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浅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篇一: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署,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其顺利进行。本文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必要性、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必要性;意义;问题和对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主要指的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同时发展非农产业。也就是说,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
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第三、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
的社会风气;要移风易俗,改变传统陋习;邻里之间,生产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相互关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
第四、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
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等。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
第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作主。不以要挟、贿赂影响民主选举,不以家族势力影响村务公开。“管理民主”就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通过以上综合建设,
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不牢固。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生活有关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仍然是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资金投入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投入不足,相当部分村、屯的灌溉和生活用水设施严重老化,道路质量差,造成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运输不畅等问题,大部分村屯没有科技服务活动的场所,没有文化设施,村民很少进行集体文化生活,也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些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还没有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进城务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且农民工工资上涨缓慢,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甚至出现工资绝对下降的现象。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贫困问题凸现,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安排。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3、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在大多数农村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够高,农民大病就意味着返贫。二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教育推广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城市,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4、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少,文化程度比较低,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
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还需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方式,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保护好基本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推进农村通电、通水、通道路建设,逐步把乡村电路、道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地,让农民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三是通电视、通广播、通电话建设,使农民更多地接触到现代化的信息;四是房舍改造,村屯绿化;五是卫生与医疗体系建设。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