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中的教育革命
2011年,山西省开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一些学校(包括一些高中校)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2008年,山西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各校的探索更加深入,并逐渐构建了一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些已相对成熟的模式,就像火种一样,让三晋大地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燎原之势,并从课堂开始推动着山西教育的整体变革。
一、由“入模”到“去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逐步深入
山西省中小学校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时间虽
然不尽一致,但大都经历过类似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单项改革阶段和全面改革阶段。在实施单项改革的第一阶段,学校大多围绕着某一个方面进行探索,比如:围绕教学载体的探索有“学案教学”,围绕教学关系的探索有“少讲多练”、“先学后教”等等。在第二阶段,则运用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针对课堂教学这一系统工程进行全面改革。因此,第二阶段的探索是“颠覆性”的,也因此招致了很多的不理解,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第二阶段的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西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这一阶段的改革又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是初级阶段,主要成果是建立模式。这一时期,各校初步形成了针对本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性的变革,所以在这个阶段,各个实验校都承受了很大的由于社会不理解而导致的巨大压力。有的学校在这一阶段退缩了,其改革也就流产了。校长的观念和意志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
第二时期是中级阶段,主要成果是优化模式。这一时期,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新的教学模式更加具有校本特点,并且在学生的素质发展、考试成绩等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于是社会逐渐认同,课改之希望更加诱人。
第三时期是高级阶段,主要成果是去除模式。经过多年课改的历练,这些学校的教师已逐渐成熟,不再机械套用模式,而是根据模式中蕴含的理念精髓,游刃有余地实施教学。这才是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第四时期是进一步发展时期,主要成果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其重要标志是改革从课堂走向了学校教育的全部。教学要与时俱进,再好的模式也不能僵化固定,所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将永无止尽。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旦将师生的潜能激发起来,那么这种力量将不可遏制,将会引起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的改革。现在我省已有这样的雏形出现,但我们相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生命力还远不至于此。
二、由问题出发:催生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导引”模式学模式
山西省内出现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如高中的新型课堂有:泽州一中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新绛中学的“问题解决式课堂”、垣曲中学的“两段六步教山西省中小学校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太谷二中的“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怀仁一中的“三三五学案课堂”等;初中的新型课堂有:灵石二中的“四环节学案课堂”、清徐二中的“四环节活动教学”、横水中学的“学案教学”、原平实验中学的“问题教学”等。这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各具特色,所起的名字不同,命名的缘由不同,操作流程也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都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因此我们将其统一称为“问题导引”教学模式。
(一)以生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基石
在山西省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诞生了一种新生
事物——省内“留学生”。万荣中学在向新绛中学学习的过程中,派了20名学生在新绛中学学习了一个星期,以便能更好地推进这种模式。为什么会有这种“留学生”现象呢?因为“问题导引”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
以学生为本,所以在实施这种模式的过程中,不但要培训教师,更要培训学生。
“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了学生。这一理念体现在这个模式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导航”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以学为先”、“依学定教”;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时空,让学生感悟作为人的存在,体会成长的快乐。在这些学校观课,与学生交谈后,人们都会有一种深切的感受: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在学校里了解社会,在课堂里感悟人生。他们作为人在成长,而不是作为考试的机器在受教。
(二)“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和结构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环节,之二是结构。山西各学校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基本包涵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形成问题
这些学校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教师用一定的学习载体(学案、学单、“学道”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课时上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有学校开设了自主课,或者是课上前半段作为自主学习时间等;学生可以到阅览室、实验室等场地进行自主学习;还有学校让学生在教室内直接到网上获取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学习载体上的问题,生成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使得合作学习更必要,也更有效。合作探究的形式丰富多样,如生生合作(包括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师生合作,课下合作、课上合作等等。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互相检查、质疑、解疑、共享,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思维碰撞,不但能解决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甚至还会打破教材的局限,探索更高、更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了,思维能力大大提升。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深化理解
学生通过在小组或全班的展示交流,把感性的、粗浅的想法理性化,不但锻炼了言语表达能力,更充分享受到成就感,而这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勇攀高峰、获得进步的根本动
力。在不同的学校,第二、第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是不同的。比如:泽州一中将之划分为小组展示和班级展示,在不同的展示环节解决不同的问题。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小组中,观察发现问题,确定在全班展示的内容和展示者。又如:怀仁一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面对全班重点展示一个问题,展示的顺序根据教学的进程进行。
第四环节:总结梳理,巩固升华
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小结,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是教师不讲了,而是需要教师更高水平的、更有针对性的精辟讲解。由此可见,“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结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不同:
预习(传统)—自主学习(“问题导引”)
听课(传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问题导引”)