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
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论文
![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0122647e21af45b307a857.png)
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研究摘要:摘要:青岛老工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再利用是青岛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青岛老工业建筑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分析了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现状,进而对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模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青岛;老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前言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大批老工业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城市中形成了城市伤疤。
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城市伤疤”如何加以保护并再利用,让其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各个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青岛作为一个以港口为依托的旅游城市,有着特殊的殖民历史,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工业资源。
对于这些有历史意义的老工业建筑,是简单保护还是进行相应开发和再利用,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2 青岛老工业建筑历史沿革青岛位于胶东半岛的南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地域相对窄小,是“以港兴市”的代表。
而青岛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只有一百多年,曾经历过德国和日本的侵略。
解放前是一座单纯的商业城市,具有零星工业。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体制引导下,青岛成为国内重要的轻工业基地,此时棉纺厂房多为轻型钢屋架,石棉瓦屋面,单层锯齿厂房等结构形式。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重工业也迅速占据半壁江山。
其中德国建造的啤酒厂糖化车间为最早的多层厂房的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老城区就出现了大批闲置的工业基础设施,历经风雨剥蚀,日渐破败。
3 青岛老工业建筑现状2008年,青岛市政府对青岛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区的调整布局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想。
在此大背景下,集中在市北、四方及李沧等老城区的青岛历史建筑区,工业外迁或者倒闭形成了许多的废旧工业厂区。
青岛市政府也是安排专项资金修编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岛市工业保护利用专项计划》、《关于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历史优秀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意见》等。
城市记忆的延续与更新_简论青岛里院的保护与整饬
![城市记忆的延续与更新_简论青岛里院的保护与整饬](https://img.taocdn.com/s3/m/2f9a9d6158fafab069dc0296.png)
青岛市东平路 51 号院 . 自摄
生活重心东移,原住民尤其是年轻人陆续在其它区域买房,从里院中 迁出。目前居住在里院里的居民,总体来看分为两类,一类是来青岛 务工人员 ;另外一类原住民中的中老年人。因为来青岛务工人口流动性 大,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管理不便,使得里院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此外,居住人口的老龄化,致使里院缺乏及时有效的维护,亟待修缮。
(四)年久失修,建筑本身老化 里院的建造时间一般在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迄今已近百年了, 在建成后,建筑就常年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与修缮,里院的各组成部 分基本都出现了很严重的老化问题,例如墙皮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 楼板、栏板的砂浆松动、裂缝,钢筋外露、梁柱松动等等 ;院内木走 廊和楼梯的木板材料老化、损坏,甚至有不同程度的腐烂,情况已经 相当严重,随时可能出现圮塌的危险 ;有些里院居民对其进行了简单的 修补,但是其危险性依然存在 ;有些院落建筑局部的挂瓦已经脱落, 有些墙体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2)拆除物重新利用 : 青岛里院具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拆除物不仅 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建造年代的工艺、
文化、施工等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将拆除物重新应用于建筑中,一 般有整体异地重建、局部保留、新旧结合、改变用途等等方式。(如 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
2. 里院建筑节能更新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节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广义的建筑能耗不仅是建筑物建成后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建筑物的建 材、设备生产和施工中的能源消耗。因此,建筑节能是青岛里院整饬 与修缮的唯一选择。 由于青岛里院产生与形成的原因,青岛里院在建造时一般都没有 采取节能措施,所以青岛里院可以叫做非节能建筑,甚至是高耗能建 筑。因此,传承和发扬青岛里院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统就必须与时俱 进,对其进行节能改造。 青岛里院的节能措施以外墙、屋顶及门窗为改造重点。屋面 :瓦 屋加保温层、保温吊顶,平屋保温板隔热层;外墙:外墙外加保温砂浆、 保温板,外墙内更换为保温板层 ;门窗 :加换节能门窗,玻璃更换为 中空双层玻璃等等。 3. 特殊技术措施 在青岛里院的整饬与修缮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现代技术手段, 其中包括 :结构加固、消防措施、避雷及无障碍设施等。青岛里院几 乎全部为历史建筑,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普遍存在架构松动、老化, 没有消防设施或不完善,基本没有避雷设施与无障碍设施。因此在改 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特殊的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青岛里院改造方案
![青岛里院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ff71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f.png)
青岛里院改造方案
一、引言
青岛里院,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市民记忆。为促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青岛里院改造方案,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二、改造目标
1.保护里院历史风貌,传承城市文脉;
2.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5.验收评估: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改造质量;
6.持续优化:根据居民需求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造内容。
六、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确保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改造资金充足;
3.技术支持:引进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指导;
4.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改造项目;
