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 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 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 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 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基 本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提出的20个字 的基本道德规范,即: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 当前.师德修养问题日益突出.教师歧视、讽刺学生,体 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合法权 益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着学生正常的身心发 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刻不容缓。
➢ 第一课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 第二课 教师的职业道德 ➢ 第三课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第四课 教师在社会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中
的道德规范 ➢ 第五课 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道德及其特点
1、道德的含义
(1)关于道德定义的若干观点
我国
➢ “道”即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 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即“得”,是指人们将道“内得于己,外 施于人”。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善恶是具体的,没有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各个时代、各 个阶级的善恶标准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说,是由不同社会、不同阶级 的利益所决定的。当然,善恶是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看其行为是 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第三,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 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 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 得。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第二,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
➢ “善”与“恶”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概念。从伦理学的意义上 说,所谓善,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 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谓恶,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违 背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科学
艺术
道德
向提供关于真理和谬误 对立的认识
向人们展现美与丑的形象
向人们提供用善和恶来 评价、调整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准则和规范。
联系:道德并不是与科学、艺术分离的,而总是把真善美(即科学、艺术、 道德)的理想追求,包括在自己的规范之中。道德的这种规范性,使它成 为人们行为的不可替代的指南。
2、道德的特点
➢ 道德则不然,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 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人们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 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 的关系。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三,它们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总想把自己意志的触角伸向社会 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使立法的对象既宽又广,以便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是社会生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层次展开的,面对以善恶、 是非、荣辱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的社会生活,法律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 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神圣使命。而青少年是国 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 关系到中国能否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关系到中华民族能 否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 民族兴。”
➢ 正因此.加强师德修养、践行为人师表,已成为新时代对 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重 要课题。
1、道德的含义
(1)关于道德定义的若干观点
我国
➢ 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最早见于荀子《劝 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 德之 极。”
➢ 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 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 恶评价,乃至泛指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1、道德的含义
(1)关于道德定义的若干观点
我国
西方
➢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 “摩里斯(moralis)”,其原意是风俗习惯、性格的意 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 面的意思。
➢ 苏格拉底:道德即知识。霍尔巴赫:做善事,为旁人的幸 福尽力,扶助旁人,就是道德。黑格尔:道德是主观意志 的法。
1、道德的含义
(2)道德的多层次性
原因:由于社会生活中人们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多层次性,人 们对道德要求的多层次性,因而道德体系也就呈现出多层次的特 点。、、 表现:历史上无论哪一个阶级的道德体系中,总有一些高于现实 生活的成分,即理想的成分。
各个阶级的道德体系中,除了有表示远大目标的、示范性的 道德理想外,还有一此体现眼前道德要求的具体道德规范。道德 体系中的崇高道德规范与一般的具体道德规范,构成了道德的多 层次的特点。
➢ 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增长,道德因素的 作用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条款,都 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道德义务;为人民服 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而宪法也明文规定了对国家干部的要求。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第二,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 ➢ 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对
➢ 道德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 所不具备的社会功能(如非强制性),并且它从原始社会产生之后, 就一直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道德不 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人们最普遍的行为规范。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Fra Baidu bibliotek定义
第一,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 上述观点是非科学的: ➢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
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 基础。 ➢ 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 ➢ 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 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 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德对人的行为的善恶评价是运用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特别是人们的良心)等方式,并通过指 导、评价、示范、激励、沟通或制约、限制等途径、诉诸人们的良心 和个人的觉悟,来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交往中的行 为,及至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行为。
➢ 道德的这种特点,不象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靠说服教育,靠提 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来实现的。
➢ 道德发生作用的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在我国,受法律制裁的违法行为,道 德都可以和应该谴责,而受道德谴责的一切行为却并不一定都违法。道德谴 责社会集体中人际关系上的说谎和不诚实现象,但只有当说谎给他人或组织 带来严重损害时,才诉诸法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道德干涉的范 围是法律所远不及的。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这些复杂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并集中表现为利益上的矛盾。 矛盾的解决,除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之外,还需要用道德 手段加以调整或约束。道德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中,主要的特点是要 求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加以必要的节制,即做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2、道德的特点
(1)道德的规范性
人们把握世界的三种形式
➢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个人不讲,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也是紧密联系 的。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时,他就不会 明知故犯,以身试法,去触犯社会主义法律。而一旦个人主义膨胀, 道德上逐步堕落,就不可避免地会走上触犯社会主义法律的道路,最 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 我们既要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法 制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二者不能偏废。
无私的自我牺 牲,包括生命 适度的牺牲,为责任控 制自己的欲望
尊重,宽容,理解
2、道德的特点
(3)广泛的社会性
道德的广泛社会性主要表现在:道德与人类社会生活共始终,存 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一切思 想行为之中。
2、道德的特点
(4)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历史变异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特殊的稳定性,变化的速度较慢。
(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第一,在调节内容上想到渗透。
➢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往往一方面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写进法律条文, 通过法律的力量推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教育来维护法 制。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一直强制“制礼以崇敬、立刑心 明威”,“德威并施”。与此同时,还把“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 范赋予法律的意义,强迫人们严格遵守。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第一,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经济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存在。道德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具体地说, 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类型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 德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道德的含义
(2)正确把握道德的定义
第四,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 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类是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 的关系;一类是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三类关系中, 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有的 还是宗教关系。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它们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
➢ 从产生和发展来看,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到将来共产主义社会还要 存在,而法律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里,维护整个社会秩序 的职能,完全由道德承担起来,因而没有也不需要阶级社会意义上的 法。在那种条件下,长时期形成的习俗足以调整人们的行为。法律是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
➢ 当社发展到共产主义公有制阶段时,法律由于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因而将被废除并被其他规范所替代,这种规范实际上属于道德的范畴。 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民的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和关系中起主作用。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二,它们依靠的力量不同。
➢ 法律是以统治阶级政权机关的强制力量为前提的,法律的实行要靠政 权中监狱、法院、检察院等惩罚机关来保证。没有这一套机构设施, 法的实行就难以想象。
1、道德的含义
“三纲五常”:“三纲” 指: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五常” 指:仁、义、礼、智、 信。
“三从四德”:“三从” 指:妇女“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 言、妇容、妇功
1、道德的含义
男人的新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 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 要盲从
于一些不能或不宜用法律来调节的行为,就用道德来调节;对于道德 调节不了的行为,就用法律来调节。
3、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第三,在调节的实施上相互支持。
➢ 为了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强道德教育;为了道德理想的实现, 又由法律认可并积极促进。通过法律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 的道德面貌,并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同时,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