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国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性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开放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真实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等,以保证教材的质量。然后,组长根据组员教学能力、工作经验、特长等给组员分配具体的教材编写任务。组员按照教材编写计划与要求,多方搜集资料,保质保量地完成所分配内容。个人自编部分应注意:初级教材中应涉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准确性的控制性的语言活动,如语音训练、句型操练、情景会话等,以避免因学生知识有限和交际能力有限而错误百出或干脆一言不发。中级与高级教材主要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流利性的语言活动或交际活动,如个人演讲、复述、小组讨论、辩论、话剧表演等,以帮助学生在各种情景中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性思维能力。从控制性练习到流利性练习应是循序渐进的,即使是控制性练习,形式也应该丰富多样,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每单元的编写应清晰详细地展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最后,各单元的编写形式应具有多样性,避免千篇一律,以增强学生的新奇感。

5.评估并形成教材

教材的最终形成可经历“初步评估—实践—再评估—再实践—形成教材”的过程。个人完成所分配的教材编写任务后,组长收集个人所编写内容,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找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请相关教师修改,即“初步评估”。然后,将新教材试应用于课堂,接受实践检验,了解学生对新教材的看法,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在小组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修改,即“实践”。整套教材基本完善之后,对教材进行“再评估”。此阶段的评估一方面来自专家部门,一方面来自口语教师,另一方面来自学生。评估可参见相关的教材评估方法与细则,内容可涉及很多方面,如教材的难易程度、趣味性、实用性、编写理论、活动形式等。评估后可建立教材评估档案,以为随后的教材修改提供最真实的意见。最后将再次修改的

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形成最终的教材。

四、结语

高质量的英语专业口语教材是完成英语口语教学的基础。目前市场上的英语专业口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很难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应某一学校的学生需要。教师在讲授口语课时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学生对口语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因此,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本校学生需要,组织高素质的教材编写队伍,制订严密的教材编写计划与要求,依据一定的指导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编写以本校学生为中心的优质教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章晋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05,(1):53-55.

[2]张翠萍.关于英语专业口语教材编写的思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104-106.

[3]莫再树.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 ].外语界,2003,(4):66-70.

[4]张柏成.图式理论对英语教材编写的启示[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98.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吴祯福.英语口语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赵勇,郑树棠.几个国外英语教材评估体系的理论分析[J ].外语教学,2006,(3):40.

[8]王军平.英语口语学习过程的认知分析[J ].外语教学,2004,(18):42.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的教学理念。本文将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文献做了简要综述和总结,试图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对这种教育思潮提供若干素材和资料。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是人们在对反思的探讨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外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则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作“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1]

第一个真正系统论述教育与反思关系的,通常人们认为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 ),他虽未明确使用反思性教学这个概念,但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1933年)一书中认真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将“反思”概括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

信念”。[2]并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五个阶段和相应的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因而杜威有关“反思”的理论就成了反思思潮的理论源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杜威的反思性教学观点似乎有点理想化且脱离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的现实,但杜威的思想却形成了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们理解反思性教学提供了基础。

美国学者恩德·舍恩(D.A.Schon )也是对反思性教学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他首次明确提出“反思性实践”这个概念,并研究了反思性实践的操作过程。并在《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员如何在行动中思考》(1983年)、《反思实践者的教育:走向专业中教学和学习的新设计》(1987年)这两本著作中,从将教师培养成专业化人员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同时也阐明了他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3]他的二种反思类型(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和三个阶段的反思进程(欣赏-行动-再欣赏)是对杜威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成为后人进行反思研究的基础。1992年,英国的两位教师教育者格里菲斯和唐(Morwena Griffiths &Sarah Tann )提出了超越恩德·舍恩二分法的五种反思维度构架(快速反思、修正、回顾、研究、理论的重构和重建),可以使人们的反思行为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反思性教学国外文献综述

周晓霞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