(3)完善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水、供暖等;
(4)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居住环境改善
(1)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增设休闲活动场地;
(2)改善卫生设施,增设垃圾分类பைடு நூலகம்集点;
(3)加强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安全保障;
(4)提升道路品质,优化交通组织。
3.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1)增设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
青岛里院改造方案
第1篇
青岛里院改造方案
一、项目背景
青岛里院作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建筑,见证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历程,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制定本改造方案。
二、改造目标
1.保护里院建筑风貌,传承历史文化;
2.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论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以青岛康有为故居为例
![论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以青岛康有为故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5d2c50be23482fb4da4c95.png)
( 中图 分类号 ]G1 2 ( 2 文献 标识码 ]A ( 章编号 ]1 0 - 3 4 ( 0 6 3 0 2 O 文 0 8 6 2 2 0 )O —0 3 一 4
文化 是一个 城 市的 灵魂 、形 象和 内涵 ,也 是一
《 于加 强北 京 名人故 居保 护 和利 用的 建议 》 列第 关 名 五 而入选 ,由此 可见 保护 名人 故居 已经 成为全 社会 的共识 。 于 青岛 , n对 何尝 不是 如此 , 参观康 有为 从 故 居 人数 的与 日俱增 ,可 以反 映 出人 们对名人 故 居
史 的积 淀越 来越厚 ,我 们可以游 览 的名人 故居 也越
说 ,青 岛是 二十世 纪 文化 名人 及海 洋科技 名人最 集 中的城 市之 一 ,他 们住过 的老 屋 ,用过 的旧物 ,虽 然在 岁月 的磨蚀 中 已经残 损 、褪色 ,但 仍然存 留着 他 们 的气息 ,承 载着 密集 的文 化符 码 。而这 些独 特
可见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感召力是十分巨大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开放实质性地促进了青岛市对外文化的交31促进文化旅游业深层次发展青岛近几年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有数千万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开放的市场如何将我们的文化资源激活并发挥出显著的文化效益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维普资讯
探索 。
一
要 性 ,但 同时对 青 岛其 他名人 故 居的现 状表现 出遗
憾 和期 待 。那 么 ,文 化 名人故 居对 于城 市到底 具有 怎样 的意 义呢 ? ( ) 一 历史 文化 名人 故居 是城 市文 脉 的重 要载 体
、
历史 文化 名人 故居 保护 和利 用的意 义
作 为一 种经典 文化 资源 ,文 化名人 故 居的意 义
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方案
![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c105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7.png)
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方案近年来,青岛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着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重挑战。
如何在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好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一个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案,以期为青岛市的城市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景青岛市,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而闻名。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或忽视的风险。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但也给历史文化保护带来了压力。
二、目标为了实现青岛市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发展,我们的目标是:1.保护和传承青岛市的历史文化,确保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2.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3.实现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方案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的范围和标准,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2.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对青岛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3.建立历史文化保护的机制和机构设立专门的历史文化保护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保护计划,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监督管理。
4.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尽量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城市风貌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5.加强历史文化教育与宣传加大对历史文化教育与宣传的力度,提高居民对历史文化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氛围。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10b7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4.png)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摘要:青岛地区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建筑、文物、民俗等。
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宝贵的遗产面临着破坏和忽视的风险。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介绍青岛地区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文物、民俗等。
然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这些宝贵的遗产正处于面临破坏和遗忘的危险之中。
因此,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显得非常重要。
二、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1. 建筑遗产保护:青岛地区的建筑遗产主要是石库门建筑和别墅群。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和开发,许多石库门建筑已经消失或遭到破坏。
而别墅群也存在维护困难的问题。
2. 文物保护:青岛地区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如器物、艺术品和文献等。
尽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但仍然面临着保护不到位、遭受盗窃和损毁的问题。
3. 民俗保护:青岛地区传承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如舞狮、刺绣和传统节日等。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些民俗正在逐渐式微。
三、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现状1. 建筑遗产利用:青岛地区的石库门建筑和别墅群大多数用于商业用途,但有的却闲置或改建成住宅。
