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中国的外贸行业作为与世界连接的窗口,是中国国家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外贸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企业和产业在向本国开放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1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地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全部技术。各国都需要通过对外贸易来取得所需要资源的不足部分并开拓国外市场,以加速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对我国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2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2.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在众多的综合评价方法中,因子分析方法是一种对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有效研究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空间降维的原理,在具有复杂关系的时间序列多因子变量中,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数学变换,浓缩析取出公因子,并以之来描述和代替原始变量,以反映和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外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综合、客观评价,必须考虑众多对外贸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子变量,每个因子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外贸竞争力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变量之间彼此又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

2.2 因子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中国外贸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原则,设计出的中国外贸竞争力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该指标体系由4个二级指标和13项具体分析评价指标构成,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数量、质量、效益和潜力等方面。

3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3.1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大多已经进入成熟期

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相对稳定,增加额有限。并且,由于技术含量低,这些商品的市场大多呈现出完全竞争的市场特征,各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以纺织业为例,近年来国际低档纺织品印花市场日趋衰退,其主要原因,首先是传

统的出口印花厂商面临来自中东和远东的廉价进口货的竞争,一些印花厂商的盈利空间收窄;其次是消费者在服装方面的支出费用相对少了,而时装(流行)面料转向染色和提花织物。

3.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受到进口国的限制

进出口国的限制,特别是一些新的名目繁多、隐蔽性强的技术标准贸易壁垒,更是限制了低技术优势产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理由,为限制产品进口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如从2004年起,美国和欧盟要求食品出口商先取得针对卫生设备和食品厂运作的GMP(良好制造惯例)和确保产品对人体无害品质保证HACCP(危险性分析关键控制点)证明,不然就不准许其产品进入。

3.3以劳动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竞争优势越来越小

目前我国在以劳动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仍然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是,这种竞争优势越来越小,竞争对手越来越强。成熟的标准化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小、产品替代性强、竞争优势不突出。如果继续坚持这种发展道路,就会面临“产品生命周期陷阱”的困境。总而言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后劲不足,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势头正面临着挑战。

4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4.1国内贸易利益协调政策与措施

首先,协调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贸易利益关系。中央政府的贸易管理应在法制基础上进行,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贸易政策的制订方面,建立制度性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在贸易政策与措施全国统一实施的前提下,继续给予地方经济贸易发展的自主权,允许制订区域性、地方性的贸易发展战略。其共同的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健全、开放、竞争和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其次,建立国家和产业、部门的贸易利益协调机制。在涉及对外贸易谈判时,政府要通过各种中介组织,广泛听取产业部门的意见,协调各方利益,确定对外贸易谈判方案。在确定谈判方案时,应以国家利益为核心,避免产业和部门利益优先,重视中小企业利益的维护。最后,通过工会组织,协调企业与劳动者利益。

4.2国际贸易利益协调政策与措施

协调方式与内容。通过双边、区域和多边进行包括货物、服务、投资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协调。双边协调。双边经济贸易协调中层次关系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重点,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协调中采取的策略是:积极主动、增强互信、扩大合作和有效沟通。区域协调。以中华经济区为基础,以周边国家为重点,积极推动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多边协调。首先,以WTO优先,兼顾其他。其次,对WTO要积极参与、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维护权益。再次,对其他国际

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标准组织等要加强合作、积极参与、获取信息、扩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军著.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0.

[2]黄先海. 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9(5).

[3]牛秀敏,郑少智.几种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