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2019自命题考试大纲848 生物化学(自命题)

东华大学2019自命题考试大纲848 生物化学(自命题)
东华大学2019自命题考试大纲848 生物化学(自命题)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48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揭示生命体内各类生物分子组成、结构及其代谢与相互调控关联。重点内容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要求考生熟悉并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知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实验技术,并具有运用生化知识解析问题的能力。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更强调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灵活性及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相对比例

(一)蛋白质化学(8%)

【考试内容】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各级结构特点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方法及其一、二、三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考试要求】

●理解蛋白质生理功能及其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熟记蛋白质元素组成特点,20种常见氨基酸三字缩写符号、结构式及理化性质

●熟练描述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征及意义

●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掌握蛋白质变性理论

●了解蛋白质一、二、三级结构的测定方法

(二)核酸化学(8%)

【考试内容】

●核酸分子分类、分布、化学组成及其存在的生物学意义

●核苷酸、核酸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

●DNA、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核酸酶的分类原则及作用特点

●核苷酸序列测定基本原理

【考试要求】

●了解核酸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及其理化性质

●掌握DNA二级结构模型及核酸杂交技术

●掌握RNA类型、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关注microRNA结构特性和功能

●了解核苷酸序列测定的基本原理

(三)酶(8%)

【考试内容】

●酶化学本质、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酶促反应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酶活性测定方法

●酶国际命名与分类原则

●固定化酶、抗体酶及核酶的基本概念及作用特点

【考试要求】

●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本质

●熟知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熟知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及其动力学特点,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特点及意义

●了解同工酶的概念及特性

●掌握酶活力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了解抗体酶、核酶的基本概念

●掌握固定化酶的应用技术原理

(四)维生素与辅酶(2%)

【考试内容】

●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各种维生素的活化形式、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关联

【考试要求】

●熟悉维生素类型、活化形式、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疾病关联

●了解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五)糖代谢(10%)

【考试内容】

●糖分子概念、分类及其代表性单糖、寡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消化和吸收途径

●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键酶

●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途径及其关键酶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原料、场所及主要途径

●糖原合成与分解途径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功能

●掌握典型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熟悉糖蛋白、蛋白聚糖的结构与功能

●全面掌握糖的各种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关键酶

●熟知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重点掌握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

●了解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原料、场所及主要途径

●了解糖原合成与分解过程及其限速酶

(六)生物氧化(4%)

【考试内容】

●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物质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特点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类型、特点、组成及功能

【考试要求】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了解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和种类

●理解ATP的生物学功能

●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各组分作用及其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熟记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熟记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及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熟记两种穿梭机制,解释其对线粒体外NADH氧化磷酸化的意义。

●了解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的类型、特点、组成及功能。

(七)脂类代谢(10%)

【考试内容】

●脂质的概念、分类及结构特点

●脂类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吸收途径

●脂肪动员概念及其限速酶,甘油代谢途径及其限速酶

●脂肪酸氧化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

●酮体代谢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磷脂的合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其主要转化途径与排泄

●血脂及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生理功能

【考试要求】

●了解脂质的定义、类型及功能

●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理解脂肪动员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机理

●全面了解甘油代谢途径及其限速步骤关键酶

●掌握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及能量生成的计算

●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

●理解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了解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途径

●了解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类型及功能

(八)核苷酸代谢(6%)

【考试内容】

●核酸的消化和吸收途径

●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试要求】

●了解核酸的消化和吸收主要途径

●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理

●了解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九)氨基酸代谢(6%)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途径

●氨的代谢路径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途径

【考试要求】

●熟记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过程

●了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途径

●熟悉氨代谢路径及典型转氨酶类型

●了解血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尿素合成过程

●熟知生糖、生酮和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熟记一碳单位概念及其来源

●了解个别氨基酸(如含硫氨基酸等)的代谢途径及意义

(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与调节机制(4%)

【考试内容】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器官间代谢的关联,即整体性

●物质代谢的三级调节,即细胞水平调节、激素调节及中枢神经系统主导的整体调节

●物质代谢调节障碍机理

【考试要求】

●熟悉体内几种物质代谢关键调控点,彼此之间的关联点及调控点

●熟记人体主要器官或组织(如肝、脑、心和肌肉等)的代谢途径特点、供能方式与

关键酶分布的特点。

●熟悉物质代谢三级调节(细胞、激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了解激素调节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十一)核酸的生物合成(16%)