尽管一些建筑物进行了改造和保护,但破坏性改建仍然普遍存在。
2. 文物利用:一些文物被收藏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但仍有一部分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此外,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文物利用的方式和效果有限。
3. 民俗利用:部分民俗文化被用于旅游推广,但仍然缺乏系统的保护和有效的利用方式。
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策1. 增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3. 制定保护规划:对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和清晰划定,制定保护规划和措施。
4. 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监督,减少破坏和损失的发生。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方向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方向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e67f7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d.png)
3.1.1历史文化遗迹破坏严重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遗迹。
文化遗迹能够屹立在时间长河中,经历雨水、战乱、硝烟的洗礼而保存至今,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
它们承载着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印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为了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将市区内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推倒重建,甚至以历史文化遗迹不符合现代发展为由拆除它们,建立符合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例如,古代民居拆迁、古街翻新重建、砍伐古树等。
如果历史失去了物质代表,就如同水中浮萍,终将使文化遗迹所代表的历史692024.02 |文化淹没在时间长河中,同时也意味着人文精神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散。
对于具备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这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缺失,更是华夏人民的悲哀。
3.1.2过分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回顾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得不说,其发展之迅速、效果之明显,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推翻了多少历史遗迹,丢弃了多少历史文化?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历史遗迹经历了改造翻新的过程,其目的是满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需求,甚至很多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区成为了商业性的场所。
在沾染了现代化商业气息后,势必会以商业的眼光对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区进行改造,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纵观各历史名城,到处充斥着商业气息,而各处历史遗迹已经成为朋友圈的背景。
在国土规划空间背景下,历史文化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应该具备保护历史文化空间的理念,否则将导致历史文化遗迹失去其应有的历史厚重感。
3.1.3城市文化空间被严重破坏城市空间中的历史文化建筑承载着这个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意念、情感与记忆。
作为现阶段城市发展历史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凝聚,能够促进城市现代化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特色文化传承的城市,一定是有灵魂和充满生机的城市”[3]。
青岛中山路街区里院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青岛中山路街区里院建筑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689e345727a5e9856a6135.png)
浅析青岛中山路街区里院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摘要:里院建筑是近代青岛融合东西方特点的特殊建筑形式,也是典型的青岛地域性本土建筑,本文试图从中山路街区里院建筑的形成、建筑状况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里院保护的方法策略,从而让里院建筑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关键词:青岛里院建筑保护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中山路区域是青岛最早形成和繁荣的商业街区,是德国占领青岛以后建立的华人街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山路街区逐步走向衰败,街区内大量不同类型的里院建筑也日益破败。
这些里院建筑是在当时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东西方建筑文化特点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中山路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里院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里院建筑的形成1897年青岛开埠,因“胶澳租借条约”[1]沦为德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德国人在建造青岛城市初期,曾将城市南部的沿海地带划定为欧洲人区,将划定的欧洲人区内原有的中国人外迁,迁至新市区的东北和西部两侧,尤其是中山路北侧的大鲍岛区,集中了大量的下层市民。
出于对中国人进行管理的要求,在这些地方规划了道路网非常密集的街坊,建筑限定在街坊内,受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影响以及街坊过于狭小,建成了一种以二层为主围合成内天井状的院落式建筑。
由于贸易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居住的需求,建筑一般一层临界设店铺,二层供居住,里院建筑由此形成。
中山路街区里院建筑的建筑状况分析2.1建筑特征分析里院建筑是中山路街区的主要建筑类型,共计122处,占所有建筑的87.8%。
里院通常可以居住几户至几十户人家,大小不一,中山路街区的里院小商业活动从德占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里院的商业内容也很丰富,有旅店,商店,餐饮店和零售店等。
里院主要作为居住使用,但也有少部分的办公场所。
里院都是临街而建,多以两层和三层的楼房为主,形成围合的院落。
(图1)一层一般为店铺或出租为商业网点,二层以上为居住,具有典型的商住一体的特点。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f568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5.png)
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成功案例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将老城区与文化相结合,不仅可以保护历史遗产,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列举了10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老城区改造与文化结合的实践经验。
1. 北京胡同文化保护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北京市政府通过保护和修复胡同,打造了胡同文化保护区。
这里保留了原有的胡同特色,建设了文化街区、文化创意园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居民,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2. 上海外滩文化带:上海外滩是上海的历史风貌区,通过对外滩建筑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外滩文化带。
