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七 晚清时期——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上)(课件)(共44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 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 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 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 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 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 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 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甲午战争后至中华民国成立的时段特征
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 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年至1912年中国历史发展 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 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 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1.政治上: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 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 治的道路。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 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 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 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 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 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 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
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
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
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 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 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 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 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 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 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 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 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 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 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 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 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 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C
④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 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
(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 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 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 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
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 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 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 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 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 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 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 选项排除。
2.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辛亥革命 (1)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 展。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 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等。
(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 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 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 法。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 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 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 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B 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 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 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 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 农经济始终占主导,排除D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 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 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 影事业开始起步。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 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 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 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 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 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 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 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 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 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
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 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 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专题七 晚清时期----中国的变革 与转型
阶段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阶段二: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2)
阶段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2)
时空定位
知识体系
阶段特征
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 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 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 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 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推 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知识梳理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5)意义 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 次思想解放潮流。
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 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 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 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 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 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 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 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真题演练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1.社会生活的变迁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
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时期
①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 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 派人士的欢迎。
③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成为指导思想。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 盟会成立。
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2)过程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 统治土崩瓦解。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 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 命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 迁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 经济。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
(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 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 总统。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 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 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 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 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 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2017年海南卷,10)1910年,清政府设 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 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 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 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 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8.(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1898年,一 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 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 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思 潮,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 信息的能力。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 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 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 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 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 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
(2018新课标全国卷III)英国科学家赫胥黎 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 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 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 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 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海南卷,14)1905年,《大公报》 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 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