【考试内容】

●传统中心法则与新中心法则的理论基础差异性

●DNA复制合成、RNA转录合成及其调控加工机制

●逆转录病毒生活周期、逆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应用

●染色体的概念和组成

●DNA转座作用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考试要求】

●掌握DNA生物合成(复制)过程及特点、熟悉复制体系组分及其功能

●理解DNA复制和DNA损伤修复的生物学意义

●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异同点

●全面了解RNA生物合成(转录)过程及RNA转录后加工修饰机制

●掌握RNA聚合酶的作用机理

●掌握启动子的作用机理

●掌握逆转录过程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应用

●了解染色体概念、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及原核生物基因组构型

●了解DNA转座作用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十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8%)

【考试内容】

●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体系和过程,以及翻译后的加工过程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区别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

【考试要求】

●全面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

●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要点及真核生物翻译后加工过程,并了解真核生物与原核

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的差异

●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

(十三)基因表达调控(5%)

【考试内容】

●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细胞信号传递系统

●真核生物的转录前调节、转录活性调节、转录因子功能、翻译水平调控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包括原核基因操控、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联和意义

●激素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

【考试要求】

●熟悉细胞代谢网络、细胞信号传递系统

●掌握操纵子学说的核心机制

●理解转录、翻译两个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熟悉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联和意义

●了解激素调节及其生物学意义

(十四)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技术(5%)

【考试内容】

●基因克隆技术原理

●基因文库构建技术原理

●基因重组技术原理

●蛋白分子的设计与改造技术

【考试要求】

●了解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了解基因文库概念及构建方法

●了解基因重组技术原理和常规方法

●了解蛋白分子的人工设计合成、改造及其定向进化技术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24分(16%)

2.判断题:15分(10%)

3.单选题:30分(20%)

3.简答题:36分(24%)

4.问答题:45分(3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2019年西医综合大纲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含诊断学)、外科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及法律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生理学约14% 生物化学约12% 病理学约12% 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 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第41-115题,每小题2分,共150分

B型题第116-135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X型题第136-16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2009复旦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2009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试题 一、是非题(对○,错╳;每题1分,共30分) 1.一级氨基酸就是必须氨基酸。(错) 2.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错) 3.某些微生物能用D型氨基酸合成肽类抗生素。(对)4.SDS能与氨基酸结合但不能与核苷酸结合。(对)5.Sanger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独特的蛋白质N末端标记法。(错,还有测序)6.有机溶剂的电介常数比水小使得静电作用增强而导致蛋白质变性。(对) 7. RNaseP中的RNA组分比蛋白质在分子量和空间上都要大得多。(对) 8.有些生物的结构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GTG。(对) 少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GUG(缬氨酸)或UUG为起始密码。 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使用的遗传密码稍有差异,比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以AUG、AUU、AUA 为起始密码子。 9. Pauling提出了肽键理论。(错,H.E.fischer)10.有证据表明大肠杆菌拥有第21个一级氨基酸的tRNA。(对) 11. 4-羟基脯氨酸是在胶原蛋白被合成后脯氨酸上发生的修饰。(对) 12.米氏方程最早是根据实验数据推导的经验公式。(对) 13.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常数Km是指室温下的测定值。(错) 14.人体皮肤上的黑色素是通过氨基酸合成而来。(对,生物蝶呤和酪氨酸) 15.疏水氨基酸残基也会分布在球蛋白的表面。(对) 16. 红血球上存在大量糖蛋白,是为了防止相互碰撞发生融合。(对,负电性) 17. Edman降解是一种内切蛋白质的化学反应。(错,N端外切)18.P450是肝脏中负责解毒的一群酶,其活性的抑制会导致药物反应。(对) 19.α-amanitin只能抑制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对)20.SDS是蛋白酶K的激活剂。(错) 21.离子通道蛋白通常以数个α螺旋成束状镶嵌在细胞膜中。(对)22.DTT让T aq DNA聚合酶保持活性是通过将所有二硫键打开来达到的。(错) 23.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催化的反应。(错,生物素羧化酶) 24. 胰岛素是抑制脂肪酶活化(抗脂解)的激素。(对) 25. 核苷酸补救途径的特征是所有核苷酸都可以用现成的碱基合成核苷酸。(错,C) 26. 人脑中的γ-氨基丁酸是由谷氨酸代谢产生的。(对) 27. 激素必须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化学作用。(对) 28. 人类有可能继续发现更多的维生素和具有新作用的现有维生素。(对)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

