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品种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麻品种简介
1、陇亚9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育成。
特征特性:株高一般水地为60厘米,工艺长度30厘米,属油纤兼用类型,有效分枝5-7个,花兰色,单株蒴果24.5个,蒴果着粒数6.5-8.1粒,籽粒褐色,千粒重6.12-7.00g。种子含油率39.82-42.39%。生育期97-104天,高抗胡麻枯萎病,兼抗白粉病,属中早熟品种。
产量表现:在白银灌区试验,平均亩产155.81-209.6千克,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2.94-6.76%。
栽培要点:播前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 kg、普通过磷酸钙70kg、尿素6.5kg。播种时期3月15日前后,播种深度3-4cm,播种密度50万粒,保苗45. 0万株左右,等行条播,行距15-20厘米。苗期一般不灌溉,现蕾期灌第一水,开花初期灌第二水,盛花期灌第三水,以后视缺水程度和供水条件灌第四水。亩追尿素15kg,其中胡麻枞形期7.5kg、现蕾期4.5 kg、盛花期3kg。5月下旬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等防治白粉病,每隔10天防治1次,共防2-3次。6月中旬胡麻盛花期前,喷洒20%潜叶净微乳剂1000倍液等防治潜叶蝇。
适宜范围:适宜白银市各胡麻产区种植。
2、陇亚10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育成。
品种来源:采用(81A350×Red wood65)×陇亚9号复交选育而成,通过甘肃、青海省品种审(认)定和国家品种鉴定。
特征特性:皮褐色,花蓝色,株高47-77cm,属于油纤兼用类型;单株果数17-25个,千粒重7.43-10.3g;生育期108-128天,属中熟品种。籽粒含油率40.89%,亚麻酸含量54.03%。高抗枯萎病,兼抗白粉病。
产量表现:在国家区试中最高亩产达230.0kg,平均亩产131.70kg,较对照增产10.86%。在甘肃省区试中最高亩产260kg,平均亩产128.12kg,较对照增产4.62%。在两区试中最高和平均产量均居第一位。大面积示范中,在水地平均亩产180kg,在旱地平均亩产100kg,增产5%-30%。
适应区域:适宜甘肃等华北西北胡麻主产区及吉林、云南等胡麻新产区种植。
栽培要点:1、合理密植。亩播量3-3.5kg,亩保苗25-35万株。2、适当早播。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3、增施肥料。4、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蚜虫、苜蓿夜蛾、地老虎等虫害。3、陇亚11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代号为95053以115选-1-1为母本、陇亚7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株高49.8-63.9cm,千粒重7.2-7.6g,、生育期95天,属中熟品种。种皮褐色,花蓝色,粗脂肪含量为40-42%,亚麻酸49.26%。高抗枯萎病,兼抗白粉。
产量表现:在2005-2007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亩产121.69 kg,较统一对照陇亚8号增产5.34%,居参试品系的第一位。在2005-2006年国家区试中。折合亩产133.15-144.13kg,较对照增产0.35%-2.41%,居第二位和居第一位。在生产试验中较主栽品种增产10%左右。
栽培要点:1、合理密植。亩播量3-3.5kg,亩保苗25-35万株。2、适当早播。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3、增施肥料。4、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蚜虫、苜蓿夜蛾、地老虎等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我省兰州、张掖、白银、平凉等及河北、宁夏、新疆和内蒙等胡麻主产区种植。
4、陇亚杂1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为F1代杂交种,杂交组合为1S/9873,原代号H08-2。201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花兰色、种子褐色,含油率40%,株高在36-62cm,工艺长度30cm左右,属油用型品种。单株果数多,千粒重7g左右,生育期为92-113天,属早熟品种。高抗枯萎病。
产量表现:在2年14试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 有12个点增产,平均折合亩产130.4kg,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10.27%,居参试材料第一位。生产试验中较主栽品种增产10%左右。
栽培要点:1、合理密植。亩播量3-3.5kg,亩保苗25-35万株。2、适当早播。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3、增
施肥料。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并配合施磷二铵每亩15kg作底肥,显蕾前后结合降雨追肥。4、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蚜虫、苜蓿夜蛾、地老虎等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我省兰州、张掖、白银、平凉及定西等胡麻主产区。
5、陇亚杂2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为F1代杂交种,组合1S/陇亚10号,代号H08-1,201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花瓣蓝色、种子褐色。株高34.9-61.88cm,工艺长度35cm, 单株果数多,千粒重较高,生育期94-115天,属中早熟类型。粗脂肪含量为41%左右,高抗枯萎病。
产量表现:在2年10点次的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亩产126.44kg、增幅6.70%-25.84%,平均增产率6.92%,达到极显著水平,居参试材料第二位。生产试验中较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
栽培要点:1、合理密植。亩播量3-3.5kg,亩保苗25-35万株。2、适当早播。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3、增施肥料。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并配合施磷二铵每亩15kg作底肥,显蕾前后结合降雨追肥。4、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蚜虫、苜蓿夜蛾、地老虎等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我省兰州、张掖、白银、定西及平凉等胡麻主产区。
6、定亚22号
选育单位:定西市旱农中心西寨油料站。
特征特性:花瓣蓝色、种子褐色。株高52.6厘米,工艺长度29-41.1厘米。单株分茎0.27-0.8个,主茎分枝4-6个,单株果数9.4-20.8个,每果粒数7.6-8.5粒,千粒重7-7.5克,含油率41%。生育期94-115天。抗旱性强,抗倒伏,高抗萎蔫病,丰产,稳产。平均亩产116.5千克。
栽培要点:甘肃省内各主产区4月上中旬播种;各类水旱地播种量以3.5-4千克为宜;每667米2施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纯氮(N)4-5千克,纯磷(P2O5)1-2千克。
适应区域:适宜甘肃省内外各类旱地及大气湿度较低地区的水地种植。
7、定亚23号
选育单位:定西市旱农中心西寨油料站。
品种来源:代号9135,以8729-13-1-3为母本,以8431-3A-5-2-1-T4为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