这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各类文化设施和商业活动,吸引了游客和市民,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区之一。
3. 广州老城区文化保护与再利用:广州作为中国的南方大都市,也面临着老城区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广州市政府通过对老城区的保护和再利用,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街区和创意园区。
例如,荔湾区的上下九步行街,通过保留老建筑和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商业和文化街区。
4. 成都宽窄巷子: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通过对宽窄巷子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旅游目的地。
宽窄巷子保留了原有的老建筑风貌,同时引入了各类文化设施和民俗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5.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南京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对夫子庙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一个集文化、商业、休闲于一体的地区。
夫子庙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同时引入了各类文化活动和商业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6. 青岛栈桥文化带:青岛的栈桥是一处历史建筑,通过对栈桥的保护和改造,打造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海滨旅游目的地。
栈桥周边建设了文化广场、博物馆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7. 杭州西湖文化带:杭州的西湖是一处自然风景区,通过对西湖周边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地区。
发掘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内涵 利用优良资源打造艺术天地——对青岛路仓库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
![发掘优秀历史建筑文化内涵 利用优良资源打造艺术天地——对青岛路仓库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af6b2f4b35eefdc8d3338c.png)
[ 词】 历 史建筑 关键 [ 中图分 类 号】
口 秀 良 余建桥 历 一涣 力 灾 n一 瑁 『 蓬 源 1 -
( 武汉市 商业储运 有 限责任公 司 武汉 40 1 ) 304
在汉 口开设 最早 的棉花 打包 厂之一 。 15 9 3年 由 中 南 军 政 委 员 会 贸 易 部 接 管 并 组 建 武
一: l 元j 口 珉造 —皇 一 ; 一 一 j X I = 乙
无 独 有 偶 ,9 7 8厂 是 北 京 一 处 工 厂 的 旧址 , 于 上 建
汉 仓 库 公 司 筹 备 处 , 9 4年 正 式 成 立 武 汉 商 业 储 运 公 15
历 史 建 筑 与 文 化 艺 术 、 意 产 业 的亲 密 接 触 由来 已 创
久 。早 在 二 次 大 战 以后 , 一批 美 国 热 爱 和 平 的艺 人 来 到 纽约 S OHO, 用 那 里 闲 置 的 旧 建 筑 工 业 厂 房 和 军 械 仓 利 库 , 始 他 们 的 自 由创 作 。 须 付 出 昂贵 的 费 用 , 宜 艺 开 无 适 术 家 创 作 的 建 筑 结 构 空 间 , 引 了越 来 越 多 的 艺 术 家 云 吸 集 此 地 , OHO顺 其 自然 地 成 为 美 国 的 艺 术 核 心 区 , S 形
被 列 入 首 要 保 护 的对 象 之 一 。守 着 多 年 的 优 秀 历 史 建 路 视 觉 创 意 设 计 基 地 、 昌平 路 新 型 广 告 动 漫 影 视 图 片 筑 , 何 通 过保 护 、 发 、 用百 年老 建 筑 , 造 与 历史 如 开 利 创 建 筑相 匹 配 的商业 价值 , 直是摆 在我 们面 前 的课题 。 一
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
![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a504c55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0.png)
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2022年10月28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第三章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第四章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利用第五章保障与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历史建筑,是指经依法认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青岛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且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历史建筑分为省级历史建筑、市级历史建筑和县级历史建筑。
本条例所称传统风貌建筑,是指经依法认定公布的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对历史地段整体风貌特征的形成具有价值和意义,且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未认定为历史建筑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条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应当遵循保护优先、分类管理、合理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市保护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全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并具体负责省级、市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区(市)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县级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园林和林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专家库,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调整、撤销以及保护利用等提供咨询意见。
专家库由规划、建筑、园林、文物、历史、社会、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六条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保护意识。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总则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8164af6e195f312b3069a534.png)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总则第 1 条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在中国最早的实践地之一,具有“山、海、岛、城”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近代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第 2 条为进一步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从战略层面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统筹安排保护和建设活动,在历版保护规划基础上,编制新版《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在遵循《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同时,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 3 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为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第 4 条本规划期限为2011至2020年。
第一章保护原则和保护目标第 5 条保护原则1.全面保护原则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和内涵,强调保护对象类型的全面性。
