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培养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多元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课题组*
摘要:本文论述在农村普通高中构建多元培养模式,以德育模式和特色教育模式为主线,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元化全面发展
世纪之交,在全球范围掀起了教育改革热潮。我校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在改革大潮中,结合本校实际及面临的问题,以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突破口,探讨了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课题,取得了系列阶段性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带动和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发展。加之连续几年适龄高中生比例持续攀升,各地高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受人力、财力限制,教育投入并无相应增长,教育资源空前紧张。为解决这一矛盾,各县市在生源、资金投入、师资、硬件诸方面首先满足县市重点高中,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各普通高中,尤其是农村普高,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硬件建设、办学经费等方面无不捉襟见肘,先天不足。这种状况又突出表现在生源质量方面。各县市以中考成绩为依据,优秀学生被选拔入重点高中,剩下者(包括相当数量的基础太差,不适宜高中学习的学生)分流于各普高,导致普高学生在知识基础、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远逊于重点高中,而且参差不齐,差异很大。
面对这种局面,部分农村普高在培养学生的问题上仍照搬和模仿重点高中的模式,忽视自身的学情和校情,片面追求升学率,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搞“强化”训练,“强化”管理,实有揠苗助长之势。结果,教师感到学生难教难管,动辄埋怨学生,认为教学质量上不去主要是学生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在超强的压力和过高的难度下苦捱渡日,在接连不断的学习挫折和打击中灰心丧气,日渐厌学。“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大大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形成恶性循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单一的培养模式下,对于在其它方面(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文学等)有潜力的学生,只会扼杀其灵性,磨灭其个性,使很多本来可以在某一两个方面很好发展的学生丧失机会,有的甚至因此而沦为“差生”。凡此弊端人所共知,极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农村普通高中的生存与发展。
重点高中因“重点”而少,普通高中因“普通”而多。农村普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怎样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生培养模式,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多方面的有用之才,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普通高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建校之初,校党委就提出“走科研兴校之路,创特色名牌学校”的办学思想,从2000年9月开始进行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根据学生个性多样性、层次性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德育渗透,针对性地实施特色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果。——————————————————————————————————————*:由徐家森、陈继业、王小风、杨心兵、李祖全执笔2 构建多元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多元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
2.1 全球教育改革趋势呼唤教育多元化
跨世纪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概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社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信息化、目标与知识综合化、终身化等。教育多元化要求整个教育要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体系,形成多样化的教育格局。这种情况在过去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不可设想,但现在将成为现实。学校教育应适应多元化特征,大胆改革,力求创新,创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满足各层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2.2 多元培养模式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根据党和国家对于教育的期望以及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的现实,只能得出结论:改革是唯一出路,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提出已有多年,但就其实质来看,培养模式并无根本改变。当前的培养模式仍属单一式的以传授传统知识为核心的呆板模式。结果许多学生灵气被磨灭,思想被禁锢,视野被束缚,求知的欲望在逐渐泯灭,创造的激情在逐渐消退。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并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不适应知识型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所以,要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应打破单一的教育模式,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创建多元化培养格局,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教育
多元性教学主张学科教学的灵活性和应变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鼓励创新,反对教学的专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循旧性和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多元性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它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前提。没有以民主、平等、自由、开放、选择、宽容为表征的多元性教学,没有对求异和个性的鼓励和张扬,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2.4 多元智能理论是多元培养模式的认知学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0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突出智能的多元性,认为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智能要素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内省智能。这七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它们同等重要。传统学校教育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显然是片面的。目前许多的所谓“差生”正是这种片面教育的牺牲品。传统教育之“差生”至多不过只是在语言、数理逻辑方面有所欠缺,说不定他们在音乐、交际、体育等方面还是“天才”呢;反之,一些尖子生(甚或“天才”)也只不过是在语言、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有所擅长罢了!我们应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学校教育的宗旨。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要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其潜在能力,就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培养体系。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理论基础,我校通过调研,确立“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并很快通过省级立项。本课题有两个子课题:“高中生良好品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