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历史建筑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推动现代文明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当代建筑发展也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历史建筑;现状;问题;建议

一、引言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它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近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世界各国也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由于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较为特殊,建筑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因此,保护的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有近百年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完善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二、历史建筑的定义:

历史建筑是指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与人类居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的独特的影响的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它代表着对过去时代的纪念和追寻,对逝去文化的欣赏和继承,它在现代文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三、历史建筑的起源:

历史建筑的保护起源于欧洲,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欧洲的历史建筑保护已经由保护单一的建筑及相关的环境发展到了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地区和整个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

四、我国近代不同历史时期历史建筑保护的不同内涵:

而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大体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单一的建筑文物保护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的具体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1)建国初期,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阶段,其中包含对具有文物载体性质的古建筑、革命建筑的保护。(2)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对构成古城的主要历史建筑实施保护的阶段。(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重心的,对历史有文化价值的、反映当地建筑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古建实施全面保护的阶

段。

五、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绩: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从摸索阶段一路走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总体的趋势是全国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重视的开展这项工作。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及时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濒临损坏的珍贵文物,西藏布达拉宫、秦始皇兵马俑、延安革命旧址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修复。1997-2001年,对5145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维修面积达464.8万平方米。

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不足之处:

(1)历史建筑的大环境考虑较少,破坏了其存在的意义。

我国由于现在是经济发展的迅猛期,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历史建筑存在的环境考虑较少,往往只考虑保护几个历史建筑点,而作为背景的成片历史街区却大量拆改而被现代的建筑风貌取代,使那些古风犹存的建筑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文脉而孤立存在,使本身的意义与光彩受到了损害。

(2)在政策法规上还不够完善,约束的力度还不够。

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基本是行政上的约束,缺乏与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相关的法规对于违反行为的处罚还不够强硬,难以阻止经济利益而造成对建筑及其环境的破坏。

(3)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知识普及的范围不够广泛,认识不够深刻,保护工作屈从于经济利益。

我们的公民对历史建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造成保护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把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忽视历史文化保护的深远意义,使保护工作对利益的驱动做出妥协。同济大学教授阮仪曾经说过,受到短期利益、体制障碍、产权纠纷等因素的阻挠,文物保护规划总是不能很好落实,全国古文化遗迹正面临“发展陷阱”。这个“发展陷阱”实际上就是“文物保护给经济建设让道”。

从平遥古城的坍塌,到北京四合院的迅速消失,这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失去的历史是不能重来的!

六、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可以看出,古建保护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整个历史保护区文脉建设性的破坏。

在历史名城的保护中,很多地区往往旧城改造在先,城区规划在后,并且在旧城更新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实际地搞所谓大手笔、大气魄,进行大拆大建,过度开发。这实质上是打着建设开发的旗号,进行的历史大破坏,造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还没有纳入规划和保护的范围内就被毁坏和拆除。

例如:甘肃天水,1994年天水市被国家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后,2002年才有了总体规划,而旧城改造在此前的1999年就轰轰烈烈地开始进行。这一失误造成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名人故居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割断了历史的脉络,使古城失去了其完整性,这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太大了。

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错误认识。

历史建筑保护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似乎与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和谐的步调。对更多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建设以获取更大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是大多数城市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而保留历史建筑,并花资金进行维护和整修,看上去是很大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给城市经济带来了负担。这种观点是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价值观认为,文物遗产最本质的属性是文化资源和知识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供人研究上,经济价值则是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衍生物。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是不应以牺牲有价值的文化遗迹为代价的。

对历史遗产不珍惜,却又拼命地热衷于建造仿古建筑,搞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破坏城市景观。

有些古城在维护城市原貌,发扬其历史文化底蕴方面不是对已有历史建筑进行维护,而是热衷于建造仿古建筑,弄出一些“今非今、古非古”的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风貌。其结果是劳民伤财、适得其反。

在具体环节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把关。

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操作环节上造成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也产生了很多失误。如: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是“整旧如旧”,而有的地方,对旧建筑雕梁画柱,想“翻旧如新”,结果使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管理的薄弱和精神上的轻视是造成遗留下来的古代文明迅速消失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施工中发现了古墓葬,你让他停工,一些人口出狂言,说这是省里或者市里的重点工程,不能停工……最后损失的还是文物。”一位考古专家在经历多次这样的情况后,因无力改变现状,心里已经麻木了。

然而,同样的问题,在法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法国的“城市文物与建筑保护区”,所有影响到建筑外貌的建设活动都要获得国家建筑师的同意,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