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上的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

——在2009年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上的报告

(2009年2月28日)

刘元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总结回顾过去三年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发展情况,明确下一步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这次大会是在前面三次科技大会的基础上,在学校取得本科教学评估“良好”成绩之后,全面推进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召开的。大会的主题是: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深刻认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瞄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新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激励政策为导向,鼓足干劲、凝聚人心,找准切入点,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是过去三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回顾;二是未来三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三是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三年来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回顾

2005年学校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大会召开以来,学校按照“优化结构,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的原则,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为两翼,整合学科资源,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了学科水平和学术实力的提高。

(一)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1.学科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按照发展特色,强化自身建设的思路,建立了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不断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8年6月,以学科为基础,对院(系)进行合并重组,原有15个系、部(中心)调整组合为16个教学院(部、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学科结构逐步合理、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动力,也为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

2.重点学科建设初显成效

三年来,学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学科建设的政策措施,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学术基础厚实、研究优势与特色突出的学科,抢占相应学科

领域的制高点。学校现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企业管理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4个校级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等6个院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这些重点建设学科,均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学科队伍不断壮大,科学研究实力不断增强,在学科发展方向上发挥了引领作用。同时,学科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现有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实验室,4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其中金工实习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学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先后与17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电工装备产学研合作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教育网络。学科对专业的支撑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电气、机械、化工、管理、纺织等优势专业群。

3.学科队伍不断充实

建设一支水平高、数量足、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内培外引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大计来抓。近年来,投入建设经费近3000万元,引进博士、硕士257 人,送培博士、硕士154人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上升到56.0%;副高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上升到42.3%;现有湖南省学科带头人5人(含培养对象),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4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7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学术骨干47人;有23名教师被省内高校聘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二)科研工作发展迅速

学校按照“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助推区域经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开展科研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迅速发展。

1.科研立项与经费

2006年以来,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级别大幅度提升,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59项,地厅级项目73项,纵向科研经费达481.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2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1项;获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7项(其中重点基金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11项,省社科联课题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教育厅重点和青年项目8项,一般项目67项,湘潭市科技项目5项。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达3201.93万元,其中电气信息学院承接的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型电机试验站测试系统”课题,经费达876万元。

2.科研成果

2006年至今,我校获各类科技奖励56项,其中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7项。获各类专利17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公开发表论文1751篇,作为第一作者单位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28篇。三年来,出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报各13期,刊发学术论文788篇,总计564余万字,社科学报198篇文

章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索引收录,有14篇论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6篇论文获湖南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奖。

3.产学研合作

学校一直重视为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服务,鼓励学科团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合作中服务社会、锻炼队伍、锤炼特色。三年来,先后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横向科研项目74项,总计合同金额2974.56万元,实际到账金额2720.33万元。2007年我校获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先进集体金桥奖和一项优秀项目奖。2008年7月,电气信息学院和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电工装备”产学研基地,获得湖南省高校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学校紧紧围绕湘潭工业经济,与湘电集团、湘钢、江南、江麓、九华工业园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行政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工拼搏进取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积极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广大教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成果获得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三)问题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校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目前国家对硕士、博士学科新增授予权建设单位的要求比过去更加严格、门槛更高,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给我们以严峻的挑战。二是与学校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兄弟院校相比,我校的学科建设还经验不够,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

一是学科队伍不过硬。师资队伍整体职称、学历偏低,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依然缺乏;全校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特别是能够承担省级以上和横向大项目的人员还不多,目前还没有一支在省内叫得响的科研创新学术团队。

二是学科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目前我校缺乏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承担高水平项目,出一流成果的研究基地;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三是科研整体水平不够理想。高水平的省部级以上课题少,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数量少,国家级科研成果奖还没有突破;科研经费总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科力量分散、单兵作战现象还存在,没有形成科研合力与团队优势。

四是科研学术氛围不够浓厚。部分学院、学科和相当数量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投入不够;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自觉性不高,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特别是有的教师评上教授后,没有科研压力,课题和成果减少,贡献度不明显。

五是科研人员重立项轻结题。我校的科研立项数每年都在上升,但结项率却一直在低位徘徊。这严重制约了后续课题的申报立项,制约了科研成果的生成,进而影响到学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