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建筑地产业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澳门商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之一。
在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中,房地产建筑业排列第三,仅次于工业制造业和旅游博彩业,1997年占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10%左右。
澳门的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澳门半岛上,当地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万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多地
少,使土地成为澳门十分紧缺而又宝贵的资源。
从1987
年起,澳门政府每年以公开拍卖的形式批出30多公顷土地,每次均以高出底价数倍的价钱卖出。
1992年,澳门政府从卖地收益以及从物业交易中征收的税款接近30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约40%。
1993年后,澳门半岛基本上已无现成的土地供应,新的土地来源只能依靠填海造地和收购旧住宅区进行重建。
数十年来,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几经起伏,成为澳门经济的寒暑表。
60年代,西方经济特别是
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澳门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人均收入水平也出现较大提高;再加上70年代后期,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资纷纷流入澳门市场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这期间大批内地移民获准来澳定居,使澳门人口增多。
这些都为当时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供求氛围,引发澳门建筑地产业的急速发展。
在这第一个蓬勃发展期,土地供应和交易的数量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
1980年的楼价较1979年大约上升了52%,
高质量的物业升幅更达60%以上,地价则跳升1至3倍。
好景不长,到了1981年下半年,由于受西方经济不景气、银行利息高以及香港房地产业转淡等因素影响,澳门建筑地产业因而从高峰滑落。
经过了1981年至1984年的低潮,1985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重趋活跃,并于1986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高潮。
然而,新地盘的不断增加,楼价的飚升,对物业的实际承接力造成相当压力,到80年代未,空置住宅单位估计已达6000至8000个,供求呈现不平衡。
1989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市道从高峰回落并进入了为期长达1年多的调整期。
楼价当时下跌10%至30%,到年底,楼市才逐步回升5%至10%之间。
经过1年多的调整、消化,1991年上半年已消除了各项不利因素,市道止跌回稳,地价较1990年调升约30%,楼价更有40%的增幅。
1991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兴旺期,在8月起的两三个月间,由于继续有大量港资涌入澳门市场,还有来自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资金,
甚至台湾、日本、南韩及新加坡等地的资金亦纷纷入市,澳门楼宇炒卖市场十分活跃。
进入90年代后,由于缺乏外来资金承接澳门市场,加上空置的楼宇单位已达积水难消的地步,1993年7月起,建筑地产业又开始进入一个全面消化调整期。
陷入低迷状态的楼市至今仍未走出困局。
为了重新启动澳门的建筑地产业,政府于1996年推出三项措施以刺激市场,包括把1996年上半年逾期卖地溢价金利息源半,增加政府工程,推行协助澳门居民自购物业的贷款
四厘利息补贴计划。
此外,亦重新修订《投资居留法》,居留条件由原来不动产金额达200万澳门元减至100万澳门元,希望能吸引外资。
目前,澳门楼宇空置的问题仍没有得到缓解。
许多地区成片整幢高楼空置,楼宇价格已接近成本价。
空置单位过多给澳门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
但澳门地少人多的情况是决定澳门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因素,当市场供求大致平衡时,房地产市场又会向新的高度发展。
建築地產業是澳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澳門商品交易最活躍的市場之一。
在澳門四大支柱產業中,房地產建築業排列第三,僅次於工業制造業和旅遊博彩業,1997年占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10%左右。
澳門的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澳門半島上,當地的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裡5萬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多地少,使土地成為澳門十分緊缺而又寶貴的資源。
從1987年起,澳門政府每年以公開拍賣的形式批出30多公頃土
地,每次均以高出底價數倍的價錢賣出。
1992年,澳門政府從賣地收益以及從物業交易中征收的稅款接近30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約40%。
1993年後,澳門半島基本上已無現成的土地供應,新的土地來源隻能依靠填海造地和收購舊住宅區進行重建。
數十年來,澳門的建築地產業幾經起伏,成為澳門經濟的寒暑表。
60年代,西方經濟特別是香港經濟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瞭澳門出口加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澳門人均收入水平也出現較大提高;再加上70
年代後期,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外資紛紛流入澳門市場刺激瞭整體經濟的發展。
這期間大批內地移民獲準來澳定居,使澳門人口增多。
這些都為當時地產業的發展創造瞭良好的供求氛圍,引發澳門建築地產業的急速發展。
在這第一個蓬勃發展期,土地供應和交易的數量超過瞭以往20多年的總和。
1980年的樓價較1979年大約上升瞭52%,高質量的物業升幅更達60%以上,地價則跳升1至3倍。
好景不長,到瞭1981年下半年,由於受西方經濟不景
氣、銀行利息高以及香港房地產業轉淡等因素影響,澳門建築地產業因而從高峰滑落。
經過瞭1981年至1984年的低潮,1985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重趨活躍,並於1986年開始進入第二個高潮。
然而,新地盤的不斷增加,樓價的飚升,對物業的實際承接力造成相當壓力,到80年代未,空置住宅單位估計已達6000至8000個,供求呈現不平衡。
1989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發生瞭戲劇性的變化,市道從高峰回落並進入瞭為期長達1年多的調整期。
樓價當
時下跌10%至30%,到年底,樓市才逐步回升5%至10%之間。
經過1年多的調整、消化,1991年上半年已消除瞭各項不利因素,市道止跌回穩,地價較1990年調升約30%,樓價更有40%的增幅。
1991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興旺期,在8月起的兩三個月間,由於繼續有大量港資湧入澳門市場,還有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資金,甚至臺灣、日本、南韓及新加坡等地的資金亦紛紛入市,澳門樓宇炒賣市場十分活躍。
進入90年代後,由於缺乏外
來資金承接澳門市場,加上空置的樓宇單位已達積水難消的地步,1993年7月起,建築地產業又開始進入一個全面消化調整期。
陷入低迷狀態的樓市至今仍未走出困局。
為瞭重新啟動澳門的建築地產業,政府於1996年推出三項措施以刺激市場,包括把1996年上半年逾期賣地溢價金利息源半,增加政府工程,推行協助澳門居民自購物業的貸款四厘利息補貼計劃。
此外,亦重新修訂《投資居留法》,居留條件由原來不動產金額達200萬澳門元減至100萬澳門
元,希望能吸引外資。
目前,澳門樓宇空置的問題仍沒有得到緩解。
許多地區成片整幢高樓空置,樓宇價格已接近成本價。
空置單位過多給澳門經濟帶來瞭嚴重後果。
但澳門地少人多的情況是決定澳門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因素,當市場供求大致平衡時,房地產市場又會向新的高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