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不断强化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应不断强化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新时期新形势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说起容易做起却难,而变难为易的关键,就在三个“尊重”——尊重网络、尊重网络民意、尊重真相。
一是尊重网络,不做“打酱油的”。正如《重庆日报》文章所说,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带来了信息革命,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日常工具”、“重要的大众媒体”、“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敌我舆论斗争的主阵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民众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聚合平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此,领导干部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尊重,要克服对网络的偏见和抵制情绪,从而主动用网、上网,成为网络的一分子,而不是网上“打酱油的”。
二是尊重网络民意,不问“你是哪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有的义务之一,就是倾听和尊重民意,其中也包括网络民意。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突破3亿之多,高居世界第一。其中主体是青年学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和知识分子等,四分之一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主流人群几乎都已成为网民,网络民意已成为社会主流民意之一。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改变对网络民意不屑一顾的态度,切实尊重网络的各种声音,再进行甄别和回应。
三是尊重真相,不“躲猫猫”。网络舆论引导的根本,就是要还原真相,化解各种分歧、矛盾、冲突,解决各种问题。以往许多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时,最习以为常的方式就是不吭声,不披露消息,不提供解释。在网络社会,这种堵、闭、封方式不仅过时,而且会给谣言提供肥沃的土壤,让许多本来不大的事件酿成大的冲突。为此,领导干部应及时转变观念,力争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主流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和首发权,并关注事前、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不断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民意回归平静、理性,让网络舆论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发展。
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做到“三个坚决”
2009年12月18日00:00 来源:人民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注重增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李源潮同志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重视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引导网络”。提高对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认识,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刻不容缓的一门必修课。
一、高度重视网络,提高对网络舆论的认知能力,对待网络问题坚决不再“躲猫猫”
一是要充分认识、重视和尊重网络。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带来了信息革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超过25%,互联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网络舆论从附属型的舆论阵地转向舆论主阵地,成为影响社会的主流舆论。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和和谐程度,网络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二是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及其影响。涉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民族主义及宗教信仰、中外话题,涉及伦理道德,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涉及明星绯闻、知名企业或敏感地域等八个方面是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这些方面的的舆情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成为了解民情、引导舆论的重要参考,对待这些舆情领导干部应该要主动出击,坚决不再“躲猫猫”。
二、提高网络沟通能力和技巧,应对网络事件坚决不做“周老虎”
首先要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网络。网络的方便快捷使得社情民意快速直达,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我党快速组织动员群众、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党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网络作为除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之外的“第五习惯”,增加了解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保持政治敏锐性。其次要快速反应、及时出击。某一事件一经发生,往往几分钟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到网上,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1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主流媒体保持沉默的过程正是导致谣言扩散的过程,尤其是公共突发事件最容易对政府形象造成损害,必须抢占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导权,并且要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及时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再次还要加强学习网络语言,掌握网络沟通技巧。要使用网络通行的语言方式和特点,不能严词说教,不能官话套话连篇。对待网络事件,领导干部要坚决不做“周老虎”,惟有以坦率真诚去赢得网民信任和理解,任何推诿敷衍、投机取巧都逃不过网民的眼睛,甚至弄巧成拙,落下笑柄。
三、进一步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网络舆论坚决不出“范跑跑”
一是要加强网络舆论管理。网民在网上反映的社情民意,实际上也是一种信访,各级政府应将处理“网络舆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职人员收集网上有关信息与材料,按期汇编,提供给有关负责领导参阅,作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民意渠道和信息来源。条件允许的,要建立完善责任部门答复机制,通过网上公布的形式,以正视听、以解民怨。
二是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现实中,社会上各类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会在网上有所反应,网络影响日益加深。但是,由于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还不够完善,如出现了“人肉搜索”冲击法律规范、“网络推手”扰乱舆论秩序、“网民宣判”干扰司法等的实际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威胁社会稳定。网络舆论一旦出现,就必须积极应对、正确引导,坚持“学习有益的,采纳有用的,澄清有误的,抵制有害的”。三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发挥培训机构特别是各级党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研讨、调研、模拟和现场互动等形式,加深领导干部对网络规律的理解,提高网络思维能力和舆论引导才干。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减少应酬,顺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多抽时间上网,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不逃避、不误导,引导网络舆论坚决不出“范跑跑”。
领导干部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策略浅议
点击次数:127次发布时间:2010-01-22 19:13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诞生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运用与发展使社情、民意有了更广泛和自由的表达平台,在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新范式。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变化了的执政环境,努力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确保社会稳定,成为当今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领导干部不仅要认知网络媒体,更要学会用好和管理好网络媒体。
一、认知网络媒体:一把高悬于众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新事物,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虚拟性、自由性、全球性、共享性和难以辨认性等特征。它的异军突起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推进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进程,使得我国公民在民权、民意等方面的表达较之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广泛和自由。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中假新闻频现,谣言诽谤泛滥,极端言论肆意,一方面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使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稳定的管控难度。
网络媒体推动了政治民主和廉政建设。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讲,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营造和引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强化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通过网络媒体监督,可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增强执政党拒腐防变能力;通过网络媒体资源,可以广泛汇集社情民意,了解民生民情,推动民主政治和科学发展。从公民的角度而言,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无论对于政党国家,还是对于公民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法治的必要条件。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平等性、即时性和极强的互动性等特性,渗透到社会生活、文化及政治领域,最大程度地鼓励和保证了公民的参与,进而对政治参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互联网为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升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