2.真实保护原则正确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历史文化信息的真实载体。
3.完整保护原则把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所依托的环境作为有机整体予以保护。
4.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使用、展示、传承和复兴。
第 6 条保护目标整体保护青岛“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提高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青岛的海洋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续青岛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第二章名城价值特色与总体保护框架第 7 条名城价值1.古代文明、海上探险的发源地,重要的商贸港2.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3.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海陆交通枢纽城市4.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5.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土地政策、建筑法规在中国的早期实践地6. “海陆交融、继往开来”的多元城市文化第 8 条名城特色1.市域呈现“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自然环境格局;胶州湾区域“两山、一湾、多河”自然格局,是近代青岛城市区域选址的自然基础。
青岛里院民居历史发展和保护——以周宝山院落为例
![青岛里院民居历史发展和保护——以周宝山院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e9db94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9.png)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7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0青岛里院民居历史发展和保护——以周宝山院落为例路鹏灏,夏明怡(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青岛 266033)摘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施城市更新,城市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202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市更注重“量”的发展,大量近代民居用地被用于建设高楼大厦。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利用,使得古民居逐渐成为城市的“污点”,房屋内在状况堪忧。
本文旨在阐述青岛里院民居建筑从德占时期到现代的变化历程和对古民居保护现状的思考,为民居建筑历史溯源与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里院;古民居保护;城市更新;周宝山院落[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0.23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Qingdao Liyuan—— A Case of Zhou Baoshan Residential CourtyardLu Penghao, Xia Mingy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033,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renewal will transform urban development from “have or not” to “good or not”. In 2021,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included urban renewal in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city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ity”, and a large number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have been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stain” of the city, and the internal condition of the house is worry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ound the changing course of the Qingdao Liyuan from the German occupation period to the modern times and to reflect on the protection status of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historical source and restoration of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Key words: Qingdao Liyua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 urban renewal; Zhou Baoshan residential courtyard正如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四合院一样,青岛里院同样也是这座滨海城市的特色符号,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
![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8482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8.png)
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Value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Utilization of"World War I"Emplacement in Qingdao Mountain刘阳I Liu Yang聂彤I Nie Tong杜晓嬪I Du Xiaojing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6-0127-05收稿日期2020-01-06摘要“一战”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保存至今的遗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需保护利用。
该文以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策略。
通过对“一战”军事防御体系及炮台建筑历史演变的梳理总结,分析归纳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价值评价,总结炮台建筑保护利用的问题,并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能够凸显真正的价值并焕发新生。
关键词青岛山“一战”炮台建筑价值评价保护利用策略Abstract"World War I",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s development process.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elated to this period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and needs to be protected and used.Taking Qingdao Mountain emplacement left over from Qingdao during the"World War I"peri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 discuss its value evaluatio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Through 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defense system of"World War I"an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emplacement, we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value evaluation of the"World War I"emplacement in Qingdao Mountain.