有专攻”学习习惯下,教师对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缺少不了掌握科学的心理学理论。

三、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途径
(一)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基础。

要善于审视和反思自我成长的经历。

一方面,人们成长和经历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心理素质。

对于人们而言,这种成长和经历绝大部分是正面的,但同时也会存在负面影响。

因此,只有不断地审视自我,不断调整,才会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

只有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很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推己及人”,教师在反思自我心理状况形成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形促进心理健康。

(二)提高认知能力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条件。

认知能力究其本质,就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一个具有成熟心理素质的人,无论外界多复杂,总能看到所发生的事情的关键所在,总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途径。

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教师面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时做出恰当的判断。

也能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需要采取的措施。

(三)爱心和责任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动力。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而言,一方面,要有大爱,要关爱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关爱家人、关爱自己。

体现在工作当中的是对每一位学生尊重、热情,无论身份、地位、贫富、美丑,倾尽全力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

另一方面,明确责任,采取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要认真了解你所帮助的学生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多的收集材料,切忌主观臆断、走马观花、草率决断。

(四)恪守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尤其专业性,而且有他的特殊性,与之而来的就产生对一职业的道德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可能接触到求助学生的隐私,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守自己接触到的求助者的各类隐私不外泄。

更不能拨弄是非,给他人及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束语
近几年教育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都力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大部分学校和地方由于主客观等条件限制,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杀等恶性事件还有发生。

笔者认为在客观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应该积极调动全体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适时、适量的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构建起一面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屏障。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姚芳传,王克威主编.精神科查房手册[c].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