东华大学攀岩试题 一、是非题。 1. 攀岩运动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进而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只是当时无论在技术或者器材上都还相当简陋。 答:(√) 2. 1985年国际攀登委员会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赛为国际正式比赛,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届攀岩比赛。答:(×) 3. 20世纪80年代初,攀岩运动作为中国登山协会的训练内容从北美进入我国。 答:(√) 4. 全国攀岩锦标赛自1987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 答:(×) 5. 看攀(on-sighting):运动员在比赛前对路线的信息一无所知,边观察边进行攀登,在攀登过程中一旦脱落或犯规即判其失败。 答:(√) 6. 完攀(flash):运动员可以对路线进行反复的观察和试攀,只要最终达到终点即可。 答:(×) 7. 攀石,也被称作抱石,指攀登者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 答:(√) 8. 世界攀岩锦标赛是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下属的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认可的赛事之一,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攀岩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 答:(√) 9. 攀岩难度等级划分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美国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系统。YDS是按一条路线中最难的“技术动作”给路线订级的,有十个5.10动作和只在地面附近有一个5.10动作的路线都是5.10。 答:(√) 10. 装备合格与否,一般地讲,通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测试标准或欧洲安全标准(CE)的装备都是合格的,但绝不是说就可以随意使用了,还需要具备熟练、正确的操作能力。 答:(√) 11.穿戴坐式安全带,腰带和腿带必须反扣回去,反扣后的长度应小于8厘米。 答:(×) 12. 所谓上方保护法,是指保护点事先已设置在攀登路线的上方,且攀登绳也与其连接。保护员站在路线下方,通过攀登绳与保护器产生摩擦从而对攀登者进行保护、制动等一系列的安全操作。 答:(√) 13. 攀登中的脱落往往是一瞬间的,除去某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脱落,如岩点破碎,支点转动以外,大多数的坠落都是没有征兆的,这需要保护员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答:(×) 14. 通常在攀登者的脚超过地面3米后(约3块岩板的距离)应尽量收紧保护绳。 答:(×) 15. 攀岩保护站位越远离岩壁,顶绳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越好。 答:(×) 16.下方保护时,当攀登者攀爬到顶或准备脱落时,保护员要第一时间迅速收紧绳子并准备将其放回地面。 答:(×) 17. 上方保护时,放攀登者下降前,保护员的站立位置也应站在贴近岩壁并靠近线路两侧的位置,同时收紧绳子进入状态,放人下降时一定要缓慢匀速,以免速度过快无法控制。 答:(√) 18. 引体抓点:双手抓握支点,依靠上肢的力量引体向上,快速抓住下一个支点。适于目标点支点不大而且距离不远时使用。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706西医综合 1.生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牛欣,张志雄主编。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唐炳华主编。 3.病理学 《病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黄玉芳主编。 4.内科学 (1)《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戴万亨,张永涛主编。 (2)《影像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王芳军

主编。 (3)《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倪伟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生理学》占75分、《生物化学》占60分、《病理学》占60分、《内科学》占105分。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2018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2018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考 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生物学[0710] 二、研究方向 10 (全日制)脂肪细胞的分化机制 11 (全日制)生物技术药物研制 12 (全日制)棕色脂肪代谢和代谢性疾病防治 13 (全日制)血小板激活机制与抗血小板药物 14 (全日制)糖生物学 15 (全日制)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 16 (全日制)天然活性小分子药物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新药筛选 17 (全日制)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 18 (全日制)出生缺陷的病因及治疗靶点 19 (全日制)肿瘤糖生物学 20 (全日制)肿瘤代谢 21 (全日制)肿瘤微环境和代谢调控 三、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58细胞生物学(一)④911生物化学(二)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 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 1.修订的主要目的 (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 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 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 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 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 (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 (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 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 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 【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019年西医综合试题53页word文档

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的调控机制是 A.非自动控制 B.负反馈控制 C.正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2.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K 外流的量取决于 A.各自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 C.钠泵活动程度 D.所给刺激强度 3.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 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 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CSF B.GH C.IGF D.EPO 5.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Ca2 6.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 7.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 8.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 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 9.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2和PCO2变化幅度的肺容量 是 A.深吸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10.动脉血中H 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 A.中枢化学敏感区 B.包钦格复合体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1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考研试题