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emplacement,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 are summarized,and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historical bu订ding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World War I"emplacement in Qingdao Mountain,to regenerate and rejuvenate this heritage.Keywords Qingdao Mountain,World War I,Emplacement,Value evaluatio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y距今一百多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957ee5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4.png)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6•【字号】青政办发[2011]36号•【施行日期】2011.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青政办发〔2011〕36号2011年12月26日)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青岛,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b4139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d.png)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青岛,一座拥有着浓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资源的海滨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文化记忆、推动文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利用建议,以期为青岛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建筑、历史遗址、传统民居、文化街区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青岛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青岛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数量、种类和价值上都具有较高的特点,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三、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近年来,青岛市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同时,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部分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危险,加之部分民间文化技艺传承断层,使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策略(一)发展文化旅游利用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还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
(二)开展文化教育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可以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青岛的历史文化。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五、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建议(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保护与利用的目标、原则和措施,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培养一批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保护工作。
《2024年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cc7cf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8.png)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青岛,这座充满魅力的海滨城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
二、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群、石刻、传统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青岛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其中,八大关古建筑群、天主教堂、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均为重要的代表性物质文化遗产。
三、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近年来,青岛市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了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举办展览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完善等。
四、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利用青岛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将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将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建议针对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保护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完善保护措施和法规制度,确保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提高保护水平。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举办展览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青岛市名人故居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青岛市名人故居资源利用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6fecc50722192e4436f65e.png)
青岛市名人故居资源利用模式研究名人故居,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历史记忆和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对于打造城市文化生态、构建城市文化坐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岛市是我国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分布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名人故居,构成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精粹。
保护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对于彰显城市文化气度,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及特点分析研究,明确了青岛市名人故居合理利用的原则,探索提出了符合青岛实际的名人故居利用模式,为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标签:名人故居;保护利用;青岛0 前言名人故居为在近现代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某个领域、行业内产生过较大影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已故的各界知名人士的住宅建筑。
青岛虽建制百年,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名人都与青岛紧密相连,大量历史名人先后在青岛定居,为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颇具历史价值的名人故居,成为青岛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资源和城市文化名片。