复旦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试题 一.是非题(共30分) 1.天然蛋白质中只含19种L—型氨基酸和无L/D—型之分的甘氨酸达20种氨基酸的残基。( ) 2.胶原蛋白质由三条左旋螺旋形成的右旋螺旋,其螺旋周期为67nm。 ( ) 3.双链DNA分子中GC含量越高,Tm值就越大。( ) 4.。—螺旋中Glu出现的概率最高,因此poly(Glu)可以形成最稳定的。—螺旋。( ) 5.同一种辅酶与酶蛋白之间可有共价和非共价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 ’ ( ) 6.在蛋白质的分子进化中二硫键的位置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 7.DNA双螺旋分子的变性定义为紫外吸收的增加。( ) 8.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时,介电常数的增加是离子间的静电作用的减弱而致。( ) 9.RNA由于比DNA多了一个羟基,因此就能自我催化发生降解。( ) 10.RNA因在核苷卜多一个辑基而拥有多彩的二级结构。( ) 11.限制性内切酶特指核酸碱基序列专一性水解酶。( ) 12.pH8条件下,蛋白质与SDS充分结合后平均每个氨基酸所带电荷约为0.5个负电荷。( ) 1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为一级酶反应。( ) 14.蛋白质变性主要由于氢键的破坏,这一概念是由Anfinsen提出来的。 ( ) 15.膜蛋白的二级结构均为。—螺旋。( ) 16.糖对于生物体来说,所起的作用就是作为能量物质和结构物质。( ) 17.天然葡萄糖只能以一种构型存在,因此也只有一种旋光度。( ) 18.人类的必需脂肪酸是十六碳的各级不饱和脂肪酸。( ) 19.膜的脂质·由甘油脂类和鞘脂类两大类脂质所组成。’( ):20.维生素除主要由食物摄取外,人类自身也可以合成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维生素。( );21.激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直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类调节代谢的微量有机物。’( ) 22.甲状腺素能够提高BMR的机理是通过促进氧化磷酸化实现的。( ) 23.呼吸作用中的磷氧比(P/O)是指一个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ATP的个数。( ) 24.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糖可以转变为脂类,脂类也可以转变为糖。( ) 25.D—氨基酸氧化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很广,可以催化氨基酸的氧化脱氨。 ·( ) 26.人体内所有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都可以成为糖原异生的前体物质。 ( ) 27.人体HDL的增加对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 28.胆固醇结石是由于胆固醇在胆囊中含量过多而引起的结晶结石。( ) 29.哺乳动物可以分解嘌呤碱为尿素排出体外。( ) 30.THFA所携带的一碳单位在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只发生于全程途径。 ( ) 二、填空题(共40分)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

东华大学攀岩试题 一、就是非题。 1、攀岩运动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进而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只就是当时无论在技术或者器材上都还相当简陋。 答:(√) 2、 1985年国际攀登委员会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赛为国际正式比赛,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届攀岩比赛。 答:(×) 3、 20世纪80年代初,攀岩运动作为中国登山协会的训练内容从北美进入我国。 答:(√) 4、全国攀岩锦标赛自1987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 答:(×) 5、瞧攀(on-sighting):运动员在比赛前对路线的信息一无所知,边观察边进行攀登,在攀登过程中一旦脱落或犯规即判其失败。 答:(√) 6、完攀(flash):运动员可以对路线进行反复的观察与试攀,只要最终达到终点即可。 答:(×) 7、攀石,也被称作抱石,指攀登者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 答:(√) 8、世界攀岩锦标赛就是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下属的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认可的赛事之一,就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攀岩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 答:(√) 9、攀岩难度等级划分现在普遍使用的就是美国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系统。YDS就是按一条路线中最难的“技术动作”给路线订级的,有十个5、10动作与只在地面附近有一个5、10动作的路线都就是5、10。 答:(√) 10、装备合格与否,一般地讲,通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测试标准或欧洲安全标准(CE)的装备都就是合格的,但绝不就是说就可以随意使用了,还需要具备熟练、正确的操作能力。 答:(√) 11、穿戴坐式安全带,腰带与腿带必须反扣回去,反扣后的长度应小于8厘米。 答:(×) 12、所谓上方保护法,就是指保护点事先已设置在攀登路线的上方,且攀登绳也与其连接。保护员站在路线下方,通过攀登绳与保护器产生摩擦从而对攀登者进行保护、制动等一系列的安全操作。 答:(√) 13、攀登中的脱落往往就是一瞬间的,除去某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脱落,如岩点破碎,支点转动以外,大多数的坠落都就是没有征兆的,这需要保护员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答:(×) 14、通常在攀登者的脚超过地面3米后(约3块岩板的距离)应尽量收紧保护绳。 答:(×) 15、攀岩保护站位越远离岩壁,顶绳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越好。 答:(×) 16、下方保护时,当攀登者攀爬到顶或准备脱落时,保护员要第一时间迅速收紧绳子并准备将其放回地面。 答:(×) 17、上方保护时,放攀登者下降前,保护员的站立位置也应站在贴近岩壁并靠近线路两侧的位置,同时收紧绳子进入状态,放人下降时一定要缓慢匀速,以免速度过快无法控制。 答:(√)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化学试题[word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Cl35.5Ar40Fe56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