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青岛市名人故居意义重大,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促进青岛市名人故居合理利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经验,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青岛名人故居合理利用进行研究。
1 青島市名人故居基本概况青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诸多方面典型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演变轨迹。
其中,文化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凝含并昭显着城市的基本文脉。
根据《青岛德式建筑》、《青岛城市老建筑》、《老楼故事》、《三普新发现辑录》,青岛市现有名人故居57处,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米,故居居民户数约480户,主要聚集分布于市南区。
其中,列入《青岛文化故居》名录(2003年公布)并挂牌名人故居20处、省级文保單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4处、区级文保单位1处、历史优秀建筑13处。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e53a6fb42af90242a895e5cb.png)
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试行)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年1月目录一、总则 (1)二、术语 (3)三、基本规定 (8)四、修缮施工 (17)1一般规定 (17)2屋面 (19)2.1一般规定 (19)2.2卷材屋面 (20)2.3瓦屋面 (27)2.4屋架 (36)2.5细部节点 (45)3外墙装饰面 (56)3.1一般规定 (56)3.2面砖、石材面层 (57)3.3清水砖墙 (59)3.4抹灰面层 (61)3.5粉饰面层 (66)3.6外墙清洗 (67)4内墙 (69)4.1一般规定 (69)4.2砖墙 (70)4.3轻质隔墙 (71)5顶棚 (74)5.1一般规定 (74)5.2抹灰顶 (74)5.3吊顶 (75)6门窗 (82)6.1一般规定 (82)6.2窗 (82)6.3门 (86)6.4五金、合页 (89)6.5玻璃 (90)7楼地面 (91)7.1一般规定 (91)7.2水磨石地面 (91)7.3天然板材及面砖板材 (95)7.4木地板 (97)7.5新材料地面 (100)8设备 (102)8.1一般规定 (102)8.2电气线路 (103)8.3给排水 (106)8.4采暖设备 (107)8.5消防系统 (110)8.6避雷系统 (112)9细部构件 (113)9.1砖木石雕 (113)9.2装饰构件 (114)9.3石材、木楼梯 (115)10道路 (117)第一章总则1.为保护、利用、传承青岛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规范本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活动或行为,维护建筑本体安全性能,提升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挥近现代历史建筑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国内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先进理论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本市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导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一个城市的灵魂和一个城市的文脉。
而能够书写城市名片,荷载城市精神、灵魂和文脉的,正是那些沿着历史轨迹从远处走来,至今依然在老街小巷旁对人们诉说着昔日文化和故事的老建筑。
旧日的建筑,却在展示着不旧的精神,同时也在为新的时代精神铺就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但现在的推土机常常不经意地推倒了一栋栋老建筑,似乎没有觉察到,推倒的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与我们血肉相连的文脉。
而每当拆除一座这样的建筑,也就埋葬了一段历史文化,埋葬了一个故事。
现在城市发展中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第一是认为保护与发展有矛盾,保护就妨碍了发展。
其实不然,保护与发展是可以相协调的,而且常常保护也就是发展。
第二是认为旧建筑街区改造,只要将再建的新房屋模仿周边原有的风格就可以了。
忽略了被拆掉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而且也拆掉了曾经的历史,掐断了原本应该延续的文脉和故事。
第三是把造假古董、重建古迹、迁移古迹也称为“保护”,造出的“古迹”是地道的赝品,而赝品的价值怎能与真迹相提并论。
青岛城市历史虽不及中国大地上许多古都那么久远,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殖民地城市的代表和范例,却有着其他城市难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城市中开始的东部新区建设,甩开旧城建新城的做法,基本上完整的保存了大部分的老街区。
这为今天青岛的城市风貌保护和成为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留驻城市的历史根基,居功至伟。
也让今天面对这许多的历史遗留建筑,完整的街巷,可以较为平静的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与开发的思考。
一、清楚了解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是搞好保护的前提,也是能够认真解读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基础。
在讨论历史文化建筑价值前,首先分析一下什么是历史文化建筑。
过去,在探讨老建筑的保护问题时,往往是谈历史优秀建筑或文物建筑,再者是历史建筑,若提出历史文化建筑,或许会被理解为文化类的历史建筑。
其实,这里谈的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历史优秀建筑常常是指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技巧精湛或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文物建筑则是已经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历史建筑是泛指具有一定历史年限的老建筑。
而历史文化建筑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特定时期曾经围绕其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代表特定阶层居住或使用过的建筑及街区。
这些建筑或街区不一定高大宽敞或设计精湛,但其有一定社会影响,甚至对城市的历史以及城市精神都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
如青岛市区中曾经作为中西文化结合的特殊产物“里院”;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技术出现后最早在青岛使用建造的平顶建筑;作为青岛工人运动历史见证的纺织工厂厂房和宿舍;德国人最早规划中曾经作为华欧分界线的中山路、德县路等街道。
这些建筑和街道或许并不醒目,但对青岛城市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如果这些建筑或街道,因为它的平凡,因为它的不高大、不宽敞或不经典,就很快被淘汰或推掉,那推掉的就不仅是简单老楼或老街,而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毁灭了。
谈到这里,或许可以对历史文化建筑有了粗略的了解,也对这些建筑为什么应该保护有了简单的理由。
但这并不全面,因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还有许多。
首先,历史文化建筑不仅是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展现,还是对当时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的驾驭和理解的体现。
其次,特定时期的建筑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缩影,也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对环境和社会的认知与解读的记录。
第三,那些围绕历史文化建筑本身或周围所发生的人或事,不仅是旧日的故事,更是城市历史的家谱,是城市河流上游潺潺不断的溪水,若轻易推掉则使得城市变成无源的死水。
第四,城市每个阶段都按自己合理的容量发展,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体量与尺度,以及地下的市政配套能力都已经趋于饱和和稳定,若轻易改变或扩充容量,则将破坏原有的平衡。
第五,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造就了城市特有的风貌和性格特质,展现的不仅是表面的形象,更蕴涵了城市的精、气、神,甚至是城市灵魂的所在。
第六,从资源、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考虑,维护历史文化建筑依然存在的物质价值,比推倒重建的投入要少,另外可以减少房屋拆除带来的建筑垃圾,对环境和资源都是保护。
第七,历史文化建筑是随着历史的推延过程,经济和社会价值会变的越来越高的物质财富,而且它具有不可再造的特性,保护的过程就是其价值增加的过程。
所以说,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是有生命的躯体,随着生命的持久,它显现的生命力越强盛,被重视的程度也越高。
所以,它拥有的价值不是用简单的折旧评估方法去衡量的,而是需要在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中得到充分的尊重。
二、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对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措施需要我们充分借鉴从19世纪末起,欧洲许多国家就已经认识到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不断地在保护的立法方面做出努力并付诸实施。
最初的保护概念仅限于文物建筑,但是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中,这个概念已由单纯的文物建筑保护扩展到城市与乡村的整体保护。
历史遗产的判定方法与保护管理的办法也日趋成熟。
例如今天的法国,列入保护范围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6%,在一些行政省这个指标达到了16%,而在一些城市甚至达到了50%,历史遗产已无庸质疑地成为法国人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们愉快的生活在历史建筑中,享受并汲取着历史文化带给的精神和物质食粮。
保护措施欧洲国家一般将保护分为3个层次:1、文物建筑周围区域;2、历史保护区;3、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域。
历史优秀建筑周围区域的保护有几种不同的方式:(1)严格控制此区域内的一切建设活动;(2)修复与历史优秀建筑紧邻的建筑;(3)保存围绕历史优秀建筑的街道广场的空间特性(街道小品、地面铺装、街道照明等等);(4)保护文物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树木、河流、植栽草坪等等)。
法律保障法国立法中最为突出的方面之一就是登录建筑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根据1913年的历史建筑法,一旦某个“历史建筑”被确定,在其周边便自动形成500m为半径,约78.5hm2的面积的保护范围,在其中的建设活动都受到严格控制。
包括:在其中不能有任何没有得到特殊准许的建设,保护和历史建筑息息相关的自然元素(独立的树木、树篱、成行的植株、树林等),保护围绕历史建筑的建筑物,保护基地上或街道上的特征(城市家具、铺地材料、公众照明等),这些周边环境都具有"珍藏首饰的首饰箱"这样的作用。
规划控制一旦政府划定了历史街区,就要编制保护规划(简称PSMV)。
这是详细的土地使用规划,在其所覆盖的地区将取代土地利用分区规划,而规划文件与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是一样的。
它制定每一地块的城市设计原则和规定,目的在于保护遗产。
规划指定哪些建筑或其局部不能拆除和改变,以及哪些建筑或其局部在进行开发时要强制拆除。
规划的规章和图解文件说明建筑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对于这些建筑以及其城市环境的保护。
法国的保护区规划由国家制定和执行,对保护区单独采用"一步到位"的规划编制方法,直接用于指导建设,使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能够具备详尽充分的依据,也使规划真正产生实质性效果。
有以下三点:(1)、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协调的基础;(2)、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现,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和再利用的指导;(3)包含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充分关注保护区内居民有关居住、就业、服务和交通等的需求。
位于保护区周围的城市区域被确立为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域,就可以延续保护区的城市性格,同时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建设,事实上,保护与发展是互补的,一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使得城市能够在经济、社会与功能方面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建筑、城市与风景历史遗产保护区域政策使得城市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
思考与启示(1)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
古城的历史、文化、美学价值就在于其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组成城市肌理的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这些要素构成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有个性特征以及城市文化素质,是构成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加速了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个性和特色的丧失。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快历史风貌文化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立法的步伐。
(2)保护内容:坚持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生态风貌环境保护并重。
我国以“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的保护体系已呈现出多方面的弊病。
仅仅对指定的“单位”进行保护,只能将保护停留在孤立、静止、消极的状态。
对历史环境的保护同时保证了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3)保护方法:由专业保护发展为综合保护。
由很大程度上依靠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保护体系转变成一套由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公众参与的社会化体系组成的综合保护体系。
(4)保护目标:从历史留存发展到价值重现。
对大量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应重点考虑在保护了历史风貌以后如何实现其价值:①历史资源的再利用价值;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价值;③适应时代要求的土地开发与产业发展价值;④重塑地区精神,激活城市活力的价值。
三、把握历史,着眼未来,以提升城市整体势力为原则,加强对青岛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青岛开埠于1897年。
德国人在其长达17年的统治中,完全按欧洲市镇的模式建造,并使城市具有了欧洲风情的历史文化。
随后而来的日本人于1914年占领青岛,建设依然按德国人的规划设想布局,但基于掠夺的目的,沿铁路线建造了大量纺织工厂,使城市格局和历史文脉发生了新的变化。
1922年至1937年间,青岛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前后15年的统治,此时的青岛城市中文学艺术创作活跃,文化内涵增多,渐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这时期,伴随文化发展,社会网络丰富,也使得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大量出现。
从1937年日本人二次占领青岛至1945年国民党军队伴随美军入驻,直至1949年6月青岛解放,这段时期因战火弥漫,所以青岛城市中没有进行真正有序的大规模建设,建筑文化也就变得非常苍白和暗淡。
贯穿这条青岛城市近代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楚看到,青岛城市建设历史的踪迹,其实是一条西方文化掠夺与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
因此,如何保护利用与开发好青岛的历史文化建筑,需要在了解掌握过去的基础上,理清脉络,方能提出相应的措施。
(1)应尊重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将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与保护城市风貌结合起来,使社会网络有机和谐的延续。
青岛城市创建之初是严格按照德国人的思想实施的,所以形成的建筑风格、城市风貌严谨有序。
城市未来的发展中,对那些已形成了和谐有序空间的建筑组群,应加以充分的保护。
同时应按不同的建筑时期加以分类,按不同的建筑环境分组团、街道和主要景点进行控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