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冰表面第二层中, H +浓度为5×10-3·-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 B molL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 2 a1 - 3 ,HA的K=1.1×10 a2 -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K=3.9 ×10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江苏大学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X型题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 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 3. 酶促反应动力学 4. 酶活性的调节 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乒乓球部分)

乒乓球试题 一、判断题 1.乒乓球是一项集力量、速度、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为一体的球类运动。答 案:true 2.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 脑功能。答案:true 3.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答案:true 4.乒乓球运动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起到积极的作用。答案:true 5.乒乓球比赛实行的是每球得分制。答案:true 6.现行的乒乓球比赛方法,团队赛每场五局三胜,单项赛七局四胜。答案:true 7.乒乓球比赛,每局十一分制,先得11分为胜,但10平以后,净胜2分为胜。 答案:true 8.乒乓球比赛,每2分球换发球,直到一局结束,但10平以后,每1分换发 球。答案:true 9.乒乓球比赛的场地标准,长不小于14米,宽不少于7米。答案:true 10.乒乓球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76厘米。答案:true 11.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 黑色。答案:true 12.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答案:true 13.球网高15.25厘米。答案:true 14.击球时,可以用光板(没有覆盖物)将球击过去。答案:false 15.击球时,击在手指上,将球击过去是不可以的。答案:false

16.击球时,击在拍柄上、拍边上,将球击过去是不合法的。答案:false 17.比赛时,可以将球拍扔出去击球。答案:false 18.比赛时,不执拍手可以触及台面。答案:false 19.比赛时,可以移动台面,只要不是故意的。答案:false 20.对方击球后,在比赛台面上方或向比赛台面方向运动的球,尚未触及本 方台区,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戴(带)的任何物品,即为阻挡。答案:true 21.发球时,球必须在球台台面水平面以上。答案:true 22.发球时,可以在端线内发球。答案:false 23.发球时,必须近乎垂直地向上抛球。答案:true 24.发球时,必须等球下落时才能击球。答案:true 25.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他们所 穿戴(带)的任何物品挡住。答案:true 26.比赛开始时,发球、接发球和方位的选择由运动员商量决定。答案:false 27.双打比赛时,发球只能从右半区发到右半区。答案:true 28.双打比赛,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 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答案:true 29.双打比赛,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应交换方位,接发球次序不 变。答案:false 30.乒乓球和羽毛球一样,双打比赛,一名运动员可以连续击球。答案:false 31.乒乓球比赛,发现发球、接发球和方位错误应立即中断比赛,中断前的 比分一律无效。答案:false 32.乒乓球比赛实行轮换发球法,则每人轮发一分球。答案:true 33.实行轮换发球法后,下一局可以不再实行。答案:false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研究生联盟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公布

简报 第7期 联盟秘书处编印年7月11日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6年7月) Ⅰ.考试性质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是为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研究生院联盟高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联考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医学约70%(其中生理学约25%;生物化学约25%;病理学约20%) 临床医学约30%(其中诊断学约25%;外科学总论约5%) 四、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排球部分)

排球试题 选择题 排球比赛是由两队各( 6)名队员,分别站在长 18 米、宽 9 米,用网隔开的排球场内 进行的体育项目。 排球比赛场上 6 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前排( 3)人、后排 3 人。 排球比赛是由( 后排 )右边队员在发球区内用手将球击过球网开始的。 排球比赛中队员可以 用( 身体 )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球区。 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技术的( 全面 )性。 排球比赛是( 集体 )比赛项目 比赛时每方最多击球( 3)次(拦网触球除外)使球过网。 比赛时,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 2)次(拦网除外) 。 排球运动 1895 年起源于( 美国 )。 在 1964 年( 东京 )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 1895 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 一百 )多年的历史。 1897 年美国首次公布的 10 条排球比赛规定中规定,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 的( 橡皮)胆。 英文 VOLLEYBALL 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取( 空中飞球 )之意。 我国的排球运动 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国际排联于( 1949 )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1988 年( 世界排联 )制定了《世界排球发展计划》 排球 传入( 亚洲 )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 排球直到( 1964 )年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新的排球规则规定,球的重量为(260-280 )克。 20. 新的排球规则规定,球的圆周为(65-67 )厘米。 21. 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是(墨西哥)人。 22. 沙滩排球起源于(20 )年代的美国。 23. 1987 年2 月国际排联认可的“第一届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24. 首届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于1996 年7 月在(亚特兰大)举行。 25. 中国排球协会在(1994 )年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沙滩排球比赛。 26. 国际排联规定正式沙滩排球比赛的细沙至少(40 )公分深,其砂子是筛选的。 27. 沙滩排球场地没有(中)线。 28. 沙滩排球比赛出场队员固定,每队(2 )名队员必须一直在场上,没有换人,也不允许更换运动 员。 29. 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胜一球后,全队6 名队员必须向(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30. 正式排球比赛采用(5 局3 胜)制。 31. 排球技术包括:准备姿势和移动、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 32. 奥运会排球比赛参赛队一般男女各(12 )队。 33. 准备姿势和(移动)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完成发球、垫球、扣球和拦网等各项击球技术的 前提和基础。 34. 成年男子排球比赛网高为(2.43 )米。 35. 成年女子排球比赛网高为(2.24 )米。 36. 发球是排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的技术。 37. 学习排球技术,应先学习准备姿势和移动,然后学习发球、 垫球)、传球技术。 38. (扣球)是排球技术中攻击性最强的一项技术,是进攻中最积极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说课材料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 试(攀岩)

东华大学攀岩试题 一、是非题。 1. 攀岩运动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进而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只是当时无论在技术或者器材上都还相当简陋。 答:(√) 2. 1985年国际攀登委员会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赛为国际正式比赛,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届攀岩比赛。 答:(×) 3. 20世纪80年代初,攀岩运动作为中国登山协会的训练内容从北美进入我国。 答:(√) 4. 全国攀岩锦标赛自1987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 答:(×) 5. 看攀(on-sighting):运动员在比赛前对路线的信息一无所知,边观察边进行攀登,在攀登过程中一旦脱落或犯规即判其失败。 答:(√) 6. 完攀(flash):运动员可以对路线进行反复的观察和试攀,只要最终达到终点即可。 答:(×) 7. 攀石,也被称作抱石,指攀登者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 答:(√) 8. 世界攀岩锦标赛是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下属的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认可的赛事之一,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攀岩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 答:(√) 9. 攀岩难度等级划分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美国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系统。YDS是按一条路线中最难的“技术动作”给路线订级的,有十个5.10动作和只在地面附近有一个5.10动作的路线都是5.10。 答:(√) 10. 装备合格与否,一般地讲,通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测试标准或欧洲安全标准(CE)的装备都是合格的,但绝不是说就可以随意使用了,还需要具备熟练、正确的操作能力。 答:(√) 11.穿戴坐式安全带,腰带和腿带必须反扣回去,反扣后的长度应小于8厘米。 答:(×) 12. 所谓上方保护法,是指保护点事先已设置在攀登路线的上方,且攀登绳也与其连接。保护员站在路线下方,通过攀登绳与保护器产生摩擦从而对攀登者进行保护、制动等一系列的安全操作。 答:(√) 13. 攀登中的脱落往往是一瞬间的,除去某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脱落,如岩点破碎,支点转动以外,大多数的坠落都是没有征兆的,这需要保护员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答:(×) 14. 通常在攀登者的脚超过地面3米后(约3块岩板的距离)应尽量收紧保护绳。 答:(×) 15. 攀岩保护站位越远离岩壁,顶绳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越好。 答:(×) 16.下方保护时,当攀登者攀爬到顶或准备脱落时,保护员要第一时间迅速收紧绳子并准备将其放回地面。 答:(×) 17. 上方保护时,放攀登者下降前,保护员的站立位置也应站在贴近岩壁并靠近线路两侧的位置,同时收紧绳子进入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